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制备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22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饮料制备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饮料制备瓶,其包括一瓶身、一过滤件以及一瓶盖收纳部。瓶身具有一瓶口、一底座与一盛水空间。过滤件设置于瓶身内而将盛水空间区分为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第一区连通瓶口。瓶盖收纳部设置于瓶身外。
【专利说明】饮料制备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子,且特别是涉及一种饮料制备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冲泡型饮料,大部分都是由饮料制造商预先在工厂调制好后装入保特瓶并贩售。然而,茶品之类的饮料在制备完成后其风味会随时间逐渐劣化。此外,由于消费者无法确认饮料的制作过程,因此饮料的卫生以及安全性也让人难以安心。鉴于上述,如何设计便于使用的饮料制备瓶以提供消费者有最佳风味且可安心饮用的饮料,就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制备瓶,可解决市售饮料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饮料制备瓶包括一瓶身、一过滤件以及一第一瓶盖收纳部。瓶身具有一第一瓶口、一底座与一盛水空间。过滤件设置于瓶身内而将盛水空间区分为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第一区连通第一瓶口。第一瓶盖收纳部设置于瓶身外。
[000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的底座为可拆卸地组装至瓶身,且底座卸除后第二区被暴露。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的第一瓶口的内壁具有螺纹。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的第一瓶盖收纳部为圆柱状,且瓶盖收纳部的外壁具有螺纹。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还包括一第二瓶盖收纳部,设置于瓶身外,其中瓶身还具有一第二瓶口,第一区连通第二瓶口。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的第一瓶口与底座位于瓶身的相对两侧。
[0010]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饮料制备瓶可供消费者自行制备饮料,因此可以安心地饮用现泡饮料。同时,瓶盖收纳部还可用以收纳水瓶的瓶盖而避免丢失。
[0011]为让本新型创作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新型创作的一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新型创作的另一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符号说明
[0015]10:瓶装饮用水的瓶体
[0016]12:瓶口
[0017]12A、14A:螺纹
[0018]14:瓶盖
[0019]50:茶叶
[0020]100、200:饮料制备瓶
[0021]110、210:瓶身
[0022]112:第一瓶口
[0023]112A、132:螺纹
[0024]114:底座
[0025]116:盛水空间
[0026]116A:第一区
[0027]116B:第二区
[0028]120:过滤件
[0029]130:第一瓶盖收纳部
[0030]212:第二瓶口
[0031]230:第二瓶盖收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100包括一瓶身110、一过滤件120以及一第一瓶盖收纳部130。瓶身110具有一第一瓶口 112、一底座114与一盛水空间116。具体而言,瓶身110可以与一般瓶体相似,第一瓶口 112提供饮用水倒入盛水空间116及从盛水空间116倒出的路径,底座114则使瓶身110可以平稳地站立。过滤件120设置于瓶身110内而将盛水空间116区分为一第一区116A与一第二区116B。换言之,液体可以自由地在第一区116A与第二区116B之间流动,但尺寸大于过滤件120的过滤尺寸的物体则无法自由地在第一区116A与第二区116B之间移动。第一区116A连通第一瓶口 112,也就是从第一瓶口 112倒入的饮用水会先进入第一区116A,再通过过滤件120而进入第二区116B。第一瓶盖收纳部130设置于瓶身110外。
[0033]承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100例如可用于制备冷泡茶、洛神花茶或其他饮料。在此,以制备冷泡茶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100的各项功能。作为原料的茶叶50被置于盛水空间116的第二区116B。使用者可以直接从自家水壶或其他饮用水供水设备将饮用水经由第一瓶口 112倒入盛水空间116,当然使用者也可以将市售的瓶装饮用水的瓶口 12直接对上第一瓶口 112,以使饮用水经由第一瓶口 112倒入盛水空间116。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100具有第一瓶盖收纳部130,因此在取下水壶或瓶装饮用水的瓶盖14后可以将其收纳于第一瓶盖收纳部130,无需担心瓶盖14的保存问题而不易丢失。另外,本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100的底座114被设计为可使瓶身110平稳地站立,故使用者在将瓶装饮用水的瓶口 12直接对上第一瓶口 112后,就可以将饮料制备瓶100连同瓶装饮用水的瓶体10放置在桌面或他处,无需持续地拿着饮料制备瓶100。同样地,从自家水壶或其他饮用水供水设备将饮用水倒入盛水空间116后,就可以将饮料制备瓶100放置在桌面或他处,无需持续地拿着饮料制备瓶100。
[0034]饮用水倒入盛水空间116后,会进入第二区116B而与其中的茶叶50混合以制备茶饮。依据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在经过适当时间的放置或加上摇晃以缩短等待时间后,即可将制备完成的茶饮从第一瓶口 112倒出,或者使用者也可直接就着第一瓶口 112饮用茶饮。不论是上述何种方式,使用过的茶叶50都会被过滤件120阻挡而不会进入第一区116A,也就可以避免茶叶50通过第一瓶口 112流出而影响饮用茶饮时的口感。经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100可让使用者在欲饮用饮料前才自行制备饮料,可饮用到新鲜现泡的饮料,并可以自己对于制备饮料所使用的原料的品质做把关,无需担心所饮用的饮料的食品安全。
[0035]在本实施例中,饮料制备瓶100的第一瓶口 112与底座114分别位于瓶身110的相对两侧,如此有助于在瓶装水安装在饮料制备瓶100上时饮料制备瓶100可保持站立。本实施例的第一瓶口 112的内壁具有螺纹112A。因此,第一瓶口 112可通过螺纹112A而结合瓶装饮用水的瓶口 12外的螺纹12A,以使瓶装饮用水的瓶体10稳稳地组装在饮料制备瓶100上。当然,第一瓶口 11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与瓶装饮用水的瓶口 12结合,端视瓶装饮用水的瓶口 12上设置了何种用于结合的结构。另外,第一瓶口 112上也可以不设置任何用于结合的结构,但仍可与瓶装饮用水的瓶口 12结合。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一瓶口 112是以供瓶口 12伸入其中的设计为例,但也可以是第一瓶口 112伸入瓶口 12。
[0036]类似地,本实施例的第一瓶盖收纳部130以圆柱状为例,且瓶盖收纳部130的外壁具有螺纹132。因此,瓶盖收纳部130可通过螺纹14A而结合瓶装饮用水的瓶盖14内的螺纹14A,以使瓶盖14稳稳地组装在瓶盖收纳部130上。当然,瓶盖收纳部13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与瓶盖14结合,端视瓶装饮用水的瓶盖14上设置了何种用于结合的结构。另外,瓶盖收纳部130上也可以不设置任何用于结合的结构,但仍可与瓶盖14结合。再者,本实施例的瓶盖收纳部130是以供瓶盖14套设在外面的设计为例,但也可以是瓶盖收纳部130用以供瓶盖14容纳于其内部。在此,瓶盖收纳部130是以用于收纳瓶装饮用水的瓶盖14为例,但本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100本身也可以配备有用于盖在第一瓶口 112的瓶盖(未绘示),并在进行饮料备置的过程中将饮料制备瓶100本身的瓶盖(未绘示)收纳于瓶盖收纳部 130。
[0037]在本实施例中,饮料制备瓶100的底座114还设计为可拆卸地组装至瓶身110,且底座114卸除后第二区116B被暴露。由此设计,使用者可以将底座114卸除而取出第二区116B中使用过的茶叶50,并可放入新的茶叶50或其他备置饮料所需的原料,以利重复使用饮料制备瓶100。然而,底座114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于瓶身110上,而饮料制备瓶100则是属于抛弃式的使用型态。
[0038]接着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200与图1的饮料制备瓶100相似,差异在于饮料制备瓶200还包括一第二瓶盖收纳部230,且瓶身210还具有一第二瓶口 212。第二瓶盖收纳部230设置于瓶身210外,而第一区116B连通第二瓶口 212。由于目前市售的瓶装水有大有小,因此通过第二瓶口 212与第二瓶盖收纳部230的设置,本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200可同时连接两个瓶装水(未绘示)于第一瓶口 112与第二瓶口 212。
[00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饮料制备瓶可供消费者自行制备饮料,因此可以安心地饮用现泡饮料。同时,瓶盖收纳部还可用以收纳水瓶的瓶盖而避免丢失。
【权利要求】
1.一种饮料制备瓶,其特征在于,该饮料制备瓶包括: 瓶身,具有第一瓶口、底座与盛水空间; 过滤件,设置于该瓶身内而将该盛水空间区分为第一区与第二区,其中该第一区连通该第一瓶口 ;以及 第一瓶盖收纳部,设置于该瓶身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备瓶,其特征在于,该底座为可拆卸地组装至该瓶身,且该底座卸除后该第二区被暴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备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瓶口的内壁具有螺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备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瓶盖收纳部为圆柱状,且该瓶盖收纳部的外壁具有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备瓶,其特征在于,该饮料制备瓶还包括第二瓶盖收纳部,设置于该瓶身外,其中该瓶身还具有第二瓶口,该第一区连通该第二瓶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备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瓶口与该底座位于该瓶身的相对两侧。
【文档编号】A47J31/00GK204049279SQ201420421668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2日
【发明者】杨宗隆 申请人:固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