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可升降枕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枕头,特别涉及一种可根据需要改变枕头厚度的可升降枕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枕头通常包括枕芯和枕套,而枕芯一般采用荞麦皮或棉花等填充物, 当填充好这些物体后,枕头的厚度无法调整。还有一些具有一定固定形状的枕头,如藤条或 瓷质的枕头,这些枕头也是具有固定的厚度,无法根据人不同睡姿的需求改变枕头的厚度。 因此使得枕头使用起来受到限制,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非常不便,甚到导至人体健康出现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能根据不同需求改变枕头厚度 的可升降枕芯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升降枕芯结构,包括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所述上承力板和下 承力板间设有至少一组支杆组件,所述每组支杆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承力板和下 承力板转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支杆组件包括交叉设置且通过连接部件转动连接的滑 动支杆和固定支杆,其中,所述滑动支杆与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转动连接端可沿所述 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板面滑动;所述固定支杆与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转动连接端在所 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板面上的位置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平行设置,所述上承力板的下板面上 设有导轨,所述下承力板的上板面上设有副传动轴,所述滑动支杆上端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所述滑动支杆下端可沿所述副传动轴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传动杆可轴向转动,所述滑动支杆下端通过一传动滑块 与所述副传动轴连接,且所述传动滑块与所述副传动轴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副传 动轴轴向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滑块沿其轴向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副传动轴上设有可移动的高限位器和低限位器,所述传 动滑块在所述高限位器和低限位器间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承力板的上板面设有两个所述副传动轴,且每个所述副 传动轴两端通过固定支座与所述下承力板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可升降枕芯结构包括一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一主传动 轴驱动各副传动轴轴向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传动轴与所述各副传动轴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或相互 啮合的齿轮。上述技术方案中,可升降枕芯结构包括一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枕芯结构升高或 降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升降枕芯结构靠近人体一例的两端分别设有感应单元,所述 感应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枕芯结构升高或降低。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的枕芯结构通过在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间转动连接支杆组件,使得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对枕芯结构的厚度进行调节,使得枕头更加舒适,利于睡眠。(2)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枕芯结构中设置两组支杆组件,并通过主传动轴和副传 动轴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支杆组件中滑动支杆与下承力板间的夹角进行控制,从而对整个 枕芯结构厚度进行控制。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了调节枕芯结构厚度的目 的。(3)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靠近人体一侧的下承力板两端上设置感应器, 实现了根据人体睡姿实时枕芯厚度的目的,使得枕头的舒适感进一步提高。
图1是本发明中可升降枕芯结构的立体视图;图2是图1中枕芯结构左侧立体视图;图3是图1中枕芯结构正视透视图;图4是图1中枕芯结构后视立体视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1-上承力板,12-下承力板,13-导轨,21-滑动支杆,22-固定支杆,23-固定连接 件,24-传动滑块,25-连接部件,31-主传动轴,32-副传动轴,33-固定支座,41-控制单元, 42-驱动单元,43-高限位器,44-低限位器,45-左感应器,46-右感应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出现的上、下等方位限定 词均以附图中所示位置为参考,以便更清晰理解其结构,并不限定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 范围。如图1至4所示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包括上承力板11和下承力板12,所述上承力 板11和下承力板12间设有两组均垂直于下承力板12且相互平行的支杆组件,每组所述支 杆组件包括交叉设置一滑动支杆21和一固定支杆22,两者交叉点处通过连接部件25转动 连接。其中,所述滑动支杆21与所述上承力板11和下承力板12转动连接的上下两端可分 别沿所述上承力板11和下承力板12板面滑动;所述固定支杆22与所述上承力板11和下 承力板12转动连接端在所述上承力板11和下承力板12板面上位置固定。接下来对每组支杆组件与所述上承力板11和下承力板12的连接关系进行具体说 明。在所述上承力板11下板面上设有两条平行导轨13,所述下承力板12上板面上设有两 条平行设置且可轴向转动的副传动轴32,且所述每根副传动轴32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支座 33与所述下承力板12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杆21上端位于所述导轨13内并可沿所述导 轨13滑动,所述滑动支杆21下端通过一传动滑块M与所述副传动轴32连接,且所述传动 滑块M与所述副传动轴32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副传动轴32轴向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滑块24沿其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滑动支杆21下端在副传动轴32上移动,在所述固定 支杆22限制下,所述滑动支杆21以所述连接部件25为中心转动。所述固定支杆22上端 和下端分别与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承力板11下板面和下承力板12上板面上的固定连接件转 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杆22在滑动支杆21的带动下以所述连接部件25为中心转动。本实施例中,可升降枕芯结构包括一驱动单元42,该控制单元41又与一控制单元 41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1控制所述驱动单元42的运转,所述驱动单元42驱动一主传动 轴31轴向转动,该主传动轴31垂直于所述两根副传动轴32,并且在所述主传动轴31和各 副传动轴32连接处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当所述主传动轴31转动时,所述相互配合螺纹啮 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各副传动轴32沿其自身轴向转动,从而带动螺纹连接在所述副传动 轴32上的传动滑块24沿该副传动纵向移动,并最终带动滑动支杆21转动,以改变所述滑 动支杆21与下承力板12间的夹角,从而实现上承力板11和下承力板12间的距离。其中, 优选在所述副传动轴32上设有可调节移动位置的高限位器43和低限位器44,所述传动滑 块24在所述高限位器43和低限位器44间移动。当滑动支杆21下端移动至远离固定支杆 22下端的低限位器44(图1中位于副传动轴32右侧)时,滑动支杆21和固定支杆22与下 承力板12间的夹角最小,即两个承力板间的距离最小,可升降枕芯结构降至最低厚度;当 滑动支杆21下端移动至靠近固定支杆22下端的高限位器43(图1中位于副传动轴32左 侧)时,滑动支杆21和固定支杆22与下承力板12间的夹角最大,即两个承力板间的距离 最大,可升降枕芯结构升至最高厚度。当然,由于低限位器44和高限位器43可以在副传动 轴32上移动,因此枕芯结构的厚度可以根据个人要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在控制单 元41的控制下,当滑动支杆21下端与所述高限位器43和低限位器44接触时,自动控制所 述驱动单元42停止驱动主传动轴31转动,从而确保所述高限位器43和低限位器44的位 置不会因受力而发生改变。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实时自动控制枕头厚度的调节,在枕芯结构靠近人体一侧下 承力板12上板面的两端(如图1中下承力板12长轴方向的左右两端)进一步设置左感应 单元和右感应单元,所述各感应单元所述控制单元41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单元41控制所 述枕芯结构升高或降低。具体的说,由于人体在睡眠时通常会存在平躺和侧卧两种状态,而 这两种状态下头部和床面间的高度明显不同,而现有枕头厚度不能适应人体的不同姿势而 发生改变,因此造成睡眠舒适感较差。而本实施例中在下承力板12上板面靠近人体的的两 端分别设置左感应器45和右感应器46。当人体平躺状态下,两个感应器均能接收到人体信 号(如温度信号,或接触信号等),此时两个感应器同时向控制单元41发出信号,当控制单 元41接收到这一信号时,即控制将枕芯结构调整到相对低的厚度(这一厚度在第一次使用 时可按各人所需调整低限位器44位置后固定)来控制,以获得平躺时人体最佳的舒适感; 当人体侧卧状态下,单肩与枕头接触,此时仅会有一个感应器接收到人体信号(如温度信 号,或接触信号等),因此只有单个感应器向控制单元41发出信号,当控制单元41接收到这 一信号时,即控制将枕芯结构调整到相对高的厚度(这一厚度在第一次使用时可按各人所 需调整高限位器43位置后固定)来控制,以获得侧卧时人体最佳的舒适感。当然,实际使用中,可根据个人喜好,在本发明中的枕芯结构外部套设枕套和填充 物(如棉花、人造丝或蚕丝等),以获得更佳的舒适感。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升降枕芯结构,包括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力板和下 承力板间设有至少一组支杆组件,所述每组支杆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承力板和下 承力板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杆组件包括交叉 设置且通过连接部件转动连接的滑动支杆和固定支杆,其中,所述滑动支杆与所述上承力 板和下承力板转动连接端可沿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板面滑动;所述固定支杆与所述上 承力板和下承力板转动连接端在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板面上的位置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平 行设置,所述上承力板的下板面上设有导轨,所述下承力板的上板面上设有副传动轴,所述 滑动支杆上端可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滑动支杆下端可沿所述副传动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传动杆可轴向转动,所 述滑动支杆下端通过一传动滑块与所述副传动轴连接,且所述传动滑块与 所述副传动轴间 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副传动轴轴向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滑块沿其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传动轴上设有可移 动的高限位器和低限位器,所述传动滑块在所述高限位器和低限位器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力板的上板面设有 两个所述副传动轴,且每个所述副传动轴两端通过固定支座与所述下承力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升降枕芯结构包括一驱动 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一主传动轴驱动各副传动轴轴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轴与所述各副传 动轴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或相互啮合的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升降枕芯结 构包括一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枕芯结构升高或降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升降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升降枕芯结构靠近人体一 侧的两端分别设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所述枕芯结构升高或降低。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升降枕芯结构,包括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间设有至少一组支杆组件,所述每组支杆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承力板和下承力板转动连接。本发明中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对所述可升降枕芯结构的厚度进行调节,使得枕头更加舒适,利于睡眠。
文档编号A47G9/10GK102090821SQ20091024969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1日
发明者莫铜生 申请人:莫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