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231阅读:20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
背景技术
大型模具的生产过程中,在进行模具的铸造浇注时,高温金属熔液在浇注入砂箱时,模芯熔解燃烧,产生大量的挥发物和烟气,快速向上喷涌和扩散,时间约为30分钟,为保证工件质量,浇注后要等待近M小时等金属凝固,方能将砂箱和已浇注工件吊走,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各企业都规划多个定点浇注工位,对于此工艺浇注时的烟气处理,设计好一种抽风罩非常重要,根据烟气排出方向,在顶部设置抽风罩为最佳,但浇注点上方顶部空间为吊装位置,浇注点侧部为浇注时的操作位置,而且抽风罩的尺寸需设计得较大,正常罩口面积至少为7米X5米。因此工厂在此工位都不设置抽风罩,没有抽风除尘装置,导致施工现场和整个车间的污染严重。在特种合金材料和稀有金属的生产和冶炼工艺中,需大量采用电弧炉,在电弧高温熔炼阶段有大量的烟气并携带颗粒物喷出,时间10 40分钟,炉体上方为加料区和电极插入区,正前侧为放料工作区,两个区域都不可能设置固定式顶部抽风罩,一般在一个车间设置有多台电弧炉,其电弧高温熔炼阶段交错,目前工厂在此工位都不设置除尘罩,对施工现场和整个车间的污染严重。在大型铅冶炼厂,每个熔铅车间有并列10 20台熔铅炉。熔铅炉的作用是将粗铅进行熔化,供电解工艺阳极板铸型用。熔铅炉的直径约为3.0m。铅融化温度约550°C。生产过程中,有的熔铅炉液面产生浮渣,需要捞出;有的熔铅炉工作时需要搅拌;另外经电解后残极片要重新回到熔铅锅中熔化,上述操作是利用行车在熔铅锅上部进行,此操作过程中排出的烟气夹杂大量有害物,有害物主要成分为铅及铅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由于熔铅锅的操作特点和维修特点,其上部不允许设置固定排风罩进行排风,这给通风设计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长期以来,熔铅锅的通风成为设计中的老大难问题。目前工厂对熔铅锅侧面排风方式进行过实践和研究,由于熔铅锅直径较大,并存在车间横向气流的干扰,要求排风量非常大,使用效果也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吸尘罩可以在车间内的多个工位上方移动并定位,既能对浇注工位产生的烟尘及有害颗粒进行抽吸并排出,在不抽吸时又不占用浇注工位的操作空间。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包括吸尘罩以及连接于吸尘罩顶部的风管,所述风管的端部设有阀口,所述吸尘罩处于产生烟尘的工位正上方,在所述工位的侧上方设置有与抽风除尘系统连接的主风管,所述主风管上径向连通有与所述工位一一对应的短风管,各短风管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阀口匹配的切换阀;在所述主风管的下方设置支撑机构,所述吸尘
3罩上连接有能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沿所述主风管的长度方向行走并定位的悬臂。本发明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主风管下方的第一立柱及靠近所述吸尘罩的第二立柱,在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上分别设有平行于所述主风管的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在所述悬臂的底面设有能在所述第二导轨上行走的主动轮,在悬臂的顶面设有能沿所述第一导轨底面滚动的从动轮;所述第一导轨固联在所述主风管的底部。所述主动轮的轮轴固联在夹套上,所述夹套固联在所述悬臂的底面,在所述夹套上固联有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夹套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两个导向轮,各导向轮的轮轴纵向固联在所述夹套上,两导向轮分处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侧部。所述阀口与所述切换阀呈迷宫式连接,在所述阀口上设有连接法兰,所述切换阀的端部设有法兰盘,所述连接法兰的上部及下部均设有与连接法兰本体构成U字形结构的外翻边,所述法兰盘的边缘延伸入所述外翻边的内部。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发明的吸尘罩能在各个产生烟尘的工位正上方行走并定位,在某个工位需要吸尘时,吸尘罩运行至该工位的正上方进行除尘,不需要吸尘时吸尘罩从该工位上方移走, 不影响对该工位的工件进行吊装等操作,对吸尘罩采用悬臂支撑,悬臂的运行轨道架设在工位的后部上方,使得工位的正上方、左右侧及前侧均能留出空位不妨碍施工操作。2、采用悬臂对吸尘罩进行悬吊支撑,悬臂的后端底面设有主动轮在第二轨道上行走,悬臂的末端顶面设有从动轮在第一轨道底面行走,此时悬臂近似于一根杠杆,为了尽可能增大吸尘罩下方的自由空间,主动轮的位置需尽可能接近悬臂的末端,导致了杠杆的重心处于吸尘罩所在处,因此将从动轮上方的第一轨道固定在主风管的底面,利用主风管的自重兼做杠杆的配重,不需要将第一立柱及第一导轨设置得很重大,节省了钢材材料。3、主动轮在第二导轨上行走,在第二导轨的两侧部还设置有两个导向轮,使得悬臂沿两根导轨行走得平稳。4、阀口与切换阀呈迷宫式连接,使得连接处漏风量达到最小,调高对烟尘的抽吸效果。


图1为本发明的总装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5为图2的B部放大图;图6为图2的C部放大图。图中标号1吸尘罩,2风管,3阀口,31连接法兰,4主风管,5切换阀,51法兰盘, 6悬臂,7第一立柱,71第一导轨,8第二立柱,81第二导轨,9主动轮,10从动轮,11夹套,12 驱动电机,13导向轮。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车间并排设有多个施工工位轮流进行浇注作业,吸尘罩1设于浇注工位的正上方,其顶部连接有风管2,图4所示,在风管的端部设有阀口 3,在全体浇注
4工位的侧上方设置有与抽风除尘系统连接的主风管4,主风管4上径向连通有与各个工位一一对应的短风管,各短风管的端部设有与阀口 3匹配的切换阀5 ;在主风管4的下方设有第一立柱7,第一立柱7与吸尘罩之间设有第二立柱8,在第一立柱7及第二立柱8上分别设有平行于主风管4的第一导轨71及第二导轨81,悬吊支撑吸尘罩1的悬臂6能在第一导轨71及第二导轨81上沿主风管的长度方向行走并定位, 参见图2、5、6,在悬臂6的底面设有夹套11,主动轮9的轮轴固连在夹套上,并在夹套上固设有驱动主动轮9的驱动电机12,主动轮在第二导轨81上行走。在悬臂6的末端顶面设有能沿第一导轨71底面滚动的从动轮10,该第一导轨71固联在主风管4的底部。参见图3,为了使主动轮行走更加平稳,设置导向轮对其进行导向,具体如图3所示,在夹套1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两个导向轮13,各导向轮的轮轴纵向固联在夹套11上,两导向轮分处于第二导轨81的两侧部对主动轮9进行导向。参见图4,为了使抽风机对吸尘罩下的粉尘达到最佳抽吸效果,就得尽量让阀口 3 与切换阀5之间的漏风量达到最小,具体结构为,阀口 3与切换阀5呈迷宫式连接,在阀口 3上设有连接法兰31,切换阀5的端部设有法兰盘51,在连接法兰31的上部及下部均设有与连接法兰本体构成U字形结构的外翻边,使得法兰盘51的边缘延伸入外翻边的内部。使用中,采用程控设备控制,在切换阀5处设置传感器,当某一工位进行浇注施工需要除尘时,程控设备启动驱动电机12带动悬臂6在第一、第二导轨上行走,当吸尘罩到达该工位正上方时,阀口 3也正好与该工位处的切换阀5对接上,传感器感应到阀口对接上时开启该切换阀同时关闭其他工位的切换阀,抽风除尘系统即可对该工位进行抽风除尘,其他工位的工况相同。
权利要求
1.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包括吸尘罩(1)以及连接于吸尘罩顶部的风管0),所述风管的端部设有阀口(3),所述吸尘罩处于产生烟尘的工位正上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位的侧上方设置有与抽风除尘系统连接的主风管G),所述主风管上径向连通有与所述工位一一对应的短风管,各短风管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阀口匹配的切换阀(5);在所述主风管(4)的下方设置支撑机构,所述吸尘罩上连接有能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沿所述主风管的长度方向行走并定位的悬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主风管(4)下方的第一立柱(7)及靠近所述吸尘罩的第二立柱(8),在所述第一立柱 (7)及第二立柱(8)上分别设有平行于所述主风管(4)的第一导轨(71)及第二导轨(81); 在所述悬臂(6)的底面设有能在所述第二导轨(81)上行走的主动轮(9),在悬臂(6)的顶面设有能沿所述第一导轨底面滚动的从动轮(10);所述第一导轨(71)固联在所述主风管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9)的轮轴固联在夹套(11)上,所述夹套(11)固联在所述悬臂(6)的底面,在所述夹套(11)上固联有驱动所述主动轮(9)转动的驱动电机(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1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两个导向轮(13),各导向轮的轮轴纵向固联在所述夹套(11)上,两导向轮分处于所述第二导轨(81)的两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口(3)与所述切换阀( 呈迷宫式连接,在所述阀口 C3)上设有连接法兰(31),所述切换阀( 的端部设有法兰盘(51),所述连接法兰(31)的上部及下部均设有与连接法兰本体构成U字形结构的外翻边,所述法兰盘(51)的边缘延伸入所述外翻边的内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多工位吸尘罩,包括吸尘罩以及连接于吸尘罩顶部的风管,所述风管的端部设有阀口,所述吸尘罩处于产生烟尘的工位正上方,在所述工位的侧上方设置有与抽风除尘系统连接的主风管,所述主风管上径向连通有与所述工位一一对应的短风管,各短风管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阀口匹配的切换阀;在所述主风管的下方设置支撑机构,所述吸尘罩上连接有能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沿所述主风管的长度方向行走并定位的悬臂。吸尘罩可以在车间内的多个工位上方移动并定位,既能对浇注工位产生的烟尘及有害颗粒进行抽吸并排出,在不抽吸时又不占用浇注工位的操作空间。
文档编号B08B15/00GK102228895SQ201110191530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刘永忠, 吴文涛, 周毅, 张明, 李磊, 王成富, 王晓三, 王景祥, 邵建 申请人:合肥丽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