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24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水壶的连接管。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94238615.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节能水壶,由外壶、内壶和联结管组成,联结管连接内、外壶。炉火对外壶水、内壶水的加热大多是不同步的,不是外壶水温高于内壶水温,就是内壶水温高于外壶水温。尽管有I至多根联结管使内、外壶水相通,但由于联结管距壶底的高度相同,同一高度的水的比重是相同,内壶水和外壶水之间并不流动,因此仍无法同步升温。例如,当内壶水温高于外壶水温,内壶水位升高,内壶水通过联结管进入外壶,但进入外壶的水仅仅是内壶高出外壶的少量水,内壶水和外壶水并不同步升温;反之,当外壶水温高于内壶水温,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这样不仅浪费能源,延长加热时间,而且会在内壶水沸腾时,外壶水还没有煮沸,烧出了夹生水,或者在内壶水没有煮沸时外壶水沸腾, 导致外壶水产生的蒸汽通过联结管进入内壶水,因蒸汽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另外,如联结管仅设置一根,该联结管连接内壶的一侧和外壶的一侧,内、外壶相互受力不均衡,当内壶有水、重量较大时,内壶向下倾斜,节能水壶会变形损坏。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公开号为CN101099636A的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节能水壶的联结管(对流管)。该联结管呈狭长形,可以使不同高度的内、外壶水实现对流并同步升温,但狭长的联结管是异形管,工艺复杂,加工困难,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管,不仅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可以使内、外壶水自动对流、同步升温。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这种节能水壶的连接管,连接内壶和外壶,内壶包括内壶底,连接管为两根,分别为连接管一、连接管二,连接管一、连接管二距内壶底的高度有高度差。两根连接管与内壶底的高度有高度差,即两根连接管与内壶底的距离不相等。水具有热胀冷缩、高温水轻比重小向上浮、低温水重比重大向下沉的特点,加热时,内壶水、夕卜壶水有温差,不同高度的水也有温差,两根连接管有高度差并且都淹没在壶水中,不同高度、不同温度的内、外壶水在这两根连接管里流动。作为优选,连接管一对应壶嘴且靠近内壶底,有利于位于内、外壶下层且有温差的低温水流进或流出,也有利于倾斜倒水,把壶内的水倒净。作为进一步优选,连接管二位于与连接管一相对应的一侧,连接管二距内壶底的高度大于对流管一距内壶底的高度。这样,两根连接管分别位于内、外壶的两侧,相互受力均衡,由于距内壶底的高度不同,内、外壶水对流。作为再一步优选,连接管二与壶水水面平齐。这时,在连接管二里流动的内壶水、外壶水是温度最高且有温差的最上层水,对流效果最好。[0010]上述技术方案及其优选,利用水的热胀冷缩、高温水轻比重小向上浮、低温水重比重大向下沉的特点,使内、外壶水自动对流,同步升温,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降低,同时,内、外壶相互受力均衡,不会因内壶向下倾斜而使节能水壶变形损坏。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带有连接管的节能水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可知,节能水壶的连接管,连接内壶3和外壶4,内壶3包括内壶底6,连接管为两根,分别为连接管一 1、连接管二 2,连接管一 1、连接管二 2距内壶底6的高度有高度差。连接管一 1、连接管二 2距内壶底6的高度有高度差,即连接管一 1、连接管二 2与内壶底6的距离不相等。水具有热胀冷缩、高温水轻比重小向上浮、低温水重比重大向下沉的特点,加热时,内壶水和外壶水有温差,内壶3内不同高度的水有温差,外壶4内不同高度的水也有温差,连接管一 1、连接管二 2有高度差并且都淹没在壶水中,不同高度、不同温度的内壶水、外壶水就会在连接管一 1、连接管二 2里流动。例如,加热时,当内壶3水温高于外壶4水温时,会出现以下情形:1、内壶3内的热水位于上层,冷水位于下层,因热胀冷缩,其水位高于外壶;2、内壶3水位高于外壶4水位,位于上层的热水从较高的连接管二 2流入外壶4 ;3、外壶4下层 的水温低,比重大,低温水从较低的连接管一 I流入内壶3 ;4、在炉火加热节能水壶的同时,不同温度的水在不同高度的连接管里流动,内、夕卜壶水同步升温。当外壶4水温高于内壶3水温时,其运行方式相同,但水流方向相反。使用时,将壶水加至不低于连接管二 2的高度,水将连接管二 2淹没,加热时,内、外壶水自动对流。连接管一 I可以对应壶嘴5且靠近内壶底6,连接管一 I就处于与壶嘴5最近的位置,便于倾斜倒水时,把内壶3里的水倒净,而且有利于内壶3、外壶4下层且有温差的低温水流进或流出。连接管二 2可以位于与连接管一 I相对应的一侧,连接管二 2距内壶底6的高度大于连接管一 I距内壶底6的高度。这样,连接管一 1、连接管二 2分别位于内壶3、外壶4的两侧,使内壶3、外壶4相互受力均衡,内壶3不会向下倾斜,由于两根连接管的高度不同,内壶水流向外壶4或外壶水流向内壶3。连接管二 2可与壶水水面平齐,即连接管二 2距内壶底6的高度与壶水高度相等、处于刚刚淹没在壶水里的位置。这时,在连接管二 2内流动的内壶水、外壶水是温度最高且有温差的最上层水,此时对流效果最佳。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管,连接内壶⑶和外壶(4),所述内壶(3)包括内壶底(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两根,分别为连接管一(I)、连接管二(2),所述连接管一(I)、连接管二(2)距所述内壶底¢)的高度有高度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一(I)对应壶嘴(5)且靠近所述内壶底(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二(2)位于与所述连接管一(I)相对应的一侧,所述连接管二(2)距所述内壶底¢)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管一(I)距所述内壶底(6)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二(2)与壶水水面平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节能水壶的连接管,连接内壶和外壶,内壶包括内壶底,连接管为两根,分别为连接管一、连接管二,连接管一、连接管二距内壶底的高度有高度差。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的热胀冷缩、高温水轻比重小向上浮、低温水重比重大向下沉的特性,通过两根距内壶底的高度有高度差的连接管,使内、外壶水自动对流,同步升温,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并使节能水壶安全牢固。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3138114SQ20132013177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孙时泽 申请人:孙时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