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度可调温度可控可颠倒使用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32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浓度可调温度可控可颠倒使用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浓度可调温度可控可颠倒使用保温杯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杯,尤其涉及一种浓度可调温度可控可颠倒使用保温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杯子对温度变化一般不具备可调性,在茶叶浸泡中无法调节浓度与温度之间的矛盾(即欲饮淡茶时温度可能过高,欲饮温茶或凉茶时味道又过浓的现象),在茶味恰好时如遇服药、用饭、间歇或淡口时,无法暂停泡茶或插饮白水,要达目的只能弃茶,从而导致茶叶浪费,因杯内容积、温度、浓度的不可调性,所以人们不能随时饮用,只能等到温度降至适口时才能饮用,茶水味道求不了浓淡,容易出现弃茶不彻底(即杯中常留有残叶) 现象,因此往往导致水的浪费,在弃茶时容易堵塞下水管道或水污染垃圾筐,在换茶时往往出现取出和放回滤网的繁琐和不便。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度可调温度可控、能够插饮白水且弃茶无残留的可颠倒饮用的杯子,解决现有技术的缺憾。[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0005]一种浓度可调温度可控可颠倒使用保温杯,包括完全一致并均与外界联通的杯底、杯口,所述杯底和杯口的外表面均设有用于螺纹套接杯盖的密封螺纹段,保温杯的杯体壁和杯盖内部均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真空室,其特征在于,杯底和杯口的密封螺纹段与杯体之间还分别具有一温度调节螺纹段,所述温度调节螺纹段上分别螺纹套接有温度调节带, 所述温度调节带的形状与杯底和杯口的外廓相匹配,杯底和杯口分别与杯体的连接处为一截面面积小于杯底和杯口的直径缩小部,所述直径缩小部与杯体壁的真空室外壁之间形成传热层,所述传热层的散热口的开口方向向外,所述温度调节带的宽度小于所述密封螺纹段与杯体之间的距离并能够通过螺纹套接的移动使所述散热口与外界联通。[0006]进一步地,所述杯盖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杯盖的接触面为平面,与杯体接触面为月牙槽型。其中一个杯盖上可安装偏口过滤网,杯盖表面标明有滤网偏口安装方向。[0007]本实用新型的可颠倒保温杯杯口和杯底完全一致,杯体不分上下,饮水、加水、封盖、放置均可颠倒互换使用;杯口和杯体之间、杯底和杯体之间螺纹套接有温度调节带,改变温度调节带的位置可使传热层的散热口露出或被遮挡住,使杯体内温度升、降或保温。杯盖上设置有偏口过滤网,可随同杯盖同时取下,可调节沏茶浓度、间歇泡茶,进行弃茶或添茶时手不直接接触滤网,杯盖表面标明有滤网偏口安装方向,用以提醒正确使用。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09]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0010]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处于散热状态的示意图。[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处于保温状态的示意图。[0013]图6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杯盖底面示意图。[0014]图7是图6的A-A向剖视图。[0015]图8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杯盖顶面示意图。[0016]图9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水封环示意图。[0017]图10是图9的A-A向剖视图。[001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另一种杯盖的顶面示意图。[0019]图12是图11的A-A向剖视图。[0020]图13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另一种杯盖的底面示意图。[0021]图14是温度调节带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15是图14的A-A向剖视图。[0023]图16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偏口过滤网底面示意图。[0024]图17是图16的A-A向剖视图。[0025]图18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偏口过滤网侧面示意图。[0026]图19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偏口过滤网顶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0028]如图1至图10并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杯底30和杯口 10完全一致并均与外界联通,如图3、图7和图12所示保温杯的杯体壁和杯盖内部均有多层真空室用以隔热保温,杯口 10的外表面上有用于螺纹套接杯盖的密封螺纹段110,在密封螺纹段110和杯体2之间还有温度调节螺纹段120,温度调节螺纹段120用于套接温度调节带12,温度调节带12的形状与杯底30和杯口 10的外廓相匹配,其内壁有与温度调节螺纹段120相匹配的螺纹121,温度调节螺纹段120和杯体2之间具有一截面面积小于杯体 2的直径缩小部13,直径缩小部13和杯体2外壁的真空壁形成传热层,空气在传热层内流动,传热层具有一散热口 21,散热口 21开口方向向外,温度调节带12通过螺纹121与温度调节螺纹段120的配合能够在杯口与杯体之间和杯底与杯体之间进行上下移动,使散热口 21与外界联通或隔断来实现对杯体内液体的散热或保温。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中本实用新型的可颠倒保温杯处于散热状态,散热口 21与外界联通,空气在传热层向外流动带走热量。图5中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杯处于保温状态,温度调节带12遮蔽住散热口 21,空气在传热层内流动但无法散逸到外界带走热量。如图9和图10所示,杯盖的内壁还可以设置密封圈以增强密闭性,密封圈与杯盖的接触面为平面,与杯体接触面为月牙槽型,杯盖表面标明有滤网偏口安装方向,用以提醒正确使用。[0029]如图11至图13并结合图16至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杯盖3靠近杯体2的一面上设置有四个钉帽状立柱钉帽状立柱31、钉帽状立柱32、钉帽状立柱33和钉帽状立柱34,四个钉帽状立柱围绕杯盖3的中心均勻分布,如图12所示,钉帽状立柱由一拱形帽盖和与拱形帽盖同轴相连的圆柱形扣体构成,扣体的截面小于帽盖。如图16至图19 所示,偏口过滤网4为具有一偏口 45的圆台形状,偏口 45用于添茶或弃茶。底座上开有与四个钉帽状立柱相匹配的滑动槽滑动槽21、滑动槽22、滑动槽23、滑动槽M,每个滑动槽均呈圆弧形,由一直径与帽盖外廓相匹配的大圆和一个与扣体直径相同的通道构成,四个滑动槽围绕偏口过滤网4的圆心均勻分布,杯盖3通过该滑动槽41至滑动槽44与偏口过滤网4滑动连接。安装偏口过滤网4时,将四个钉帽状立柱对准四个滑动槽的大圆并放置进去,然后沿着与扣体直径相同的通道旋转偏口过滤网4或杯盖3,使钉帽状立柱的拱形帽盖进入杯盖3内部将偏口过滤网4与杯盖3固定牢靠;当需要添换茶叶时,翻转杯体旋下杯盖3,偏口过滤网4随同杯盖3同时取下,通过偏口 45进行弃茶或添茶,手不会直接接触滤网,杯内也无残叶,废茶叶中又无多余水分,即卫生又讲究还不堵塞下水道也不污染垃圾筐。沏茶时带滤网杯盖在下,当茶泡好后暂时不喝又防过浓,可翻过来让带滤网杯盖在上, 使茶、水分离,间歇泡茶;欲喝浓茶翻过来再泡或填换新茶,可任意调整。本实施例的保温杯的其余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赘述。[0030]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浓度可调温度可控可颠倒使用保温杯,包括完全一致并均与外界联通的杯底、 杯口,所述杯底和杯口的外表面均设有用于螺纹套接杯盖的密封螺纹段,保温杯的杯体壁和杯盖内部均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真空室,其特征在于,杯底和杯口的密封螺纹段与杯体之间还分别具有一温度调节螺纹段,所述温度调节螺纹段上分别螺纹套接有温度调节带,所述温度调节带的形状与杯底和杯口的外廓相匹配,杯底和杯口分别与杯体的连接处为一截面面积小于杯底和杯口的直径缩小部,所述直径缩小部与杯体壁的真空室外壁之间形成传热层,所述传热层的散热口的开口方向向外,所述温度调节带的宽度小于所述密封螺纹段与杯体之间的距离并能够通过螺纹套接的移动使所述散热口与外界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度可调温度可控可颠倒使用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杯盖的接触面为平面,与杯体接触面为月牙槽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度可调温度可控可颠倒使用保温杯,包括完全一致并均与外界联通的杯底、杯口,杯底和杯口的外表面均设有用于螺纹套接杯盖的密封螺纹段,保温杯的杯体壁和杯盖内部均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真空室,杯底和杯口的密封螺纹段与杯体之间还分别具有一温度调节螺纹段,温度调节螺纹段上分别螺纹套接有温度调节带,杯底和杯口分别与杯体的连接处为直径缩小部,直径缩小部与杯体壁的真空室外壁之间形成传热层,传热层的散热口的开口方向向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杯杯口和杯底完全一致,杯体不分上下,饮水、加水、封盖、放置均可颠倒互换使用,通过杯盖和偏口过滤网可调节沏茶水的浓度或插饮白开水,弃换茶叶时手不直接接触滤网。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2312575SQ2011204690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杨春喜 申请人:杨春喜, 迁安市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