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95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
背景技术
旋风吸尘器,主要是使吸入的带有灰尘的气流以一定的高速度做旋转运动,从而使得质量较空气大的灰尘颗粒被分离出来。现有的旋风吸尘器一般包括具有空腔的外筒体、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并与所述外筒体同轴设置的内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开ロ,所述内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层,所述外筒体的底部还具有一用于收集灰尘的集尘室,带有灰尘的空气经外筒体的开ロ进入内筒体与旋风外筒体之间,经旋风分离后,灰尘由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的间隙中落入集尘室中,空气则经内筒体上的过滤网进入内筒体的内腔并由出气ロ排出。然而,灰尘进入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后往往不是沿特定的同一方向旋转的,而是在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的间隙中四处分散,这导致灰尘不能有效地从空气中分离,影响了吸尘器的过滤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从而提高吸尘器的过滤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所述旋风吸尘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外筒体、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并与所述外筒体同轴设置的具有内腔的内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ー开ロ,所述内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筒体的内腔相连通的过滤层,所述内筒体的内腔中具有多个与所述吸尘器外部相连通的出气管道,所述外筒体的底部还具有一用于收集灰尘的集尘室,所述内筒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导向筋,所述第一导向筋沿所述内筒体的轴向延伸并沿所述内筒体的周向折弯,所述第一导向筋的顶部与所述内筒体的顶部相接,所述第一导向筋与所述外筒体的内壁相贴合设置,所述开ロ与所述第一导向筋的内侧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内筒体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二导向筋,所述第二导向筋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筋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筋的顶端与所述内筒体的顶部相接,所述第二导向筋倾斜的方向与由所述开ロ进入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的间隙中带有灰尘的空气的旋向相一致。进ー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筋沿所述内筒体的轴向倾斜的角度为45° 60°。进ー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筋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导向筋的底部相连接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在旋风吸尘器的内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导向筋,并使得第一导向筋将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间隙从开ロ处分离开来,这样从开ロ进入旋风吸尘器的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带有灰尘的空气仅能够按照特定的ー个方向进行旋转,避免了其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四处分散,有效地提高了旋风吸尘器的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导向结构简单,实用性好。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吸尘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导向结构的示意图ー;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导向结构的示意图ニ。其中1、吸尘器外壳;2、外筒体;21、开ロ ;22、集尘室;3、内筒体;31、过滤层;32、第一导向筋;321、竖直部;322、水平部;33、第二导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阐述。參见图1-3所示,旋风吸尘器包括设置在吸尘器外壳I内部的具有空腔的外筒体
2、设置在外筒体2的空腔中与外筒体2同轴设置的具有内腔的内筒体3,外筒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ー开ロ 21,该开ロ 21用于向外筒体2与内筒体3之间的间隙中输入带有灰尘的空气,在内筒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筒体3的内腔相连通的过滤层31,内筒体3的内腔中具有多个与吸尘器外部相连通的出气管道,过滤层31是用来将旋风分离后的空气经过过滤流入内筒体3内腔中经出气管道排出,外筒体2的底部还具有一用于收集灰尘的集尘室22。内筒体3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导向筋32,第一导向筋32沿内筒体3的轴向延伸并沿内筒体3的周向折弯,如图2-3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筋32折弯形成的竖直部321和水平部322。第一导向筋32的顶部与内筒体3的顶部相接,第一导向筋32与外筒体2的内壁相贴合设置,且开ロ 21与第一导向筋32的内侧相对设置,即如图2-3中,第一导向筋32的水平部322需位于开ロ 21的底部,同时使得竖直部321位于开ロ 21的ー侧,这样第一导向筋32将内筒体3和外筒体2之间的间隙从开ロ 21处隔离开来,这样,从开ロ21进入内筒体3和外筒体2之间的带有灰尘的空气只能够由开ロ 21未被挡住的一端进入,再绕内筒体3沿ー个方向进行旋转实现灰尘与空气的分离。内筒体3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二导向筋33,第二导向筋33倾斜地设置在第一导向筋32的外侧,第二导向筋33的顶端与内筒体3的顶部相接,第二导向筋33倾斜的方向与由开ロ 21进入内筒体3与外筒体2之间的间隙中带有灰尘的空气的旋向相一致,如在本实施例中,參见图1-3所示,带有灰尘的空气从开ロ 21中进入内筒体3和外筒体2之间,由于第一导向筋32将开ロ 21的右方和下方挡住,带有灰尘的空气只能够绕内筒体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导向筋33则由该带有灰尘的空气旋转的上游至下游逐渐倾斜。这样,随着带有灰尘的空气中灰尘的逐渐分离,空气经过滤层31过滤进入内筒体3的内腔中并由出气ロ排出,灰尘则能够沿着第二导向筋33落入外筒体2底部的集尘室22中。第二导向筋33沿内筒体3的轴向倾斜的角度设置为45° 60°,这样设置能够对分离出来的灰尘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灰尘在第一导向筋32和第二导向筋33之间形成堆积无法排出,第二导向筋33的底部与第一导向筋32的底部相连而形成一体设置。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风吸尘器的内筒体3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导向筋32,并使得第一导向筋32将内筒体3和外筒体2之间的间隙从开ロ 21处分离开来,这样从开ロ 21进入旋风吸尘器的内筒体3和外筒体2之间的带有灰尘的空气仅能够按照特定的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避免了其在内筒体3和外筒体2之间四处分散,有效地提高了旋风吸尘器的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导向结构简单,实用性好。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所述旋风吸尘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外筒体、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并与所述外筒体同轴设置的具有内腔的内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开ロ,所述内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筒体的内腔相连通的过滤层,所述内筒体的内腔中具有多个与所述吸尘器外部相连通的出气管道,所述外筒体的底部还具有一用于收集灰尘的集尘室,其特征在干所述内筒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导向筋,所述第一导向筋沿所述内筒体的轴向延伸并沿所述内筒体的周向折弯,所述第一导向筋的顶部与所述内筒体的顶部相接,所述第一导向筋与所述外筒体的内壁相贴合设置,所述开ロ与所述第一导向筋的内侧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二导向筋,所述第二导向筋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筋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筋的顶端与所述内筒体的顶部相接,所述第二导向筋倾斜的方向与由所述开ロ进入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的间隙中带有灰尘的空气的旋向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筋沿所述内筒体的轴向倾斜的角度为45° 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筋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导向筋的底部相连接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风吸尘器的旋风导向结构,通过在旋风吸尘器的内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导向筋,并使得第一导向筋将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间隙从开口处分离开来,这样从开口进入旋风吸尘器的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带有灰尘的空气仅能够按照特定的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避免了其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四处分散,有效地提高了旋风吸尘器的过滤效果。
文档编号A47L9/16GK202355352SQ20112046264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1日
发明者戴香明 申请人:戴香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