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989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热锅的内锅支 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炖锅、电饭煲等电热锅类厨房小家电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在这 类产品中,因为加热结构涉及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用户在操作中的安全性,因 此得到生产厂家广泛关注。
为了让机器外壳在使用中不太烫,同时能有效利用电能源, 一般采用一层 或多层保温罩的结构,同时可以把这种结构中最里面的一个或多个保温罩与内 锅配合形成一个加热腔。实现加热腔的办法是将内锅悬挂在壳体上,将里面 的保温罩底部增加浮动结构(如弹簧结构等),使其上沿顶住内锅的某个面而达 到目的。存在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安全性能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的结构复杂、电能利用率较低、成本高、安全性能差 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化结构、能有效利用电能、降低成本、增加使用 安全性能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包括外壳、内锅、保温罩、发热件和底座,外壳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内锅与保温罩连接,所述保温罩与外壳连接,在所述 内锅的外侧或底部设有支撑面,所述的保温罩内侧设有台阶面,所述的支撑面 与所述台阶面环形接触,在所述接触面以下的保温罩壁和内锅壁之间为加热腔, 所述加热腔连接所述发热件。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的保温罩为两层,包括外层保温罩和内层保温 罩,所述内锅由内层保温罩支撑,所述外层保温罩罩在内层保温罩的外侧,所 述外层保温罩悬挂在外壳上。
进一步,所述内锅的锅沿与壳体顶部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台阶面位于保温罩的上沿或者保温罩的中部。
发热件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用于感知内锅温度的感温杯设置在发热体 的中央,所述感温杯与内锅底部接触。上述的结构为发热件位于加热腔的内部; 发热件也可以设在加热腔的外部,比如在外壳上开孔或百叶窗,软发热带安装 在保温罩壁的外侧。
所述保温罩侧壁上可以设置通气孔或百叶窗,所述的底座上可以设置有通 气孔或百叶窗。所述的壳体上也可以设置有通气孔或百叶窗。
保温罩为多层时,至少一层保温罩上设有通气孔或百叶窗,所述的底座上
设有通气孔或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内锅靠由在其下方的保温罩支撑,保温罩可以
不设置浮动结构。具体方法是在内锅外侧或底部设置一个支撑面,让支撑面
与保温罩的上沿或保温罩某个台阶面环形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接触线或接
触面以下的保温罩壁和内锅壁之间有间隙,这样形成一个空腔,并把加热元件
安置在这个空腔内部或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简化结构、能有效利用电能、降低成
本、增加使用安全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内锅与外壳、外层保温罩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2, 一种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包括外壳2、内锅3、保温 罩、发热件6、感温杯7和底座8,外壳2安装在底座8上,所述内锅3由保温 罩支撑,所述保温罩与外壳2连接,在所述内锅3的外侧或底部设有支撑面, 所述的保温罩内侧设有台阶面,所述的支撑面与所述台阶面环形接触,在所述 接触面以下的保温罩壁和内锅壁之间为加热腔,所述加热腔连接所述发热件6。
所述的保温罩为两层,包括外层保温罩4和内层保温罩5,所述内层保温罩 5与内锅3连接,所述外层保温罩4罩在内层保温罩5的外侧,所述外层保温罩 4悬挂在外壳2上。
所述内锅3的锅沿与外壳2顶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台阶面位于内层保温 罩5的上沿或中部。发热件6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用于感知内锅温度的感 温杯7设置在发热体6的中央,所述感温杯7与内锅底部接触,上述的结构为 发热件位于加热腔的内部;发热件也可以设在加热腔的外部,比如在外壳上开 孔或百叶窗,软发热带安装在保温罩壁的外侧。所述外层保温罩4侧壁上设置 有通气孔,所述的底座8上设有百叶窗。
本实施例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见图1所示。包括锅盖l、外壳2、内 锅3、外层保温罩4、内层保温罩5、发热盘6、感温杯7、底座8。
本实施例中内锅3是靠内层保温罩5支撑的,内锅3下部和内层保温罩5之间形成一个加热腔,发热件6设置在这个空腔里的底部,同时内锅3的锅沿 与壳体顶部不接触并形成间隙(L>0),用于热空气的流出。外层保温罩4罩在 内层保温罩5外侧,起到进一步保温绝热的作用。用于感知内锅温度的感温杯7 设置在发热体6的中央,所述感温杯7与内锅底部接触。外层保温罩4是悬挂 在外壳2上,在外层保温罩4底部和底座8之间设置有支架,用于拉紧两者。
在本实施例中,外层保温罩4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孔,底座8的底部设置有 多处百叶窗。这样根据空气对流的原理,冷空气从底座8的百叶窗进入机器底 部,随着发热件6的加热,空气变热上升,进入外壳2与外层保温罩4之间的 空隙里。随着温度的升高,这部分空气密度进一步减小,并通过外层保温罩4 侧壁上的孔进入内层保温罩5和外层保温罩4之间的空隙中,最后通过内锅3 锅沿下的间隙进入大气中。
有了上述的空气流道后,能够有效的降低外壳2的温度,起到保护使用者 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包括外壳、内锅、保温罩、发热件和底座,外壳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内锅与保温罩连接,所述保温罩与外壳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锅的外侧或底部设有支撑面,所述的保温罩内侧设有台阶面,所述的支撑面与所述台阶面环形接触,在所述接触面以下的保温罩壁和内锅壁之间为加热腔,所述加热腔连接所述发热件。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 罩为至少两层,包括外层保温罩和内层保温罩,所述内层保温罩与内锅连接, 所述外层保温罩罩在内层保温罩的外侧,所述外层保温罩悬挂在外壳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锅的锅沿与壳体顶部之间存在间隙。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面 位于保温罩的上沿或者保温罩的中部。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 面位于内层保温罩的上沿或者内层保温罩的中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发热件位于 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用于感知内锅温度的感温杯设置在发热体的中央,所述感 温杯与内锅底部接触。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 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或百叶窗,所述的底座上设有通气孔或百叶窗。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保 温罩上设有通气孔或百叶窗,所述的底座上设有通气孔或百叶窗。
专利摘要一种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包括外壳、内锅、保温罩、发热件和底座,外壳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内锅与保温罩连接,所述保温罩与外壳连接,在所述内锅的外侧或底部设有支撑面,所述的保温罩内侧设有台阶面,所述的支撑面与所述台阶面环形接触,在所述接触面以下的保温罩壁和内锅壁之间为加热腔,所述加热腔连接所述发热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化结构、能有效利用电能、降低成本、增加使用安全性能的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1230821SQ200720303108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0日
发明者彭晋国, 蔡才德 申请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