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筷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树脂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66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重复使用筷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树脂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反复清洗的可重复使用筷子,更详细地说,涉及 一种付与在前端部的树脂具有高度耐清洗性的可重复使用筷子。 此外还涉及该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 涉及将树脂付与可重复使用筷子的树脂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以餐饮业为中心,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其木材的使用量 上升到了庞大的数量。并且,日本多数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木材依靠从 国外进口。
但是近年来,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开始出现限制作为一次性筷 子原料的木材出口的动向,今后, 一次性筷子的产量有可能逐渐减少。
因此,在餐饮业中,转向通过清洗可以反复使用的筷子,即所谓的 "可重复使用筷子"的需求日益高涨。
作为这种可重复使用筷子,虽然有塑料制(参考专利文献l)或木制 的,但是木制的可重复使用筷子需要使其具备防水性。
因此,人们制造了大量的、可重复使用筷子的表面由合成树脂等树 脂所覆盖的木制筷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88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前端部是在清洗过程中与其他的筷子等频 繁接触或者撞击的部位,所以由于摩擦导致磨损或裂缝等原因,被付与 在前端部的树脂有容易剥落的倾向。特别是使用清洗设备进行清洗时, 情况更加严重。子的树脂发生剥落,水会从树脂剥落处浸入可 重复使用筷子,造成该部分膨胀或软化。
其结果,导致可重复使用筷子失去刚性难以使用。
基于此,人们发明了一种前端部形成为曲面的可重复使用筷子。通 过使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前端部形成为曲面,其与其他筷子等的接触摩擦 大大减少。
作为将前端部做成曲面的方法有如图13 (A)所示的方法,即将可 重复使用筷子的筷子本体100的前端部加工成圆形,在其表面形成树脂 膜101。
但是,由于树脂膜101仅沿着前端部的周围被付与薄薄的一层,如 图13 (B)所示,树脂从前端部的树脂膜101剥落,露出部分表面101A。
一方面,如图14 (A)所示,还有通过将筷子本体100的前端面12 平面化,并在该处付与半球状的树脂,形成树脂块R的方法。
但是,如图14 (B)所示,如果向以此方法形成的树脂块R施加筷 子本体100的轴向拉力,树脂块R整体有从前端面12—举脱落的倾向。
进一步如图14 (C)所示,对树脂块R施加平行于前端面12的方向 的力时,由于剪切力的作用,树脂块R也有从前端面12—举脱落的倾 向。
如上所述,现有的可重复使用筷子中,被付与在筷子本体前端部的 树脂的耐久性并不一定能满足需求。
本发明即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的。
艮P,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付与在前端部的树脂不易脱落、即 耐清洗性高的可重复使用筷子。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上述课题背景下,本发明者经过反复潜心的研究,发现通过在可 重复使用筷子的前端部形成小突起,并在该小突起的周围形成树脂部, 则该树脂部表现出对于轴向或与其垂直的方向的剥离的抵抗力,基于该 发现,从而完成本发明。
艮口,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耐清洗性的可重复使用筷子, 在木制的筷子本体的前端部所突出设置的小突起的周围,形成半球状的
4树脂部。
此外,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为,小突起为圆筒状且从平坦的前端面 突出设置的如上述第1技术方案记载的可重复使用筷子。
此外,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为,树脂部的表面和筷子本体的表面在 同一平面上的如上述第1技术方案记载的可重复使用筷子。
此外,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为,树脂部和筷子本体上形成有树脂膜 的如上述第1技术方案记载的可重复使用筷子。
此外,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耐清洗性的可重复使用筷 子的制造方法,其由在筷子本体的前端面形成突起的工序、以及在突起 的周围形成半球状的树脂部的工序构成。
此外,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为,如上述第5技术方案记载的可重复
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筷子本体的前端面形成小突起的工序, 是通过研磨筷子本体的部分侧面,使该筷子本体的直径縮小而形成小突 起的。
此外,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为,如上述第5技术方案记载的可重复 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突起的周围形成半球状的树脂部的工序, 是通过将筷子本体的突起浸入硬质树脂液后使其干燥,而形成硬质树脂 层的。
此外,本发明第8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将树脂付与筷子本体的树
脂涂布装置,包括储存用于付与筷子本体的树脂的容器本体、和用于
捋掉筷子本体上被付与的多余树脂的长条状橡胶板、及用于将橡胶板可 滑动地固定于容器本体的固定板,其中,将形成于固定板上的孔、形成
于橡胶板上的?L、以及容器本体的出入孔同轴配置,使可插入筷子本体。
另外,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目的,也可采用将上述第1技术方案至第
8技术方案适当组合的结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可重复使用筷子中,筷子本体的前端面所突出设置的小突 起的周围形成有半球状的树脂部。树脂部是在小突起的周围通过附着厚 厚的树脂而形成的,因此树脂与筷子本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很难从前端 部脱落。艮口,本发明中的可重复使用筷子具有非常优异的耐清洗性。当然,当使用时耐久性也很好。
此外,由于树脂部的形状为半球状,树脂部与其他物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减少,使得树脂部更不易从本发明的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前端部脱落。
此外,由于在小突起的周围形成有树脂部,即使往树脂部施加筷子本体轴向的力或垂直于轴向的力(即剪切力),小突起发挥支撑力的作用,防止树脂部从前端面脱落。
此外,通过将树脂部的表面与筷子本体的表面保持在同一表面上,可维持树脂部的表面与筷子本体的表面间的连续性,不会有挂住的地方。因此,防止了树脂部从树脂部与筷子本体的连接部脱落。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可重复使用筷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中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前端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3是在树脂的涂布工艺中,通过涂布树脂消除了在筷子本体和树脂部的连接部形成的落差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可重复使用筷子前端形状的平面图。
图5是说明小突起的几个变形例的图。分别为图5 (A)表示截面为矩形,图5 (B)表示截面为角形,图5 (C)表示截面为十字形。此外,图5 (D)表示形成有沟槽部的小突起。
图6是表示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之一的工艺图。
图7是举例说明小突起的形成方法的图。图7 (A)、图7 (B)以及图7 (C)表示其形成顺序。
图8是举例说明在小突起的周围将树脂部形成为半球状的方法的图,图8 (A)表示将筷子本体插入树脂液中的状态,图8 (B)表示拔出筷子本体的状态。
图9是表示树脂涂布装置之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筷子插入部的截面图。图10 (A)表示将筷子本体插
6入固定板的出入孔之前的状态,图10 (B)表示插入出入孔后的状态,
图10 (C)表示从出入孔拔出后的状态。
图11是表示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之一例的工艺图。
图12是表示通过涂布树脂,消除了在筷子本体和树脂部的连接部
上形成的落差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现有的可重复使用筷子之一例的示意图,图13 (A)表示在表面形成树脂膜的状态,图13 (B)表示树脂从树脂膜剥落,露出部分表面的状态。
图14是表示现有的可重复使用筷子之一例的示意图,图14 (A)表示在筷子本体的前端面形成树脂块R的状态,图14 (B)表示因施加轴向拉力导致树脂块整体从前端面脱落的状态,图14 (C)表示因施加平行于前端面的力而导致树脂块整体从前端面脱落的状态。符号说明
A…可重复使用筷子
B…涂布装置
Bl…容器本体
Bll…前面部
B12…底面
B13…侧板部
B2…橡胶板
B3…固定板
C…研磨装置
M…沟槽部
N…固定用具
Sl…出入孔
S2…出入孔
S3…出入孔
R…树脂块
W…树脂液
1…筷子本体11…小突起
12…前端面
2…树脂部
3…树脂膜
4…落差部
5…容器
100…筷子本体
101…树脂膜
101A…部分表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可重复使用筷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的可重复使用筷子A由木制的筷子本体1和树脂部2构成。
在筷子本体1的前端面12,圆筒状的小突起11与筷子本体1 一体形成。树脂部2为在小突起11的周围,树脂固化为半球状而形成的树脂块。
在小突起11的周围将树脂形成为半球状的方法,有例如在小突起ll上涂布微量树脂的方法。
通过涂布微量树脂,由于树脂的表面张力的作用,树脂在小突起11的周围形成为半球状。
树脂部2为半球状本身,即减少了树脂部2与其它的物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或者撞击力。其结果,使树脂部2不易从筷子本体1的前端部脱落。
图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中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前端放大后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由于树脂部2以覆盖小突起11的状态形成,所以树脂部2对来自于各个方向的力,发挥了强大的固定作用,其结果,树脂部2很难从前端部脱落。艮口,同形成于现有的可重复使用筷子前端的树脂块R (参照图14
(A))与筷子本体100的接触面积相比,树脂部2与筷子本体1的接触
面积大出小突起11的侧壁面积部分。
其结果,本实施方式中的可重复使用筷子A的树脂部2比现有的可重复使用筷子上所形成的树脂块R,对于轴向(长度方向)的拉力的固定作用大。因此,树脂部2不容易从前端面12脱落。
艮口,不会发生上述图14 (B)中所示的脱落。
由于树脂部2形成于小突起11的周围,即使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前端面12的方向)施加力(施加剪切力),由于小突起11发挥支撑力的作用,可以防止树脂部2的脱落。
此外,若树脂部2的表面与筷子本体1的表面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可避免例如别的物体挂到形成于树脂部2与筷子本体1的连接部的落差部4时,其冲击力导致的树脂部2从筷子本体1脱落。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筷子本体1以及树脂部2的表面付与树脂,并在筷子本体1的表面以及树脂部2的表面形成树脂膜3,由此也可以将连接部完全覆盖在同一平面内。
通过此方法,即使筷子本体1的表面与树脂部2的表面没有形成在同一平面内,也可以消除连接部的落差部4。
在此,作为筷子本体l的材料可使用的木材,有紫檀木、黑檀木、桧木、竹子、杉木、栗木、柳木、铁木(ULIN)等。并且作为可重复使用筷子A,从加工性、耐久性等考虑出发特别优选使用铁木。
用于树脂部2的树脂,优选采用无毒、较硬质的材料。其中,从低成本且有速干性,固化后的硬度高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环氧树脂、聚酯树脂。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可重复使用筷子前端形状的平面图。如图4所示,小突起11竖立形成于筷子本体1的前端面12,小突起11的直径Dl小于前端面的直径D2,其结果为截面面积小于筷子本体1的前端面12的面积。
从剪切支撑力的角度考虑,小突起11的截面面积优选为筷子本体1的前端面面积的5%以上,此外,从树脂部2形成半球状的角度考虑,优选30%以下。
小突起11可以形成在前端面12上的任何位置,但优选形成在前端
面12的中央。
若小突起11形成在前端面12的中央,与小突起11形成在偏离中 央的位置相比,树脂部2的形状更易形成均匀的半球状。
此外,若小突起11的长度大于前端面12的半径,树脂部2会成为 高度较高的半球状,相反,若小于前端面12的半径,则容易形成高度 较低的半球状。鉴于此,可适当确定小突起ll的长度。
图5是说明小突起的几个变形例的图。如图5所示,小突起11的 截面形状没有限制,可以为图5 (A)所示的矩形,也可为图5 (B)所 示的角形(在此为三角形)、或如图5 (C)所示的十字形。
但是,如后所述,从小突起的形成方法的角度出发,截面更优选为 圆形。
此外,从防止树脂部2脱落的角度考虑,如图5 (D)所示,优选 采用形成有沟槽部M的小突起11。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是 表示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之一例的工艺图。 (筷子本体的形成工艺)
在筷子本体的形成工艺中,从作为原料的原木材中将筷子本体切割
出来。并且,通过裁断或切削加工,将原材木加工成接近于成品相同尺 寸的筷子本体。 (小突起的形成工艺)
在小突起的形成工艺中,在前面的筷子本体的形成工艺中形成的筷 子本体的前端面形成小突起。
对小突起的形成方法不做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用将筷子本体前 端的直径縮小的方法。
具体地说,首先,如图7 (A)所示,配置筷子本体1和研磨机等 的研磨装置C。
其次,如图7 (B)所示,使筷子本体1以一定的转速旋转。 使研磨装置C从筷子本体1的前端部侧面垂直地与筷子本体1接触,接触面大小为希望形成的小突起的长度。
然后,将研磨装置C压接到筷子本体1,筷子本体l的前端部直径 即被縮小。
小突起ll的直径縮减到预定的粗细后,如图7 (C)所示,使研磨 装置C离开筷子本体1,至此小突起ll的形成工艺结束。 (树脂部的形成工艺)
在该树脂部的形成工艺中,对于形成有小突起11的筷子本体1,在 其前端部将树脂部2形成为半球状。
作为将树脂部2形成为半球状的方法,有如图8 (A)所示的方法 将树脂液W注入广口容器5,从上方将筷子本体1垂直地插入树脂液中。
此方法中,将筷子本体i的前端部插入树脂液w并浸入后,向上抽
出,保持该状态使其干燥(参照图8 (B))。
通过将树脂干燥,树脂完全附着于小突起11的周围,由于表面张 力的作用,成为半球状并且固化。
虽然因树脂液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但是通常情况下,只要一次操 作,就可以使树脂附着在小突起11的周围,所以只需要将筷子本体1 插入容器5内然后抽出的一次操作,即可形成半球状的树脂部2。
储存于广口容器5中的树脂液W的深度Dl,至少需要大于小突起 11的长度D2。
此外,将树脂付与筷子本体l后,优选在预定温度的气氛下,对筷 子本体1进行预定时间的干燥。
通过对付与树脂后的筷子本体1进行干燥处理,树脂在进入小突起 11的表面组织的同时产生固化,因此所形成的树脂部2变得更不易脱 落。
当然,在前端部将树脂形成半球状的方法不仅限于此。 在该树脂部的形成工艺后,进一步将树脂付与筷子整体并覆盖其表面。
(树脂的涂布工艺)
在该树脂的涂布工艺中,包括在前一工艺形成于前端部的树脂部2, 对可重复使用筷子A的整体涂布树脂(涂料)形成树脂膜3。
ii因此,即使在树脂部的形成工艺中筷子本体1的表面与树脂部2的 表面的连接部没有形成为同一个平面,导致在两者之间出现了落差部4, 也可以在此工艺中填埋该落差部4 (参照图3)。
其次,对在筷子整体的表面涂布树脂用的树脂涂布装置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树脂涂布装置之一例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筷子插入
部的截面图。
如图9所示,树脂涂布装置B包括用于储存付与筷子本体的树脂液 W的容器本体B1、和用于捋掉筷子本体上被付与的多余树脂液W树脂的 长条状橡胶板B2,以及用于将橡胶板B2可滑动地安装于容器本体Bl 的固定板B3。
容器本体Bl具有从侧面部向下方延长的倒屋顶形状的底面B12, 侧板部B13分别从其前面部B11以及后面部垂下。
这样 由于具有一对的侧板部B13,容器本体Bl处于被举起距离地 面一定高度的状态。
在容器本体Bl的前面部Bll (具体为倒屋顶状底面B12的附近), 形成有可插拔筷子本体1的出入孔Sl (参照图10)。该出入孔Sl优选 设置于倒屋顶状底面B12中的低位位置。
橡胶板B2为长条状的橡胶制薄片(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等),与容 器本体B1相同,以多少小于容器本体B1的出入孔S1的口径形成有用 于插入筷子本体的出入孔S2。
以一定的间隔(例如3cm间隔)形成有多个出入孔S2。
另一方面,在固定板B3上也形成了与容器本体Bl的出入孔Sl相 同口径的出入孔S3。
固定板B3以将橡胶板B2向容器本体Bl推压的形式被安装于容器 本体B1。在此容器本体B1的出入孔S1、橡胶板B2的出入孔S2以及固 定板B3的出入孔S3分别被同轴配置。
现在,将筷子本体1穿过固定板B3的出入孔S3与橡胶板B2的出 入孔S2,插入容器本体B1的出入孔S1,浸入储存于容器本体Bl的树 脂液W中(参照图10 (A)、图10 (B))。插入筷子本体后拔出筷子本体 (参照图10 (C))。此时,橡胶板B2的出入孔S2的边缘发挥了捋除附着于筷子本体1 表面的多余的树脂的作用,在拔出筷子本体l时,不会生成涂布斑纹, 树脂被均匀涂布。
将树脂液W涂布至筷子本体1上后,使树脂干燥、固化。
若往很多的筷子本体上涂布树脂液,由于筷子本体的插入、拔出操
作使得橡胶板B2的出入孔S2受到磨损,其口径变大,因此必须更换出 入孔S2。
但是,由于在橡胶板B2上以一定的间隔形成了多个出入孔S2,因 此通过在固定板B3与容器本体Bl之间滑动橡胶板B2,将新的下一个 出入孔S2与容器本体B1的出入孔S1对准即可使用。
通过调整用于将固定板B3固定于容器本体B1的固定用具N (图中 为蝶形螺丝),松开对橡胶板B2的推压,橡胶板B2即可很容易地滑动。
此外,随着给大量的筷子本体涂布树脂,树脂液W的消耗会导致液 面下降,但是由于出入孔S1的位置被设置在倒屋顶状底面B12的附近, 因此树脂液可以全部用尽,不会造成浪费。
以上对树脂涂布装置进行了说明。
然而,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可重复使用筷子虽然是依序进行筷子本 体的形成工艺一小突起的形成工艺一树脂部的形成工艺一树脂的涂布 工艺而制造的,但是也可采用其他的制造方法。
例如,还有在经过筷子本体的形成工艺后,于形成小突起前,将树 脂涂布到筷子本体的整体之后,再进入小突起的形成工艺的方法。
这种情况下,在树脂部2与筷子本体1的连接部产生落差部4时, 为了消除落差部4,如图12所示,需要追加重新涂布树脂的工艺,在 筷子本体的整体上形成树脂膜3。
艮口,该情况下的制造方法如图11所示,为依序进行筷子本体的形 成工艺一树脂的涂布工艺一小突起的形成工艺一树脂部的形成工艺一 树脂的涂布工艺。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可重复使用筷子A的筷子前端,可通过以下方
法使其具备防滑功能。1) 使树脂部2含有粉末的方法。
此情况下,将粉末(干燥后的漆加工成的粉末、合成树脂材料加工 成的粉末)混合至前述图8所示的树脂液W中,形成树脂部2。 从树脂部2的表面突出的部分具有防滑的作用。
根据此方法,可以只使树脂部2含有粉末。
另外,为了起到防滑作用,树脂部2的表面形成的树脂膜优选薄的。
2) 使树脂膜3含有粉末的方法。
此情况下,在树脂部2的表面涂布含有粉末的树脂(涂料)。 虽然树脂部2不含粉末,但是形成于树脂部2表面的树脂膜3具有 防滑功能。
另外,从防滑效果的角度出发,优选粉末粒径大于树脂膜3的厚度 (例如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的粉末。
使用前述图9所示的树脂涂布装置时,需将树脂等的粉末混合至树 脂液W。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 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筷子本体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的为例 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变更为椭圆形或角形。
此外,形成小突起的前端面不仅可以是筷子本体的前端面,也可形 成于其相反侧的前端面。
此外,作为縮减小突起直径的方法也可采用压縮成型的方法。
此外,在制造工艺中需进行干燥,该干燥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在 室温对筷子本体进行干燥,或者在干燥室中进行积极的干燥等。
此外,在树脂部的形成工艺或树脂的涂布工艺中所使用的树脂,可 从涂料、合成树脂、漆、胶等中适当选择使用。
此外,在图6或图11所示的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
根据需要增加更进一步的树脂涂布工艺。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虽然涉及一种可反复清洗的可重复使用筷子,更详细地说, 涉及一种付与在前端部的树脂具有高耐清洗性的可重复使用筷子,但是
14利用其原理,也可应用于可重复使用筷子以外的其他筷子,其应用领域 十分广泛。
1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耐清洗性的可重复使用筷子,其特征在于在木制的筷子本体的前端面所突出设置的小突起的周围形成有半球状的树脂部。
2、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可重复使用筷子,其特征在于小突起为 圆筒状,且从平坦的前端面突出设置。
3、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可重复使用筷子,其特征在于树脂部的 表面和筷子本体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4、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可重复使用筷子,其特征在于树脂部和 筷子本体上形成有树脂膜。
5、 一种具有耐清洗性的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工序组成在筷子本体的前端面形成突起的工序,及在突起的周 围形成半球状的树脂部的工序。
6、 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筷子本体的前端面形成小突起的工序,是通过研磨筷子本体的部分侧 面,使该筷子本体的直径缩小而形成小突起的。
7、 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突起的周围形成半球状的树脂部的工序,是通过将筷子本体的突起浸 入硬质树脂液后,使其干燥而形成硬质树脂层的。
8、 一种用于将树脂付与筷子本体的树脂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储存用于付与筷子本体的树脂的容器本体、和 用于捋掉筷子本体上被付与的多余树脂的长条状橡胶板、和 用于将橡胶板可滑动地固定于容器本体的固定板, 其中,将形成于固定板上的孔、形成于橡胶板上的孔、以及容器 本体的出入孔同轴配置,使可插入筷子本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端部所付与的树脂不易剥落的、即耐清洗性高的可重复使用筷子。本发明的可重复使用筷子(A)中,在木制的筷子本体(1)的前端面(12)所突出设置的小突起(11)的周围,形成有半球状的树脂部(2)。小突起(11)为圆筒状且从平坦的前端面(12)突出设置。此外,树脂部(2)的表面和筷子本体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且在树脂部(2)和筷子本体上形成有树脂膜(3)。形成于筷子本体(1)的前端面(12)上的小突起(11),是通过研磨筷子本体(1)的部分侧面,使该筷子本体(1)的直径缩小而形成的。
文档编号A47G21/10GK101495016SQ200780028349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1日
发明者新田兵次, 石田茂 申请人:株式会社石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