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晾晒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毛巾晾晒支架,包括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晾晒杆,在支撑杆上设有顶部中空加热管和底部中空加热管,晾晒杆设置在顶部中空加热管和底部中空加热管之间,顶部中空加热管、底部中空加热管上设有通风口,在项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顶部电热块和顶部小型风机,在底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底部电热块和底部小型风机,在支撑杆内设有电池结构,顶部电热块、底部电热块分别与电池结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在晾晒时,项部中空加热管和底部中空加热管的电热块发热,其热量通过风机及通风口吹向晾晒杆上的潮湿毛巾,使潮湿毛巾快速干燥,有效的减少细菌的滋生,提高毛巾使用卫生性,实用性好。
【专利说明】毛巾晾晒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毛巾晾晒支架。
【背景技术】
[0002]在洗脸时,一般都需要使用毛巾,而洗脸后,潮湿的毛巾一般也只是将其晾在丝杆上,没有专用的晾晒杆,只能靠太阳光和热使毛巾干燥,然而在没有阳光时,毛巾一般较难干燥,长期如此,毛巾也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毛巾的使用卫生性,不太实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晾晒及快速干燥湿毛巾的毛巾晾晒支架。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巾晾晒支架,包括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晾晒杆,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顶部中空加热管,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底部中空加热管,所述晾晒杆设置在所述项部中空加热管和底部中空加热管之间,所述顶部中空加热管、底部中空加热管上设有通风口,在所述项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顶部电热块和项部小型风机,在所述底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底部电热块和底部小型风机,在所述支撑杆内设有电池结构,所述项部电热块、底部电热块分别与所述电池结构电连接。
[0005]在所述顶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顶部定时器,在所述底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底部定时器。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在晾晒时,顶部中空加热管和底部中空加热管的电热块发热,其热量通过风机及通风口吹向晾晒杆上的潮湿毛巾,使潮湿毛巾快速干燥,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减少细菌的滋生,提高毛巾使用卫生性,实用性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
[0010]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见图1,一种毛巾晾晒支架,包括支撑杆I,设置在所述支撑杆I上的晾晒杆2,在所述支撑杆I的顶部设有顶部中空加热管3,在所述支撑杆I的底部设有底部中空加热管4,所述晾晒杆2设置在所述顶部中空加热管3和底部中空加热管4之间,所述项部中空加热管3、底部中空加热管4上设有通风口 5,在所述顶部中空加热管3内设有顶部电热块6和顶部小型风机7,在所述底部中空加热管4内设有底部电热块8和底部小型风机9,在所述支撑杆I内设有电池结构12,所述顶部电热块6、底部电热块8分别与所述电池结构12电连接。
[0012]在所述顶部中空加热管3内设有项部定时器10,在所述底部中空加热管4内设有底部定时器11。
[0013]在晾晒时,项部中空加热管和底部中空加热管的电热块发热,其热量通过风机及通风口吹向晾晒杆上的潮湿毛巾,使潮湿毛巾快速干燥,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减少细菌的滋生。
[001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毛巾晾晒支架,包括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晾晒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的项部设有顶部中空加热管,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底部中空加热管,所述晾晒杆设置在所述顶部中空加热管和底部中空加热管之间,所述顶部中空加热管、底部中空加热管上设有通风口,在所述顶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顶部电热块和顶部小型风机,在所述底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底部电热块和底部小型风机,在所述支撑杆内设有电池结构,所述顶部电热块、底部电热块分别与所述电池结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巾晾晒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顶部定时器,在所述底部中空加热管内设有底部定时器。
【文档编号】A47K10/06GK203493541SQ20132059394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刘莉平 申请人:刘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