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测温方法及测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2957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电饭煲测温方法及测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电饭煲测温方法及测温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的口沿处安装至少一个测温装置,每个测温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感应面,所述至少一个测温装置的感应面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紧密贴合,将锅沿和/或锅壁的热量传递给该测温装置内部的热敏元件,从而实现电饭煲测温。该装置包括:柔性主体,安装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的口沿处,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相对;热敏元件,包裹在所述柔性主体内;以及至少一个导热元件,包裹在所述柔性主体内,内端面与所述热敏元件接触,外端面成形有突台,突台的端面从所述柔性主体露出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紧密贴合。本方法和装置安全性高,易于实现多点测温。
【专利说明】电饭煲测温方法及测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电饭煲,更具体地说,涉及电饭煲的测温方法和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电饭煲通过在壳体内底部中心处设置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温度检测装置与内锅(也称作内胆)的底部中心处接触,来检测内锅的温度。这种方式只能检测到锅底中心位置的温度。而且,如果不慎有水(例如清洗内锅或滔米后内锅外壁的水)进入内锅容置腔(电饭煲内用于放置内锅的腔体)后,容易顺着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孔渗入安装电控板的机壳内,进而可能弓I起电路短路等故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饭煲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饭煲测温方法及测温装置。
[000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饭煲测温方法包括: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的口沿处安装至少一个测温装置,每个测温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感应面,所述至少一个测温装置的感应面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紧密贴合,将锅沿和/或锅壁的热量传递给该测温装置内部的热敏元件,从而实现电饭煲测温。本发明中所述的内锅容置腔均指电饭煲内用于放置内锅的腔体。
[000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包括:
柔性主体,安装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的口沿处,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相对;
热敏元件,包裹在所述柔性主体内;以及
至少一个导热元件,包裹在所述柔性主体内,内端面与所述热敏元件接触,外端面成形有突台,突台的端面从所述柔性主体露出构成感应面,在所述柔性主体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感应面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紧密贴合。
[0006]在上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导热元件为两个导热元件,两个导热元件的突台的端面分别从所述柔性主体的顶面和一个侧面露出,构成上感应面和侧感应面,所述上感应面和侧感应面分别与内锅的锅沿和锅壁对应贴合。
[0007]在上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导热元件由金属材料制成,一个或多个感应面呈凹弧面状或平面状。
[0008]在上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导热元件由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制成,按重量计,该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包括热塑性聚酯弹性体30-50份、导热剂30-50份、阻燃剂12-15份、阻燃协效剂5-8份、偶联剂0.5-2份、抗氧剂0.3-0.5份、抗水解剂0.3-0.5份和加工助剂0.3-1份。
[0009]在上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柔性主体的底部设置扣条,内锅容置腔口沿处的壳体上设置底部具有槽的台阶部,柔性主体安装在所述台阶部,且底部的扣条嵌于所述槽内,柔性主体的顶面和/或一个侧面突出在所述台阶部外。
[0010]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由柔性主体和包裹在该柔性主体内的热敏元件构成,所述柔性主体为导热柔性主体,安装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的口沿处,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紧密贴合。
[0011 ] 在上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柔性主体呈块状,其顶面构成上感应面,一个侧面构成侧感应面,所述上感应面和侧感应面分别与内锅的锅沿和锅壁对应贴合。
[0012]在上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柔性主体由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制成,按重量计,该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包括热塑性聚酯弹性体30-50份、导热剂30-50份、阻燃剂12-15份、阻燃协效剂5-8份、偶联剂0.5-2份、抗氧剂0.3-0.5份、抗水解剂0.3-0.5份和加工助剂0.3-1份。
[0013]在上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柔性主体的底部设置扣条,内锅容置腔口沿处的壳体上设置底部具有槽的台阶部,柔性主体安装在所述台阶部,且底部的扣条嵌于所述槽内,柔性主体的顶面和/或一个侧面突出在所述台阶部外。
[0014]与现有从锅底部检测内锅温度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检测内锅的温度,能有效避免水顺着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孔渗入安装电控板的机壳内,安全性更高。而且通过围绕内锅容置腔口沿设置多个温度检测装置,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多点测温,使测温更准确。此外,本发明测温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图1示意性地表示了第一实施例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的结构。图中7为电饭煲的内锅,8表示用于容纳内锅7的内锅容置腔,9表示内锅容置腔8 口沿处的壳体,它们都只画出了一部分。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包括柔性主体I,热敏元件2,两个导热元件3、4。
[0018]柔性主体I安装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8的口沿处,与内锅7的锅沿71和锅壁72相对。柔性主体I呈块状,其顶面11和右侧面12通过圆弧面过渡,能够很好地与内锅7的对应部位匹配。
[0019]热敏元件2以及两个导热元件3、4包裹在柔性主体I内,其中,热敏元件2位于柔性主体I的中部,两个导热元件3、4的内端面分别与热敏元件2接触。导热元件3的外端面成形有突台31,突台31的端面从柔性主体I的顶面11露出,构成上感应面5。导热元件4的外端面成形有突台41,突台41的端面从柔性主体I的右侧面12露出,构成侧感应面6。上感应面5和侧感应面6分别与内锅7的锅沿71和锅壁72对应贴合。导热元件3和导热元件4分别将锅沿71和锅壁72的热量传递给测温装置内部的热敏元件2,从而实现电饭煲测温。
[0020]柔性主体I 一方面起包裹和组合热敏元件2、导热元件3和导热元件4的作用,另一方面起缓冲作用,以保证上感应面5和侧感应面6能够与内锅7的相应被测部紧密贴合,柔性主体I可以采用硅橡胶、或塑料制成,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材料制造。
[0021]热敏元件2可以采用热敏电阻等各种现有热敏元件。
[0022]导热元件3和导热元件4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导热性良好的其它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用中国专利申请CN 102585446A中公开的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制成,按重量计,该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包括热塑性聚酯弹性体30-50份、导热剂30-50份、阻燃剂12-15份、阻燃协效剂5-8份、偶联剂0.5-2份、抗氧剂0.3-0.5份、抗水解剂0.3-0.5份和加工助剂0.3-1份,该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和阻燃性能,且柔性好。还可以采用中国专利申请CN 1604929A中公开的导热复合物等材料制成。
[0023]最好将上感应面5 (B卩,突台31的端面)设计为平面,以与内锅7的锅沿71更好地贴合,实现面接触,将侧感应面6 (S卩,突台41的端面)设计为平面或凹弧面,以与内锅7的侧壁72更好地贴合,实现面接触。
[0024]柔性主体I的底部设置有扣条13,内锅容置腔8 口沿处的壳体9上设置底部具有槽92的台阶部91,柔性主体I设置在台阶部91,且底部的扣条13嵌于槽92内,实现测温装置在电饭煲的固定。柔性主体I的顶面11和右侧面12突出在台阶部91外,以进一步保证上感应面5与内锅7的锅沿71、以及侧感应面6与内锅7的锅壁72的紧密贴合。
[0025]第一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导热元件,并且测温装置具有两个感应面,能够同时检测内锅的锅沿和锅壁的温度。在另外一些实施例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中,可能只设置一个导热元件,对应地只设置一个感应面。
[0026]图2示意性地表示了第二实施例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结构。图中7为电饭煲的内锅,8表示用于容纳内锅7的内锅容置腔,9表示内锅容置腔8 口沿处的壳体,它们都只画出了一部分。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由柔性主体I和包裹在该柔性主体I内的热敏元件2构成,柔性主体I为导热柔性主体,安装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8的口沿处,柔性主体I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与内锅7的锅沿71和锅壁72紧密贴合,分别将锅沿71和锅壁72的热量传递给测温装置内部的热敏元件2,从而实现电饭煲测温。
[0027]柔性主体I呈块状,其顶面11构成上感应面5’,右侧面12构成侧感应面6’,上感应面5’和侧感应面6’分别与内锅7的锅沿71和锅壁72对应贴合。
[0028]在第二实施例中,柔性主体I 一方面起包裹热敏元件2的作用,另一方面起缓冲作用,以保证上感应面5’和侧感应面6’能够与内锅7的相应被测部紧密贴合,此外,柔性主体I还起导热作用,用于将来自上感应面5’和侧感应面6’的热量传给热敏元件2。柔性主体I可以用现有的同时具备柔性、良好的导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材料制成,例如,柔性主体I可以用中国专利申请CN 102585446A中公开的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制成,按重量计,该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包括热塑性聚酯弹性体30-50份、导热剂30-50份、阻燃剂12-15份、阻燃协效剂5-8份、偶联剂0.5-2份、抗氧剂0.3-0.5份、抗水解剂0.3-0.5份和加工助剂0.3-1份。柔性主体I也可以采用中国专利申请CN 1604929A中公开的导热复合物等材料制成。
[0029]柔性主体I的底部设置有扣条13,内锅容置腔8 口沿处的壳体9上设置底部具有槽92的台阶部91,柔性主体I设置在台阶部91,且底部的扣条13嵌于槽92内,实现测温装置在电饭煲的固定。柔性主体I的顶面11和右侧面12突出在台阶部91外,以进一步保证上感应面5’与内锅7的锅沿71、以及侧感应面6’与内锅7的锅壁72的紧密贴合。
[0030]热敏元件2可以采用热敏电阻等各种现有的热敏元件。
[0031]可以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8的口沿处安装一个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测温装置,也可以围绕内锅容置腔8 口沿设置2至4个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测温装置,分别检测不同部位的温度,然后通过内部电控板上的CPU进行平均运算求得温度值,使测温更准确。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饭煲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8)的口沿处安装至少一个测温装置,每个测温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感应面,所述至少一个测温装置的感应面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紧密贴合,将锅沿和/或锅壁的热量传递给该测温装置内部的热敏元件,从而实现电饭煲测温。
2.一种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主体(1),安装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⑶的口沿处,与内锅(7)的锅沿(71)和/或锅壁(72)相对; 热敏元件(2),包裹在所述柔性主体内;以及 至少一个导热元件(3、4),包裹在所述柔性主体内,内端面与所述热敏元件接触,外端面成形有突台(31、41),突台的端面从所述柔性主体露出构成感应面(5、6),在所述柔性主体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感应面与内锅的锅沿和/或锅壁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热元件为两个导热元件,两个导热元件的突台的端面分别从所述柔性主体的顶面(11)和一个侧面(12)露出,构成上感应面(5)和侧感应面(6),所述上感应面和侧感应面分别与内锅的锅沿和锅壁对应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热元件由金属材料制成,一个或多个感应面呈凹弧面状或平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热元件由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制成,按重量计,该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包括热塑性聚酯弹性体30-50份、导热剂30-50份、阻燃剂12-15份、阻燃协效剂5_8份、偶联剂0.5-2份、抗氧剂0.3-0.5份、抗水解剂0.3-0.5份和加工助剂0.3-1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主体(1)的底部设置扣条(13),内锅容置腔(8) 口沿处的壳体(9)上设置底部具有槽(92)的台阶部(91),柔性主体(1)安装在所述台阶部,且底部的扣条(13)嵌于所述槽(92)内,柔性主体(I)的顶面和/或一个侧面(12)突出在所述台阶部(91)外。
7.一种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柔性主体(1)和包裹在该柔性主体(1)内的热敏元件(2)构成,所述柔性主体为导热柔性主体,安装在电饭煲的内锅容置腔(8)的口沿处,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与内锅(7)的锅沿(71)和/或锅壁(72)紧密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主体⑴呈块状,其顶面(11)构成上感应面(5’),一个侧面(12)构成侧感应面(6’),所述上感应面和侧感应面分别与内锅(7)的锅沿(71)和锅壁(72)对应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主体(1)由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制成,按重量计,该导热阻燃TPEE复合材料包括热塑性聚酯弹性体30-50份、导热剂30-50份、阻燃剂12-15份、阻燃协效剂5_8份、偶联剂0.5-2份、抗氧剂0.3-0.5份、抗水解剂0.3-0.5份和加工助剂0.3-1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主体(1)的底部设置扣条(13),内锅容置腔(8) 口沿处的壳体(9)上设置底部具有槽(92)的台阶部(91),柔性主体(1)安装在所述台阶部,且底部的扣条(13)嵌于所述槽(92)内,柔性主体(I)的顶面和/或一个侧面(12)突出在所述台阶部(91)外。
【文档编号】A47J27/00GK104068738SQ201310107477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30日
【发明者】丘守庆, 许申生, 李鹏, 戚龙, 郑彦斌 申请人:深圳市鑫汇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