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53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其包括底座、锅体、锅盖、盖耳以及侧耳,锅盖盖放于锅体的上方,盖耳安装于锅盖的上表面,锅体包括外锅体和置于外锅体内的内锅体,侧耳安装于外锅体的侧面,外锅体固定于底座上,还包括半环形发热管,半环形发热管的两端部内均设有冷态电阻,冷态电阻套设有冷针;与冷针相对的外锅体的侧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安装有内设温控器的外接电源,冷针与温控器相接,温控器设有温控探头,在内锅体底部还设有供温控探头插入的第二卡槽;内锅体的开口边沿向外弯折且架设于外锅体的上端,在内锅体与外锅体之间的接触面铺设有硅胶垫圈。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隔温效果好,能减少热量的外散,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专利说明】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

【背景技术】
[0002]锅具是日常生活中厨房必备的用品之一,市场上常见的锅具多采用单层锅体结构,通过锅底直接受热的方式使锅里的食物熟透。但此种锅具在加热过程中,锅内外温差大,散热量大,能源利用率低。为了实现保温,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电路的间断通断持续加热来实现,此不仅造成电力的浪费,也因国内食物反复加热而影响其营养及口感。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其包括底座、锅体、锅盖、盖耳以及侧耳,所述锅盖盖放于锅体的上方,所述盖耳安装于锅盖的上表面,所述锅体包括内锅体和外锅体,内锅体置于外锅体内,所述侧耳安装于外锅体的侧面,所述外锅体固定于底座的上方,还包括带缺口的半环形发热管,所述内锅体底部设置有与半环形发热管相匹配且供其安放的第一卡槽,半环形发热管的两端部内均设有冷态电阻,冷态电阻一端内嵌入半环形发热管的端部,另一端外露于半环形发热管外并套设有冷针;与冷针相对的外锅体的侧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安装有内设温控器的外接电源,冷针与温控器相接,温控器设有用于监测内锅体温度的温控探头,在内锅体底部还设有位于半环形发热管缺口内的第二卡槽,温控探头插入第二卡槽内;所述内锅体的开口边沿向外弯折且架设于外锅体的上端,在内锅体与外锅体之间的接触面铺设有硅胶垫圈。
[0005]第一卡槽的设置用于固定半环形发热管,第二卡槽的设置用于固定温控探头;冷态电阻的设置,在国内蒸煮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小,提高了半环形发热管的热效率;锅体采用双层锅结构,内锅体与外锅体之间存在密闭的空间,既具有良好的隔温效果,又能有效的吸收能量,减少热量的外散;硅胶垫圈,能够有效提高锅具密封性;温控探头的设置,能使温控器获知锅具及密闭空间的实时温度,从而决定电路的通断。
[0006]所述半环形发热管的端部还设有硅胶帽,硅胶帽与冷针之间还包括铜介子、硅胶介子,所述冷态电阻顺次穿过硅胶帽、铜介子、硅胶介子后套设在冷针内。硅胶帽用于固定冷态电阻以及冷针,硅胶帽、铜介子、硅胶介子具有连接绝缘的作用。
[0007]所述温控器包括保险丝、火线接线端子、火线接头槽、零线接线端子、零线接头槽,火线接线端子设置在火线接头槽内,零线接线端子设置在零线接头槽内,外接电源的火线通过保险丝与火线接线端子相接,外接电源的零线与零线接线端子相接,所述半环形发热管一端部的冷针插入火线接头槽内并套设在火线接线端子内,半环形发热管另一端部的冷针插入零线接头槽内并套设在零线接线端子内,温控器还包括指示灯,指示灯接入外接电源的火线与零线之间。
[0008]所述锅盖包括盖面,盖面开设有泄气孔。泄气孔用于调节内锅体内气压,当气压过高时,泄气孔自动进行排气,避免锅体内的气体过度膨胀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0009]所述硅胶垫圈包括垫圈级位、垫圈级面、垫圈内壁、垫圈圈面,所述外锅体包括外锅体内壁、外锅体环形盖边,所述内锅体包括内锅体级位、内锅体级面、内锅体内壁和内锅体环形盖边,所述锅盖包括锅盖级位、锅盖级面;垫圈级位与外锅体内壁贴合,垫圈级面与外锅体环形盖边重叠,内锅体级位与垫圈内壁贴合,内锅体级面与垫圈圈面重叠,锅盖级位与内锅体内壁贴合,锅盖级面与内锅体环形盖边重叠。内锅体、硅胶垫圈、外锅体、锅盖之间贴合紧密,使锅具的密封性得到保证。
[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隔温效果好,能减少热量的外散,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001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装配好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锅盖的主视图;
[0014]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001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内锅体的主视图;
[0016]图6是图5的B-B向剖视图;
[001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内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内锅体装配半环形发热管及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硅胶垫圈的主视图;
[0020]图10是图9的C-C向剖视图;
[002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外锅体的主视图;
[002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外锅体的侧视图;
[002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锅体、锅盖及硅胶垫圈的装配示意图;
[0024]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半环形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半环形发热管端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温控器的侧视图;
[0027]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温控器的仰视图;
[0028]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底座,2、锅盖,3、盖耳,4、侧耳,5、内锅体,6、外锅体,7、缺口,8、半环形发热管,9、第一卡槽,10、冷态电阻,11、冷针,12、安装孔,13、温控器,14、温控探头,15、第二卡槽,16、硅胶垫圈,17、硅胶帽,18、铜介子,19、硅胶介子,20、保险丝,21、火线接线端子,22、火线接头槽,23、零线接线端子,24、零线接头槽,25、火线,26、零线,27、指示灯,28、盖面,29、泄气孔,30、垫圈级位,31、垫圈级面,32、垫圈内壁,33、垫圈圈面,34、外锅体内壁,35、外锅体环形盖边,36、内锅体级位,37、内锅体级面,38、螺丝,39、铁介子,40、硅胶脚,41、温控器套,42、钢通,43、内锅体内壁,44、内锅体环形盖边,45、锅盖级位,46、锅盖级面,47、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实施例:
[0032]参阅图1至图18,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其包括底座1、锅体、锅盖2、盖耳3、以及侧耳4,锅盖2盖放于锅体的上方,盖耳3安装于锅盖2的上表面,锅体包括内锅体5和外锅体6,内锅体5置于外锅体6内,侧耳4安装于外锅体6的侧面,夕卜锅体6固定于底座1的上方,还包括带缺口 7的半环形发热管8,内锅体5底部设置有与半环形发热管8相匹配且供其安放的第一卡槽9,半环形发热管8的两端部内均设有冷态电阻10,冷态电阻10 —端内嵌入半环形发热管8的端部,另一端外露于半环形发热管8外并套设有冷针11 ;与冷针11相对的外锅体6的侧面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安装有内设温控器13的外接电源,冷针11与温控器13相接,温控器13设有用于监测内锅体5温度的温控探头14,在内锅体5底部还设有位于半环形发热管8缺口 7内的第二卡槽15,温控探头14外套着钢通42插入第二卡槽15内;内锅体5的开口边沿向外弯折且架设于外锅体的上端,在内锅体5与外锅体6之间的接触面铺设有硅胶垫圈16。
[0033]参阅图7及图8,第一卡槽9的设置用于固定半环形发热管8,第二卡槽15的设置用于固定温控探头14 ;冷态电阻10的设置,在国内蒸煮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小,提高了半环形发热管8的热效率;锅体采用双层锅结构,内锅体5与外锅体6之间存在密闭的空间,既具有良好的隔温效果,又能有效的吸收能量,减少热量的外散;硅胶垫圈16,能够有效提高锅具密封性;温控探头14的设置,能使温控器13获知锅具及密闭空间的实时温度,从而决定电路的通断。
[0034]参阅图14及图15,半环形发热管8的端部还设有硅胶帽17,硅胶帽17与冷针11之间还包括铜介子18、硅胶介子19,冷态电阻10顺次穿过硅胶帽17、铜介子18、硅胶介子19后套设在冷针11内。硅胶帽17用于固定冷态电阻10以及冷针11,硅胶帽17、铜介子18、硅胶介子19具有连接绝缘的作用。
[0035]参阅图16至图18,温控器13包括保险丝20、火线接线端子21、火线接头槽22、零线接线端子23、零线接头槽24,火线接线端子21设置在火线接头槽22内,零线接线端子23设置在零线接头槽24内,外接电源的火线25通过保险丝20与火线接线端子21相接,外接电源的零线26与零线接线端子23相接,半环形发热管8 一端部的冷针11插入火线接头槽22内并套设在火线接线端子21内,半环形发热管8另一端部的冷针11插入零线接头槽24内并套设在零线接线端子23内,温控器13还包括指示灯27,指示灯27接入外接电源的火线25与零线26之间。
[0036]参阅图2及图3,锅盖2包括盖面28,盖面28开设有泄气孔29。泄气孔29用于调节内锅体内气压,当气压过高时,泄气孔29自动进行排气,避免锅体内的气体过度膨胀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0037]参阅图3至图13,硅胶垫圈16包括垫圈级位30、垫圈级面31、垫圈内壁32、垫圈圈面33,外锅体6包括外锅体内壁34、外锅体环形盖边35,内锅体5包括内锅体级位36、内锅体级面37、内锅体内壁43和内锅体环形盖边44,锅盖2包括锅盖级位45、锅盖级面46 ;垫圈级位30与外锅体内壁34贴合,垫圈级面31与外锅体环形盖边35重叠,内锅体级位36与垫圈内壁32贴合,内锅体级面37与垫圈圈面33重叠,锅盖级位45与内锅体内壁43贴合,锅盖级面46与内锅体环形盖边44重叠;内锅体环形盖边44形成翻边47,可将硅胶垫圈16嵌合固定。内锅体5、硅胶垫圈16、外锅体6之间贴合紧密,使锅具的密封性得到保证。
[0038]安装时,请参阅图1,先将盖耳3与锅盖2通过螺栓装配好,将侧耳4与外锅体6通过螺栓装配好;将冷态电阻10顺次穿过依次将硅胶帽17、铜介子18、硅胶介子19套设在冷态电阻10上,并用冷针11封合冷态电阻10 ;用螺丝38穿过铁介子39,将底座1安装在外锅体6底部,并给螺丝38装上硅胶脚,硅胶脚能够起到稳定、防滑作用;然后在外锅体6上端装上硅胶垫圈16,并将内锅体5置入外锅体6内,将两个锅体与硅胶垫圈16放置平稳,并将锅盖2盖合锅体;最后,将温控器13穿过温控器套41从安装孔12插入过锅体内,使冷针11对应插入火线接线端子21与零线接线端子23内,温控器套41卡设在安装孔12中即可完成装配工作。
[0039]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其包括底座(I)、锅体、锅盖(2)、盖耳(3)以及侧耳(4),所述锅盖(2)盖放于锅体的上方,所述盖耳(3)安装于锅盖(2)的上表面,所述锅体包括内锅体(5)和外锅体(6),内锅体(5)置于外锅体(6)内,所述侧耳⑷安装于外锅体(6)的侧面,所述外锅体¢)固定于底座(I)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缺口(7)的半环形发热管(8),所述内锅体(5)底部设置有与半环形发热管(8)相匹配且供其安放的第一卡槽(9),半环形发热管(8)的两端部内均设有冷态电阻(10),冷态电阻(10) —端内嵌入半环形发热管(8)的端部,另一端外露于半环形发热管(8)外并套设有冷针(11);与冷针(11)相对的外锅体(6)的侧面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安装有内设温控器(13)的外接电源,冷针(11)与温控器(13)相接,温控器(13)设有用于监测内锅体(5)温度的温控探头(14),在内锅体(5)底部还设有位于半环形发热管(8)缺口(7)内的第二卡槽(15),温控探头(14)插入第二卡槽(15)内;所述内锅体(5)的开口边沿向外弯折且架设于外锅体(6)的上端,在内锅体(5)与外锅体(6)之间的接触面铺设有硅胶垫圈(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发热管(8)的端部还设有硅胶帽(17),硅胶帽(17)与冷针(11)之间还包括铜介子(18)、硅胶介子(19),所述冷态电阻(10)顺次穿过硅胶帽(17)、铜介子(18)、硅胶介子(19)后套设在冷针(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13)包括保险丝(20)、火线接线端子(21)、火线接头槽(22)、零线接线端子(23)、零线接头槽(24),火线接线端子(21)设置在火线接头槽(22)内,零线接线端子(23)设置在零线接头槽(24)内,外接电源的火线(25)通过保险丝(20)与火线接线端子(21)相接,外接电源的零线(26)与零线接线端子(23)相接,所述半环形发热管(8)—端部的冷针(11)插入火线接头槽(22)内并套设在火线接线端子(21)内,半环形发热管(8)另一端部的冷针(11)插入零线接头槽(24)内并套设在零线接线端子(23)内,温控器(13)还包括指示灯(27),指示灯(27)接入外接电源的火线(25)与零线(2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包括盖面(28),盖面(28)开设有泄气孔(2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热保温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垫圈(16)包括垫圈级位(30)、垫圈级面(31)、垫圈内壁(32)、垫圈圈面(33),所述外锅体(6)包括外锅体内壁(34)、外锅体环形盖边(35),所述内锅体(5)包括内锅体级位(36)、内锅体级面(37)、内锅体内壁(43)和内锅体环形盖边(44),所述锅盖(2)包括锅盖级位(45)、锅盖级面(46);垫圈级位(30)与外锅体内壁(34)贴合,垫圈级面(31)与外锅体环形盖边(35)重叠,内锅体级位(36)与垫圈内壁(32)贴合,内锅体级面(37)与垫圈圈面(33)重叠,锅盖级位(45)与内锅体内壁(34)贴合,锅盖级面(46)与内锅体环形盖边(44)重叠。
【文档编号】A47J36/24GK104305855SQ201410528342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叶灿雄, 梁卫民, 梁建秀, 余敬源, 钟洪伟, 伍尚凯, 李广彬, 黄志荣, 潘德赢, 陈育贵 申请人: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