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以及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331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以及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锅、与该内锅扣合连接的锅盖,以及设置在内锅和锅盖之间的密封圈,密封圈包括一突起部和沿突起部向相反方向沿伸的两裙边。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方案,在电压力锅内无压力以及压力上升至工作压力时,通过密封圈,均能够对内锅与锅盖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并且提高了电压力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专利说明】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以及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以及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压力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电压力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电压力锅的内锅和锅盖之间,通常设置密封圈来密封内锅与锅盖,但是,现有的密封圈由于其形状只是与锅盖形状相同的一圈硅胶圈,并且其自身尺寸以及与电压力锅的内锅和锅盖相接触的部位的间隙没有做严格的限定,因此,无法保证密封效果,从而影响到电压力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以及电压力锅,能够保证密封效果,从而提高电压力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锅、与该内锅扣合连接的锅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锅和锅盖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一突起部和沿所述突起部向相反方向沿伸的两裙边。
[0005]优选地,所述裙边相对于所述突起部的中线的竖直距离在5.5mm-7.5mm范围内。
[0006]优选地,所述突起部的外径距离所述锅盖相对于突起部的部分的内径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大于等于2_。
[0007]优选地,当电压力锅内无压力时,所述突起部的上端面距离所述锅盖与该上端面对应部分的内壁的竖直距离,以及所述突起部的下端面距离所述内锅的上端面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0.2mm,小于等于2mm。
[0008]优选地,当电压力锅内压力上升至工作压力时,所述突起部的上端面距离所述锅盖与该上端面对应部分的内壁的竖直距离,以及所述突起部的下端面距离所述内锅的上端面的竖直距离小于等于4mm。
[000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包括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该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锅、与该内锅扣合连接的锅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锅和锅盖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一突起部和沿所述突起部向相反方向沿伸的两裙边。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锅和锅盖之间设置密封圈,并且对该密封圈的尺寸以及到电压力锅的锅盖和内锅的相应部件之间的距离做相应的限定,在电压力锅内无压力以及压力上升至工作压力时,通过密封圈,均能够对内锅与锅盖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并且提高了电压力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1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在内锅和锅盖之间设置密封圈,并且对该密封圈的尺寸以及到电压力锅的锅盖和内锅的相应部件之间的距离做了限定,以通过密封圈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15]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锅10、与该内锅10扣合连接的锅盖20,以及设置在内锅10和锅盖20之间、用于对内锅10和锅盖20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圈30,该密封圈30包括一突起部31,以该沿突起部31向相反方向沿伸的两裙边32,本实施例中,两裙边32可以设置为以突起部31呈对称设置,当然也可不对称,只需保证其对内锅10和锅盖20的密封作用。
[0017]将密封圈30安装在锅盖20上,当锅盖20与内锅10扣合后,该密封圈30的突起部31与锅盖20的侧边的内侧壁接触,而两裙边32分别与锅盖20上端的内侧壁以及内锅10的上端面的边缘相接触,从而实现对内锅10和锅盖20的密封。
[0018]在本实施例中,将裙边32相对于突起部31的中线的竖直距离设置为在
5.5mm-7.5mm范围内,如图1中所示出的距离a。以保证在电压力锅内无压力和处于正常工作压力的时候,该裙边32与锅盖20上端的内侧壁或与内锅10的上端面的边缘都能紧密接触,起到密封作用。
[0019]在本实施例中,突起部31的外径距离锅盖20相对于突起部31的部分的内径之间的水平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2mm,如图1中所示出的距离b。同样为了保证在电压力锅内无压力和处于正常工作压力的时候,突起部31与锅盖20的侧边的内侧壁都能紧密接触,起到密封作用。
[0020]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压力锅内无压力时,突起部31的上端面距离锅盖20与该上端面对应部分的内壁的竖直距离,以及突起部31的下端面距离内锅10的上端面的竖直距离,需要设置为大于等于0.2mm,小于等于2mm,如图1中所示出的距离c和d。这样,即使电压力锅内无压力,由于突起部31的上端面距离锅盖20的内侧壁的竖直距离,以及突起部31的下端面距离内锅10的上端面的竖直距离足够小,因而能将内锅10与锅盖20进行密封。
[0021]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压力锅内压力上升至工作压力时,突起部31的上端面距离锅盖20与该上端面对应部分的内壁的竖直距离,以及突起部31的下端面距离内锅10的上端面的竖直距离,需要设置为小于等于4_,如图1中所示出的距离c和d。当电压力锅工作并且锅内压力上升至正常的工作压力时,该距离小于等于4mm,以保证在压力作用下密封圈30也能够与内锅10和锅盖20紧密接触,起到密封作用。
[0022]本实施例通过在内锅10和锅盖20之间设置密封圈30,并且对该密封圈30的尺寸以及到电压力锅的锅盖20和内锅10的相应部件之间的距离做相应的限定,在电压力锅内无压力以及压力上升至工作压力时,通过密封圈30,均能够对内锅10与锅盖20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并且提高了电压力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00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压力锅。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包括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该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锅10、与该内锅10扣合连接的锅盖20,以及设置在内锅10和锅盖20之间、用于对内锅10和锅盖20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圈30,该密封圈30包括一突起部31,以该沿突起部31向相反方向沿伸的两裙边32,本实施例中,两裙边32可以设置为以突起部31呈对称设置,当然也可不对称,只需保证其对内锅10和锅盖20的密封作用。
[0025]本电压力锅包括了上述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的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锅、与该内锅扣合连接的锅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锅和锅盖之间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一突起部和沿所述突起部向相反方向沿伸的两裙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相对于所述突起部的中线的竖直距离在5.5mm-7.5mm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外径距离所述锅盖相对于突起部的部分的内径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大于等于2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电压力锅内无压力时,所述突起部的上端面距离所述锅盖与该上端面对应部分的内壁的竖直距离,以及所述突起部的下端面距离所述内锅的上端面的竖直距离大于等于0.2mm,小于等于2_。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电压力锅内压力上升至工作压力时,所述突起部的上端面距离所述锅盖与该上端面对应部分的内壁的竖直距离,以及所述突起部的下端面距离所述内锅的上端面的竖直距离小于等于4mm。
6.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的密封结构。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3609249SQ201320687020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萧展锋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