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柄皮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803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握柄皮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握柄皮结构改良,特别是提供可借助发泡塑胶层以有效阻隔汗水回渗的握柄皮结构,且当透气孔中的汗水过多时,可由使用者挥动球拍的动作而自然甩出,而不会有不适的湿润感,以保持握把于最佳使用状态。
又,当握柄皮A实际应用时,则是配合在握柄皮A上布设有透气孔A3,再利用背胶B将其与一弹性体C相黏着结合,即可如图2所示,将握柄皮A缠绕于球拍D的握柄上使用,以期能达到增加握持舒适性的效果。
然而,由于握柄皮A的不织布A2与弹性体C间有背胶B加以阻隔,因此当使用者的汗水经由透气孔A3渗入握柄皮A内层时,其汗水将因为背胶B的阻隔而集中在不织布A2,并随着汗水的累积而逆渗至握柄皮A的表面,将造成使用者手部的湿润,进而影响对球拍的握持效果;再者,由于该背胶B的黏性作用也为深入至透气孔A3,而使砂土等细小杂物容易聚集在透气孔A3中,其不但影响整体握柄皮A的美观,甚至于会因为异物的侵入而降低背胶B的黏性,而造成握柄皮A的脱落。
技术内容针对以上情形,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握柄皮结构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易造成使用者手部湿滑、握持不舒适、握柄皮易脱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握柄皮结构改良,该握柄皮是以上层结合有PU树脂层的不织布为主要结构体,其中,该不织布的下方是由背胶与发泡塑胶层相结合后,而构成整体握柄皮的基本结构,再将已黏合发泡塑胶层的握柄皮再一次背胶并打设有孔洞,而该孔洞贯穿握柄皮而形成透气孔后,再与弹性体相黏着结合后,即可缠绕于球拍的握柄使用。
因此,当汗水渗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握柄皮的透气孔时,由透气孔渗入弹性体吸收以保持握把于最佳使用状态,并可借助发泡塑胶层的不透水作用,阻隔汗水的回渗,当透气孔中的汗水过多时,则可由使用者挥动球拍的动作而自然甩出,而不会有不适的湿润感。
具体实现方式为使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现配合
如下本实用新型握柄皮结构该改良,其整体握柄皮10的结构组成如图3、图4所示,同样是由不织布12为主要结构体,并配合在不织布12上涂布一层加入有DMF(二甲基甲酰胺)的PU树脂层11,其是利用DMF的亲水性,在浸泡于水中后可由DMF的亲水性而渗透出水,使PU树脂层11与不织布12相结合。
尤其,在不织布12的下方是由背胶B与一发泡塑胶层13相结合,其发泡塑胶层13是可以为不透气的EVA发泡塑胶,而构成整体握柄皮的基本结构,再将已粘合发泡塑胶层的握柄皮10再一次背胶B,并打设孔洞,而此孔洞是贯穿握柄皮10而形成透气孔14后再与一弹性体C相黏着结合完成即可缠绕于球拍的握柄使用,如此透气孔14相对于弹性体C的位置处没有背胶,因此不会有细小杂物聚集黏附背胶上外,更通过透气孔14以增加使用者握持的舒适性。
由于,该握柄皮10是在用不织布12层与弹性体C间另结合有一不透气的发泡塑胶层13,因此,当汗水渗入握柄皮10的透气孔14时,可借助透气孔渗入弹性体C直接被吸收,又此弹性体是为亲水性且高吸收的特性,故吸水效果很好,且当透气孔14中的汗水过多直接堆积于透气孔时可借助发泡塑胶层13的不透水作用,阻隔汗水的回渗,如图5所示,则可由使用者挥动球拍D的动作而自然甩出,而不会有不适的湿润感。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握柄皮结构改良提供了握柄皮另一较佳可行的结构,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附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所有一切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及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握柄皮结构改良,该握柄皮是以上层结合有PU树脂层的不织布为主要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不织布的下方是由背胶与发泡塑胶层相结合后再次背胶并打设有孔洞,而该孔洞贯穿握柄皮而形成透气孔后,再与弹性体相粘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握柄皮结构改良,其中,该PU树脂层是加入有二甲基甲酰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握柄皮结构改良,其中,该发泡塑胶层是为不透气的EVA发泡塑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握柄皮结构改良,其中,该弹性体是为亲水性高吸水的弹性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握柄皮结构改良,是以不织布为主要结构体,在不织布上方涂布有PU树脂层的,以及在该不织布的下方是由背胶与发泡塑胶层相结合后,而构成整体握柄皮的基本结构,再将已黏合发泡塑胶层的握柄皮再一次背胶并打设有孔洞,而该孔洞贯穿握柄皮而形成透气孔后,再与弹性体相黏着结合完成,即可缠绕于球拍的握柄使用。因此,当汗水渗入握柄皮的透气孔时,由透气孔渗入弹性体吸收,并可借助发泡塑胶层的不透水作用,阻隔汗水的回渗,当透气孔中的汗水过多时,则可由使用者挥动球拍的动作而自然甩出,而不会有不适的湿润感。
文档编号A63B49/02GK2590616SQ0229358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5日
发明者潘王彬 申请人:潘王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