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卷绕机构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4878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具有卷绕机构的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披露了一种装置,其包括挠性材料和与挠性材料相关联的卷绕机构。在第一稳态,由于双稳态弹性件主体内的张力,双稳态弹性件使挠性材料保持平坦,并且,当双稳态弹性件主体内的张力完全释放之后(第二稳态),双稳态弹性件使挠性材料保持在卷起、成捆的闭合位置。此外,在双稳态弹性件主体内的张力释放的同时,双稳态弹性件强制挠性材料进行自卷绕运动(在过渡状态期间)。【专利说明】具有卷绕机构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卷绕机构的挠性材料,以及更具体地,涉及自卷绕的挠性材料。【
背景技术
】[0002]诸如垫子等常规挠性材料是公知的并且已使用多年。一般来说,垫子起缓冲物的作用,并包括具有一定厚度和挠度的材料,该材料在用户身体与地面之间提供保护性的柔软衬垫。[0003]遗憾的是,由于垫子柔软的挠性成份和厚度,大多数垫子具有明显的缺陷,因为其在使用中易于从其正常形状弯曲,从而失去它们的正常姿态(无论是处于卷起或成捆的位置,还是处于铺开、打开位置)。例如,当将常规垫子从其闭合位置铺开时,其端部可能继续保持(在卷起位置的)卷曲,或者其主体可能保持卷曲(而不是保持平铺在地面上),而不具有正常的平铺姿态。一般而言,大部分用户为了正常使用而将重物放置在垫子上部或垫子的卷曲端部,以使垫子变平坦。[0004]常规垫子的另一缺陷是卷起垫子需要很大的努力,尤其对于在露营中使用的大尺寸垫子来说。也就是,当将任意尺寸的垫子卷起至闭合或成捆位置时,用户必须首先在相同平面内对齐每一卷的侧边缘,使得成捆的垫子不会偏斜或倾斜的卷起(成为可伸缩的“锥形”)。同时,用户还必须对垫子的卷绕主体部分施加持续的压力,使得卷起的垫子被卷成紧密或紧凑的捆束,以用于存储,而不会展开。这对于较厚的垫子尤其困难,并且如果不能正确操作,卷起的垫子可能在侧向“叠套”。由此,如果用户由于运动(例如,如果垫子为瑜伽垫)或露营(例如,如果垫子被用作睡袋下方的缓冲垫)而感到疲惫,将垫子卷成捆是非常不便的。[0005]假设将垫子正确卷起,那么用户必须执行下一个耗时、不便,但却是必须的步骤:使带子围绕卷起的垫子以使垫子保持被捆住。否则,垫子会由于其挠性成份而易于展开。这对于用来露营的较大尺寸垫子尤其确切。应该注意,一些垫子在出售时不配有带子,因此,用户必须购买带子或简单地将垫子紧密卷起并储配在紧凑空间中,希望垫子不会展开。在正确捆好垫子之后(使用或不用带子),如果垫子靠其卷绕边缘直立地存放,以微小的角度倚靠于某个竖向支撑物,则垫子的承载其重量的露出的角端会弯曲并在存储期间保持弯曲,使得垫子失去正常姿态。[0006]因此,鉴于该技术的当前状态和上述的当前垫子的缺陷,需要一种挠性材料,其易于卷绕成适当紧密卷起的捆束,并保持其正确卷绕的姿态,而无需很大努力或无需带子,并且其易于展开至完全平坦的打开位置而无需很大努力或不会丧失其正常姿态。此外,还需要能够保护其角端不弯曲的挠性材料。【
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一个非限制示例性可选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其包括挠性材料和与挠性材料相关联的卷绕机构。[0008]本发明的另一非限制示例性可选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其包括垫子、与垫子相联接的一对双稳态弹性件,双稳态弹性件与垫子的中心轴大致等距布置,定位在垫子侧向边缘附近。还设置有一对刚性件,其与成对双稳态弹性件的末端相联接。[0009]本发明的又一非限制示例性可选方面提供一种铺开和卷起挠性材料的方法,其包括:将至少一个双稳态弹性件与挠性材料相联接,以在使双稳态弹性件从第一稳态向第二稳态变化时,让挠性材料卷起并成捆至闭合位置。[0010]本发明的上述优点仅仅是示例,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对优选非限制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结合所附附图和权利要求,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1]应该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图示的目的,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说明书中,词语“示例”仅用于代表“作为实例、例子、或图示”。作为“示例”描述的任意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优选于或优益于其它实施例。[0012]参照附图,其中本文中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应的部件:[0013]图1A和图1B是非限制的示例性的垫子形式的挠性材料的非限制示例性图示,该垫子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构;[0014]图2是示例垫子形式的挠性材料的非限制示例性图示,该垫子包括如图1A和图1B不出的卷绕机构,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卷绕机构与垫子外侧相关联;[0015]图3A至图3F是图1A至图2的装置的非限制示例性图示,逐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挠性材料从铺开或平坦的打开位置(图1A至图3A)逐渐自卷绕至卷起成捆的闭合位置(图3E和图3F);以及[0016]图4A和图4B是图1A至图3F的装置的非限制示例性图示,示出刚性件以及其与根据本发明的挠性材料的关系。【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文结合附图进行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意于描述本发明提出的当前优选实施方式,而不是代表本发明可构造和/或利用的仅有形式。[0018]在全部公开内容中,具体引用垫子、衬垫或缓冲垫仅仅为了方便示出挠性材料的实例,而不应该构成限制。事实上,可滚动至用于使用和存储的打开或闭合位置之一的任意挠性材料都可使用,其非限制性实例包括诸如瑜伽垫等的运动垫、露营垫、儿童睡垫、地板垫、或很多其他类型的物品,诸如布、地毯、缓冲垫或衬垫等,它们铺开至用于使用的平坦打开位置和卷起并成捆为用于存储的闭合位置。[00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挠性材料的装置,该挠性材料易于卷成适当紧密的卷起的捆束,并保持其正确卷起姿态,而无需很大努力或无需带子,并且,其还易于展开至完全平坦铺开的打开位置,而无需很大努力或不会丧失其正常姿态。本发明的装置还提供对于挠性材料角端的保护,防止在存储期间弯曲。[0020]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其包括挠性材料(例如垫子、地毯、布、衬垫、缓冲垫等)和与挠性材料相关联的卷绕机构,卷绕机构的纵轴向长度相对于挠性材料的预期的卷绕方向成角度取向,这有助于挠性材料的卷绕。[0021]一般而言,本发明的卷绕机构可包括至少一个双稳态弹性件(bistableresilientmember)(例如双稳态弹簧带或条带),其具有第一稳态、第二稳态、以及过渡状态。双稳态弹性件的第一稳态时呈笔直的状态,在弹性件主体内产生张力,双稳态弹性件的第二稳态是弯曲的卷起状态。通过施加力来开始双稳态弹性件从第一稳态和第二稳态中的一个向第二稳态和第一稳态中的另一个的过渡状态,使得双稳态弹性件从第一稳态和第二稳态中的一个向第二稳态和第一稳态中的另一个过渡。[0022]当双稳态弹性件处于第一稳态时,与挠性材料相关联的双稳态弹性件使得挠性材料保持在平坦、笔直、且打开的位置,并且,当双稳态弹性件处于第二稳态时,使得挠性材料保持在卷绕成捆的闭合位置。当相关联的双稳态弹性件处于过渡状态时,挠性材料被强制铺开至平坦笔直的打开位置或自卷绕至成捆的闭合位置。除非另有说明,由于在第一稳态下双稳态弹性件主体内产生的张力,双稳态弹性件使挠性材料保持平坦,并且,在双稳态弹性件主体内的张力完全释放后(第二稳态),双稳态弹性件使挠性材料保持在卷绕成捆的闭合位置。此外,在双稳态弹性件主体内的张力被释放时的过渡状态期间,双稳态弹性件强制挠性材料进行自卷绕动作(以成捆)。对于将挠性材料铺开至平坦打开位置的过渡状态需要应用或施加外力,以铺开挠性材料,当双稳态弹性件从过渡状态快速转变至第一稳态时,这会在双稳态弹性件内产生或建立张力。[0023]图1A和图1B是非限制的示例性的垫子形式的挠性材料的非限制示例性图示,该垫子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构。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挠性材料100在其主体内容纳有卷绕机构,该卷绕机构让挠性材料100自卷绕为适当紧密的卷绕的捆束并保持其正确卷绕的姿态,而无需很大努力或无需带子,并且也易于展开至完全平坦铺开的打开位置,而无需很大努力或不会丧失正常姿态。图1A和图1B中本发明挠性材料100本体内容纳的卷绕机构还在存储期间提供对其角端306的保护,防止其弯曲。[0024]本发明的挠性材料100包括第一侧102、第二侧118(图2)、长度104、宽度106、以及使用厚度。如图1A和图1B所示,卷绕机构(在图1B中以虚线示出)优选地容纳在挠性材料100主体内,在此处不易觉察并且通常用户感觉不到其存在(取决于挠性材料100的厚度)。卷绕机构(下文详述)优选包括一对双稳态弹性件108和一对刚性件110(均在图1B中以虚线示出),其优选地嵌置在具有能够容纳卷绕机构的足够厚度的挠性材料100主体内。任意数量的双稳态弹性件108和/或刚性件110能与挠性材料100相关联,不应该限制为所示出的对数。[0025]应该注意到,其余的图2至图4B(下文详述)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卷绕机构在一个或两个外侧(102和/或118)上(而不是在挠性材料100主体内)与挠性材料100相关联,这也便于教导和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因此,图2是包括图1A和图1B示出的卷绕机构的示例垫子形式的挠性材料的非限制示例性图示,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卷绕机构与挠性材料的外侧相关联。[0026]如图1A至图2所示,本发明的挠性材料100包括但不限于与其外侧118相联接的示例的一对双稳态弹性件108。应该注意到,任意数量的双稳态弹性件108可与挠性材料100的任意一侧或两侧(102和/或118)相关联。然而,如果在挠性材料100的两侧(102和118)都使用一个或多个双稳态弹性件108,那么双稳态弹性件108与其各自相关侧的关联形式必须与挠性材料100的正确卷绕相协调。例如,如果在挠性材料100的第一侧102使用第一双稳态弹性件108,而在挠性材料100的第二侧118使用第二稳态弹性件108,则两个双稳态弹性件108必须随着各自相关的第一侧102和第二侧118取向,使得其各自的状态(第一稳态、第二稳态、和过渡状态)与挠性材料100的正确卷绕相一致。事实上,如果使用多于一个双稳态弹性件108(不管相对于挠性材料100的位置),那么所有双稳态弹性件108必须取向为使得它们各自状态(第一稳态、第二稳态、以及过渡状态)相一致。[0027]本发明的装置还包括一对刚性件110,其也与挠性材料100的外侧118相联接,并且还与双稳态弹性件108相联接。与双稳态弹性件108相似,任意数量的刚性件110可与挠性材料100的任意一侧或两侧(102和/或118)相关联。此外,刚性件110的形状无需为直的,并且可包括任意形态。例如,刚性件110的形状可以与其所相关联一侧的形状或轮廓相匹配。[0028]一般而言,双稳态弹性件108沿挠性材料100的预期的卷绕方向与挠性材料100相关联。更具体地,通常优选双稳态带108的纵轴向长度沿挠性材料100的预期的卷绕方向取向。下文详述卷绕机构相对于挠性材料100卷绕方向的相关取向。[0029]图3A至图3F是图1A至图2的装置的非限制示例性图示,逐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挠性材料从铺开或平坦的打开位置(图1A至图3A)逐渐自卷绕至卷起成捆的闭合位置(图3E和图3F)。在图1A至图3F示出的示例性实例中,挠性材料100的预期的卷绕方向选择为沿着与其长度104平行的中心纵轴(沿示出的X坐标)。在作为示例选择的预期的卷绕方向的示例实例中,挠性材料100的旋转轴(或卷绕轴)沿着其横向轴(所示出的Y坐标),其与其宽度106平行。卷绕可从挠性材料100的任意一端106开始。如图3A至图3F所示,为了开始双稳态弹性件108的过渡状态并因此在无需任何进一步动作的情况下开始挠性材料100的自卷绕运动,通过在虚线箭头112示出的方向操作刚性件110,用户“猛拉(snap)”双稳态弹性件108的一端(在虚线圈116中示出),并且简单地允许整个挠性材料100自卷绕成筒形捆束,这些逐渐地在图3A至图3F中示出。应该注意到,当将挠性材料100展开(或铺开)至平坦打开位置时,沿虚线箭头113(图3A)示出的方向操作刚性件110,以将双稳态弹性件108从过渡状态“猛拉”至第一稳态。[0030]如上所述,双稳态弹性件108—般沿挠性材料100预期的卷绕方向与挠性材料100相关联,预期的卷绕方向可根据应用和使用进行选择。例如,在图1A至图4B示出的示例非限制性实例中,挠性材料100的卷绕方向选择为沿着挠性材料100的纵轴向长度(长度104),其沿着示出的X-Y平面中示出的X坐标,使得挠性材料100的卷绕轴与宽度106(或Y坐标)平行并横切于挠性材料100的纵轴向长度。因此,对于图1A至图4B示出的挠性材料100给定的示例选择的卷绕方向,双稳态带108的纵轴向长度优选地大致平行于挠性材料100的侧向边缘(或长度104)取向(沿所示出的X坐标),并大致垂直于图1A至图4B示出的卷绕的挠性材料100的预期的卷绕轴(其为横向或Y轴一宽度106)。换句话说,所示出的机构(在图1A至图4B中)将沿其长度104卷绕挠性材料100。如果用户希望沿其宽度106卷绕挠性材料100(例如,由于某种应用所需),那么双稳态带108的纵轴向长度应该沿宽度106(卷绕方向)、并相对于卷绕轴、长度104或X坐标成角度地取向。[0031]应该注意到,任意一个或多个双稳态弹性件108可沿挠性材料100的预期的卷绕方向与挠性材料100相关联,带108的纵轴向长度取向为相对于挠性材料100的预期的卷绕方向或卷绕轴成任意预期的角度。换句话说,为了挠性材料自卷绕,双稳态弹性件108的纵轴向长度无需取向为垂直于卷绕轴或平行于挠性材料的卷绕方向。然而,对于挠性材料100被卷绕成图3E和图3F示出的大致正圆(right-circular)的筒形结构,该结构具有所示出的筒体和平坦底部120,并且其主体没有从底部120伸缩的正确卷绕,双稳态弹性件108的纵轴向长度优选地取向为垂直于卷绕轴(平行于卷绕方向)。[0032]如图1A至图3F所示,优选使用一对双稳态弹性件108并且双稳态弹性件108与挠性材料100的侧向边缘104以等距114设置,由于各双稳态弹性件108的张力在过渡状态中大致相同程度地释放,从而提供平衡(或稳定)的卷绕并强制挠性材料100的正确卷绕。也就是,成对的双稳态弹性件108在过渡状态期间沿其各自与挠性材料100相关联的位置(与侧向边缘104等距114)持续并大致相同程度地释放它们各自的张力,使得在整个过渡状态期间彼此平衡,并且能够进行正确的卷绕,卷绕的侧向边缘104持续保持在(经过底部120)相同平面内。在卷绕运动期间,两个部件108张力的持续释放相互抵消平衡并在卷起动作期间建立平衡,各自施加力,该力将侧向边缘104对齐在其经过各自基底120的各自的平面内。这能够实现直的卷绕方向。当仅使用单个双稳态弹性件108时,则存在卷绕偏斜或倾斜的潜在可能。尤其是当挠性材料100的一边相对于另一侧边具有稍微不同的刚度或弯曲、并且从沿中心或其他取向定位的单个双稳态弹性件108释放的张力不能补偿挠性材料100的侧边之间的这种物理差异时,会加重这种可能,因此最终的卷绕的组件可能偏斜或不直。例如,一个侧边可能不像另一侧边容易卷绕,该侧可能为较软侧,因此,从单个双稳态弹性件108释放的张力将不能对具有不同物理性能的侧边的卷绕起到相同的作用。因此,由于张力的总体释放及其总体作用将积累、平衡、并有效,使用沿两个侧向边缘104以等距114布置的双稳态弹性件108有助于笔直地卷绕挠性材料100。[0033]如进一步示出的,除了优选使用两个双稳态弹性件108,两个双稳态弹性件108还被定位为与挠性材料100的中心轴大致等距,定位成与挠性材料100的侧向边缘104间隔距离114。将双稳态弹性件108沿挠性材料100外边缘设置(与真正的侧向边缘104距离114)也有利于用户的舒适。也就是,如果例如挠性材料100用作运动垫(例如瑜伽垫),那么优选的是挠性材料100的中间部分不布置用户在瑜伽运动中能够“感觉”到的任何装置。此外,将双稳态弹性件108远离分开设置增加了有利于正确卷绕的重要优点,因为如果它们彼此很近距离地并置,将损失它们的累积作用效果并等同于使用单个双稳态弹性件108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双稳态弹性件108被定位为距离侧向边缘104太近或双稳态弹性件108彼此太远离(距离114非常小),则它们会具有更大的从挠性材料100扯掉的可能性。也就是,双稳态弹性件108具有非常尖锐的可切入挠性材料100的边缘,从而将它们设置为与侧向边缘104间隔距离114,使得由距离114限定的间隔作为“缓冲或安全区域”。这对于挠性材料卷起并靠侧向边缘104(图3E和图3F示出的底部120)的情况尤其重要,此时,如果双稳态弹性件108距离侧向边缘104太近,则双稳态弹性件边缘可切入挠性材料100的侧向边缘104或易于从挠性材料100剥离。因此,距离114提供缓冲或减缓作用,使双稳态弹性件108位于“安全区域”内。[0034]图4A和图4B是图1A至图3F的装置的非限制示例性图示,示出刚性件以及其与根据本发明的挠性材料的关系。如所示出的,一对刚性件I1与成对双稳态弹性件108的末端相联接。如图4A和图4B清楚示出的,可使用示例性的铆钉404连接双稳态弹性件108的末端,双稳态弹性件108的该末端延伸出刚性件110的切除区域406。然而,该连接为可选的,不是必须用其将刚性件110与双稳态弹性件108连接。可代替地,双稳态弹性件108的末端可嵌入并固定进刚性件110的空腔内。在该实例中,刚性件110的厚度408必须具有足够的尺寸以允许具有空腔。虽然如此,可使用任意类型的机构将双稳态弹性件108与刚性件相联接。事实上,还可使用强力胶将双稳态弹性件108与刚性件110粘接起来。[0035]刚性件110将双稳态弹性件108的末端固定至挠性材料100。如果通过诸如胶水等粘合剂将双稳态弹性件108附接至挠性材料100,刚性件110的功能之一是固定并保持双稳态弹性件108的末端与挠性材料100保持接触。以此方式,双稳态弹性件108不会在其过渡状态由于其张力的释放而从挠性材料100实际剥落和脱离。重要的是,刚性件110促进了双稳态弹簧带108的过渡状态的开始。也就是,可将刚性件110看作“把手”,其通过如上所述的辅助用户从稳态(第一稳态或第二稳态)至过渡状态“猛拉”带(bands)108,并且反之亦然(从过渡状态至第一稳态和第二稳态中的一个),促成双稳态弹性件108过渡状态的开始或结束。[0036]应该注意到,成对刚性件110的尺寸可以变化,但会影响挠性材料100卷绕至打开和闭合位置之一的方式。例如,增加成对刚性件I1的宽度尺寸402或厚度408会增大最终卷绕成捆的挠性材料100的总半径。如果宽度尺寸402或厚度尺寸408减少,则事实与上述相反,这将导致最终卷绕成捆的挠性材料半径减小。[0037]还应该注意到,虽然在双稳态弹性件108的每个末端示出单个长形连续段的刚性件,双稳态弹性件108的各末端可与分开的较短的段的刚性件110相联接。也就是,总共四个刚性件可与示例的两个双稳态弹性件108的四个示例末端相联接。然而,优选如所示出的双稳态弹性件108的每个末端具有单个长形连续段的刚性件110。单个长形刚性件110有助于用户使用单手结束或开始所有双稳态弹簧带(与其数量无关)的过渡状态,大致同步地在纵向沿其轴向长度分配由单手所施压的力,并将该力传送至双稳态弹性件,以猛拉它们从而结束或开始过渡状态。使用较短的单个刚性件110,用户必须用双手结束或开始各个双稳态弹性件108的过渡状态。[0038]如所有附图中示出的成对的双稳态弹性件108结合成对的刚性件110形成用于挠性材料100的坚固的“框架”,这有助于正确的卷绕。也就是,该结合提供了框架结构,其使得挠性材料100能够进行适当紧密的卷起成捆,还可在无需很大努力或无需带子的情况下保持其适当卷绕的姿态。此外,该框架还能够使挠性材料易于展开至完全平坦的打开位置,而无需很大努力或不会损失正常姿态。成对的刚性件还有助于保护挠性材料100的角端306不弯曲。[0039]虽然对本发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以语言的形式进行了很详细的描述,应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不能被限制为所描述特定特征或动作。但是,所披露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作为实施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示例优选形式。除非另有说明,可以理解,本文使用的措辞和术语以及摘要是为了描述的目的,不应该被认为构成限制。因此,虽然描述了作为示例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很多变形和可选的实施例。这些变形和可选实施例是可预见的,并且可以在没有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实现。[0040]还应该注意到,在整个公开中,使用词语诸如左、右、前、后、顶部、底部、前方、背面、顺时针、逆时针、上、下,或其他类似的词语诸如上方、下方、尾部、前部、竖直、水平、倾斜、近端、末端、平行、垂直、横向、纵向等仅仅为了方便的目的,不应认为表示任意特定的安装方向和/或取向。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特定的安装方向或方向/取向。取而代之,它们用于反映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方向/取向。[0041]此外,在整个公开(特别是权利要求)中,所指的“第一”、“第二”、“第三”等部件不是用于示出系列或数量限制,而是用于区分或识别组中的不同部件。[0042]此外,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部件不是明确地陈述用于执行特定功能的“装置”、或用于执行特定功能的“步骤”,则不应解释为35U.S.C第112部分第6段指出的“装置”或“步骤”条款。特别地,本文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步骤”,“动作”、“操作”、或“操作动作”不是引用35U.S.C第112部分第6段的规定。【权利要求】1.一种装置,其包括:挠性材料;以及卷绕机构,其与所述挠性材料相关联。2.一种装置,其包括: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是双稳态弹性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双稳态弹性件的纵轴向长度沿所述挠性材料的预期的卷绕方向取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双稳态弹性件的纵轴向长度相对于卷绕材料的预期的卷绕轴成角度地取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双稳态弹性件的纵轴向长度大致垂直于卷绕挠性材料的预期的卷绕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双稳态弹性件的纵轴向长度大致垂直于卷绕挠性材料的预期的卷绕轴,并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挠性材料的侧向边缘。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双稳态弹性件具有第一稳态、第二稳态、以及过渡状态;所述双稳态弹性件的第一稳态为笔直状态,在所述带内产生张力;以及所述双稳态弹性件的第二稳态为弯曲、卷起状态;通过施加力,所述力开始所述双稳态弹性件从所述第一稳态和所述第二稳态中的一种状态至所述第二稳态和所述第一稳态中的另一状态的过渡状态,使得所述双稳态弹性件从所述第一稳态和所述第二稳态中的一种状态过渡至所述第二稳态和所述第一稳态中的另一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双稳态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稳态时,所述挠性材料被所述双稳态弹性件保持在平坦、笔直、且打开的位置;当所述双稳态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稳态时,所述挠性材料被所述双稳态弹性件保持在卷起、成捆的闭合位置;当所述双稳态弹性件处于所述过渡状态时,所述挠性材料被所述双稳态弹性件强制铺开至平坦、笔直的打开位置或卷起至成捆的闭合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双稳态弹性件容纳在所述挠性材料内。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双稳态弹性件附接在所述挠性材料的一侧。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刚性件,其与所述双稳态弹性件的一端相联接。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挠性材料为垫子。13.一种装置,其包括:垫子;成对的双稳态弹性件,其与所述垫子相联接;所述双稳态弹性件从所述垫子的中心轴大致等距离设置,被定位为靠近所述垫子的侧向边缘;以及成对的刚性件,其与所述成对的双稳态弹性件的末端相联接。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对的双稳态弹性件被涂层覆盖。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对的双稳态弹性件连接所述垫子的底面。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对的双稳态弹性件通过挠性粘合剂连接至所述垫子的底面。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对的双稳态弹性件和所述成对的刚性件容纳在所述垫子的主体内。18.一种铺开和卷起挠性材料的方法,其包括:将至少一个双稳态弹性件与挠性材料相结合,以在使所述双稳态弹性件从第一稳态向第二稳态变化时使所述挠性材料卷起并成捆至闭合位置。【文档编号】A47G9/06GK104379029SQ201380033700【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发明者】亚伦·桑顿申请人:阿诺创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