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热式发热煲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36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即热式发热煲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即热式发热煲体。
背景技术
本公司于2010年8月25日在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810440A中公开了一种咖啡机的加热装置,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以及电发热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发热煲,发热煲内设置有空腔,发热煲上设置有与空腔相通的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进水管相通,出水管与出水口相通,电发热管与发热煲压铸为一体。电发热管缠绕在发热煲上,或者,电发热管贯穿发热煲的空腔。发热煲上设置有限温器。发热煲设置在隔热底座上。发热煲和隔热底座之间还设置有支架,发热煲固定在支架上。发热煲包括煲体和下盖,空腔由煲体和下盖共同围成。该结构可以适用于普通咖啡机,也可以适用于压力咖啡机,其具有操作灵活、连接可靠、热传递速度快、冲泡咖啡时间短、咖啡温度高、安全程度高、使用寿命长、制作成本低的特点。但是,该结构还是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1、液体加热空间大,造成发热装置能量散失快,吸收能量不充分;2、对隔热材料要求高,造成成本上升。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
占盖
TTj 口 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和操作简便的即热式发热煲体,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即热式发热煲体,包括发热元件和煲体,煲体内设置有空腔, 发热元件设置于空腔中,煲体上设有与空腔相互贯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发热元件与煲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共同构成一加热室,加热室与出水口相通;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上方,该进水口与加热室相连处设有缓冲室,该缓冲室与加热室之间设有分流罩。所述分流罩上设有连通加热室和缓冲室的分流孔,该分流孔为一个以上;分流罩包围发热元件的下部,分流罩与煲体上的煲体盖相抵靠。所述发热元件与煲体或煲体盖相连处设有固定连接件,该固定连接件包括设置于发热元件下部的压板,压板上开设有与发热元件相匹配的装配孔,发热元件的一端穿过装配孔,且外露于煲体盖上,发热元件与煲体或煲体盖通过压板相互固定连接,压板与煲体盖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发热元件与煲体盖相连接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对应发热元件的位置设有凹槽,发热元件上的凸块与凹槽相互配合固定;固定件固设于煲体盖上,固定件的材质为金属制件或塑胶制件。所述发热元件的上部设有金属固定架,金属固定架的中部设有与发热元件相吻合的凹位,发热元件夹持固定于凹位中,煲体对应金属固定架的位置设有安装孔,金属固定架的一端与温控组件相互压接固定,金属固定架的另一端与煲体的内壁相抵靠,该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二安装孔的下方。所述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第二安装孔对应第二温控器的位置设有带密封件的固定盒,第二温控器的感温探测部位伸入煲体的空腔中,且与发热元件相接触或设置有间隙;第二温控器与固定盒相互套接,固定盒的开口位置设有压盖,该压盖与煲体上的螺柱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第一温控器的位置设有带密封件的固定盒,第一温控器的感温探测部位伸入煲体的空腔中,且与分流罩相接触或设置有间隙;第一温控器与固定盒相互套接,固定盒的开口位置设有压盖,该压盖与煲体上的螺柱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发热元件为氮化硅发热块或氧化铝陶瓷发热块;煲体盖与煲体的下部相互配合固定,且为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水蒸汽比热水密度小,热水比冷水密度小的物理特性,当冷水经过发热元件加热后,热水就会向上移动到出水口经出水机构导出并且起到了泄压的功能, 同时利用标准气压差的特性,以达到进水口的冷水就会即时补充到内腔内,形成一个循环周期,实现热水源源不断经出水口流出;分流罩能够保证了水流以一定的速率和路径平稳通过加热室,不会产生紊流,从而保护发热元件不因剧烈的冷热不均而破损;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干净卫生、节能环保、使用方便和易于生产制造的特点;并且可以应用在即热水壶上快速即时烧开水,也可以应用在咖啡机上即时冲泡咖啡或者泡茶,还可以给厨具及用品实现消毒和杀菌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煲体和煲体盖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沿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的沿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沿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煲体,1. 1为缓冲室,1. 2为煲体盖,1. 3为进水口,1. 4为出水口,1. 5为第二安装孔,1. 6为第一安装孔,2为发热元件,3为分流罩,4为压板,5为密封件,6为紧固件,7为第一温控器,8为固定盒,9为压盖,10为金属固定架,11为固定件,12为第二温控
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7,本即热式发热煲体,包括发热元件2和煲体1,煲体1内设置有空腔,发热元件2设置于空腔中,煲体1上设有与空腔相互贯通的进水口 1.3和出水口 1.4。 煲体1的下部设有与之配合固定的煲体盖1. 2,煲体盖1. 2与煲体1相互密封连接。该发热元件2为氮化硅发热块或氧化铝陶瓷发热块,发热元件2与煲体盖1. 2相连处设有固定连接件,该固定连接件包括设置于发热元件2下部的压板4,压板4上开设有与发热元件2相匹配的装配孔,发热元件2的一端穿过装配孔,且外露于煲体盖1. 2上。发热元件2与煲体盖1. 2通过压板4相互固定连接,压板4与煲体盖1. 2之间设有密封件5。发热元件2与煲体盖1. 2相连接设有固定件11,固定件固设于煲体盖上,其材质为塑胶制件。固定件11对应发热元件2的位置设有凹槽,发热元件2上的凸块与凹槽相互配合固定。固定件11固设于煲体盖1.2上,且与煲体盖1.2密封连接。发热元件2的上部设有金属固定架10,金属固定架10的中部设有与发热元件2相吻合的凹位,发热元件2夹持固定于凹位中。煲体1对应金属固定架10的位置设有安装孔,金属固定架10的一端与温控组件相互压接固定,金属固定架10的另一端与煲体1的内壁相抵靠。安装孔开设于煲体 1的外壁上,该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1. 6和第二安装孔1. 5,第一安装孔1. 6位于第二安装孔1.5的下方。煲体1上的进水口 1. 3和出水口 1. 4为水平设置,出水口 1. 4位于进水口 1. 3的上方,见图2-图3。发热元件2与煲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共同构成一加热室,加热室与出水口 1. 4相通。进水口 1. 3与加热室相连处设有缓冲室1. 1,该缓冲室1. 1与加热室之间设有分流罩3。分流罩3上设有连通加热室和缓冲室1. 1的分流孔,该分流孔为的数目为若干个。分流罩包围发热元件2的下部,分流罩3与煲体1上的煲体盖1. 2相抵靠,见图 7。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控器7和第二温控器12,第一安装孔1. 6和第二安装孔1. 5 对应第一温控器7及第二温控器12的位置设有带密封件5的固定盒8,见图6。第一温控器7和第二温控器12分别与固定盒8相互套接,固定盒8的开口位置设有压盖9,该压盖9 与煲体1上的螺柱通过紧固件6固定连接。第一温控器7的感温探测部位伸入煲体1的空腔中,且与分流罩3相接触,用于探测缓冲室1. 1的水温变化,当煲体1内无水或少水时,导致缓冲室1. 1温差大,温控组件自动实现断电功能。第二温控器12的感温探测部位伸入煲体1的空腔中,且与发热元件2相接触,当发热元件2发生干烧现象时,温控组件自动实现断电功能,两个温控器可以起到双重保护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冷水经进水口 1. 3进入缓冲室1. 1内,再通过分流罩 3上的分流孔进入到加热室,分流罩3能够保证了水流以一定的速率和路径平稳通过加热室,不会产生紊流,从而保护发热元件2不因剧烈的冷热不均而破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冷水经过发热元件2加热后,就产生了热水与水蒸汽,由于热水与水蒸汽因密度小于冷水,最后由出水口 1.4溢出沸腾水再经过出水机构(无图示)导出。利用标准气压差的特性,以达到进水口 1.3的冷水就会即时补充到内腔内,形成一个循环周期,实现热水源源不断从出水口 1.4流出。
权利要求1.一种即热式发热煲体,包括发热元件( 和煲体(1),煲体内设置有空腔,发热元件设置于空腔中,煲体上设有与空腔相互贯通的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其特征是所述发热元件与煲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共同构成一加热室,加热室与出水口相通;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上方,该进水口与加热室相连处设有缓冲室(1. 1),该缓冲室与加热室之间设有分流罩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发热煲体,其特征是所述分流罩C3)上设有连通加热室和缓冲室(1. 1)的分流孔,该分流孔为一个以上;分流罩包围发热元件O)的下部,分流罩的下部与煲体(1)上的煲体盖(1. 2)相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即热式发热煲体,其特征是所述发热元件( 与煲体 (1)或煲体盖(1. 相连处设有固定连接件,该固定连接件包括设置于发热元件下部的压板(4),压板上开设有与发热元件相匹配的装配孔,发热元件的一端穿过装配孔,且外露于煲体盖上,发热元件与煲体或煲体盖通过压板相互固定连接,压板与煲体盖之间设有密封件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即热式发热煲体,其特征是所述发热元件( 与煲体盖 (1.2)相连接设有固定件(11),固定件对应发热元件的位置设有凹槽,发热元件上的凸块与凹槽相互配合固定;固定件固设于煲体盖上,固定件的材质为金属制件或塑胶制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即热式发热煲体,其特征是所述发热元件O)的上部设有金属固定架(10),金属固定架的中部设有与发热元件相吻合的凹位,发热元件夹持固定于凹位中,煲体(1)对应金属固定架的位置设有安装孔,金属固定架的一端与温控组件相互压接固定,金属固定架的另一端与煲体的内壁相抵靠;安装孔开设于煲体的外壁上,该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1.6)和第二安装孔(1.5),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二安装孔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即热式发热煲体,其特征是所述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控器 (7)和第二温控器(12),第二安装孔(1.5)对应第二温控器的位置设有带密封件(5)的固定盒(8),第二温控器的感温探测部位伸入煲体(1)的空腔中,且与发热元件( 相接触或设置有间隙;第二温控器与固定盒相互套接,固定盒的开口位置设有压盖(9),该压盖与煲体上的螺柱通过紧固件(6)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式发热煲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安装孔(1.6)对应第一温控器(7)的位置设有带密封件(5)的固定盒(8),第一温控器的感温探测部位伸入煲体 (1)的空腔中,且与分流罩C3)相接触或设置有间隙;第一温控器与固定盒相互套接,固定盒的开口位置设有压盖(9),该压盖与煲体上的螺柱通过紧固件(6)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即热式发热煲体,其特征是所述发热元件( 为氮化硅发热块或氧化铝陶瓷发热块;煲体盖与煲体(1)的下部相互配合固定,且为密封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即热式发热煲体,包括发热元件和煲体,煲体内设置有空腔,发热元件设置于空腔中,煲体上设有与空腔相互贯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发热元件与煲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共同构成一加热室,加热室与出水口相通;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上方,该进水口与加热室相连处设有缓冲室,该缓冲室与加热室之间设有分流罩。本实用新型利用水蒸汽比热水密度小,热水比冷水密度小的物理特性,当冷水经过发热元件加热后,热水就会向上移动到出水口,经出水机构导出并且起到了泄压的功能,同时利用标准气压差的特性,以达到进水口的冷水就会即时补充到内腔内,形成一个循环周期,实现热水源源不断经出水口流出;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节能环保和易于生产制造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J31/54GK201948823SQ201120047100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
发明者邱特, 郭建刚 申请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