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410阅读:9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具体为将新鲜的油茶果干燥、脱壳,以及对脱壳后得到的油茶籽进行干燥的工艺,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油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植物油,发展油茶产业,受到各级政府和民间的日益重视,现如今,油茶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油茶籽正在大规模的被加工利用。油茶鲜果采摘后,茶籽与果壳分离及茶籽干燥是油茶籽加工利用的首道工序,对茶籽后续储存、加工的出油率、油脂的品质有重要影响。中南林学院和湖南农科院的胡春水等对此作过专门研究,见浙江农学院学报第16卷第4期《提高采后油茶果出油率的研究》。目前的前处理工序主要由农户采摘后,进行堆怄、人工剥壳选籽、自然晒干,这种处理方法不仅花费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且若遇阴雨天气容易霉烂;还有少数加工企业采用烘干机对茶籽进行高温快速烘干,此法能耗高,大大增加了处理成本,且高温干燥易导致茶籽的出油率下降,油脂过氧化值、酸值升高。如申请号为201010196383.6的专利文件公布了一种油茶籽的干燥方法,此方法中对茶果进行8 12天堆怄处理,茶籽采用高温快速烘干,不仅导致茶籽的含油率和出油率下降,且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该工艺处理时间短、能耗低,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有利于油茶籽的含油率和出油率的提高。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具体步骤为(1)、将采收的油茶果用透气袋包装,包装完毕并堆放后进行干燥,每1 5袋为一堆,堆与堆之间留有间隙,干燥温度为25 45°C,空气湿度为40 60%,干燥时间为2 3天,干燥完毕后油茶果的硬壳裂开;(2)、将干燥完毕后的油茶果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剥壳处理,得到油茶籽;(3)、将油茶籽用透气袋包装,包装完毕并堆放后进行干燥,每1 5袋为一堆,堆与堆之间留有间隙,干燥温度为25 45°C,空气湿度为30 50%,干燥时间为4 7大。步骤(1)和步骤(3)中采用网袋或麻袋包装。步骤(1)中每袋油茶果的重量为 30 35kg。步骤(3)中每袋油茶籽的重量为25 30kg。步骤(1)和步骤(3)中的油茶果和油茶籽均在干燥房中进行干燥,干燥房中设有干燥设施、温度、湿度监控显示仪以及排气窗,所述的干燥设施包括鼓风机、热源以及风道, 热源间歇性的产生的热空气经过鼓风机吹入风道内,热空气由风道出口向上流向干燥房顶部的排气窗,从而对油茶籽和油茶果进行干燥。本发明提供的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有以下优点1、以透气的网袋或麻袋包装直接堆放,与传统方法相比节省人力约80%。2、烘干温度控制在25 45°C,从油茶果脱壳到油茶籽干燥后入库控制在6 10天,有利于油茶籽的含油率和出油率的提高。3、本工艺中油茶果和油茶籽均在较低温度下干燥,加强干燥房湿度控制,间歇式通入热风,因此大大降低了能耗。4、适合于从鲜茶果到茶籽入库贮藏全过程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将采收的新鲜油茶果5000kg用透气的网袋或麻袋包装,每袋装35Kg,移入干燥室内并放在托板上堆好,每堆4袋,堆间留有间隙,呈条型放在风道出口上。然后打开热源和鼓风机,间歇性的鼓入热空气通过风道自下向上流动,热空气将油茶果内的水分带走,干燥后的湿热气体由房顶的排气窗排出,通过控制热源以及观察干燥室内的温度、湿度监控显示仪从而将干燥温度控制在25°C,湿度控制在50%,干燥3天。干燥完成后经检测茶果中的含水率由65%左右降至40%,茶籽中的干基含油率由27. 7%上升至四.1%,果壳的开裂率为80%,易于壳籽分离。经干燥后的油茶果出干燥房后由剥壳分选机进行壳籽分离并除杂,壳中残籽率小于2%。将剥壳后的茶籽以透气的网袋或麻袋包装,每袋装2^(g,移入干燥室内并放在托板上堆好,每堆4袋,堆间留有间隙,呈条型放在风道出口上。然后打开热源和鼓风机,间歇性的鼓入热空气通过风道自下向上流动,热空气将油茶籽内的水分带走,干燥后的湿热气体由房顶的排气窗排出,通过控制热源以及观察干燥室内的温度、湿度监控显示仪从而将干燥温度控制在45°C,湿度控制在50%,干燥4天。干燥完成后经检测油茶籽中的含水率由40%左右降至12%,茶籽中的干基含油率由29. 上升至32. 3%。将上述前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榨油,总计5000kg鲜果进行压榨、精炼得到成品油3Mkg,另外油饼中含油率为3. 5%。实施例2将采收的新鲜油茶果2500kg用透气的网袋或麻袋包装,每袋装32Kg,移入干燥室内并放在托板上堆好,每堆2袋,堆间留有间隙,呈条型放在风道出口上。然后打开热源和鼓风机,间歇性的鼓入热空气通过风道自下向上流动,热空气将油茶果内的水分带走,干燥后的湿热气体由房顶的排气窗排出,通过控制热源以及观察干燥室内的温度、湿度监控显示仪从而将干燥温度控制在35°C,湿度控制在40%,干燥2. 5天。干燥完成后经检测茶果中的含水率由65%左右降至42%,茶籽中的干基含油率由27. 9%上升至29. 0%,果壳的开裂率为81%,易于壳籽分离。经干燥后的油茶果出干燥房后由剥壳分选机进行壳籽分离并除杂,壳中残籽率小于2%。 将剥壳后的茶籽以透气的网袋或麻袋包装,每袋装27Kg,移入干燥室内并放在托板上堆好,每堆2袋,堆间留有间隙,呈条型放在风道出口上。然后打开热源和鼓风机,间歇性的鼓入热空气通过风道自下向上流动,热空气将油茶籽内的水分带走,干燥后的湿热气体由房顶的排气窗排出,通过控制热源以及观察干燥室内的温度、湿度监控显示仪从而将干燥温度控制在35°C,湿度控制在40%,干燥5. 5天。干燥完成后经检测油茶籽中的含水率由42%左右降至10%,茶籽中的干基含油率由四.0%上升至32.6%。将上述前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榨油,总计2500kg鲜果进行压榨、精炼得到成品油163kg,另外油饼中含油率为3.5%。实施例3将采收的新鲜油茶果6000kg用透气的网袋或麻袋包装,每袋装30Kg,移入干燥室内并放在托板上堆好,每堆5袋,堆间留有间隙,呈条型放在风道出口上。然后打开热源和鼓风机,间歇性的鼓入热空气通过风道自下向上流动,热空气将油茶果内的水分带走,干燥后的湿热气体由房顶的排气窗排出,通过控制热源以及观察干燥室内的温度、湿度监控显示仪从而将干燥温度控制在45°C,湿度控制在60%,干燥2天。干燥完成后经检测茶果中的含水率由65 %左右降至44 %,茶籽中的干基含油率由27. 5 %上升至观.6 %,果壳的开裂率为78%,易于壳籽分离。经干燥后的油茶果出干燥房后由剥壳分选机进行壳籽分离并除杂,壳中残籽率小于2%。将剥壳后的茶籽以透气的网袋或麻袋包装,每袋装30Kg,移入干燥室内并放在托板上堆好,每堆5袋,堆间留有间隙,呈条型放在风道出口上。然后打开热源和鼓风机,间歇性的鼓入热空气通过风道自下向上流动,热空气将油茶籽内的水分带走,干燥后的湿热气体由房顶的排气窗排出,通过控制热源以及观察干燥室内的温度、湿度监控显示仪从而将干燥温度控制在25°C,湿度控制在30%,干燥6. 5天。干燥完成后经检测油茶籽中的含水率由44%左右降至8%,茶籽中的干基含油率由观.6%上升至32.2%。将上述前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榨油,总计6000kg鲜果进行压榨、精炼得到成品油37Ag,另外油饼中含油率为3. 5%。从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前处理工艺,全程低温干燥,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避免了高温环境下对茶油的损害。传统晾晒工艺中需要反复的摊开、收起,本发明与传统晾晒相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能够实现大规模工业
化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具体步骤为(1)、将采收的油茶果用透气袋包装,包装完毕并堆放后进行干燥,每1 5袋为一堆, 堆与堆之间留有间隙,干燥温度为25 45°C,空气湿度为40 60%,干燥时间为2 3天, 干燥完毕后油茶果的硬壳裂开;(2)、将干燥完毕后的油茶果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剥壳处理,得到油茶籽;(3)、将油茶籽用透气袋包装,包装完毕并堆放后进行干燥,每1 5袋为一堆,堆与堆之间留有间隙,干燥温度为25 45°C,空气湿度为30 50%,干燥时间为4 7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3)中采用网袋或麻袋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袋油茶果的重量为30 35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每袋油茶籽的重量为25 30k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3)中的油茶果和油茶籽均在干燥房中进行干燥,干燥房中设有干燥设施、温度、湿度监控显示仪以及排气窗,所述的干燥设施包括鼓风机、热源以及风道,热源间歇性的产生的热空气经过鼓风机吹入风道内,热空气由风道出口向上流向干燥房顶部的排气窗,从而对油茶籽和油茶果进行干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具体步骤为将采收的油茶果用透气袋包装,包装完毕并堆放后进行干燥,每1~5袋为一堆,每袋重量为30~35kg,堆与堆之间留有间隙,干燥温度为25~45℃,空气湿度为40~60%,干燥时间为2~3天,干燥完毕后油茶果壳裂开;将干燥完毕后的油茶果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剥壳处理,得到油茶籽;将油茶籽用透气袋包装,包装完毕并堆放后进行干燥,每1~5袋为一堆,每袋重量为25~30kg,堆与堆之间留有间隙,干燥温度为25~45℃,空气湿度为30~50%,干燥时间为4~7天。该油茶籽的前处理工艺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能耗,能够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C11B1/04GK102517143SQ201110430408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余旭东, 汪志强 申请人:湖北四季春茶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