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震式发光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38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震式发光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般发光轮(例如滑板车、直排轮鞋、溜冰鞋轮等运动器材的轮体)内用以控制闪烁或发光的电子零件皆固定在一片环形电路板上,例如


图13、14所示,其环形电路板4、5占据了轮盖体内大部份的空间,在电路板上镶设有集成电路41和51、发光体42和52、震动开关43和53、电池44和54,由于本身是薄板体,所以结构非常脆弱,故耐震度极差;虽然电路板是安装在塑胶轮盖体内,而体外又还有弹性轮外套作为保护,但在激烈震荡下环形电路板4和5仍是容易龟裂损坏,因此一般发光轮在美国接受安规检验时,若由七层楼高的高处抛下后,轮内的电路板会在激烈振荡下造生裂损,失去应有的发光功能。
有鉴于此,即有业者开发出防震发光轮,例如美国专利案第6,106,074号(ILLUMINATI NG ROLLER FOR IN-LINE SKATES)“耐震式发光溜冰鞋轮”,例如
图15A、B所示,该案的电池28与上下导电配件24和27、震动开关25、发光体26都是个别安装在轮盖体21的嵌槽212、213、214内,所以电路板23可缩小至仅容置集成电路231即可,由于电路板已经缩小面积,所以电路板在受震后不容易产生龟裂损坏,因此防震效果比习式为佳;唯振动开关及发光体都是以金属脚251和261与电路板23连接,该种连接属于钢性连接,在受震时很容易在连接端产生脱裂;另,电路板23、发光体26及震动开关25上下层面都没有缓冲装置给予保护,所以在发光轮受到剧烈撞击时,各电子零件因无缓冲装置吸震,所以产生上下移动使金属导线也跟著移位,长时间使用后极易导致金属脚251和261与电路板23间产生断裂、脱落,进而失灵不再发光。
再者,发光体26都嵌设在轮本体的同侧,所以发光轮旋转时,只有单侧面会发光,而不能双侧面同时发光,此为其美中不足之处。
又,上下轮盖体21、22的结合是藉由凸柱223与嵌孔215的配合而固定,然后在轮盖体的外围以橡胶轮外套予以包覆,由于轮外套并没有贯穿轮盖体,所以轮外套仅系包覆在轮盖体21、22的外层,稳固性即较弱,故在剧烈撞击下很容易使轮盖体产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震式发光轮,其在高速旋转或承受剧烈撞击时能避免损毁、龟裂及短路等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耐震式发光轮,由两对合的轮盖体、一包覆在轮盖体外的轮外套、固定在轮盖体内部的电子零件组成,该些电子零件包括一小型电路板,其表面上容置有一控制发光组闪烁发光的集成电路;数个可产生发光效果的发光组,由发光体与固定发光体的平块或发光座组成;为发光组与集成电路提供电源的电池组;一可在感应震动下使电源回路呈串通状态的电子元件振动开关;藉由上述组合后,能使发光鞋轮在转动中使发光体发光,而且能具有良好耐震效果;其特征在于在各电子零件与电路板之间皆以软性导线来连接,使发光轮内部电子零件在剧烈震荡移位时能产生伸缩作用,以避免电源线连接端脱裂。
所述软性导线与各电子零件、电路板的二连接端藉由树脂加以封固。
所述各电子零件皆嵌设在轮盖体的嵌槽内,且除了振动开关外皆在下层或上下层设置达吸震与缓冲效果的缓冲装置。
所述两对合的轮盖体在配合后以超音波技术或黏合方式固定,二轮盖体预留有定位孔槽,在轮盖体之外可模塑射出一层轮外套,且轮外套在未定型前可穿过定位孔槽而形成定位柱,当轮外套、定位柱成型固定后即能将轮盖体包覆并牢固。
所述发光组由一发光座与发光体组成,发光座的下部具有二纵向切沟,该发光体的二金属脚穿过发光座上的穿孔后再入于切沟内,并朝外九十度弯折后与导线连接,发光座的下部套设缓冲装置。
所述发光组可视轮盖体的大小而以双个发光体配合一发光座来实施,使发光轮的单侧面能产生双发光效果。
所述发光组是以二组反向对称设置在轮盖体内,而二发光组之间以一个缓冲装置互为顶擎,且二个发光组的发光体朝向外侧,发光时能透过轮盖体,而使发光轮的两侧皆能同时具有发光效果。
所述发光组系一小发光体镶设在一平块(电路板)上。
所述发光组由一发光座与小发光体、平块所组成,发光座上设有数个凸出卡块,而小发光体镶设在一平块(电路板)上,平块具有数个能与前述卡块对称配合的卡槽,在配合之后而组成为一体。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获得下列作用效果1.发光体、电路板及电池组附加弹性缓冲装置后,当轮体受到剧烈震荡时,可减少损坏,并避免异位产生。
2.发光体、震动开关、电池组与电路板的间都以软性导线连接,当轮体受到剧烈震荡时,软性导线可随著电子零件的异动而伸缩,故可防止导线断裂、脱落,又软性导线二端以树脂包封可达防潮效果。
3.发光组能以二个发光体同设在一发光座上,而使发光轮单侧具有双发光效果;又发光组能以二个反向对称设置并隐藏在轮盖体内,而达到防潮及发光轮两侧面都具有发光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光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光轮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光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4-4剖面图,为电路板与发光组的安装图。
图5为图3的5-5剖面图,为震动开关的安装图。
图6为图3的6-6剖面图,为电池组的安装结构图。
图7、8为本实用新型发光轮的实施例使用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发光轮的侧视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发光轮的普通型发光组立体分解图。
图10B为第十A图发光轮的剖视图。
图10C为本实用新型发光组与弹簧配合图。
图10D为本实用新型发光组与金属爪套配合图。
图10E为本实用新型发光组与弹性胶套配合图。
图10F为本实用新型发光组与弹性发泡体配合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小发光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1B为
图11A小发光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种发光轮的实施示意图。
图13、14为习式发光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5A、B为习式美国第6,106,074号溜冰鞋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轮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发光鞋轮1的轮本体系由两个塑胶轮盖体11、12对合组成,其中,轮盖体11的半轮体的内壁中央具有一轴孔110,轴孔周边环设有一电路板槽111、三个等角设置的穿孔槽112、一个C形导槽113、二个等角设置的定位孔槽114、二个C形电池槽115;另一轴盖体12,系一内壁具有与前述轮盖体1内壁槽体结构对称又可相互嵌合的半轮体,二轮盖体11、12间经由超音波技术或胶合等方式结合为一体。当前述二轮盖体11、12结合之后,上下二定位孔槽114、124(可同参图4)即能上下对合,因此在轮本体外以模塑成型方式射出弹性橡胶轮外套10时,胶液会灌入上下二定位孔槽114、124内而形成定位柱101,故在轮外套10冷却成型后,二轮盖体11、12即被轮外套10紧紧包覆牢固,故能具有良好撞击与耐震效果,在剧烈受震下也不会脱裂瓦解,如此可取代习式以螺丝固定或黏合固定的轮本体包覆一层轮外套的制造方式。
其次,
图1中还揭示出二轮盖体11、12在对合前嵌入许多电子零件,如一电路板2、三个发光组3、二个电池组8、一震动开关9等;前述电子零件的布置若由俯视图观察则如图3所示,其中,电路板2是嵌入在电路板槽111内,发光组3是由发光座31与普通型的发光体32(LED)结合而成,其中发光体32是嵌入穿孔槽112内;而电池组8是由二电池81、82与一V形金属簧片83、二个金属弹片84和85组合而成,其中,电池81、82与金属弹片84、85皆嵌设在电池槽115内;又震动开关9则是嵌入在导槽113内。当发光鞋轮1在组合完成之后,其外型构造如图2所示,其中孔槽112与发光体32是以不同半径设在发光轮1的单侧面。
请同时参阅
图1、4所示,图式中揭露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其中为了使各个电子零件、电路板在发光轮1受到剧烈震荡时,能有缓冲装置缓除震动,即在电路板的上下层增设缓冲装置,该电路板2系一仅容置集成电路20的小薄片,在它的上下层皆布置发泡层21,藉二发泡层21以夹心方式稳固设在电路板槽111内,使具减震的缓冲效果;另各电子零件的下层亦增设缓冲装置,如发光组3的发光座31底部(或项部)受一弹簧7顶擎著,该弹簧并定位在轮盖体12的凸锥121上,所以发光体32在弹簧7的顶擎下,始终是嵌设在穿孔槽112内,纵使是在发光座31受到震动影响时也不会由穿孔槽112中脱出,反而能在弹簧7的吸震作用下而自动导正归位,又发光体32的双脚在弯折后须与软性导线22连接,并于连接点以树脂23封固,使达强化连接、绝缘、防潮、防止断裂等效果。
其次,在图5中揭示出震动开关9的结构,震动开关9在静态时是呈不导电,所以使整个发光回路呈短路状能,但在震动环境中就会使电源回路恢复成导电状态,因此震动开关不需缓冲装置过多的保护,只须在电源线路上特别留意,因为习式震动开关的电源导线是钢性连接,故在剧烈震动时电源导线的连接端常成为断裂的部位,为此本案将习式的钢性连接方式改为软性连接方式,例如震动开关9的二电源导线91、92中,上导线91是由顶端延伸而出,而下导线92是由近底端的筒体延伸而出,二导线分别再与软性导线24连接,并于连接端以树脂23封固,使达强化连接、绝缘、防潮、防止断裂等功效。
再者,图6则揭示出电池81、82的上下端也具有缓冲装置,其中一端是受到V形簧片83二金属压脚的顶擎,该簧片83能使二电池串联,且中央由一螺丝831固定在轮盖体12的内壁,电池的另端是受到金属弹片84、85的顶擎,该弹片是呈圆扁形又中央冲设出数片如同爪片般的斜突顶片,而顶片则接触著电池的正、负极端,当电池受到剧烈震动时,受到上下两端缓冲装置的顶擎而产生减震的缓冲效果,以避免电池异位或脱离,又金属弹片84、85分别与软性导线25连接,于连接处以树脂23包封,使达绝缘、防潮、防止断裂等效果。相对地,电路板2与各软性导线22、24、25间的连接点也需以树脂23封固,使达强化连接、绝缘、防潮、防止断裂等效果。
图7、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轮的实施应用图,其中图7所示为发光轮1是应用在直排轮鞋93的实施例,而图8所示为发光轮1应用在滑板车的滑板94下的实施例,另亦可应用在滑板或玩具车轮等方面,又其轮径大小与轮宽可依使用情况而制造实施。在使用过程中若产生剧烈震动,各电子零件与电池、电路板因有缓冲装置的保护,遂能缓除震荡而避免异位,又各电子零件、电池弹片与电路板的间因有软性导线22、24、25互为连接,遂在震动时能随著异动而伸缩,不导致脱裂分离,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会比习式为佳。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轮的旋转示意图,图中揭示出三个发光体32与轮中心间的半径各为不同,所以在发光轮1转动时,在三个发光体32闪烁下可呈现三道美丽的光环。
图10A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组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出发光组3是由一发光座31与发光体32所组成,发光座31的下部凸块311具有二个纵向切沟312,所以发光体32的二金属脚321在穿入发光座32的穿孔314后再入于切沟312内九十度弯折,有如
图10B所示;又发光座31上具有凹槽315,凹槽侧壁具有平切面313,所以当发光体32嵌入凹槽315后,能以发光体32的平切面322与凹槽的平切面313切齐,以避免发光体32产生转动。
图10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座配合弹簧的实施图,由于发光座31的下部凸块311直径较小,所以在嵌套一弹簧7后,利用弹簧7成为发光组3的缓冲装置。
图10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座配合弹性金属爪套的实施图,图中揭示出发光座31的凸块311可套接一金属爪套71,该金属爪套上端其一嵌孔,下端具有多支弹性支撑金属脚,所以金属爪套71能成为发光组3的缓冲装置。
图10E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座配合弹性胶套的实施图,图中揭示出发光座31的凸块311可套接一弹性胶套72,该弹性胶套上端具有一嵌槽,下端则呈中空状,所以能成为发光组3的缓冲装置。
图10F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座配合发泡体的实施图,图中揭示出凸块311下置有一弹性发泡体73,该发泡体可为发泡材、保丽龙、海棉或胶块等,藉由发泡体73而成为发光组3的缓冲装置。
图11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小型发光组立体分解图,该小型发光组3’系由一发光座33与小型发光体34所组成,其中,发光座33下端具有一凸块331,上端具有二对称凸出的卡块332,而小型发光体34(扁形的LED)是镶设在一平块(电路板)341上,平块具有二对称的卡槽342能与前述卡块332卡合固定,有如
图11B所示,又小型发光体的二金属脚343是搭设在平块的二小穿孔344上,并与软性导线26连接,其连接点并以树脂23封固,使达强化连接、绝缘、防潮、防止断裂等效果。其次,小型发光组3’也能简化成小型发光体34与平块341的结合,而删除发光座33者。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种发光轮的实施例断面图,在图的右方揭露出普通型发光组3,而左方则揭示出小型发光组3’,其中,普通型发光组3的发光座31上设有二个发光体32,所以轮盖体11即需以双穿孔槽112来容置二个发光体32,如此双排设置将使发光鞋轮1的发光效果更佳,特别是在夜间使用时;而小型发光组3’(其中,发光座33可设置,亦可不设置)是以二组反向对称设置,中间以一个弹簧7互为顶擎,且二个小型发光体32是朝向外侧,由于小型发光组3’体积小,所以可隐藏在轮盖体内,而轮盖体以透明或透光性材质实施为佳,所以发光时能透过轮盖体,而使发光轮的两侧皆能同时发光,较习式仅能单侧面发光为佳。
权利要求1.一种耐震式发光轮,由两对合的轮盖体、一包覆在轮盖体外的轮外套、固定在轮盖体内部的电子零件组成,该些电子零件包括一小型电路板,其表面上容置有一控制发光组闪烁发光的集成电路;数个可产生发光效果的发光组,由发光体与固定发光体的平块或发光座组成;为发光组与集成电路提供电源的电池组;一可在感应震动下使电源回路呈串通状态的电子元件振动开关;藉由上述组合后,能使发光鞋轮在转动中使发光体发光,而且能具有良好耐震效果;其特征在于在各电子零件与电路板之间皆以软性导线来连接,使发光轮内部电子零件在剧烈震荡移位时能产生伸缩作用,以避免电源线连接端脱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震式发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导线与各电子零件、电路板的二连接端藉由树脂加以封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震式发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电子零件皆嵌设在轮盖体的嵌槽内,且除了振动开关外皆在下层或上下层设置达吸震与缓冲效果的缓冲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耐震式发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对合的轮盖体在配合后以超音波技术或黏合方式固定,二轮盖体预留有定位孔槽,在轮盖体之外可模塑射出一层轮外套,且轮外套在未定型前可穿过定位孔槽而形成定位柱,当轮外套、定位柱成型固定后即能将轮盖体包覆并牢固。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耐震式发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由一发光座与发光体组成,发光座的下部具有二纵向切沟,该发光体的二金属脚穿过发光座上的穿孔后再入于切沟内,并朝外九十度弯折后与导线连接,发光座的下部套设缓冲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耐震式发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由双发光体配合一发光座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耐震式发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以二组反向对称设置在轮盖体内,而二发光组之间以一个缓冲装置互为顶擎,且二个发光组的发光体朝向外侧。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耐震式发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由一小发光体镶设在一平块上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耐震式发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系由一发光座与小发光体、平块所组成,发光座上设有数个凸出卡块,而小发光体镶设在一平块上,平块具有数个能与前述卡块对称配合的卡槽,在配合之后而组成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耐震式发光轮,其将轮内各电子零件与电路板之间以软性导线连接,导线二端连接点以树脂封固;每一发光体、电池组、电路板的下层或上下层附加弹性缓冲装置;发光组以二个反向对设方式隐藏在透明轮盖体内,且二者间以缓冲装置顶擎著,使轮盖体的双侧都能具有发光效果;又发光组以二个发光体同设在一起,使轮盖体的单侧面具有双发光效果;藉此可达到耐震耐摔的使用效果。
文档编号A63C17/22GK2451181SQ0026042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4日
发明者赖方正 申请人:赖方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