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电热水壶的防触电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630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离式电热水壶的防触电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电热容器的防触电安全装置,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分离式电热水壶的防触电安全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分离式电热水壶一般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带电热装置的水壶体,下半部分是电源供给底座。水壶体的底面和电源供给底座的端面各有两个连接电极,当把水壶体放置于底座上时,水壶体的底面与电源供给底座的端面接触,单相电源通过连接电极进入水壶体的电热装置,开始加热。如果取下水壶体,用手触摸电源供给底座端面的两个带电的连接电极,就会触电。
近来,有些产品的电源供给底座,其端面使用弹簧电极,利用水壶体重力压下弹簧电极,使弹簧电极与电网电源接触而通电。取下水壶体,弹簧电极向上顶而脱离电网电源,这样,用手触摸电源供给底座端面的弹簧电极,就不会触电。但是,如果用力向下压下弹簧电极,同样会使弹簧电极与电网电源接触而使人触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式电热水壶的防触电安全装置。使用该装置,无论用手触摸或向下压下电极,都不会使人触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带电热装置的水壶体,下半部分是电源供给底座。所述电源供给底座内装有安全控制电路,其特点在于,所述安全控制电路由电源输入线、交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继电器的直流控制线圈依次串接而成。220V交流电压经过降压、整流、滤波得到一个低于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所述滤波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继电器直流控制线圈的一端各与一个电源控制电极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两组受控交流常开开关连接于电源输入线与交流输出电极之间;所述的水壶体的底面装有安全控制电极和交流电源输入电极,所述的交流电源输入电极分别联接于电热装置的两端;所述水壶体底面与电源供给底座结合时,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电极和交流电源输出电极接合,所述的水壶体的底面的安全控制电极与电源供给底座端面上的两个电源控制电极相接合。
本实用新型的防触电安全装置,当把水壶体放在电源供给底座上时,水壶体底面上的安全控制电极与电源供给底座端面的两个电源控制电极紧密接触,使两电源控制电极短路。220V交流电压经过降压、整流、滤波得到一个低于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一般在24V以下。该直流低电压接通继电器,继电器直流控制线圈工作,促使两组受控交流开关闭合,交流输出电极与220V单相电源联接,通过水壶体底部的交流电源输入电极,使电热体通电加热。如果取下水壶体,用手触摸或按压电源供给底座端面的两个电源控制电极时,由于两电极与直流低电压联接,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触电危险;由于手指或手掌的电阻值很大,按在两个电源控制电极时,也不会使继电器直流控制线圈工作,两组受控交流开关仍然处于断开状态,这时电源供给底座上的交流输出电极仍然是不带电的。因此用手触摸或按压电源供给底座端面的交流输出电极也不会触电。从而达到了安全使用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离式电热水壶的防触电安全装置电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装置的水壶体底面环型电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装置的电源供给底座各电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所示的电原理图中,分离式电热水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带电热装置8的水壶体1,下半部分是电源供给底座2。安全控制装置电路由交流整流滤波电路、低电压直流控制继电器、电极组成,单相电源通过电源输入线3进入交流变压器4输出安全交流低电压,经整流电路5、滤波电路7得到9-24V的直流低电压,供给所述继电器的直流控制线圈6作为其工作电压。所述交流整流滤波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继电器直流控制线圈6的一端各与一个电源控制电极D、E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两组受控交流常开开关6-1、6-2连接于220V单相电源与交流输出电极之间。因为9-24V的直流低电压是人体的安全电压,因此用手接触电极D、E时不会有触电危险。另外,由于手的电阻值很大,用手接触电极D、E时也不会使继电器直流控制线圈工作,两组受控交流常开开关6-1、6-2处于断开状态,电极F、G未与电源联接,因而这时用手接触电极F、G时也不会有触电危险。
当把水壶体1放置于电源供给底座2上时,水壶体1的安全控制电极A与底座2的电源控制电极D和E紧密接触,由于电极A是金属的,使电极D、E短路,9-24V直流低电压接通继电器,继电器直流控制线圈工作,促使两组受控交流开关6-1、6-2闭合,交流输出电极F、G与220V单相电源联接,通过水壶体底部的交流电源输入电极B、C,使电热体8通电加热。
为了方便使用,水壶体1的底面电极A、B、C可制成环型金属圈,如图2所示。电源供给底座2上电极D、E设置于与环型电极A直径相同的圆周上,交流输出电极F设置于与环型电极B直径相同的圆周上,交流输出电极G设置于与环型电极C直径相同的圆周上,且电极D、E、F、G之间须留有一定的间隔。如图3所示。这样,水壶体1与电源供给底座2接触时,就无需辨认两者的相对位置而使上下电极准确对位。
如果电热体8带有温控器件,也可将电源供给底座2上的其中一个交流输出电极F或G改为自动/手动两个输出电极,即电源供给底座2上的交流输出电极分为自动和手动两档。对应的,水壶体1底面的其中一个交流电源输入电极B或C也应改为自动/手动两个输入电极,构成两组输入电极。
为了使上下两部分的电极接触良好,电源供给底座的电极D、E、F和G可装上弹簧,做成弹性电极。
权利要求1.一种分离式电热水壶的防触电安全装置,由带电热装置(8)的水壶体(1)和电源供给底座(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内装有安全控制电路,所述安全控制电路由电源输入线(3)、交流变压器(4)、整流电路(5)、滤波电路(7)、继电器依次串接而成,交流市电依次经降压、整流、滤波,在滤波电路(7)得到一个低于人体安全电压的直流电压;所述滤波电路(7)的一个输出端与继电器直流控制线圈(6)的一端各与一个电源控制电极(D)、(E)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两组受控交流常开开关(6-1)、(6-2)连接于电源输入线(3)与交流输出电极(F)、(G)之间;所述的水壶体(1)的底面装有安全控制电极(A)和交流电源输入电极(B)、(C),电极(B)、(C)分别联接于电热装置(8)的两端;所述水壶体(1)底面与电源供给底座(2)结合时,所述电极(A)与电极(D)和电极(E)同时接触,所述电极(B)与电极(F)相接触,所述电极(C)与电极(G)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体(1)的底面电极(A)、电极(B)、电极(C)制成环型金属圈,所述电源供给底座(2)上电极(D)、电极(E)设置于与环型电极(A)直径相同的圆周上,交流输出电极(F)设置于与环型电极(B)直径相同的圆周上,交流输出电极(G)设置于与环型电极(C)直径相同的圆周上,且电极(D)、电极(E)、电极(F)、电极(G)之间须留有一定的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触电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体(8)带有温控器件,电源供给底座(2)上的交流输出电极分为自动和手动两档;对应的,水壶体(1)底面的交流电源输入电极也为自动/手动两组输入电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触电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给底座(2)上电极(D)、(E)、(F)和(G)是弹性电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触电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体(8)带有温控器件,电源供给底座(2)上的交流输出电极分为自动和手动两档;对应的,水壶体(1)底面的交流电源输入电极也为自动/手动两组输入电极;所述电源供给底座(2)上的电极(D)、(E)、(F)和(G)是弹性电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式电热水壶的防触电安全装置,该装置由水壶体1和电源供给底座2组成。电源供给底座内装有安全控制电路,在拿开水壶体、用手触摸电源供给底座端面上的所有电极时,均不会有触电危险。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分离式电热水壶存在的水壶体与底座分离时底座触点带电的缺陷,从而达到了安全使用的目的。
文档编号A47J27/21GK2398940SQ9924095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日
发明者张朝强, 张光远 申请人:潮阳市太阳光不锈制品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