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型两用滑轮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72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便型两用滑轮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轮鞋,尤指一种既可用于一般行走,又可在装上简易配件后,用于滑行的简便型两用滑轮鞋。
参见

图1、目前,一般简便型的两用滑轮鞋结构,由二对称鞋体80配合二轮轴81、二弹簧82、二定位枢片83、二定位销84及四个轮体85组合而成。其中鞋体80在鞋底的前、后段内部各埋设一枢结管801,二轮轴81分别配合鞋体80前、后段所埋设的枢结管801的长度,其一端设成大头状的卡结部811,另一端的中央纵向切有一枢结槽812,又在枢结槽812的横向中央靠外侧贯穿一插结孔813,一定位枢片83呈长形片体,其厚度小于轮轴81的枢结槽812的宽度,且中央靠一侧贯设有一枢结孔831,该枢结孔831与轮轴81上的插结孔813相对应,轮体85的轮轴孔851处设置有轴承852。
参见图2、组装时,定位枢片83先穿置于轮轴81的枢结槽812内,使枢结孔831与插结孔813对正后,将定位销84插入插结孔813及枢结孔831内而固定,同时定位枢片83即会被枢结在枢结槽812内不会脱落,然后再将弹簧82穿置于轮轴81上。
当欲变换成滑轮鞋时,将枢结于轮轴81上的定位枢片83枢转成与轮轴81在同一直线上后,轮体85通过其上的轮轴孔851穿置在轮轴81上,同时,将原本内部装设的弹簧82推挤在卡结部811间,再对轮轴81施力,使轮轴81的穿入端伸出鞋体80,穿过鞋体80的枢结管801,此时弹簧82成压缩状态,再将另一轮体85穿置于上述轮轴81的伸出段,此时轮轴81的枢结槽812整个穿出轮体85的轮轴孔851之后,定位枢片83会因重力自然旋下,当对轮轴81的外力消除后,原本被压缩的弹簧82则会释放一部份的弹力,使轮轴81呈拉紧状态,而位于轮轴81上的轮体85则被卡结部811及定位枢片83固定在其间;反之,不使用时,再对轮轴81施力,使定位片83再枢转成与轮轴81于同一直线上后,即可以相反的动作拆卸上述各构件。
上述习知的结构,存在下列缺点(一)为能拆卸轮体85,达到两用的目的,需轮轴81穿过鞋体80及轮体85后,由一端的可枢转的定位枢片83旋转,再由另一端穿置的弹簧82将其往外拉撑,使其得到一可拆除的定位关系,但,由于弹簧82长期向外拉撑,使定位枢片83不能随意转动,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簧82会产生强性疲劳状态,此时必须更换弹簧82方能得到较佳的定位,但一般人很难注意到这点,仍继续使用,这样轮轴81则易有松脱的情况发生,造成危险。
(二)参见图2、图中可看出弹簧82套置在轮轴81的一端,必须施力下压后,方能使另一端的定位枢片83转动以供装上或拆卸,这样定位枢片83必须有一适长的长度才可利用重心自动定位,相对而言,轮轴81穿套有弹簧82的下压端必须大于定位枢片83其中一段的长度才行,否则轮轴81在施力下压时,会向侧边较长方向延伸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碰触到异物,造成轮轴81上的定位枢片83失去撑张力,而有脱落的危险,而下压端延伸出太长也不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用于一般行走,又可在装上简易配件后,可达轻便省力迅速代步的简便型两用滑轮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一般两用滑轮鞋的两侧延伸太长,避免碰撞损坏,既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发生疲劳或损坏的,且使用更为安全的、可提高使用寿命的简便型两用滑轮鞋。
本实用新型用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便型两用滑轮鞋,在鞋底内埋设有前固定座及后固定座,前、后段两侧各有一通孔,底面近脚尖及脚后跟处各有一孔槽,前固定座埋设在鞋体前段,后固定座埋设在鞋体后段,其均以一轴管分别往前、后段一体延伸出一延伸片而成,延伸片上设有结合孔及锁结孔;轮体中心轴孔内埋设有轴承,轴承的中心轴向两侧延伸出一连动管,轮轴穿设在鞋体的通孔与前、后固定座的轴管间,轮体穿套在轮轴上;其特征在于二轮轴一端内凹设有一固定内锁孔,另一端为较大易抓持的旋转头,锁定螺母的外侧段为易抓持的旋转头,旋转头内侧段延伸设有一锁结柱,轮体通过连动管穿设在轮轴上,定位在鞋体两侧,锁定螺母的锁结柱锁结在轮轴的固定内锁孔内而固定,使轮体一侧的连动管紧贴在鞋体侧面,另一侧连动管紧贴在轮轴与锁定螺母的旋转头的内侧面;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上述二轮轴为一适长杆体,其长度与鞋体脚掌及脚跟处的宽度相适应;上述前固定座的锁结孔上还可与一刹车锁决锁结,或与后固定座的锁结孔锁结,又或不设置;上述刹车锁块在刹车决上方固设一锁结杆而成,该锁结杆可锁结在鞋体底面近脚尖处或近脚后跟处。
现通过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习知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习知技术组合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侧视图。
参见图3、4、一种简便型两用滑轮鞋,包括二对称的鞋体10配合一前固定座20、一后固定座30、二轮轴40、二锁定螺母50及四个轮体60构成。其中鞋体10的鞋底内埋设有前固定座20及后固定座30,并在其两侧各设有一通孔11,鞋体10底面接近脚尖及脚后跟处各设有一孔槽12;前固定座20埋设在鞋体10前段,后固定座30埋设在鞋体10后段,其均以一轴管21、31分别往前、后段一体延伸出一延伸片22、32而成,延伸片22、32上设有结合孔23、33及与孔槽12相对应的锁结孔24、34。
轮体60的中心轴孔内埋设有轴承61,轴承61的中心轴向两侧延伸出一小段连动管62。
刹车锁决70由一塑橡胶制成的刹车块71的上方固设一锁结杆72而成,该锁结杆72可通过孔槽12锁结在鞋体10底面接近脚尖或脚后跟处的锁结孔24或34中而固定。
轮轴40为一长杆体41,该长杆体41的长度与鞋体10的脚掌及脚跟宽度相适应,其一端设有供手易抓持的一旋转头43,另一端设有一适深的固定内锁孔42构成,二轮轴40分别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前、后固定座20、30的轴管21、31及鞋体10的通孔11间,轮体60则穿套在轮轴40上。
锁定螺母50由外侧段呈大头状的、可供手易抓持的旋转头51及内侧段延伸出一锁结柱52构成,该锁结柱52与轮轴40的固定内锁孔42相配合使用。
由上述结构,当轮体60通过其上的连动管62穿设在轮轴的杆体41上,且位于鞋体的两侧后,锁定螺母50通过锁结柱52锁结在轮轴的固定内锁孔42内而固定,同时轮体60一侧的连动管62则紧贴在鞋体侧面,另一侧的连动管62则紧贴在轮轴40与锁定螺母50的旋转头51的内侧面。
参见图4、组装时,分别将二轮体60通过其上的连动管62穿套过二轮轴40,使轮体60一侧的连动管62紧贴在旋转头43上,再把轮轴40的杆体41穿入鞋体10的前、后段通孔11内,当轮轴40的杆体41穿入后,其未端段会伸出通孔11一适当距,再把另二轮体60通过其上的连动管62分别穿过二轮轴40的杆体41的伸出段,且一侧的连动管62则紧贴在鞋体10的侧面,然后,再将二锁定螺母50以锁结柱52分别锁结在轮轴40的固定内锁孔42内固定,同时使另二轮体60另一侧的连动管62紧贴在二锁定螺母50上(参见图5),最后刹车锁决70可依需要选择,可以锁结杆72锁结在鞋体10前固定座20的锁结孔24上,或后固定座30的锁结孔34上,又或不使用不设置,此即完成组合。
由上述具体实施例,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由于轮轴40一端固设一较大的旋转头43,另一端内凹设一固定内锁孔42,并配合锁定螺母50内侧段所延设的锁结柱52锁结在固定内锁孔42内,使两者相互配合锁结,而将轮体60及轮轴40限位在鞋体10两侧的轮轴40及锁定螺母50、旋转头43、51之间,该结构在长期使用上,不容易有所疲乏或损坏,因而不会在玩乐时,产生轮体60脱落的情况发生,使用较安全。
(二)由图4可看出,当轮轴40穿设在鞋体10的通孔11内,再在一侧锁结锁定螺母50后,其伸出鞋体10两侧的长度仍然很短,外观看起来更为美观,且该结构可减少锁定螺母50的碰撞机率,既使受碰撞,也不会使锁定螺母50掉落,使轮体60脱落的情况发生,故更具有安全性与进步性,使用寿命更长。
权利要求1.一种简便型两用滑轮鞋,在鞋底内埋设有前固定座及后固定座,前、后段两侧各有一通孔,底面近脚尖及脚后跟处各有一孔槽,前固定座埋设在鞋体前段,后固定座埋设在鞋体后段,其均以一轴管分别往前、后段一体延伸出一延伸片而成,延伸片上设有结合孔及锁结孔;轮体中心轴孔内埋设有轴承,轴承的中心轴向两侧延伸出一连动管,轮轴穿设在鞋体的通孔与前、后固定座的轴管间,轮体穿套在轮轴上;其特征在于二轮轴一端内凹设有一固定内锁孔,另一端为较大易抓持的旋转头,锁定螺母的外侧段为易抓持的旋转头,旋转头内侧段延伸设有一锁结柱,轮体通过连动管穿设在轮轴上,定位在鞋体两侧,锁定螺母的锁结柱锁结在轮轴的固定内锁孔内而固定,使轮体一侧的连动管紧贴在鞋体侧面,另一侧连动管紧贴在轮轴与锁定螺母的旋转头的内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便型两用滑轮鞋,其特征在于上述二轮轴为一适长杆体,其长度与鞋体脚掌及脚跟处的宽度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便型两用滑轮鞋,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固定座的锁结孔上还可与一刹车锁块锁结,或与后固定座的锁结孔锁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简便型两用滑轮鞋,其特征在于上述刹车锁块在刹车块上方固设一锁结杆而成,该锁结杆可锁结在鞋体底面近脚尖处或近脚后跟处。
专利摘要一种简便型两用滑轮鞋,其特征在于:二轮轴一端内凹设有一固定内锁孔,另一端为较大易抓持的旋转头,锁定螺母的外侧段为易抓持的旋转头,旋转头内侧段延伸设有一锁结柱,轮体通过连动管穿设在轮轴上,定位在鞋体两侧,锁定螺母的锁结柱锁结在轮轴的固定内锁孔内而固定,使轮体一侧的连动管紧贴在鞋体侧面,另一侧连动管紧贴在轮轴与锁定螺母的旋转头的内侧面;由上述结构,轮体能更稳固锁结,其使用寿命长、外观更美观。
文档编号A63C17/02GK2477230SQ01208190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7日
发明者萧竣中, 李仲明, 黄宏隆 申请人:萧竣中, 李仲明, 黄宏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