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容器及其配口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81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真空容器及其配口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用具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新型真空容器及其配ロ夹具。
背景技术
现在行业的常规真空间隙设计要求为3mm,结构不紧凑,产品体积大,但容量相对较小。按照现有的常规生产条件,首先将内瓶置于配ロ夹具之上,再将外壳套在内瓶之上,最后通过配ロ夹具将内瓶垂直向上推入外壳之中;按照现有的常规生产条件,配ロ夹具(将内瓶托起的托台)插入部的直径一般大于内瓶直径2 3_,以便均衡地将推力分布到内瓶瓶底的四周,使内瓶能够垂直地向上移动直到内瓶ロ部嵌套在外屏ロ部之中。为了有效提高内瓶的装盛容量,需要将内瓶直径尽量扩张到距离外壳内壁Imm的位置,从而将不锈钢真空容器的内瓶和外壳之间的真空间隙压缩到1mm。当内瓶的直径増大后,内瓶配ロ夹具的直径也必须相应放大。但是如果将配ロ夹具的直径相应放大,则配ロ夹具将大于外壳底部开ロ处的直径,就无法将内瓶从外壳的底部送入外壳(并使内瓶ロ部垂直地与外壳ロ部内侧衔接)。因此,用常规的内瓶及配ロ夹具结构无法将内瓶插入并且精确嵌套在外壳中。此外,内瓶在嵌套过程中的少许摆动都会导致内瓶与外壳接触,造成真空不良,而现有常规的平台式配ロ夹具又无法限制内瓶的摆动,所以即便将配ロ夹具插入部的直径缩小,仍然无法精确地将内瓶嵌套在外壳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新型真空容器。本实用新型还要提供ー种上述新型真空容器制作时使用的配ロ夹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新型真空容器,包括内瓶和外壳,外壳包括ロ部和壳身,外壳底部设有中底;除内瓶瓶ロ与外壳ロ部相接外,内瓶和外壳之间设有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瓶底设有环瓶底的斜面,所述内瓶瓶身和外壳壳身之间的空隙为1_±0. 5_。所述内瓶外径和外壳底部开ロ内径相同。所述外壳ロ部设有垂直部,所述垂直部为3. 5 5_。所述中底上表面设有圆盘状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中心设有真空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周边凹部设有吸气剂。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技术方案是ー种新型真空容器制作时使用的配ロ夹具,呈凸台型,包括底座和插入部,其特征在干所述插入部的直径与内瓶的外径相同,同时与外壳底部开ロ处的直径相同,所述插入部的顶端设有内斜面的环形凹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在外壳体积一定的条件下,瓶内容积可达最大化,并且,内瓶瓶底和配ロ夹具的斜面结构设计,克服了生产时内瓶摆动接触外壳的问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容器和配ロ夹具组合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外壳ロ部与内瓶连接处结构不意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是中底的立体结构图。附图中1-内瓶;11_斜面;2_外壳;21- ロ部;211-垂直部;22_壳身;3_中底;31-凹部;32_排气孔;33_吸气剂;4_配ロ夹具;41_底座;42_插入部;421_环形凹部;5-开ロ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ー种新型真空容器,包括内瓶I和外壳2,外壳2包括ロ部21、壳身22,外壳2底部设有中底3 ;除内瓶I瓶ロ与外壳ロ部21相接外,内瓶I和外壳2之间设有空隙,内瓶I瓶身的外径=外壳壳身外径_2 X (外瓶壁厚+Imm真空间隙)。如图2所示,上述新型真空容器制作时使用的配ロ夹具4,呈凸台型,包括底座41和插入部42,插入部42的直径与内瓶I的瓶身外径相同,同时与外壳2底部开ロ处的内径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内瓶I瓶底设有环瓶底的斜面11,使内瓶I底部形成斜面凸台,相应地,所述配ロ夹具插入部42的顶端设有内斜面的环形凹部421,所述环形凹部421与内瓶I底部的斜面凸台相吻合,使得配ロ夹具插入部42能够更加稳定地限制内胆I的摆动。如图I、图3所示,为了嵌套中底3,外壳2底部开ロ处5 (与中底3配合的部位)的半径比瓶身的半径小1mm,所以为了确保Imm真空间隙的同时确保内瓶I可插入外壳2,内瓶I瓶身的外径必须与外壳2底部开ロ处5的内径相同。如图4、图5所示,在外壳2的ロ部21设有3. 5mm的垂直部211,当内瓶I嵌套在外壳2之中时,外壳2的ロ部21可以垂直地紧固内瓶I。如图6所示,在中底3的上表面设有圆盘状的凹部31,将真空排气孔32设置在凹部31的正中心,以免排气孔32过于向上突出占据过多的底部真空间隙;另外,吸气剂33的固定位置设置在真空排气孔32周围的平坦凹部。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真空容器,包括内瓶和外壳,外壳包括ロ部和壳身,外壳底部设有中底;除内瓶瓶ロ与外壳ロ部相接外,内瓶和外壳之间设有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瓶底设有环瓶底的斜面,所述内瓶瓶身和外壳壳身之间的空隙为lmm±0. 5mm。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外径和外壳底部开ロ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ロ部设有垂直部,所述垂直部为3. 5 5m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上表面设有圆盘状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中心设有真空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周边凹部设有吸气剂。
5.ー种新型真空容器制作时使用的配ロ夹具,呈凸台型,包括底座和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的直径与内瓶的外径相同,同时与外壳底部开ロ处的直径相同,所述插入部的顶端设有内斜面的环形凹部,该凹部的形状与内瓶底部凸起的形状相吻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容器,包括内瓶和外壳,外壳包括口部和壳身,外壳底部设有中底;除内瓶瓶口与外壳口部相接外,内瓶和外壳之间设有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瓶底设有环瓶底的斜面,所述内瓶瓶身和外壳壳身之间的空隙为1mm±0.5mm;还公开了前述真空容器制作时使用的配口夹具,呈凸台型,包括底座和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的直径与内瓶的外径相同,同时与外壳底部开口处的直径相同,所述插入部的顶端设有内斜面的环形凹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在外壳体积一定的条件下,瓶内容积可达最大化,并且,内瓶瓶底和配口夹具的斜面结构设计,克服了生产时内瓶摆动接触外壳的问题。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2445717SQ20122002698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杨懿 申请人:永康市和莎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