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25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折叠枕头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的枕头主要是软质的,但天热时,软质枕头就显出劣势,头枕在上面其热难忍,甚至让人无法入睡。因此,古代就有人用硬质枕头度热天,中国传统的硬质枕头种类繁多,如瓷枕、石枕、竹枕等,这些枕头体积大,天转凉时不便储藏。
中国专利"折叠枕ZL200520078740.3",公开了一种由通过榫卯结构相连的左、右枕板、左右支腿构成的折叠枕,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清凉舒适的效果。但其结构复杂,首先,折叠后,由于存在支腿,所以体积仍显得较大;然后,多了支腿结构后,在使用时枕头整体的稳定性变差,人在睡眠中的翻身、转头会使枕头失稳,惊醒梦中人,破坏睡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折叠后体积更小,使用时,稳定性更好的折叠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通过榫卯槽结构活动相连的A板、B板,A板、B板两侧的板面具有落差,在两板间形成两对对应面;两板通过榫卯槽结构交叉连接后,两对对应面相贴合使两板呈一整板状;A板、B板通过榫卯槽结构翻转至极限时,A板、B板上榫卯槽的槽端接触B板、A板的板面,使两板相互交叉固定,A板、B板的对应面间形成头枕面。
在A板和/或B板接近槽端的板面上设有与槽端适配的横向槽。本实用新型由两块通过榫卯槽结构活动交叉相连的A板、B板构成,各板两侧的板面设置为厚度1/2的落差,两板对应贴合后呈一个整板状,体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折叠枕进一步减小,便于储藏、携带。其次,两板翻转至极限时,两板上的槽端边接触对应板板面,形成自锁起来的稳定的交叉结构,两板对应面形成上、下两个钝角形的头枕面,人即使翻身、转头也不会造成枕头失稳。最后,为适应不同睡眠习惯的人的需要,在板面上设置了横向槽,横向槽可设置多个,便于调节两板交叉的角度,从而起到调节两板头枕面高度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体积更小,稳定性好,适应性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A板,2是榫条,3是卯槽,4是B板,5是横向槽;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41是B板外表面,42是B板对应面;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A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是A板外表面,12是A板对应面;
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图中箭头是翻转方向;
图9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三
图中6是头枕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9所示,A板1上设有卯槽3, B板4上设有榫条2, A板l、 B板4通过榫卯槽结构活动相连。A板l、 B板4两侧的板面具有落差,呈Z字形,在两板间形成两对对应面左侧B板对应面42对应左侧A板对应面12,右侧B板对应面42对应右侧A板对应面12;两板通过榫卯槽结构交叉连接后,两对对应面相贴合使两板呈一整板状,整板顶面由处于同一平面的右侧B板外表面41和左侧A板外表面11构成,底面由左侧B板外表面41和右侧A板外表面ll构成;A板l、 B板4通过榫卯槽结构翻转至极限时,A板l、 B板4上榫卯槽的槽端接触B板4、 A板1的板面,使两板相互交叉固定,A板1、 B板4的对应面间形成头枕面6。
在A板1和/或B板4接近槽端的板面上设有与槽端适配的横向
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如图6-9所示,储藏时如图6、 7所示,两板相互贴合,厚度约为一个板的厚度,使得体积更小,便于储藏。使用时,如图8中箭头方向,翻转两板;至极限位置时如图9所示,A板1、 B板4上榫卯槽的槽端接触B板4、 A板1的板面,使两板相互交叉固定,A板1、 B板4的对应面间形成头枕面6。上下两个头枕面6可以交换使用,可可以在两个面上设置不同的面层结构,比如其中一面设竹材料,另一面设薄绒布材料,使得使用季节更长。
权利要求1、折叠枕,包括通过榫卯槽结构活动相连的A板、B板,其特征在于,A板、B板两侧的板面具有落差,在两板间形成两对对应面;两板通过榫卯槽结构交叉连接后,两对对应面相贴合使两板呈一整板状;A板、B板通过榫卯槽结构翻转至极限时,A板、B板上榫卯槽的槽端接触B板、A板的板面,使两板相互交叉固定,A板、B板的对应面间形成头枕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枕,其特征在于,在A板和/或B板接近槽端的板面上设有与槽端适配的横向槽。
专利摘要折叠枕。涉及一种对折叠枕头的改进。包括通过榫卯槽结构活动相连的A板、B板,A板、B板两侧的板面具有落差,在两板间形成两对对应面;两板通过榫卯槽结构交叉连接后,两对对应面相贴合使两板呈一整板状;A板、B板通过榫卯槽结构翻转至极限时,A板、B板上榫卯槽的槽端接触B板、A板的板面,使两板相互交叉固定,A板、B板的对应面间形成头枕面。本实用新型体积更小,稳定性好,适应性高。
文档编号A47G9/10GK201422678SQ20092004115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8日
发明者范年朋 申请人:范年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