餐具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39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餐具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洗餐具等的餐具清洗机,特别涉及门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通过日本专利专利公开公报2003-304994号的例子,利用图10、图11说明现有的餐具清洗机。
餐具等被清洗物被收纳在清洗槽101中。利用上门103和下门104封闭设置在清洗槽101上的前面开口部102,之后,使清洗泵运转,喷射清洗水,由此进行被清洗物的清洗和洗涮工序。下门104通过下门支承部件105,而能够在前面开口部102的前下方,回转打开至其内面成为向上水平的位置。通过打开前面开口部102,而能够拉出收纳在下门104的内面的餐具筐。
另一方面,上门103利用门支承部件106而能够在本体107的上方空间打开。将上门103开闭所需要的高度抑制得很小,使得即使在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另外,在门打开状态下,由于能够减小从上门103的前面开口部102向前方突出的长度,因此被清洗物的出入等没有妨碍。
另外,下门支承部件105和上门支承部件106利用连动部108连接,能够互相连动地开闭。连动部108利用第一弹簧109和第二弹簧110分别对上下门103、104施加将门打开的作用力。按下按钮开关111,能够解除锁紧部112与设置在清洗槽101上的接合部113的卡止,使上下门103、104自动成为打开的开门状态、即全开状态。
另外,通过第三弹簧114施加作用力的减速部件115通过与上门支承部件106接触,而能够向门打开方向对门施加作用力,从而抑制从门打开途中的开门速度,以缓和门全开时的冲击。
结果,能够实现上下门103、104自动连动而打开门的使用便利性以及抑制门全开时的冲击和回弹(rebound)的高品质的餐具清洗机。
在上述餐具清洗机的门的开闭机构中,随着门的打开,因门的自重而造成的向门打开方向的力矩变大,必需使施加在门上的减速力与门的打开量成比例地增大。然而,每当在开门途中施加较大的减速力时,门的动作有时会在中途停止。例如,下门104有可能在开门途中的较大浮起状态下停止。因此,在门打开途中的减速力被设定为能够可靠地开门的较小的力,并且在门全开状态附近减速力最大,希望显著增大减速力。这样,假设减速力克服门的开门力,则下门104会在最大开门状态前停止,这样,即使成为浮起状态,由于是处于门全开状态附近,因此,在实用上不会妨碍餐具筐在下门104中的拉出等。
然而,由于现有的门开闭机构,其减速力只与第三弹簧114的作用力有关,因此不能成比例地增加减速力,所以,不可能显著地增加减速力。结果,当将要可靠地使门全部打开时,不能很好地抑制门全开时的冲击以及回弹。
另外,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2-219083号中,揭示有上门支承部件106和连动部108通过连接部302连接,下门支承部件105和连动部108通过连接部301连接的形式。
然而,在上述餐具清洗机的门的开闭结构中,上门支承部件106和连动部108的连接部302以及下门支承部件105和连动部108的连接部301,在门开闭动作的所有位置均有游隙(clearance)。由于没有上门104相对下门105先行关闭的限制,因此,上门104相对下门105的位置不稳定,具有门的开闭动作以及防水密封性不稳定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另一餐具清洗机如图12所示那样构成(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004-790号)。
以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餐具清洗机的门204通过回转支点207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承。以回转支点207为轴,在本体208的上方空间打开门204,这样,将门204开闭所必要的高度抑制得很小,即使在高度很小的场所,也能够对其进行设置。同时,使从开门状态的门204前面开口部203向前方的突出长度尽量减小,从而不妨碍被清洗物的出入等。
然而,在上述图12的餐具清洗机的门开闭结构中,在门的关闭状态附近,门204和密封部件206摩擦并动作。因此,开闭动作所必需的作用力变大,使得密封部件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可靠地实现门的自动开门,并且实现能够可靠地抑制门全开时的冲击以及回弹的高品质的门开闭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中的清洗槽;设置在清洗槽上的开口部;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开口部的多个门;使多个门从关闭状态自动打开至全开状态的自动开门机构;以及从门的打开中途至全开,使门的自动打开动作减速的减速机构。减速机构的减速力在门打开状态附近显著增大,将门打开中途的减速力设定为能够可靠地使门打开的较小值,并且能够可靠地减小门的打开速度,因此,能够实现可靠地自动打开门,并且能够很好地抑制门全开时的冲击以及回弹的高品质的门开闭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实现能够可靠地自动打开门,并且能够很好地抑制门全开时的冲击以及回弹的高品质门开闭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中的清洗槽;设置在清洗槽上的开口部;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开口部的多个门;以及使多个门连动进行开闭动作的连动机构,其中,对于连动机构,当一个门在开闭动作的规定位置时,可使另一门向门打开方向动作规定量。
在门关闭动作的途中,由于多个门在没有因游隙造成晃动的状态下连动地动作,因此可以相对于另一个门先行可靠地关闭一个门。另外,例如,由于一个门关闭后,可以单独地使另一个门进行关闭动作,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开闭动作和可靠的门间密封性。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上的清洗槽;设置在清洗槽前面上的开口部;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开口部的上门;设置在开口部周围的密封部件;在上门关闭状态下,设置在与密封部件压接的上门上的上门密封承受件;支承上门的上门支承部件;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可自由转动地与上门支承部件连接,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在清洗槽侧壁的第一支承轴上的第一动作限制部;以及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可自由转动地与上门支部件连接,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在清洗槽侧壁的第二支承轴上的第二动作限制部,其中,在上门关闭状态下,连接第一连接点和第一支承轴的直线、以及连接第二连接点和第二支承轴的直线,与连接上门密封承受件的上端和下端的直线大致平行。
由于上门在门关闭状态附近、在与前面开口部大致垂直的方向动作,因此,在上门关闭动作的最后阶段,由于上门密封承受件和密封部件没有摩擦地垂直压接,因此可用较小的力实现可靠的密封。另外,由于不利用上门垂直方向动作容易受滑动机构的摩擦阻力和形状加工误差影响的机构,而利用回转机构的组合实现,因此可实现稳定的上门开闭动作。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关闭时的侧壁部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打开时的侧壁部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关闭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打开时的立体图。
图5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关闭时的第四连接点的动作说明图。
图5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打开初期的第四连接点的动作说明图。
图6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打开时的减速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6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打开中途的减速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上门正规关闭时的不完全关门防止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7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上门不正规关闭时的不完全关门防止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关闭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设置在厨房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餐具清洗机在门关闭时的侧截面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餐具清洗机在门打开时的侧截面图。
图12是现有技术的餐具清洗机的密封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中的清洗槽;设置在清洗槽上的开口部;自由开闭地覆盖开口部的多个门;自动地使多个门从门关闭状态打开至全开状态的自动开门机构;以及从门的开门途中至全开,使门的自动开门动作减速的减速机构。减速机构的减速力在门全开状态附近为最大,构成为力显著增大。在门打开途中的减速力可设定为使门能够可靠地打开的较小值。另外,由于能够可靠地减小门的打开速度,因此可以实现能够可靠地自动打开门,并且能够很好地抑制门全开时的冲击和回弹的高品质门开闭动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其减速机构包括设置在分别支承多个门的多个门支承部件的任一个上的滑动部;从门的打开途中至全开,可自由转动地轴支在与滑动部接触的回转支承轴上的减速部件;以及对减速部件施加作用力的弹性体。弹性体施加的作用力,与滑动部和减速部件接触后、门的打开量的增大成比例而增大,并且滑动部和减速部件的接触点接近回转支承轴。这样,由于除了弹性体的作用力增加外,滑动部接近减速部件的回转中心,因此能够显著增大在门开启状态附近向门关闭方向所施加的作用力。另外,能够利用门支承部件以及由弹性体施加作用力的减速部件的接触的简单部件结构实现所述减速机构。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利用高滑动等级的树脂材料形成滑动部和减速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由于形成形状时的自由度大,因此可以任意设定滑动部和减速部件的接触方法,所以能够实现最优的减速力。另外,通过使一个零件为高滑动等级,而能够抑制因接触时的摩擦所产生的杂音。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中的清洗槽;设置在清洗槽上的开口部;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开口部的多个门;以及使多个门连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连动机构。对于该连动机构,形成为当一个门在开闭动作的规定位置时,可向门打开方向使另一个门动作规定量的结构。在门的关闭动作的中途,由于多个门在没有因游隙造成晃动的状态下连动地进行动作,因此能够使一个门相对于另一门可靠地先行关门。另外,由于能够在一个门关闭后,单独地使另一个门进行关闭动作,所以,能够实现稳定的开闭动作以及可靠的门间密封性。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其连动机构构成为,分别支承多个门的门支承部,在多个连接点的各个上分别与连接部连接,多个连接点中任一个连接点,仅在一个门位于开闭动作的规定位置时具有游隙。因为能够使门彼此在没有因连接点的游隙所引起的晃动状态下直接连接而连动,因此不需要用于连动的复杂机构或者驱动部,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得到第一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当一个门在开闭动作的规定位置时,在打开能够单独进行规定量动作的另一个门的方向上施加作用力。能够提高另一个门单独动作的可靠性,能够实现更稳定的开闭动作和更可靠的门间密封性。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使所述规定位置为一个门在关闭状态的位置。由于在一个门关闭后,能够使另一个门单独地进行关闭动作,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开闭动作和可靠的门间密封性。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中的清洗槽;从清洗槽前面至上面而设置的开口部;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开口部的上门;设置在开口部周围的密封部件;在上门关闭状态下,设置在与密封部件压接的上门上的门密封承受件;支承上门的上门支承部件;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可自由转动地与上门支承部件连接,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在清洗槽侧壁的第一支承轴上的第一动作限制部;以及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可自由转动地与上门支承部件连接,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在清洗槽侧壁的第二支承轴上的第二动作限制部。在上门关闭状态下,连接第一连接点和第一支承轴的直线以及连接第二连接点和第二支承轴的直线,与连接上门密封承受件上端和下端的直线大致平行。上门在关闭状态附近能够在相对于前面开口大致垂直的方向动作。由于这样,因为在上门关闭动作的最后阶段,上门密封承受件和密封部件没有摩擦而垂直地压接,因此能够用较小的力,实现可靠的密封。另外,由于不是利用使上门向垂直方向的动作容易受到滑动机构的摩擦阻力、形状加工误差所影响的机构,而且只利用回转机构的组合实现,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上门的开闭动作。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分别使第一连接点和第一支承轴位于第二连接点和第二支承轴的开口部侧,使第一支承轴和第二支承轴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的上方,并且连接第一连接点和第一支承轴的直线长度比连接第二连接点和第二支承轴的直线长度短。由于上门能够在关闭状态附近,从前面开口在大致垂直方向上打开,从开门途中至全开,在本体的上方空间内进行开门动作,因此,能够将开闭所必要的高度抑制得较小。
本发明第十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将本体的前面上部形成为从前面至上部中央大致为圆弧形状,将开口部设置在从本体前面至本体上部的中央附近,将上门的上部形状形成为与本体形状相同的大致圆弧形状。能够使上门的上部所通过的轨道抑制得很低,能够进一步减小开闭所必要的高度。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餐具清洗机,构成为使本体的上部形状为从前面至背面向上方凸出的大致圆弧形状,将开口部设置在从本体前面至本体上部的圆弧形顶部附近,使上门的上部形状为与本体形状相同的大致圆弧形状。由于能够使上门沿着本体上部的圆弧形状打开,而能够在门打开状态下,使上门的圆弧形状沿着本体背面的圆弧形状,因此能够将关闭所需高度抑制至最小限度。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形成为具有利用第一动作限制部和第二动作限制部向本体上部打开的上门;以及轴支在开口部下端,向下方打开的下门。能够使从门打开状态的上门的前面开口部向前方的突出长度减小,能够提高被清洗物的出入等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餐具清洗机,包括利用第一动作限制部和第二动作限制部向本体上部打开的上门;以及支承在开口部下端,向下方打开的下门。由于将上门和下门的接合部设置在大致为圆弧形的端部上,因此,在门打开状态下,可以不使上门从本体背面向后方和从前面开口部向前方突出,因此能够提高被清洗物的出入等使用便利性。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方式1)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关闭时的侧壁部的截面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打开时的侧壁部的截面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关闭时的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打开时的立体图,图5A~5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第四连接点的动作说明图,图6A~6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减速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7A~7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不完全关门防止部的动作说明图。
对于餐具清洗机的本体1,当从侧面观察时,其上部外形轮廓为从前面1a至背面1b向上方凸出的大致圆弧形,前面形状为大致平面形状。在本体1内部,以上部形状沿着本体1上部的圆弧形部分的内面的方式而设置有从上面至背面向上方凸出的大致圆弧形的清洗槽2。在清洗槽2的内部收纳有放置餐具3等被清洗物的餐具筐4。
在清洗槽2上设置有从前面至上面开口的开口部5,开口部5的上部和开口部5的下部分别利用上门6和下门7进行开闭。开口部5的上端位置被设置在圆弧形的顶部附近。另外,在与开口部5的周缘相当的部分的清洗槽2上安装有密封部件8。利用设置在上门6上的上门密封承受件6a和密封部件8,与设置在下门7上的下门密封承受件7a和密封部件8而构成开口部5的密封。在上门6上安装有门间密封部件9。通过设置在下门7上的门间密封承受件7b和门间密封部件9而构成上下门间的密封。
上门6的纵截面形状,形成为与本体1的上面形状相同的向外凸出的大致圆弧状。上门6的下端达到本体1的外轮廓的大致圆弧形状部分的下端1c附近。另外,上门6的上端位于大致圆弧形状的上端1d附近(顶部附近)。此外,在上门6上设置有用于确认清洗槽2的内部的窗10。
上门6由上门支承部件11和固定点12所固定。上门支承部件1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13b可自由转动地与第一动作限制部13连接,上门支承部件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14b可自由转动地与第二动作限制部14连接。另外,第一动作限制部13可自由转动地被轴支在设置于清洗槽2侧壁上的第一支承轴13a上。第二动作限制部14可自由转动地被轴支在设置于清洗槽2侧壁上的第二支承轴14a上。
在门关闭的状态下,第一支承轴13a位于第一连接点13b上方,而且第二支承轴14a位于第二连接点14b的上方。同时,第一支承轴13a被设置在第二支承轴14a的开口部5侧,并且第一连接点13b被设置在第二连接点14b的开口部5侧。
另外,在门关闭状态下,连接第一支承轴13a和第一连接点13b的直线13c(点划线)以及连接第二支承轴14a和第二连接点14b的直线14c(点划线),构成为与连接所述密封承受件6a的上端和下端的直线6c(点划线)大致平行。此外,连接第一支承轴13a和第一连接点13b的直线13c的长度,比连接第二支承轴14a和第二连接点14b的直线14c的长度短。
下门7是与本体1的前面形状相同的大致平面形状。下门7在清洗槽2的开口部5的下端部附近,被固定在通过第三支承轴15a可自由转动地轴支的下门支承部件15上。在清洗槽2的侧壁上设置有在门打开时与下门支承部件15接触的第一止动部16。对于止动部16而言,当下门7在开口部5的前下方打开至其内面向上呈水平位置为止时,与下门支承部件15接触。在下门7上设置有按钮开关17和锁紧部19。锁紧部19与设置在清洗槽2侧壁上的卡止部18相卡止,由此能够在开口部5关闭的状态下固定下门7。当操作按压开关17时,从卡止部18解除锁紧部19,从而能够打开下门7。
另外,构成为通过一端在第三连接点21可自由转动地与下门支承部件15连接、另一端在第四连接点22可自由转动地与上门支承部件11连接的连动部23,而能够使上门6和下门7可连动地开闭。如图5A所示,第四连接点22由设置在连动部23上的长孔部22a和设置在上门支承部件11上的圆筒连接轴22b所构成。因此,第四连接点22相对于关闭状态的上门6,在下门7打开方向上具有游隙。
如图5A所示,在连动部23上设置有导向突起部24,在上门支承部件11上设置有导向槽25。导向突起部24和导向槽25构成为从门关闭状态至打开状态接合。另外,导向槽25在上门6关闭的状态下,第四连接点22存在游隙而具有导向突起部24的规定动作区域,从开门途中至全开状态,第四连接点22没有游隙而限制导向突起部24的动作,其为上述形状。
利用第一弹簧28(拉伸螺旋弹簧)连接设置在上门支承部件11上的第一保持部26和设置在连接部23上的第二保持部27,在门打开状态下,相对于上门6,在门打开方向对下门7弹性地施加作用力。另外,从门打开途中至全开状态,第一弹簧28在打开上下门6、7的方向上,对连动部23弹性地施加作用力。
另外,利用第二弹簧31(拉伸螺旋弹簧)连接设置在第二动作限制部14上的第三保持部29和设置在清洗槽2侧壁上的第四保持部30。从关闭状态开始的开门途中(下门从关闭状态转动45°),在上门6全开方向上对第二动作限制部14弹性地施加作用力。另外,从开门途中至全开状态,在上门6关闭方向上对第二动作限制部14弹性地施加作用力。其中,在上门6关闭状态下,设定由第二弹簧31施加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向着上门6打开方向的力矩,比由上门6的自重所产生的向着门关闭方向的力矩小。
另外,利用第三弹簧34(拉伸螺旋弹簧)连接设置在连动部23上的第五保持部32和设置在清洗槽2侧壁上的第六保持部33。这样,从关闭状态开始的开门途中(下门从关闭状态转动70°),在上下门6、7全开的方向上对连动部23弹性地施加作用力,从开门途中至全开状态,在上下门6、7关闭的方向上对连动部23弹性地施加作用力。
如图6A、6B所示,由设置在清洗槽2侧壁上的第四支承轴35可转动地支承的减速部件36,从门打开途中至全开,与设置在上门支承部件11上的滑动部37接触。设置在减速部件36上的第七保持部38和设置在清洗槽2侧壁上的第八保持部39利用第四弹簧40(拉伸螺旋弹簧)而连接。在减速部件36与滑动部37接触后,随着门的打开,第七保持部38和第八保持部39的距离增大。另外,通过设置在清洗槽2侧壁上的第二止动部41使第七保持部38和第八保持部39的距离不变得比规定长度小。减速部件36与滑动部37接触的接点,随着门打开,而接近第四支承轴35。
图7A、图7B所示,在上门支承部件11上,设置有从上门6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第一上门突起部42。另外,在第一上门突起部42的上部,设置有高度比第一上门突起部42高并向前方突出第二上门突起部43。另外,在下门7上设置有下门突起部44,当上下门6、7在规定关闭位置上关闭时,下门突起部44位于第二上门突起部43的更上方,是这样构成的。
对以上构成的餐具清洗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按下按钮开关17,从卡止部18解除锁紧部19,通过第一弹簧28和第三弹簧34而被施加作用力的连动部23在打开门的方向上动作。另外,第一弹簧28在打开下门7的方向对上门6施加作用力,而且由于第四连接点22存在游隙,因此,在门打开初期只有下门7全开,而上门6保持在关闭位置。
当长孔部22a在圆筒连接轴22b的游隙区域内动作时,长孔部22a与圆筒连接轴22b连接,对连动部23所施加的门打开方向的力传递至上门支承部件11。另外,利用第二弹簧31向门打开方向对第二动作限制部14施加作用力。通过合计的作用力克服由上门6的自重所产生的向门关闭方向的力矩,从而能够使上下门6、7连动,自动地从关闭状态打开至下门支承部件15与第一止动部16接触的打开状态。这时,下门7转动至其内面成为向上水平的位置。
由于上门6在打开初期相对于开口部5的大致圆弧形的中央部,在圆弧的法线方向动作,所以,可以不与密封部件8摩擦而打开。另外,由于从开门途中至全开,第一动作限制部13的回转角度比第二动作限制部14的回转角度大,所以上门6可以在本体1的上部旋转打开。由于本体1的上部形状和上门6大致形成为圆弧形状,所以,通过沿着大致圆弧形状打开上门6,而能够将打开上门6所必要的本体1的上部空间抑制在最小限度。
另外,将上门6的外形线与开口部5上端后方的本体1的外形线设置成大致相同的圆弧,能够没有从打开状态的上门6的开口部5向前方的突出,并且没有从本体1的背面向后方的突出。这样,能够兼有被清洗物出入时上门6不会对其产生妨碍的优良使用便利性以及在本体1的后方无需设置空间的优良设置性两方面。
随着门的打开,因下门7自重所产生的向着门打开方向的力矩增加,因上门6自重所产生的向着门关闭方向的力矩减小。当门关闭时,因上下门6、7的自重所产生的作为门连动机构全体的力矩作用在门关闭时的门关闭方向。随着门的打开,门关闭方向的力矩减小,在门打开途中,力矩的作用方向相反,相反后,随着门的打开,在门打开方向的力矩增大。因此,从门打开途中至全开,第二弹簧31向着门关闭方向对第二动作限制部14施加作用力,第三弹簧34向着门关闭方向对连动部23施加作用力,由此,能够抑制门的打开速度,以缓和门全开时的冲击。
但是,必需设定第二弹簧31和第三弹簧34,使得上下门6、7能够可靠地自动打开,因此难以兼顾门全开时的冲击缓和。另外,为了门可靠地全开,并且可靠地缓和门全开时的冲击,必需急剧地在门全开状态附近抑制门打开速度,以缓和全开时的冲击。只利用第二弹簧31和第三弹簧34产生的减速,由于力成比例地慢慢变化,所以难以急剧地抑制的打开的速度。
因此,构成为从门打开途中、利用减速部件36将向着门关闭方向的作用力施加在上门支承部件11上的结构。由于减速部件36与由上下门支承部件11、15以及连动部23所构成连动机构的自动开门动作完全独立,因此设定的自由度高。另外,作为连动机构全体,从向门打开方向的力矩大的开门途中,将向门关闭方向的力矩施加在上门支承部件11上。而且,由第四弹簧40所产生的向着减速部件36的作用力随着门的打开而增大。此外,由于随着门的打开,减速部件36和滑动部37的接点也接近第四支承轴35,因此随着其而增大。利用这些相乘效果,能够在门全开状态附近,急剧地将向着门关闭方向的较大的作用力施加在上部支承部件11上,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开门速度的抑制和门全开时的冲击缓和。
在上下门6、7全开后,将餐具筐4在下门7的内面上拉出,并放置被清洗物。由于采取在下门7的内面上拉出餐具筐4的结构,所以能够防止从餐具3等被清洗物滴落的汁液、水滴向机外流出。
接着,将餐具筐4收纳在清洗槽2内,并关闭下门7。由于成为上门6和下门7连动而开闭的结构,所以上门6也同时关闭。由于在门关闭方向上,减速部件36施加在上门支承部件11上的作用力,在全开状态附近增大,因此关闭下门7的起动力变小也可以,操作感好。
在门关闭途中,由于利用导向突起部24和导向槽25限制因第四连接点22的游隙而产生的上门6的晃动,因此,上门6相对于下门7的位置并不动摇而保持稳定。其结果,在门关闭动作中,能够可靠地实现上门6在下门7之前到达关闭位置。这样,利用设置在下门7上的门间密封承受件7b,而能够可靠地密封安装在上门6上的门间密封部件9。
在门关闭前,由于上门6已经关闭,因此由上门6产生的关闭方向的力矩为零,所以,作用在门连动机构上的力矩,在门打开方向急剧地增大。由于所述门打开方向的力矩为关闭下门7所必要的力,因此希望其尽量的小。为了减小上门6在门关闭方向的力矩,只要减轻上门6的重量即可,但是,为了使上门6的内部确认性良好,而设置强化玻璃制的窗10,因此,在减轻重量方面存在限界。而且,上门6其结构上在减轻重量方面也存在界限。因此,为了减小上门6的自重的影响,而在第二动作限制部14上设置第二弹簧31,以抵消由上门6的自重所产生的力矩。利用第二弹簧31,能够实现与减小上门6的重量相同的效果。
在因餐具3等顶在上门6上,使上门6存在于规定关门位置上方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由于下门突起部44与第一上门突起部42接触,而不能使下门7关闭至关门位置。结果,由于锁紧部19不与卡止部18相互卡止,所以不能运转餐具清洗机。另外,当在这个状态下强行关闭下门7时,上门6被向下方向拉伸,下门突起部44的上端挂在第二上门突起部43的下端,有可能完全约束上门6的动作,不能关闭下门7。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餐具清洗机在上门6浮起的密封不完全的状态下运转。
其中,所述上下门6、7的开闭机构设置在清洗槽2和上下门6、7的左右两侧。
(实施方式2)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门关闭时的立体图,图9是在厨房中设置餐具清洗机的状态的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门45的下端做成位于本体47的外轮廓的大致圆弧形部分的下方,因此上门45以大致圆弧形状和大致平面形状构成。其他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餐具清洗机一般设置在水槽46附近,多为将本体47的前面向着水槽46侧设置的侧面设置和使本体47的侧面向着水槽46侧设置的正面设置这两种方式。在门打开状态下,在侧面设置的餐具清洗机中,下门48向着水槽46内的水管49突出。另一方面,在正面设置的餐具清洗机中,下门48突出,由厨台50上的调理空间所覆盖。
近年来,希望可清洗大型餐具或者调整器具等的大容量式餐具清洗机,为了在厨台50上的有限设置面积上实现大容量化,而必需提高餐具清洗机的高度。然而,当上门45的大致圆弧形部分的下端45E在本体47的外部轮廓的大致圆弧形部分的下端51附近的情况下,下门48变长。因此,在门打开的状态下,下门48与水管相干涉,具有没有调理空间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在高度较高的大容量式餐具清洗机中,在本体47的外部轮廓大致圆弧形部分51的下方设置上门45和下门48的分割体。这样,因为可以缩短下门48,并能够缩短开门时下门48向前方突出,所以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门45的下端45E越过圆弧形部分的终端45R。因此,在下端45E和终端45R之间形成直线形部分的上门45较长。即,上门45的直线形部分的一部分成为门打开时上门45从开口部52向前方突出的形式。但是,如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那样,在高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开口部52的上端位置位于上方,所以使用者在接近库内时,上门45并不会妨碍。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门6关闭状态下,设置在上门支承部件11上的导向槽25具有使第四连接点22存在游隙的导向突起部24的规定动作区域,从开门途中至全开状态,使第四连接点22没有游隙而限制导向突起部24的动作,对上述形状进行说明。然而,若在上门6打开状态下,使第四连接点22存在游隙而设定导向槽25和导向突起部24的相对位置和形状,则在上门6打开状态下,可使上门6向上方或者后方仅移动该游隙部分。因此,根据需要,能够使开口部5的开口更大,使上门6不成为被清洗物出入时的妨碍,可以实现使用便利性优良的餐具清洗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餐具清洗机可实现高品质的开闭动作,不限于餐具清洗机,可用于多门洗衣机、清洗机等各种机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中的清洗槽;可自由开闭地覆盖从所述清洗槽的前面上部至其上面所设置的开口部的上门;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周围的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上门上、在所述上门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密封部件压接的上门密封承受件;和支承所述上门的上门支承部件,其中,还包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上门支承部件连接、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在所述清洗槽侧壁的第一支承轴上的第一动作限制部;和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上门支承部件连接、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在所述清洗槽侧壁的第二支承轴上的第二动作限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门的关闭状态下,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支承轴的直线、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支承轴的直线,与连接所述上门密封承受件的上端和下端的直线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支承轴,以使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支承轴的所述开口部一侧,将所述第一支承轴和所述第二支承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的上方,并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支承轴的直线长度,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支承轴的直线的长度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前面上部为从前面至上部中央的圆弧形状,所述开口部从所述本体前面形成至所述本体的上部中央附近,所述上门的上部形状为与所述本体的上部形状相同的圆弧形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部形状为从前面至背面向上方凸出的圆弧形状,所述开口部从所述本体前面形成至所述圆弧形状的顶部附近,所述上门的上部形状为与所述本体的上部形状相同的圆弧形状。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开口下端部被轴支并向下方开放的下门,所述上门利用所述第一动作限制部和所述第二动作限制部向所述本体上部开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门和所述下门的接合部被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圆弧形端部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门;以及使所述上门和所述下门连动以进行开闭动作的连动机构,其中,当所述上门或者所述下门的任一个门在开闭动作的规定位置时,所述连动机构使另一个门向着全开方向进行规定量的动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包括分别支承所述上门和所述下门的门支承部件;以及在所述上门的连接点和所述下门的连接点与所述门支承部件连接的连动部,其中,所述上门的连接点和所述下门的连接点中的任一个连接点,仅在所述上门或者所述下门的任一个在开闭动作的规定位置时具有游隙。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门和所述下门中的任一个门在开闭动作的规定位置时,可单独地动作规定量的另一个门在门打开方向上被施加作用力。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位置为一个门在关闭状态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位置为一个门在关闭状态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下门,包括使所述上门和所述下门自动地从门关闭状态开放至门打开状态的自动开门机构;以及从开门途中至全开状态,使所述上门和所述下门的自动开门动作减速的减速机构,其中,所述减速机构的减速力在所述上门或者所述下门的全开状态附近为最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在分别支承所述上门和所述下门的门支承部件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滑动部;从所述上门或者所述下门的任一个的开门途中至全开状态,与所述滑动部接触的减速部件;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所述减速部件的回转支承轴;以及对所述减速部件施加作用力的弹性体,其中,所述弹性体所施加的作用力,与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减速部件接触后、所述上门和所述下门的任一个门的开放量变大的情况成比例地增大,并且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减速部件的接触点接近所述回转支承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餐具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减速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由高滑动等级的树脂材料所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餐具清洗机,只利用第一动作限制部(13)和第二动作限制部(14)的回转机构,便能够使可自由开闭地覆盖清洗槽(2)的前面开口部(5)的门(6、7),在门关闭状态附近,相对于密封部件(8)在垂直方向上动作。能够以很小的力实现可靠的密封,另外,通过只利用回转机构的组合实现,而能够实现稳定的门开闭动作。
文档编号A47L15/42GK101053506SQ20071009116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4日
发明者伊丹雅洋, 筑谷惠次, 角谷胜彦, 关野信夫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