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剪刀式坚果剥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剪刀式坚果剥壳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尤其是一种剪刀式坚果剥壳器。
背景技术:
[0002]核桃、杏仁、榛子、开心果、花生、瓜子等坚果很难徒手剥开。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坚果剥壳器有的结构过于简单,效果欠佳,有的结构过于复杂,操作不便。尤其是不能同时适用于大小与形状不一的坚果,而且费力。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剥壳速度快、节省气力、果仁完整、对大小与形状不一的坚果均可适用的剪刀式坚果剥壳器。[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刀片、下刀片、上刀柄、下刀柄和转轴的剪刀式坚果剥壳器,沿横向延展为较大宽度的上刀片下部中心线和下刀片上部中心线分别设有一把纵向长条状刀刃和一条纵向长条状凹槽。[0005]所述的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分别设有对称的椭圆形凹槽、椭圆形凹槽a。[0006]所述的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前端分别设有半圆柱形空腔、半圆柱形空腔a并与椭圆形凹槽、椭圆形凹槽a相通。[0007]所述的半圆柱形空腔、半圆柱形空腔a两侧及椭圆形凹槽、椭圆形凹槽a后端分别设有锯齿状凸纹、锯齿状凸纹a。[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沿横向延展为较大宽度的上刀片下部中心线设有一把纵向长条状刀刃,坚 果被上下刀片夹住后,稍加用力,可以先将坚果的合缝处切割开一道口子,以便接下去轻松剥开果壳;下刀片上部中心线设计的一条纵向长条状凹槽,主要是为了紧紧固定瓜子类扁体坚果和合缝处呈尖峰状的坚果,使其合缝处对准上刀片的刀刃;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分别设计的对称的椭圆形凹槽、椭圆形凹槽a有利于放置大小不一的各类坚果;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前端分别设计的半圆柱形空腔、半圆柱形空腔a并与椭圆形凹槽、椭圆形凹槽a相通,有助于破碎的果壳脱出上下刀片;半圆柱形空腔、半圆柱形空腔a两侧及椭圆形凹槽、椭圆形凹槽a后端分别设计的锯齿状凸纹、锯齿状凸纹a可以紧紧咬合果实,不致脱出上下刀片。采用剪刀状设计则方便使用,还节省气力。
[0009]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0010]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I)为上刀片,(2)下刀片,(3)上刀柄,(4)为下刀柄,(5)为转轴,(6)为纵向长条状刀刃,(7)为纵向长条状凹槽,⑶为椭圆形凹槽,(8-1)为椭圆形凹槽a,(9)为半圆柱形空腔,(9-1)为半圆柱形空腔a,(10)为锯齿状凸纹,(10-1)为锯齿状凸纹a。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0013]包括上刀片(I)、下刀片(2)、上刀柄(3)、下刀柄(4)和转轴(5)的剪刀式坚果剥壳器,沿横向延展为宽度2CM的上刀片(I)下部中心线和下刀片(2)上部中心线分别设有一把纵向长条状刀刃(6)和一条纵向长条状凹槽(7);上刀片(I)下部和下刀片(2)上部分别设有对称的椭圆形凹槽(8)、椭圆形凹槽a (8-1);上刀片(I)下部和下刀片(2)上部前端分别设有半圆柱形空腔(9)、半圆柱形空腔a(9-l)并与椭圆形凹槽(8)、椭圆形凹槽a(8-l)相通;半圆柱形空腔(9)、半圆柱形空腔a(9-l)两侧及椭圆形凹槽(8)、椭圆形凹槽a(8-l)后端分别设有锯齿状凸纹(10)、锯齿状凸纹a(10-1)。[0014]这种剪刀式坚果剥壳器可以紧紧夹住大小不一的各种坚果,包括呈扁体的瓜子,而且在上刀片下部刀刃的预先切割下,就可以轻松地剥开果实大小与形状不一的果壳,果仁完整,结构 简单,还节省气力。
权利要求1.剪刀式坚果剥壳器,包括上刀片(I)、下刀片(2)、上刀柄(3)、下刀柄(4)和转轴(5),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沿横向延展为较大宽度的上刀片(I)下部中心线和下刀片(2)上部中心线分别设有一把纵向长条状刀刃(6)和一条纵向长条状凹槽(7); 所述的上刀片(I)下部和下刀片(2)上部分别设有对称的椭圆形凹槽(8)、椭圆形凹槽a (8-1); 所述的上刀片(I)下部和下刀片(2)上部前端分别设有半圆柱形空腔(9)、半圆柱形空腔a(9-1)并与椭圆形凹槽(8)、椭圆形凹槽a(8-1)相通; 所述的半圆柱形空腔(9)、半圆柱形空腔a(9-l)两侧及椭圆形凹槽(8)、椭圆形凹槽a(8-1)后端分别设有锯齿状·凸纹(10)、锯齿状凸纹a(10-l)。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剪刀式坚果剥壳器,沿横向延展为较大宽度的上刀片下部中心线和下刀片上部中心线分别设有一把纵向长条状刀刃和一条纵向长条状凹槽;上刀片下部和下刀片上部分别设有对称的椭圆形凹槽,其上部前端分别设有半圆柱形空腔并与椭圆形凹槽相通;半圆柱形空腔两侧及椭圆形凹槽后端分别设有锯齿状凸纹。结构简单、剥壳速度快、果仁完整、果实大小与形状不一均可适用。
文档编号A47J43/26GK203088868SQ2013201316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3日
发明者罗洋洋 申请人:罗福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