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及采用该电炒锅的家用榨油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4198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及采用该电炒锅的家用榨油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它包括:锅体,具有向上敞开的口部,锅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锅体下方的电机,位于所述锅体内腔且受所述电机驱动的搅拌器;热导装置,包括加热板和隔热层,所述加热板位于所述锅体外侧壁和隔热层之间,以形成热量定向传导给所述锅体。还公开了一种家用榨油机,包括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动力驱动部、榨油工作部、自动控制电路、承接容器。它翻炒胚料均匀,热效率高,整机空间利用率高且能导热定向,加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它是一种技术性和经济性优越的产品。
【专利说明】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及采用该电炒锅的家用榨油机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具体涉及榨油机的电炒锅,还涉及一种采用该电炒锅的家用榨油机。
[0003]【【背景技术】】
[0004]榨油机是一种用来对花生、芝麻等胚料进行压榨出油的机器,压榨出的油纯香且品质好,营养丰富,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食用油,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现有榨油机,胚料在压榨的过程中,入料口胚料多,出料口胚料少从而实现压榨。现有榨油机大部分在胚料压榨前需要热炒,目的是去除胚料所含水份和控制胚料入榨温度,使胚料在正式压榨时的含水率控制在3%-5%之间并入榨温度控制在120度左右。电炒锅及搅拌器阀是家用榨油机中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其外形尺寸及加热胚料均匀性、热效率对产品的整机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市面上的家用榨油机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圆柱形的电炒锅,热量损失大,结构复杂,松散,体积大,搅拌不均匀,受热不均匀等,这种控制方式存在着体积大,整机空间利用率低,胚料在炒锅内容易局部过热而炒糊。
[0005]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和采用该电炒锅的家用榨油机。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加热胚料均匀,热效率高,整机空间利用率高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以及一种高稳定、结构紧凑、出油率高的家用榨油机,它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等优点。它在同样宽度高度的条件下,容积提高超过30%以上,而且它能导热定向,加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它是一种技术性和经济性优越的产品。
[000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它包括:
[0009]锅体,具有向上敞开的口部,锅体底部设有出料口 ;
[0010]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锅体下方的电机,位于所述锅体内腔且受所述电机驱动的搅拌器;
[0011]热导装置,包括加热板和隔热层,所述加热板位于所述锅体外侧壁和隔热层之间,以形成热量定向传导给所述锅体。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下方设有控制阀;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锅体底部通孔轴接所述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转轴的中心轴套,均匀分布于所述中心轴套外围所述搅拌叶片。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底部至所述口部的直径逐步渐大。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横截面位于其底面的第一端至所述口部的第二端为线性过渡或非线性过渡。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横截面位于其底面具有中间凸起部。
[0016]在本实用 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呈弧形,位于所述凸起部的锅体内壁与所述搅拌叶片下端的轮廓线相吻合,且它们之间存在间隙。
[0017]进一步的,所述间隙为0.01mm至10mm。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叶片数量为2至5个。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与所述中心轴套轴心的角度为15度至88度,所述搅拌叶片厚度为0.5mm-10mm,所述锅体上设有忽跳式温控器,所述锅体内表面覆盖有不粘层;所述锅体,其口部为腰鼓形,其底部为圆形,腰鼓的长轴两端向底部由较大坡面收缩。
[0020]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一种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的具体应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家用榨油机,包括电炒锅、动力驱动部、榨油工作部和承接容器,所述电炒锅为上述方案以及优选方案中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
[0021]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002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能提供一种加热胚料均匀,热效率高,整机空间利用率高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以及一种高稳定、结构紧凑、出油率高的家用榨油机,它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等优点。它在同样宽度高度的条件下,容积提高超过30%以上,而且它能导热定向,加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它是一种技术性和经济性优越的
女口
广叩ο
[0023]【【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俯视图;
[0027]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家用榨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物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说明书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003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0036]请参看附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的实施例是一种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它包括:锅体1、搅拌机构2和热导装置3。具体地,锅体1,具有向上敞开的口部11,锅体I底部设有出料口 13;搅拌机构2,包括位于所述锅体I下方的电机21,位于所述锅体I内腔且受所述电机21驱动的搅拌器22 ;热导装置3,包括加热板31和隔热层32,所述加热板31位于所述锅体I外侧壁和隔热层32之间,以形成热量定向传导给所述锅体I。
[0037]工作时,被炒物(图中未示),从口部11进入到锅体I内,电控元件(图中未示)控制电机通过转动,带动搅拌器22转动,使被炒物不迷地被搅拌器翻转,加热板31在通电时,产生热量,热量从加热板31向内传递给锅体1,由于隔热层32位于加热板31的外侧,有效阻隔加热板31的热量向外传递,从而提高热率,在设定的炒物时间后,被炒物从排料口 13排出,完成翻炒工序。
[0038]继续参阅图1所示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 13下方设有控制阀4 ;所述电机21的转轴211穿过所述锅体I底部通孔轴接所述搅拌器22,所述搅拌器22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转轴211的中心轴套221,均匀分布于所述中心轴套221外围所述搅拌叶片222。
[0039]如图2、图3和图4中所示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的方案如下:
[0040]所述锅体I的底部至所述口部11的直径逐步渐大。形成一个类似于喇叭状的锅体,上大下小,这样侧面相对来说面积就大,加热而积也就大,受热更均匀,结构更紧凑。
[0041]所述锅体I横截面位于其底面的第一端10至所述口部的第二端20为线性过渡或非线性过渡。第一端10为最低端,第二端20为最高端,这样锅体的变形可以是非线性的也就是弯曲线的,圆弧线,波浪线的等等。也可以是线性的,也就是直线型的。
[0042]所述锅体I横截面位于其底面具有中间凸起部14。电机21的安装位置、结构更紧凑,节约空间,而且受热面积更大,被炒物的活动面积更大,受热均匀。
[0043]所述凸起部14呈弧形,位于所述凸起部14的锅体I内壁与所述搅拌叶片222下端的轮廓线相吻合,且它们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为大小是0.0lmm至10mm。间隙的存在使搅拌叶片222转动更顺畅,无噪声,间隙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被炒物来选择,一般情况下,优选0.1mm — 0.2mm之间。
[0044]所述搅拌叶片222数量为2至5个。
[0045]所述拌叶片222与所述中心轴套221轴心的角度a为15度至88度,所述搅拌叶片222厚度为0.5mm-10mm,所述锅体I上设有忽跳式温控器16,所述锅体I内表面覆盖有不粘层17 ;所述锅体1,其口部11为腰鼓形,其底部为圆形,腰鼓的长轴两端向底部由较大坡面收缩。
[0046]综合上述的内容和结合附图1 一 5所示的,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时的结构。
[004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家用榨油机,包括电炒锅100、动力驱动部200、压榨工作部300和承接容器400,电炒锅为上述的实施例中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因此,具有高稳定性、结构紧凑、出油率高的家用榨油机,它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等优点。
[0048]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全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0049]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锅体,具有向上敞开的口部,锅体底部设有出料口 ; 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锅体下方的电机,位于所述锅体内腔且受所述电机驱动的搅拌器; 热导装置,包括加热板和隔热层,所述加热板位于所述锅体外侧壁和隔热层之间,以形成热量定向传导给所述锅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下方设有控制阀;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锅体底部通孔轴接所述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转轴的中心轴套,均匀分布于所述中心轴套外围所述搅拌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底部至所述口部的直径逐步渐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横截面位于其底面的第一端至所述口部的第二端为线性过渡或非线性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横截面位于其底面具有中间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呈弧形,位于所述凸起部的锅体内壁与所述搅拌叶片下端的轮廓线相吻合,且它们之间存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0.0lmm至10mnin
8.根据权利要求2、5、6、7的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数量为2至5个。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所述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与所述中心轴套轴心的角度为15度至88度,所述搅拌叶片厚度为0.所述锅体上设有忽跳式温控器,所述锅体内表面覆盖有不粘层;所述锅体,其口部为腰鼓形,其底部为圆形,腰鼓的长轴两端向底部由较大坡面收缩。
10.一种家用榨油机,包括电炒锅、动力驱动部、榨油工作部和承接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炒锅为权利要求1 一 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搅拌机构的电炒锅。
【文档编号】C11B1/06GK203683496SQ201320577050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赵白桦 申请人:赵白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