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滴汁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20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滴汁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榨汁机。
背景技术
目前,榨汁机作为一种家用小家电越来越普及,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产品的便利性大打折扣,榨汁后出汁口滴汁污染工作台便是其中之一。现有的产品都在出汁口处增加类似水龙头或其他装置以防止滴汁,但都需要消费者多次操作,使用较为麻烦,还不易清洗;且这些结构都相对复杂,不易实现,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滴汁且操作方便的榨汁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滴汁榨汁机,包括机座、电机、挤压粉碎部和集汁腔,所述机座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挤压粉碎部包括挤压螺杆和与挤压螺杆配合的挤压筒,所述集汁腔底壁设置有出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汁口处设有用于遮挡所述出汁口的盖,所述榨汁机还包括用于开启所述盖的开启组件。所述盖绕旋转轴铰接于集汁腔底部,所述盖设有抵持部,所述开启组件推动所述抵持部使盖绕旋转轴转动打开出汁口。所述抵持部为设于所述盖后端部的抵块,所述开启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座内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磁铁前端设有推杆,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抵块使盖绕旋转轴转动打开出汁口。所述抵持部为设于所述盖后端部的抵块,所述开启组件包括设于机座内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端设有与联动杆一体的推杆,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抵块使盖绕旋转轴转动打开出汁口,所述机座上端对应联动杆上端位置处还设有开启件。所述抵持部为设于所述盖底部后端的推动器,所述开启组件包括用于接收果汁的器皿,所述器皿推动所述推动器使盖绕旋转轴转动打开出汁口。所述开启组件还包括用于所述盖复位的弹性件。所述盖为板状结构,所述盖的纵截面为“L”形。所述盖两侧设有挡板。所述盖对应出汁口处设有密封圈。所述集汁腔底部设有滑槽,所述盖插入所述滑槽,所述盖底部后端设有推动器,所述开启组件包括用于接收果汁的器皿,所述器皿推动所述推动器使所述盖沿所述滑槽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出汁口设有盖,从而避免使工作台脏污,影响使用者感受;所述盖采用电磁铁控制,当榨汁机工作时,盖开启,使汁液流出,榨汁机不工作时,盖在弹簧作用下自动闭合,阻挡汁液流出,无需人工二次操作,非常便利;所述盖铰接于集汁腔底部,所述盖底部后端设有推动器,利用器皿推动所述推动器,使盖打开,汁液可从出汁口排出;榨汁完毕,利用器皿回拨推动器,使盖封闭,汁液则不能从出汁口排出;当然也可手动操纵所述盖,从而控制汁液的流出;所述盖还设有硅胶材质的密封圈,密封效果好,清洗方便,安全卫生,且结构简单。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一盖处于封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一盖处于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二盖处于封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二盖处于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三盖处于封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的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三盖处于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C的放大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I、机座;2、电机;3、集汁腔;31、出汁口 ;4、挤压螺杆;5、挤压筒;6、盖;61、抵块;62、挡板;63、推动器;64、铰接部;641、第一接触面;642、第二接触面;7、密封圈;8、弹簧;
9、旋转轴;10、电磁铁;11、推杆;12、联动杆;13、开启件;14、硅胶垫;15、弹簧;16、器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防滴汁榨汁机,包括机座I、挤压粉碎部和集汁腔3,所述机座I内设有电机2和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挤压粉碎部包括挤压螺杆4和与挤压螺杆4配合的挤压筒5,所述集汁腔3底壁设置有出汁口 31,其中,所述出汁口 31处设有用于遮挡所述出汁口 31的盖6,所述榨汁机还包括用于开启所述盖6的开启组件。如图3所示,所述盖6通过旋转轴9铰接于出汁口 31 —侧,所述盖6对应出汁口31位置处设有密封圈7,所述盖6的后端部设有抵块61,所述盖6采用塑料材质,所述盖6为平板状结构,所述盖6纵截面为“L”形;所述密封圈7采用硅胶材质,所述密封圈7通过粘帖安装于盖6且对应出汁口 31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采用铰接可使盖6有一个上下活动范围,从而达到对出汁口 31的闭合和开启;密封圈7采用硅胶材质,密封性能好,还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卫生,且清洗方便。如图3所示,所述开启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座I内的电磁铁10,所述电磁铁10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电磁铁10的通断,所述电磁铁10前端设置有推杆11,所述推杆11用于推动所述抵块61,使所述盖6绕旋转轴9转动,从而打开所述出汁口 31,所述推杆11与电磁铁10 —体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电磁铁10的通断来实现盖6的封闭与开启,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操作,操作方便、快捷。如图3所示,所述开启组件还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设置于出汁口 31 —侧,所述弹簧8上端抵触集汁腔3底壁,所述弹簧8下端与盖6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用于使所述盖6复位。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盖6的可自动闭合,使操作更加方便、轻松、快捷。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为当所述榨汁机不工作时,如图I所示,所述电磁铁10未接通,从而所述推杆11不能推动所述盖6,所述盖6盖合于出汁口 31,所述密封圈7与出汁口 31紧密贴合,从而使汁液不能从出汁口 31流出。当所述榨汁机工作时,如图2所示,所述电磁铁10接通,从而所述推杆11向前移动,所述推杆11向前推动盖6后端,进而所述盖6后端向前移动,由于盖6绕旋转轴9铰接于出汁口 31 —侧,所述盖6绕旋转轴9旋转,使盖6前端向下移动,从而使所述盖6打开,所述密封圈7与出汁口 31分离,从而汁液可从出汁口 31流出。可以理解的,所述盖6两侧也可设置挡板或围骨或筋条。可以理解的,所述密封圈7材质为橡胶。可以理解的,所述弹簧8也可为弹片或具有弹性的其它元件。可以理解的,所述开启组件也可不设弹簧8,只需将推杆11前端与盖6后端固定连接。当电磁铁10工作时,推杆11向前推动盖6,从而打开盖6使汁液流出;当电磁铁10不工作时,推杆11向后回收,从而带动盖6向后移动密封住出汁口 31,所述密封圈7与出汁口31紧密贴合,使剩余汁液不能滴到工作台上。可以理解的,所述推杆11与电磁铁IO为分体结构。实施例二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用于开启所述盖6的为联动杆12,所述联动杆12设置于机座I内,所述联动杆12纵截面为“L”形,所述联动杆12前端设有用于推动所述抵块61的推杆11,所述推杆11与联动杆12 —体结构,所述联动杆12上端设有开启件13,所述联动杆12上端设为倾斜面,所述开启件13对应与所述联动杆12上端接触位置也设为倾斜面。其它未述部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实施例相对实施例一结构简单,但需人工操作,便利性劣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为当榨汁机工作时,未按压所述开启件13,如图4所示,所述联动杆12不能动作,从而所述推杆11不能推动所述盖6,所述盖6盖合于出汁口 31,所述密封圈7与出汁口 31紧密贴合,从而使汁液不能从出汁口 31流出;按压所述开启件13,如图5所示,由于开启件13触发端与联动杆12的触发端设置为斜面,所述联动杆12向前移动,从而所述推杆11向前推动所述抵块61,使所述盖6绕旋转轴9转动,从而使所述盖6打开,所述密封圈7与出汁口 31分离,从而汁液可从出汁口 31流出。可以理解的,所述盖6两侧也可设置挡板或围骨或筋条。可以理解的,所述密封圈7材质为橡胶。可以理解的,所述弹簧8也可为弹片或具有弹性的其它元件。可以理解的,所述推杆11与联动杆12为分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所述开启组件也可不设弹簧8,只需将推杆11前端与盖6后端固定连接。当榨汁机工作时,按压开启件13时,由于开启件13触发端与联动杆12的触发端均设置为斜面,联动杆12向前移动,从而所述推杆11向前推动所述抵块61,使所述盖6绕旋转轴9转动,从而使所述盖6打开,所述密封圈7与出汁口 31分离,从而汁液可从出汁口 31流出;当榨汁机工作完毕,按压开启件13,联动杆12向后移动,进而推杆11向后回收,从而带动盖6向后移动盖合于出汁口 31,所述密封圈7与出汁口 31贴合,使剩余汁液不能滴到工作台上。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采用手动控制盖6,如图6—图9所示,所述榨汁机还包括器皿16,所述盖6两侧设有挡板62,所述挡板62与所述盖6 —体注塑成型,所述挡板62和盖6后端形成集汁空间,这样可使汁液不会从侧面流出,保证汁液不会流到工作台。 所述盖6为平板状结构,所述盖6纵截面为“L”形,所述挡板62纵截面为梯形。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结构简单,且形成可收集残留汁液的空间大。如图7、图9所示,所述盖6还设有铰接部64,所述盖6通过铰接部64绕旋转轴9铰接于出汁口 31 —侧,所述铰接部64设有第一接触面641和第二接触面642 ;所述铰接部64上端设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上端抵触集汁腔3底部,所述弹簧15下端设有硅胶垫14,所述硅胶垫14在弹簧15的压力下抵触所述第一接触面641或第二接触面642,以使所述盖
6达到封闭或打开状态。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设置所述弹簧15,使盖6能更好的保持打开或封闭状态,容易控制,操作简单;弹簧15下端设置硅胶垫14,减小了所述铰接部64与所述弹簧15的磨损,还便于操作且使用寿命会更长;如不设硅胶垫,弹簧15与盖6的铰接部64直接接触,长期上下来回旋转,增大了所述铰接部64的磨损,从而影响盖6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所述盖6材质为塑料,所述盖6底部后端设有推动器63,所述推动器63与所述盖
6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推动器63用于操纵所述盖6上下旋转。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如下当榨汁机开始工作,器皿16向前推动至出汁口 31正下方,从而所述器皿16向前推动所述盖6下端的推动器63,此时,所述盖6绕旋转轴9向下旋转,第一接触面641也随之向下旋转,第一接触面641在旋转到最高点时向上挤压所述弹簧15,第一接触面641随即脱离弹簧15的挤压,第二接触面642旋转到弹簧15下方,此时弹簧15向下抵压第二接触面642,使盖6达到如图8所示位置。此时,盖6向下倾斜,处于打开状态,从而汁液可从出汁口 31流出。当榨汁机工作完毕,移除所述器皿16时,所述器皿16向上回拨所述盖6的下端部,此时,所述盖6绕旋转轴9向上旋转,第二接触面642也随之向上旋转,第二接触面642在旋转到最高点时向上挤压所述弹簧15,第二接触面642随即脱离弹簧15的挤压,第一接触面641回到弹簧15下方,此时弹簧15向下抵压第一接触面641,使盖6处于如图6所示位置。此时,盖6向上倾斜,所述盖6的两侧挡板62与盖6的后端形成集汁空间,将防止可能存在集汁腔3或出汁口 31中的任何残留汁液流出出汁口 31并且流到工作台之上。可以理解的,所述挡板62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或矩形。可以理解的,所述盖6材质也可为不锈钢材质或其它金属材质。可以理解的,所述推动器63可为挡片、拨片、拨棒、凸块、凸起、引脚。可以理解的,所述器皿16为接汁杯、集汁杯、塑料杯、玻璃杯、陶瓷杯、金属杯、纸杯。可以理解的,所述盖6可不设推动器63,所述器皿16直接推动所述盖6,使所述盖6封闭或打开;或者,可手动拨动所述盖6从而使盖6封闭或打开,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盖6需手动操作,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榨汁机包括器皿16,所述集汁腔3底部设有滑槽,所述盖6插入所述滑槽,所述盖6可沿所述滑槽往复运动,所述盖6底部后端设有推动器63,所述推动器63与盖6 —体注塑成型,所述器皿16推动所述推动器63,使所述盖6沿所述滑槽往复运动,从而达到对出汁口31的密封或打开。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权利要求1.一种防滴汁榨汁机,包括机座、电机、挤压粉碎部和集汁腔,所述机座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挤压粉碎部包括挤压螺杆和与挤压螺杆配合的挤压筒,所述集汁腔底壁设置有出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汁口处设有用于遮挡所述出汁口的盖,所述榨汁机还包括用于开启所述盖的开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绕旋转轴铰接于集汁腔底部,所述盖设有抵持部,所述开启组件推动所述抵持部使盖绕旋转轴转动打开出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为设于所述盖后端部的抵块,所述开启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座内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磁铁前端设有推杆,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抵块使盖绕旋转轴转动打开出汁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为设于所述盖后端部的抵块,所述开启组件包括设于机座内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端设有与联动杆一体的推杆,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抵块使盖绕旋转轴转动打开出汁口,所述机座上端对应联动杆上端位置处还设有开启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为设于所述盖底部后端的推动器,所述开启组件包括用于接收果汁的器皿,所述器皿推动所述推动器使盖绕旋转轴转动打开出汁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组件还包括用于所述盖复位的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为板状结构,所述盖的纵截面为“L” 形。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两侧设有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对应出汁口处设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汁腔底部设有滑槽,所述盖插入所述滑槽,所述盖底部后端设有推动器,所述开启组件包括用于接收果汁的器皿,所述器皿推动所述推动器使所述盖沿所述滑槽往复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滴汁榨汁机,包括机座、电机、挤压粉碎部和集汁腔,所述挤压粉碎部包括挤压螺杆和与挤压螺杆配合的挤压筒,所述集汁腔底壁设置有出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汁口设有密封盖,所述榨汁机还包括用于开启所述密封盖的开启组件。所述密封盖采用电磁铁控制,当榨汁机工作时,密封盖开启,使汁液流出,榨汁机不工作时,密封盖在弹簧作用下自动闭合,阻挡汁液流出,无需人工二次操作,非常便利;所述密封盖还设有硅胶材质的密封圈,密封效果好,易清洗,安全卫生。
文档编号A47J19/00GK202760962SQ20122042027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王旭宁, 姜新勇, 张玉印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