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38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备用来收集灰尘的过滤器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先前以来,已知有如下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6-6383号公报),其具备第1过滤器(第1灰尘分离机构),将与空气一起吸入到集尘室中的灰尘与空气分离;褶过滤器(pleats filiter)(第2灰尘分离机构),将通过了该第1过滤器的微尘与空气分离;去尘构件(除尘机构),能够以依次弹击褶过滤器的多个褶的方式而移动;卷线器(cordreel),用来卷绕电源线;以及连动机构,将该卷线器的旋转力传递至去尘构件。
该电动吸尘器中,在将电源线卷绕到卷线器上时,将卷线器的旋转通过连动机构而传递至去尘构件,由该去尘构件依次弹击褶过滤器的多个褶,以此使该褶过滤器振动,并利用振动而使附着在该褶过滤器上游侧的面上的微尘掉落。
但是,在先前的电动吸尘器中,由于在连动机构的中途设置有单向离合器(one-way clutch),而仅将卷线器朝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去尘构件,因此连动机构的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驱动去尘构件的电动吸尘器。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设置有集尘室及使吸入负压作用于所述集尘室的电动送风机;过滤器,将利用所述电动送风机的负压使与空气一起吸引到所述集尘室中的灰尘分离;以及除尘机构,使所述过滤器振动,从而使附着在所述过滤器上游侧的面上的灰尘掉落,此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本体搬运用手柄,以可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上面的收纳位置、与提起至上方的使用位置之间上下运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上;收纳用弹簧,向收纳位置侧对所述手柄施力;以及动力传递机构,连动于所述手柄的上下运动而驱动所述除尘机构。
根据本发明,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驱动去尘构件。


图1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吸尘器本体的盖体打开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图1的电动吸尘器的部分剖面图。
图4是图1、图2所示集尘容器的立体图。
图5是从后斜上方观察图4的集尘容器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集尘容器上部的环绕风道的横剖面图。
图7是从集尘容器侧观察设置在图2前侧壁的除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8(a)、图8(b)是从电动送风机侧观察设置在图2前侧壁的除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图7的除尘装置的作用说明图。
图10是图8(a)、图8(b)的除尘装置的作用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7的手柄与卷线器制动装置之间的关系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手柄与卷线器制动装置之间的关系的作用说明图。
图13是将图7的滑块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设置在图13的滑块上的去尘构件与褶过滤器之间的关系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15是图14的褶过滤器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6是图7、图8(a)、图8(b)的手柄的作用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手柄的位置与图14的去尘构件之间的关系的作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式,对作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形态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10具备吸尘器本体20,在设置于该吸尘器本体20前部的软管(hose)连接口21上,以可装卸自如的方式连接着集尘软管12的一端,在集尘软管1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作为手边操作管的手边操作部(手边操作导管(pipe))13。在手边操作部13上,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接着延长管14,而在延长管14的前端部,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接着吸入口体15。
在该吸入口体15中,形成有具有在下表面开口的未图示的吸入开口的吸入室(未图示)。而且,在手边操作部13上设置有操作部13A,在该操作部13A上设置有多个操作开关S。
如图2所示,吸尘器本体20具备本体盒30;集尘容器50,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载置于本体盒30中;以及盖体40,后部铰合于本体盒30而可在上下方向上开闭。
并且,于本体盒30后部侧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手柄收纳凹部30a,在该手柄收纳凹部30a中,配设有本体搬运用手柄200。如图7所示,该手柄200具有臂部200a、200b,以前后自如提起放倒的方式安装在本体盒30上;以及手握部200c,与臂部200a、200b的另一端部相连设置。
而且,在本体盒30的后部30A中,内置有电动送风机33(参照图3),并且在该电动送风机33的侧部如图3中虚线所示般配置有卷线器34。该卷线器34,以可利用图11的横轴34a而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本体盒30内,并且以可利用未图示的螺旋弹簧(coil spring)等来卷绕图11中的电源线34b的方式而设置着。由于该构造中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而且,在本体盒30的前部(图3中的左侧),设置有盘状的载置部35。在该载置部35上,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载置有集尘容器50,当关闭盖体40时,由该盖体40及载置部35来夹持该集尘容器50而固定着。
如图3所示,在盖体40上设置有管部22,该管部22的前端成为软管连接口21。而且,管部22的后端成为连接开口23。
如图2所示,在本体盒30的后部30A中设置有前壁部31,并且如图7~图10所示,在该前壁部31上形成有前面开口201,该前面开口201通过未图示的连通风道而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入开口33A相连通。而且,在前壁部31上,形成有如图7所示的侧壁部31a、31a。并且,在该前壁部31上设置有除尘装置300。
如图7所示,该除尘装置300具有左右延伸的一对轴状的导轨(guiderail)301、301;以及以左右运动自如的方式保持在该导轨301、301上的滑块(slider)302。该导轨301、301相互平行地上下配设着,并且,两端部固定在侧壁部31a、31a上。并且,在滑块302的面向前壁部31的后部,如图7、图13所示,设置有由排列在左右方向上的多个齿条(rack)齿构成的齿条303。
而且,如图13所示,除尘装置300具有配设在滑块302的左右两端部的作为除尘机构的一对去尘构件304、304。该去尘构件304具有去尘部305;安装轮毂(boss)306,一体设置在去尘部305的基部以及脚部307、308,从去尘部305的基部向该安装轮毂306的左右分支且大致平行地延伸。
并且,这样的去尘构件304,通过该安装轮毂306而分别以可水平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滑块302的两端部。而且,如图14所示,在滑块302上,形成有位于脚部307、308之间的支撑壁部309、310。另外,去尘部305向滑块302的上游侧(前侧)突出。
而且,在脚部308与支撑壁部309之间,介装有螺旋弹簧(弹性构件)311,螺旋弹簧311以使脚部307抵接在支撑壁部309外侧面的方式而弹性施力。在该脚部307抵接在支撑壁部309外侧面的状态下,去尘部305呈大致垂直于滑块302的状态。
如图13所示,该去尘部305与滑块302一体在箭头A1、A2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并且,去尘部305的往动侧的侧面,在脚部307抵接在支撑壁部309外侧面的状态下,成为大致垂直于滑块302的第1扣合部305a。而且,去尘部305的复动侧的侧面,在脚部307抵接在支撑壁部309外侧面的状态下,成为倾斜于滑块302的第2扣合部305b。
而且,除尘装置300具有将手柄200的上下运动转换成滑块302的左右运动的动力传递机构300A。
如图7所示,该动力传递机构300A具有小齿轮31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前壁部31上,且与齿条303相齿合;小齿轮313,固定在该小齿轮312的旋转轴312a(参照图8(a))上;齿轮(gear)314,与该小齿轮313齿合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前侧壁31的后面侧;以及小齿轮315,与齿轮314一体设置着。
动力传递机构300A如图8(a)所示更具有齿条316,与小齿轮315相齿合,且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保持在前壁部31的后面;突部317,设置在齿条316上;以及连杆(link)318,介装在手柄200的臂部200b的基端部附近的部分与突部317之间。
该连杆318的下端部(一端部)以可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突部317上,连杆318的上端部(另一端部)利用连动解除机构B1而以可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手柄200的臂部200b的基端部附近的部分上。
如图8(b)所示,该连动解除机构B1具有长孔318a且插通有支撑轴318b,所述长孔318a设置在连杆318的上端部且上下延伸,所述支撑轴318b通过该长孔318a而安装在臂部200b的基端部附近的部分,并且使连杆318的上端部以可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在臂部200b上。
另外,齿条316以下述方式而设置着,即,通过设置在与齿条316一体的引导部317a上的上下一对引导狭缝319、319以及突出设置在前壁部31的后面且分别插通扣合于引导狭缝319、319中的引导突起320、320,而在规定范围内上下移动。并且,如图8(a)所示,当手柄200位于倒伏的位置时,各引导狭缝319、319的上端抵接于引导突起320、320,使得齿条316无法向下方移动。
而且,在前壁部31上设置有弹簧收纳空间321,该弹簧收纳空间321邻接于引导部317a而上下延伸且后方打开,并且在上端具有弹簧座壁321a。在该弹簧收纳空间321中,配设有一体设置在引导部317a下部的弹簧座突部322,并且具有介装在该弹簧座突部322与弹簧座壁321a之间的螺旋弹簧(手柄收纳用弹簧)323。
而且,如图11所示,在手柄200的臂部200a的下方与卷线器34侧部的制动鼓34a之间,配设有制动装置(制动机构)324。该制动装置324具有制动解除杆325,以可利用支撑轴325a来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本体盒30内;倒U字形滚轮支撑部326,与制动解除杆325一体设置着;长孔327(另一个未图示),设置在滚轮支撑部326的侧板326a、326a上且倾斜地前后延伸;橡胶滚轮328,配置在侧板326a、326a之间;以及轴部329,一体设置在该橡胶滚轮328上,且以可前后移动的方式插通在长孔327(另一个未图示)中。
并且,在橡胶滚轮(制动滚轮)328的轴部329向长孔327的后端部移动的状态下,通过向卷绕电源线34b的方向来对卷线器34旋转施力的螺旋弹簧(未图示)的弹力,使橡胶滚轮328压接于制动鼓34a,从而阻止卷线器34利用螺旋弹簧(未图示)的弹力而进行的旋转。另外,在从卷线器34抽出电源线34b时,橡胶滚轮(制动滚轮)328的轴部329向长孔327的前侧移动,解除了橡胶滚轮328向制动鼓34a的压接,从而解除了制动。
而且,对于制动而言,通过使解除杆325按压向下方,而使橡胶滚轮328远离制动鼓34a,从而解除卷线器34的制动,并且卷线器34利用螺旋弹簧(未图示)的弹力而旋转,从而将电源线34b卷绕到卷线器34上。另外,这样的制动装置324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构造。
并且,在手柄200利用螺旋弹簧(手柄收纳用弹簧)323而收纳到手柄收纳凹部30b内,且引导狭缝319、319的上端抵接于引导突起320、320的状态下,手柄200的臂部200a呈单纯抵接于制动解除杆325上端的状态,并且,支撑轴318b位于长孔318a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从而可以进一步按下手柄200。因此,即便从手柄收纳位置进一步按下手柄200,利用手柄200的臂部200a按下制动解除杆325,而解除橡胶滚轮328对卷线器34的制动,滑块302及去尘构件304也不会移动。其结果是,可以防止因手柄操作所引起的制动解除而导致滑块302及去尘构件304破损等情况于未然。
如图3所示,集尘容器50具有形成在集尘容器50上部的环绕风道部51(参照图4、图5);作为第1集尘室的集尘部(第1集尘部)60,形成在该环绕风道部51的下方;负压室部70,形成在该集尘部60的后部侧;以及底盖80。
如图6所示,该环绕风道部51在设置在中心部的灰尘分离部(第1灰尘分离部)52的周围形成有圆弧形的环绕风道53。环绕风道53前端的前端开口54,如图3所示接合于盖体40的管部22的连接开口23。环绕风道53通过后端开口55而连通于集尘部60内。
而且,在环绕风道53中途的底部,形成有连通于负压室部70的开口57,且在该开口57中贴有网滤器(net filter)F2。灰尘分离部52是由形成为大致截头圆锥台形的网滤器F1所形成。灰尘分离部52内的底部呈开口状,灰尘分离部52内与负压室部70通过该开口56而连通。
在集尘部60后部的隔壁61上,形成有连通于负压室部70的开口62,并且在隔壁61的下部壁61A上形成有连通孔(连通开口)63。即,在开口62的下方形成有连通孔63。并且,在开口62中贴有网滤器F3。
在负压室部70的后部(图5中的右侧),一体形成有用来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图3的褶过滤器体100的框部71,且该框部71的后端开口72接合于图3所示本体盒30的前面开口(未图示)。
如图14、图15所示,该褶过滤器100具有由上下延伸的突起及凹陷所构成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褶100a。并且,设置在所述去尘构件304中的去尘部305的前端部如图14所示般扣合于褶过滤器100的后面侧(气流的下游侧)。
在框部71的下部形成有下部后壁部73,由该下部后壁部73、集尘部60的隔壁61的下部壁61A、及底盖80所包围的空间成为微尘集尘部(第2集尘部)74。该微尘集尘部74通过隔壁61的连通孔63而与集尘部60内相连通。而且,框部71的下框壁部71A与隔壁61的下部壁61A之间成为导入开口75。
而且,在集尘部60的隔壁61的下部,支撑着用来阻塞该导入开口75的开闭板(开闭盖)76的一端部(图3中的上部)。该开闭板76能够以一端部为中心而自在地转动,当尚未驱动电动送风机33时,该开闭板76利用自重而阻塞隔壁61的连通孔63,微尘集尘部74的导入开口75打开。并且,当负压室部70内由于电动送风机33的驱动而成为负压时,开闭板76转动而阻塞该导入开口75(参照图9)。
底盖80能够以图3所示的轴81为中心而顺时针旋转,通过该旋转来打开集尘部60及微尘集尘部74的底部,从而可以将积存在集尘部60及微尘集尘部74中的灰尘倾倒掉。
其次,对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将集尘容器50载置到本体盒30的载置部35中并关闭盖体40,并且如图1所示般将集尘软管12的一端连接于盖体40的软管连接口21。
在此状态下,如图3所示,使集尘容器50的前端开口54与盖体40的管部22的连接开口23相接合,并将集尘软管12与集尘容器50的环绕风道部51相连接。
并且,当对操作部13A的开关S进行操作时,电动送风机33受到驱动。通过该电动送风机33的驱动,集尘容器50的负压室部70及集尘部60成为负压。该负压通过环绕风道53、集尘软管12、手边操作部(手边操作导管)、延长管(延长导管)14而作用于吸入口体15的未图示的吸入室。
通过该负压,未图示的清扫面的灰尘将与空气一起被吸入到吸入口体15的吸入室(未图示)中。继而,被吸入到吸入口体15的吸入室(未图示)中的灰尘,与空气一起通过延长管(延长导管)14、手边操作部(手边操作导管)、集尘软管12而被吸入到集尘容器50的环绕风道53内。
被吸入到该环绕风道53中的空气的一部分及微尘的一部分,通过网滤器F1及网滤器F2而流入负压室部70内。另一方面,与空气一起被吸入到环绕风道53中的灰尘中重量较大的灰尘及微尘的一部分,由于惯性力而沿着环绕风道53流动,并通过环绕风道53的后端开口55而流入集尘部60内。流入该集尘部60内的灰尘的一部分,通过网滤器F3而流入负压室部70内。此时,灰尘中的重量较大的灰尘被捕捉到集尘部60内。
并且,流入负压室部70内的空气,透过褶过滤器100而被吸入到电动送风机33中并使内部冷却之后排出,并从本体盒30的未图示的排气口排出到大气中。此时,流入负压室部70内的微尘被褶过滤器100捕捉。
(褶过滤器100的除尘)<手柄100的立起操作时>
在如上所述的电动吸尘器中,当操作者握住手柄200,抵抗吸尘器本体20的重量而想要将吸尘器本体20提起时,该手柄100从图7、图8(a)、图8(b)的收纳位置(图16的(a)位置)立起至图9、图10的使用位置(图16的(b)位置)。伴随于此,连动于手柄200的齿条316通过连杆318而如图10所示般向上方提起。
伴随于此,小齿轮315旋转,该旋转通过齿轮314、小齿轮313,并通过小齿轮312而传递至齿条303,从而使具有齿条303的滑块302在箭头A1方向上,从图7的左边位置(图17的(a)位置)移动(往动)到图9的右边位置(图17的(b)位置)。
此时,图13、图14的滑块302的去尘构件304也与滑块302一体地在箭头A1的方向上移动(往动),设置在去尘构件304的去尘部305上的第1扣合部305a如图14般扣合于褶过滤器100的褶100a之后越过该褶100a,从而由第1扣合部强力地弹击该褶100a,使褶过滤器100振动。对多个褶100a依次进行该动作,使附着在褶过滤器100上游侧的面上的微尘掉落,并捕集到微尘捕集部74中。
<手柄100的倒伏时>
另一方面,当将吸尘器本体20搬运到移动目的地并载置于清扫面上,且使手离开手柄200时,手柄200利用螺旋弹簧323的弹力而从图9、图10的使用位置(图16的(b)位置)下降到图7、图8(a)、图8(b)的收纳位置(图16的(a)位置)。
伴随于此,小齿轮315旋转,且该旋转通过齿轮314、小齿轮313,并通过小齿轮312而传递至齿条303,使具有齿条303的滑块302在箭头A2方向上从图9右边的位置(图17的(b)位置)移动(复动)到图7左边的位置(图17的(a)位置)。
此时,图13、图14的滑块302的去尘构件304也与滑块302一体地在箭头A2的方向上移动(复动)。伴随于此,当设置在去尘构件304的去尘部305上的第2扣合部305b依次扣合于褶过滤器100的褶100a并越过褶100a时,去尘构件304以该安装轮毂306为中心而在箭头A3方向上转动,直至脚部308抵住支撑壁310为止。以此,第2扣合部305b较第1扣合部更轻地弹击100a,使褶过滤器100振动。依次对多个褶100a进行该动作,使附着在褶过滤器100上游侧的面上的微尘掉落,并捕集到微尘捕集部74中。
(电源线34b的卷绕操作)通过这样的操作,褶过滤器100的多个褶100a必定由2个去尘构件304、304中的至少一个所弹击,而使附着在褶过滤器100上的灰尘掉落。并且,当手柄200利用螺旋弹簧323的弹力而下降到图7、图8(a)、图8(b)的收纳位置(图16的(a)位置),且手柄200利用螺旋弹簧(手柄收纳用弹簧)323而收纳到手柄收纳凹部30a内时,引导狭缝319、319的上端抵接于引导突起320、320。
在此状态下,手柄200的臂部200a从图11的状态成为如图12所示般仅利用手柄200的自重单纯地抵接于制动解除杆325上端的状态(图16的(a)位置的状态),并且,连杆318的支撑轴318b位于长孔318a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从而可以进一步按下手柄200。
但是,在此状态下,上述的引导狭缝319、319的上端抵接于引导突起320、320,所以即使进一步按下手柄200,齿条316也不会下降,因此滑块302不会从图17的(b)位置开始在箭头A2方向上进一步移动而不会抵住褶过滤器100的过滤器框100b。
当从该状态进一步按下手柄200,利用手柄200的臂部200a按下该制动解除杆325,从而使橡胶滚轮328向上方远离制动鼓34a时,橡胶滚轮328对卷线器34的制动得到解除,且电源线34b利用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的弹力而卷绕到卷线器34上。
因此,即使从手柄收纳位置进一步按下手柄200,利用手柄200的臂部200a按下该制动解除杆325,从而解除橡胶滚轮328对卷线器34的制动,滑块302及去尘构件304也不会移动。其结果是,可以防止因手柄操作所引起的制动解除而导致滑块302及去尘构件304破损等情况于未然。
如以上所说明者,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本体20,设置有集尘室(集尘部60)及使吸入负压作用于所述集尘室(集尘部60)的电动送风机33;过滤器(F1~F3、100),将利用所述电动送风机33的负压使与空气一起吸引到所述集尘室(集尘部60、74)中的灰尘分离;以及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使所述过滤器(褶过滤器100)振动,从而使附着在所述过滤器(褶过滤器100)上游侧的面上的灰尘掉落。而且,该电动吸尘器设置有本体搬运用手柄200,以可在所述吸尘器本体20上面的收纳位置、与提起至上方的使用位置之间上下运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吸尘器本体20上;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向收纳位置侧对所述手柄200施力;以及动力传递机构300A,连动于所述手柄200的上下运动而驱动所述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
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简易的结构来驱动该去尘构件。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是进行褶过滤器的除尘,但是也可以利用连动于手柄的上下运动而移动的构件来使纸包(paper pack)过滤器振动,从而进行纸包过滤器的除尘。而且,手柄200是通过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进行设置而使手握部可以上下运动,但是手柄也能以仅在上下方向上进退运动的方式安装在吸尘器本体上。
而且,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连动于所述手柄200的上下运动而往复运动。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除尘机构的往复运动而有效地进行过滤器的去尘。
而且,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当假定有第1负荷及第2负荷时,将第2负荷设定得小于第1负荷,所述第1负荷是在以手动使所述手柄向上方移动时,在所述除尘机构与所述过滤器之间产生的负荷,所述第2负荷是在利用所述收纳用弹簧使所述手柄朝下向收纳位置移动时,在所述除尘机构与所述过滤器之间产生的负荷。
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提起手柄时的吸尘器本体重量的反作用力使除尘机构往动,所以在手动使手柄向上方移动时可使除尘机构与所述过滤器之间产生的第1负荷增大,从而可以利用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来增大对过滤器(100)的振动赋予力。而且,在利用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使手柄返回到收纳位置时,使在利用所述收纳用弹簧使所述手柄朝下向收纳位置运动时在所述除尘机构与所述过滤器之间产生的第2负荷小于第1负荷,仅利用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来使除尘机构复动,所以即使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较弱,也可以利用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使过滤器振动来进行除尘。
而且,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所述过滤器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着多个具有上下延伸的突起及凹陷的褶的褶过滤器,所述除尘机构是以可连动于所述手柄的上下运动而在所述褶的排列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方式而设置着,并且,在所述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中设置有第1引导部(第1扣合部305a)及第2引导部(第2扣合部305b),所述第1引导部(第1扣合部305a)是在手动使所述手柄向上方移动时,连动于所述手柄而往动,从而依次弹击所述多个褶,所述第2引导部(第2扣合部305b)是在利用所述收纳用弹簧使所述手柄向下移动时,连动于所述手柄而较所述往动更轻地依次弹击所述多个褶。
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提起手柄时的吸尘器本体重量的反作用力使除尘机构往动,所以在手动使手柄向上方移动时可使除尘机构与所述过滤器之间产生的第1负荷增大,从而可以利用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来增大对过滤器的振动赋予力。而且,在利用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使手柄返回到收纳位置时,使在利用所述收纳用弹簧使所述手柄朝下向收纳位置运动时在所述除尘机构与所述过滤器之间产生的第2负荷小于第1负荷,仅利用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来使除尘机构复动,所以即使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较弱,也可以利用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使过滤器振动来进行除尘。另外,作为第2引导部(第2扣合部305b),除了倾斜面以外,也可以使用C面或R面。此时,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在利用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而复动时,可以向与移动方向(复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也可以不转动。
而且,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所述过滤器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着多个具有上下延伸的突起及凹陷的褶的褶过滤器100,所述除尘机构(去尘构件)以可连动于所述手柄200的上下运动而在所述褶100a的排列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方式而设置着,并且,所述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是以在利用所述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使所述手柄200朝下移动时,连动于所述手柄200而复动且可在与复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而设置着。
根据该结构,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在利用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而复动时在与移动方向(复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所以在通过该转动而使手柄利用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而返回到收纳位置时,可以使在利用所述收纳用弹簧使所述手柄朝下向收纳位置移动时在所述除尘机构与所述过滤器之间产生的第2负荷小于第1负荷。以此,仅利用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来使除尘机构复动,所以即使收纳用弹簧(螺旋弹簧323)的弹力较弱,也可以利用除尘机构(去尘构件304)使过滤器(100)振动来进行除尘。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设置有集尘室及使吸入负压作用于所述集尘室的电动送风机;过滤器,将利用所述电动送风机的负压使与空气一起吸引到所述集尘室中的灰尘分离;以及除尘机构,使所述过滤器振动,从而使附着在所述过滤器上游侧的面上的灰尘掉落;此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本体搬运用手柄,以可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上面的收纳位置、与提起至上方的使用位置之间上下运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上;收纳用弹簧,向收纳位置侧对所述手柄施力;以及动力传递机构,连动于所述手柄的上下运动而驱动所述除尘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连动于所述手柄的上下运动而往复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第2负荷设定得小于第1负荷,所述第1负荷是在手动使所述手柄向上方移动时,在所述除尘机构与所述过滤器之间产生的负荷,所述第2负荷是在利用所述收纳用弹簧使所述手柄朝下向收纳位置移动时,在所述除尘机构与所述过滤器之间产生的负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着多个具有上下延伸的突起及凹陷的褶的褶过滤器,所述除尘机构以可连动于所述手柄的上下运动而在所述褶的排列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方式而设置着,并且,在所述除尘机构中设置有第1引导部及第2引导部,所述第1引导部是在手动使所述手柄向上方移动时,连动于所述手柄而往动,从而依次弹击所述多个褶,所述第2引导部是在利用所述收纳用弹簧使所述手柄向下移动时,连动于所述手柄而较所述往动更轻地依次弹击所述多个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着多个具有上下延伸的突起及凹陷的褶的褶过滤器,所述除尘机构,以可连动于所述手柄的上下运动而在所述褶的排列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方式而设置着,并且,所述除尘机构,是以在利用所述收纳用弹簧使所述手柄朝下移动时,连动于所述手柄而复动且可在与复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而设置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驱动去尘构件的电动吸尘器。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本体(20),设置有集尘部(60)及使吸入负压作用于集尘部(60)的电动送风机(33);过滤器(F1~F3、100),将利用电动送风机(33)的负压使与空气一起吸引到集尘部(60、74)中的灰尘分离;以及去尘构件(304),使褶(pleats)过滤器(100)振动,从而使附着在褶过滤器(100)的上游侧的面上的灰尘掉落。而且,此电动吸尘器设置有本体搬运用手柄(200),以可在吸尘器本体(20)上面的收纳位置、与提起至上方的使用位置之间上下运动的方式安装在吸尘器本体(20)上;螺旋弹簧(323),向收纳位置侧对手柄(200)施力;以及动力传递机构(300A),连动于手柄(200)的上下运动而驱动该去尘构件(304)。
文档编号A47L9/10GK101044963SQ20071009062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大津育弘, 田中正俊, 大塚裕司, 町田幸雄, 渡邉满 申请人:东芝泰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