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77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饭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节能饭锅是在普通铝饭锅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加热面积,采取了必要的保温措施,故其节能效果明显,广泛用于家庭或户外环境。
现有家用铝饭锅,使用时只有锅底是加热面积,其余均为散热面。这样边加热边散热的情况浪费了大量热能。特别在环境温度低的冬季或户外风天做饭,其热量利用率更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高热量利用率,缩短加热时间,并保证在风寒环境做饭不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是在普通饭锅的侧面加上环形保温套,套的内径与锅外壁形成一个环形缝隙,当热流流过缝隙时,便对锅侧壁进行加热。环形套、锅盖均采取保温措施。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半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加热支承片的断面视图。

图1中1锅盖手;2锅盖;3保温岩棉;4锅体;5辅助加热支承片;6铝制保温套;附图2中7锅柄。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如下铝制保温套6,用薄铝皮制成夹层结构,其间夹入保温岩棉,其内侧与辅助加热支承片5铆接(或点焊);辅助加热支承片5制成变截面槽形结构,其一边点焊于锅体外侧壁;另一边支承保温套6,焊合后的辅助加热支承片5,沿锅体外园呈斜向辐射状分布,其下缘内端延至锅底(如
图1),这样当热流进入环状缝隙时,阻碍了热流的流动速度,使热能被进一步利用。为了便于收集来自锅底的剩余热能,锅体均制成小底的弧状过渡结构,使环状缝隙的竖向断面呈下大上小的渐缩状,以便收集更多的锅底余热。随着进入环形缝隙热流的向上流动,其内能被逐步吸收而体积变小,环形缝隙恰好符合这一特点。而保温套上部,距锅体上缘翻边留有8~10mm的周向间隙(两手柄处不留热缝隙,以免端锅烧手)以使环形间隙构成热通道。锅盖同样制成填入保温岩棉的夹层结构,保温效果好。
这样,当炉火的热能充入锅底时,除正常的锅底加热外,其余热能进入环形缝隙内,加热锅壁和辅助加热支承片,而该片由于传热快,对其所收集到的热能迅速传给锅体(实质上相当于增加了锅体受热面积),加之该片是斜向布置,阻滞了热流的流散速度,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而锅盖起到保温作用。从而使能耗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用方便,便于制造。虽然比普通铝锅造价高一点,但从长远的节能观点,它却是非常经济的。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饭锅,其特征在于在家用普通铝锅饭锅的基础上增设了保温套6,辅助加热支承片5和保温锅盖2,保温套6套于锅体4外侧面上,在保温套6与锅体4侧面之间固夹着辅助加热支承片5,该片呈斜向布置并延至锅底,保温套6下缘略低于锅底便于收集余热。
2.按着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饭锅,其特征在于保温套6、锅盖2均为夹层结构,其内填入保温岩棉3;辅助加热支承片5点焊于锅体4和保温套6上。
专利摘要节能饭锅是在家用普通铝饭锅的基础上增设了辅助加热面和采取了必要的保温措施。其结构特点为在柱状锅体侧面套一夹层结构的保温套,保温套与锅体之间形成一环状缝隙;套通过夹焊于锅体与套之间的特制支承筋支承。支承筋沿锅体外侧呈辐射状斜向均布。锅盖制成夹层保温结构。本新型节能效果明显,制造工艺简单。适用于冬季风寒环境,室内节能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97593SQ91208808
公开日1992年3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2日
发明者李凤纲 申请人:李凤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