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漆和涂料涂刷用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弧滚刷。
背景技术:
滚刷是日常的建筑装饰工程中进行涂料涂刷时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于对墙面等进行涂刷。目前市场上的滚筒刷通常包括滚刷头、滚刷架和手柄,其中滚刷头和手柄分别连接于滚刷架的两端,三者构成滚筒刷整体。其中,滚刷头直接接触涂抹的墙体等表面,通过滚刷头在涂抹物表面往复滚动从而完成涂刷。现有滚刷分为通用型和特殊型,通用型滚刷的滚刷头为圆筒形,一般涂抹平面或弧度的曲面,适用于大面积涂漆;特殊型滚刷的滚刷头不是规则的圆筒形,而是为适应各种复杂形状的需要而呈各种特殊的形状,如管道滚刷、边沿滚刷、棱角滚刷,主要适用于涂物形状复杂的部位。现有针对弧形表面涂刷的滚刷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3505891U,公开了一种万能滚筒刷,包括刷毛、可弯曲的滚筒骨架、安装在两端的端盖,能在上下推拉的作用力下沿被涂刷物体表面形状变化,或内弧、或外弧、或平直、或弯曲,增加了有效的接触面积。但滚筒骨架可以随各种弧度的弧面弯曲,虽增加了其适应多种曲面的适应性,同时也降低了其与涂刷表面接触、涂刷时的表面作用力,即减弱了涂刷效果。另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5988081U,公开了一种管道专用涂漆滚刷,包括两个半圆形滚刷支架,可直接套置于管道外周将管道夹住,紧握手柄后进行滚涂,管道涂刷效果好,但功能单一,且针对不同圆周的管道需更换不同的滚刷头,使用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弧滚刷,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针对弧形涂刷表面进行有效涂刷的滚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弧滚刷,包括滚刷头、滚刷支架和滚刷手柄,所述滚刷支架包括支撑滚刷头的弧形头部和将滚刷头与滚刷手柄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滚刷头为两个以上,且套装在滚刷支架的弧形头部,相邻的滚刷头在弧形头部的内侧相抵靠。
优选的,所述弧形头部的弧形长度为其所成圆周周长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滚刷头为3至5个。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可伸缩加长的。
优选的,所述滚刷头为中空的圆柱体,圆柱高度小于等于横截面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弧滚刷,通过多个独立滚刷头组合,结合弧形头部的滚刷支架,适用于涂抹平面、多种曲面以及多种管道。有效提升与涂物表面的接触,贴合更全面,使得滚刷头上的绒毛与管道等涂物表面接触更紧密,涂料的涂布更加均匀,避免局部过厚或漏涂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涂刷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滚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滚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滚刷头;2-滚刷支架;201-弧形头部;202-连接部;3-滚刷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弧滚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滚刷头1、滚刷支架2和滚刷手柄3,所述滚刷支架2包括支撑滚刷头1的弧形头部201和将滚刷头1与滚刷手柄3连接的连接部202,所述滚刷头1为两个以上,且套装在滚刷支架2的弧形头部201,相邻的滚刷头1在弧形头部201的内侧相抵靠。相邻两个滚刷头在弧形头部201内侧并拢、靠近,自然状态下,相邻两个滚刷头之间的缝隙越小越好。通过两个以上滚刷头1独立灵活的套装在弧形头部201上,更利于滚刷头1与曲面的涂物表面相接触,贴合性、紧密性更强,涂布力度分布的均匀性更佳,从而达到更好的涂布效果和更高的操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头部201的弧形长度为其所成圆周周长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优选三分之一。滚刷支架2与滚刷头1组合,形成一个圆的三分之一弧,可以完全接触对应粗细管道的三分之一表面。传统直型的滚刷只能与管道表面有极小的接触面积。因此圆弧形滚刷可极大提升涂刷管道的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的圆弧滚刷,优选所述滚刷头1为3至5个,排列在滚刷支架2的弧形头部201上,滚刷头1之间的抵靠紧密度、配合弧形头部201的弧度、以及适应性调整与涂物表面的接触及受力均匀性,构成整体的效果最佳。
其中,所述弧形头部201可按实际需要制作多种弧度,以匹配多种曲面涂物、不同直径的管道等。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202为可伸缩加长的。未拉长时,加长部分隐藏在滚刷手柄中,拉长时,隐藏的加长部分伸出,由此可按照施工需要调整滚刷支架2的长度,更利于操作和使用,便于在不易涂刷区域的施工。例如室内贴近屋顶的管道。
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滚刷头1为中空的圆柱体,圆柱高度小于等于横截面的直径。该尺寸的滚刷头1组合成一个整体,各滚刷头1之间的密度、滚动配合、与涂物表面的接触更为适宜,涂料的涂布更加均匀,避免局部过厚或漏涂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