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电动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24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电动窗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动窗帘。
现有技术的自动窗帘装置(CN 88 2 00623U)由充电延时电路、双稳态继电器、执行机构和卷紧机构构成。通过操纵电钮使窗帘作启闭运行;依靠充电延时电路的工作时间实现定位;调整卷紧机构使悬帘线紧张。这种装置定位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延时电路工作时间是否精确,而工作时间的精确性同所选取元件的质量以及工作环境的温度均有极大的相关性,调准电路工作时间比较困难。既使一次调准以后,也难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波动。由于该装置仅仅依靠充电延时电路通过继电器实现工作过程,除难以准确定位外,也不可能自如地使窗帘启闭和中途停顿。该装置的卷紧机构,使用金属线难以实施,采用软线则悬挂窗帘后垂度很大,运行中容易卡住或缠绕,其性能不够可靠,不易安装调试,操作亦不太自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易于安装调试、操作自如的全自动电动窗帘。
本实用新型由盒体、悬帘装置、传动机构及控制电路组成。
盒体(1)采用高塑发泡墙纸,铝合金成塑料装饰条或塑料装饰条在高强度压花板上装饰制作而成,能配合房间色彩作各种协调装饰。盒体(1)上装有挂块(2),安装时只需挂在墙上即可使用。
悬帘装置包括主、被动滑轮盒(3、4)、牵引绳(5)、防滑簧(6)、定位挡圈(7)、窗帘端部固定挂钩(12)、窗帘夹(13)、主、被动滑轮(14、15)以及由悬帘铁丝(16)、连接螺帽(8)、拉紧螺杆(9)、固定螺栓(10)和拉紧螺栓(11)组成的拉紧机构。
主、被动滑轮(14、15)分别装于固定在盒体(1)顶板下的两个滑轮盒(3、4)内。牵引绳(5)穿过滑轮盒(3、4),水平跨绕主、被动滑轮(14、15),通过防滑弹簧(6)作封闭联结。牵引绳(5)上装有两个定位挡圈(7),牵引绳(5)下方并行装有两根悬帘铁丝(16)。该悬帘装置拉紧机构的悬帘铁丝(16)的两个端头分别穿入两个接连螺帽(8)的中心孔并打园,拧紧拉紧螺杆(9)将悬帘铁丝(16)固定于连接螺帽(8)上,两根拉紧螺杆(9)分别穿过主、被动滑轮盒(3、4),在其中一个滑轮盒外拧上固定螺栓(10),在另一个滑轮盒外拧上拉紧螺栓(11)。调整拉紧螺栓(11)可使悬帘铁丝(16)张得很紧。既使悬挂较重的窗帘垂度变化也很小。在主、被动滑轮盒(3、4)外面分别装有两个窗帘端部固定挂钓(12),在悬帘铁丝(16)上装有适当数量的窗帘夹(13)。
传动机构由三级变速齿轮组成。
控制电路包括一组电机动能释放电路、两组互锁的单管放电延时电路、变压器B(18)、整流桥Z、电机T(20)、继电器J1J2(19)、控制开关K1、K2及停顿开关K3、限位开关KV1、KV2(23)。
电机动能释放电路将继电器(19)J1-2、J2-2的两个常闭触点并联与整流后的直流电源的一极连接,其另两个常开触点并联与上述电源的另一极连接。电机T(20)的两个极分别与继电器(19)J1-2、J2-2的两个转换触点连接。当电路停止工作后,电机T(20)的正负极通过J1-2、J2-2的常闭触点形成回路。两个单管延时电路中的一个工作时(以第一个工作为例)J1-1接通交流电,J1-2的转换触点脱离常闭触点,同时接通常开触点。电机开始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如K3或KV1动作,则继电器(19)J1释放并停止工作复位,J1-2重新接通常闭触点,通过J2-2的常闭触点与电机T(20)形成回路。由于直流电机固有的特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热能释放,不再具有惯性作用,电机T(20)立即停下,保证了限位的准确性。两组单管放电延时电路由Cb1、Rb1、BG1、Cb2、Rb2、BG2组成,它们通过控制开关K1、K2与继电器(19)J1-2、J2-2形成互锁回路,其互锁连接为两个延时电路的控制开关K1和K2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电机T(20)的两端及继电器(19)J1-2、J2-2的两个转换触点相接。第一个延时电路要工作,必须操作控制开关K1对电容Cb1进行充电,只有当第二个延时电路不工作,J2-2处于原始状态,充电才能进行。如第二个延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则J2-2的常闭触点断开,Cb1就不能进行充电,第一个延时电路亦不能进行工作。同理,第一个电路工作时J1-2的常闭触点断开,Cb2不能充电,第二个电路也就不能进行工作,由于两组延时电路的互锁作用,在任何时候最多只能有一组电路处于工作状态,这就保证了窗帘运行时操作开关的可靠性,操作发生错误,不会引起任何不良后果。
限位开关KV1、KV2(23)由动触点(23a)、定触点(23b)、和位于两者之间的绝缘片(23c)构成,安装于滑轮盒(3)或者(4)的外面。停顿开关K3与控制开关K1、K2并列在一起形成开关组(22);其连接方式为K3的两组触点分别与KV1、KV2的两组触点及Cb1、Cb2的两个电极并联连接。触动KV1或KV2能释放Cb1或Cb2的电能,使电路停止工作。触动K3也具有同等作用。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按一下K1(22),220V交流电接通,通过变压器B(18)及整流桥Z得到整流后的12V直流电。接通K1(22)的同时,延时电容Cb1通过J2-2的常闭触点得到瞬间充电。同时,继电器J1(19)吸合,虽然这时K1(22)已释放,但交流电被J1-1接通,Cb1充电完毕。Cb1、Rb1、BG1组成的延时电路开始放电工作。J1-1接通的同时J1-2的转换触点脱离常闭触点,通过常开触点接通电机T(20),电机T(20)逆时针方向旋转,经过传动机构的齿轮(21)变速,带动主动滑轮(14)并使牵引绳(5)作水平移动,通过窗帘夹(13)拉开窗帘。当窗帘运行到位后,位于牵引绳(5)上的定位挡圈(7)触动限位开关(23)的动触点(23a),接通KV1,电容Cb1的剩余电能释放,三极管截止,继电器(19)J1释放并停止工作复位,220V交流电亦被J1-1切断,同时,电机T(20)通过J1-2、J2-2形成动能释放电路并发生作用。电机T(20)在限位开关(23)接通KV1的瞬间立即停下,窗帘的运行也同时停止。同理,按一下K2(22),电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窗帘关上。
在电路工作,电机运行过程中,只要按一下K3(22),即可使Cb1或Cb1人为放电,按下的瞬间,动能释放电路接通,电机立即停止运行,窗帘可在你所需要的任意位置准确地停下,重新按动K1或K2,窗帘即可作开或关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自动窗帘装置由于采用了充电延时电路,继电器工作依靠电容充电才能完成。窗帘启闭过程将延时时间消耗完毕后,虽然电极已作了转换,但电容中储存的剩余电能未能释放,无法进行再次充电,延时电路不能立即开始工作。影响窗帘运行的连续操作,这时如需要再一次启动窗帘,必须等电容中储存的剩余电能自然释放完毕。或者按住操纵开关不放,使延时电路失效方能进行,这就失去了自动的作用。由于电路依靠延时工作时间控制,整个窗帘启闭过程中,中途无法停顿。需要中途停顿,只有在窗帘启闭过程完成以后,再一次操纵电钮,操纵电钮必须在电容储存的电能释放完毕以前进行,否则运行的窗帘仍然不能在中途停下。窗帘中途停下的位置,取决于按电钮时间的长短,这就不可能方便自如地使用。由于延时电路的工作时间系根据窗帘启闭运行所需的时间调整确定的,如窗帘中途停顿,下一次启动,窗帘运行所需的时间缩短,窗帘到位后延时电路还将继续工作到延时时间消耗完毕,这就容易损坏窗帘。窗帘运行中如发生牵引绳打滑,延时工作时间作了无效消耗,窗帘启闭未到位电路即停止工作,不能达到使用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两组互锁的放电延时电路基础上根据放电原理还采用了限位开关(23)及停顿开关K3,能使窗帘的各种运行操作自如,牵引绳(5)打滑及中途停顿对定位毫无影响,同时,定位采用了挡圈装置(7)触动限位开关(23),定位位置极易调整。动能释放电路消除了电机的惯性,其性能更加可靠,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及窗帘的安全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图2为悬帘装置图;图3为电器盒及主动滑轮盒剖视图;图4(a)为图3的A-A剖视图,(b)为图4(a)的右视图;图5(a)、(b)、(c)分别为限位开关的主视,侧视,俯视图;图6为控制电路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外形如图(1)所示,全部主要元件装于电器盒(17)内,其规格为140×72×92mm,电机T(20)为28ZY、12V、0.9A的直流微型电机,转速8000转/秒;变压器B(18)为15V、12W;继电器J1、J2(19)型号为JRX-13F;变速齿轮(21)及主、被动滑轮(14)(15)选用工程塑料制作,速比为190,尼龙牵引绳(5)走线速度为30~40cm/秒;悬帘铁丝(16)选用φ2.5mm的铁丝两根;滑轮盒(3)(4)为35×35×20mm的冲压件,材料为δ=1mm的冷轧钢板;拉紧螺杆(9)、连接螺帽(8)、固定螺栓(10)、拉紧螺栓(11)均为标准件;K1、K2、K3为自动复位琴键式开关。在电路中,三极管BG1、BG2选用3AX31型、电阻R为1/2W80~120Ω;电容C为25V、220μF,Cb1、Cb2、Rb1、Rb2的选取根据公式£=RbCbln (2β)/(Rb) 确定,式中Rb和Cb分别为Rb1、Rb2和Cb1、Cb2的通用代号,£为延时时间,β为三极管直流放大倍数,一般情况下Cb在25V,100μF~330μF之间,Rb在5~30K之间。
本实施例已经经过生产检验,产品经过长时间运行各部件工作可靠,操作、安装、调试均很方便。
权利要求1.全自动电动窗帘由盒体、悬帘装置、传动机构及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a、上述控制电路由一组电机动能释放电路、两组互锁的单管放电延时电路、变压器B(18)、整流桥Z、电机T(20)、继电器J1J2(19)、控制开关K1、K2及停顿开关K3、限位开关KV1、KV2(23)组成。b、上述悬帘装置包括主、被动滑轮盒(3、4)、牵引绳(5)、防滑弹簧(6)、定位挡圈(7)、窗帘端部固定挂钩(12)窗帘夹(13)、主、被动滑轮(14)、(15)以及由悬帘铁丝(16)、连接螺帽(8)、拉紧螺杆(9)、固定螺栓(10)和拉紧螺栓(11)组成的拉紧机构。c上述盒体由高塑发泡墙纸及铝合金装饰条或塑料装饰条在高强度压花板上装饰制作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中的电机动能释放电路将继电器(19)J1-2、J2-2的两个常闭触点并联与整流后的直流电源的一极连接,其另两个常开触点并联与上述电源的另一极连接,电机T(20)的两个极分别与继电器(19)J1-2、J2-2的两个转换触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中的两组互锁的单管放电延时电路互锁连接为两个延时电路的控制开关K1和K2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电机T(20)的两端及继电器(19)J1-2、J2-2的两个转换触点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中的限位开关KV1、KV2(23)由动触点(23a)、定触点(23b),绝缘片(23c)构成,安装于滑轮盒(3)或者(4)的外面,停顿开关K3与控制开关K1、K2并列在一起形成开关组(22),其连接方式为K3的两组触点分别与KV1、KV2的两组触点及Cb1、Cb2的两个电极并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上述悬帘装置中的拉紧机构将悬帘铁丝(16)的两个端头分别穿入两个连结螺帽(8)的中心孔并打园、拧紧拉紧螺杆(9)将悬帘铁丝(16)固定于连接螺帽(8)上,两根拉紧螺杆(9)分别穿过主、被动滑轮盒(3、4)。在其中一个滑轮盒外拧上固定螺栓(10),在另一个滑轮盒外拧上拉紧螺栓(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全自动电动窗帘装置,由盒体、悬帘装置、传动机构及控制电路组成。通过操作控制开关及限位开关的自动动作使两组互锁的放电延时电路工作、停止,达到启闭窗帘的目的。这种装置限位准确、中途任意位置的停顿、启动自如,使用非常方便可靠,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宜在宾馆、影剧院、办公室及家庭住宅等场合广泛采用。
文档编号A47H5/02GK2059558SQ8920897
公开日1990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17日
发明者郑洪武, 曹惠良, 常德明 申请人:郑洪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