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5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为一种用以结合轨道单元以形成延伸轨道而供模型车行驶的轨道结合装置。
背景技术
模型车轨道在传统的设计上主要是供模型火车行驶用,当然也可供其他模行车运用,早期此类模型车几乎全由国外进口,近年来才有部份国内厂商开始生产,由于国外收集模型火车的风气盛行,故而模型火车已然超出了儿童玩具的范畴,而成为老少咸宜的时髦产品。
现有的模型车轨道依生产厂商或模型车规格不同而有所不同,故而在市面上可以见到众多不同的产品,为了便于贩卖与运销,故而其轨道均采轨道单元组装结合的设计,而其技术核心则在于其结合装置的设计,在传统式的模型车轨道中最常见的即如图5所示,其于轨道单元(70)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凸块(72)及一凹槽(74),在两轨道单元(70)相结合时即是将凸块(72)容置入凹槽(74)中,此种产品的轨道单元(70)是以木材制成,同时在该轨道单元(70)的两面均设有轨槽(76),当使用者欲将弯弧形的轨道单元(70)安排在不同弯弧方向时,仅需将该轨道单元(70)翻面即可变换其弯弧的方向,在操作运用上相当方便。
基于材料取得不易及加工成本的限制,乃有厂商开发出了由塑胶材质一体射出成型的第87218012号“玩具火车轨道组装构造”新型专利案,其结构如图6中所示,其是于轨道单元(80)的一端凹设有一嵌接部(82),在另端则凸设有一嵌接槽(84),由此即可将复数个轨道单元(80)嵌固连接,此种设计概念沿用前述传统式的凸块与凹槽配合的结构而来,其为了解决传统式轨道单元(70)间的凸块(72)及凹槽(74)配合紧密度不足的问题,乃设置有略具弹性的嵌接部(82)与嵌接槽(84)。
上述两种轨道设计在一般性组装操作上均可达到设计时所要求的组装变化功效,但其仅限于平面上的组装,亦即其必须让各轨道单元(70,80)底面安置于地板或桌面等平面上来进行组装,倘其组装安置的位置有高低起伏,则其轨道单元(70,80)结合位置即无法确保平整,尤其是当火车行驶其上而有重量负担或振动时,该结合位置即易发生松脱。
另在上述两轨道设计上并无法提供立体安装的功效,由于挑剔的玩家或收藏家已然不甘于在平面上铺展轨道,或是受到居家环境的空间限制,而希望能够将轨道架空成立体型态,该两种轨道的结合装置即无法在腾空的状态下提供适切的定位功效,当然亦不具备有架设成立体型态的相关结构,故而该类轨道仍有改善的空间。
为了提供使用者能够将轨道架设成立体型态的需求,有人开发出了如第88218333号“玩具火车轨道的改良结构”新型专利,其基本结构如图7中所示,其是于轨道单元(90)的一端中央设有外张状的凸片(91),并于两侧分别设有内拗的半圆状勾部(92),另端则由轨槽(96)向外突伸,于该突伸部的两侧分设以与勾部(92)呈对应的半圆状卡块(94),由此可将多数个轨道单元(90)相结合;另在该轨道单元(90)的两侧近边缘处分别形成有长条状的架设槽(98)与圆形的架设孔(99),其可供使用者以支柱或相关构件穿设于架设孔(99)中,或由架设槽(98)来进行搭设绑缚,将轨道单元(90)支撑架空,以提供立体架设轨道的功效,其属一较新颖的设计。
但由上述结构作分析,其各轨道单元(90)由勾部(92)与卡块(94)相结合的结合装置虽可提供一份卡合作用,但其在垂直方向仍欠缺固定的作用,亦即其在架设完成后在各轨道单元(90)相接处即形成一结构最脆弱的位置,尤其是其架设孔(99)设置在远离轨道单元(90)的相接处,更无法提供该脆弱位置有效的支撑与固定作用,其显有加以改良的必要;另亦有玩家指称该轨道单元(90)两侧延伸出的架设槽(98)与架设孔(99)虽然提供了架设作用,但却呈现出与实际火车轨道不同的造型外观,破坏了模型火车的真实感,此亦是该结构设计时未详加考量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该装置具有提供方便组装的功效,可以提供稳固扣合的功效,并利于在轨道底面结合支撑装置以进行架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包括有轨道单元与扣块,其中该轨道单元的各端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扣孔,扣块侧面轮廓略呈ㄇ字形,该扣块可扣入两端部相贴靠的轨道单元的两相邻扣孔中。
其中在该扣孔靠轨道单元端部边缘形成一连接壁,该连接壁的顶面低于轨道单元的顶面,该扣块扣合结合至轨道单元上时,该扣块的顶面与轨道单元的顶面齐平。
其中在轨道单元的各端部扣孔边缘可被扣块盖合的位置底面处设置有组装孔。
其中在轨道单元的各端部扣孔边缘可被扣块盖合的位置底面处设置有组装孔。
其中该组装孔设置在连接壁的中段底面处。
其中该组装孔为螺孔。
其中该扣孔设置在轨道单元两端的两轨槽之间。
其中在该扣块侧边设置有可扣合在扣孔边缘的扣锥片。
其中该扣块上的扣锥片设置在扣块的两相对端。
其中该扣锥片两侧与扣块端壁间形成有间隔缝。


图1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图较佳实施例进行组装时的侧视部份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图较佳实施例组装完成时的侧视部份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组合完成时的外观示意图。
图5传统式的模型车轨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第87218012号“玩具火车轨道组装构造”新型专利的轨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第88218333号“玩具火车轨道的改良结构”新型专利的轨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元件分解示意图,其中于轨道单元(10)的各端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扣孔(12),其可配合侧面轮廓略呈ㄇ字形的扣块(20)进行扣合结合,在图中可以见到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单元(10)与公知的雷同,在其表面上设有供模型车行驶的轨槽(16),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单元(10)亦可制成弯弧形、交叉或分叉等造型,该等变化均属公知技术的运用,且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无关,故在附图中仅以直线状的轨道单元(10)为例作说明。
当本实用新型进行组装结合时,可先将两轨道单元(10)安置定位,然后将扣块(20)由上方压入两轨道单元(10)相接的端部的两相邻扣孔(12)中,其组装过程即如图2、3中所示,在进行组装操作时相当方便,又由图1-图3中可以见到在扣块(20)侧边可以设置扣合在扣孔(12)边缘的扣锥片(22),当扣块(20)如图2中所示开始压入扣孔(12)中时,扣锥片(22)会抵靠在扣孔(12)边缘而以材料自身的弹性内缩,当扣块(20)压至图3中所示的组装定位时,该扣锥片(22)即不再受到扣孔(12)边缘的抵压而向外弹,而可扣持在扣孔(12)的边缘处,提供稳固扣合结合的功效,若要进行拆解时,则可由轨道单元(10)的底面以手指将扣锥片(22)压入扣孔(12)内侧,同时将扣块(20)向上推出,即可令扣块(20)脱离扣合的定位。
配合图1、3中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扣孔(12)靠轨道单元(10)端部边缘形成一连接壁(13),该连接壁(13)的顶面低于轨道单元(10)的顶面,当扣块(20)扣合结合至轨道单元(10)上的定位时,扣块(20)的顶面可与轨道单元(10)的顶面保持齐平。
另在图2、3的剖面图中可见到本实用新型在轨道单元(10)的各端部扣孔(12)边缘可被扣块(20)盖合的位置底面处,设置有组装孔(14),在图中所示实施例中是将该组装孔(14)设置在连接壁(13)的中段底面处;又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组装孔(14)为螺孔,当然其亦可为单纯的凹孔,由该组装孔(14)的设置,即可利于在轨道底面结合支撑装置(图中未示)以进行架高。
当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单元(10)由扣块(20)结合完成后即如图4中所示,其外观平整而造型优美,同时在各轨道单元(10)两端的结合处均由扣块(20)来提供稳固的结合功效,即令安装的位置有高低起伏,依本实用新型的结合装置的设计,仍能够让轨道单元(10)端部相接位置维持平整的结合状态,不会因重量或震动而在相接位置形成高度差,又本实用新型的扣孔(12)设置在轨道单元(10)两端的两轨槽(16)之间,亦即扣孔(12)的宽度小于两轨槽(16)间的间距,而扣块(20)的宽度亦小于两轨槽(16)间的间距,另该扣块(20)上的扣锥片(22)设置在扣块(20)的两相对端,且扣锥片(22)两侧与扣块(20)端壁间形成有间隔缝(24),以提供扣锥片(22)适切的弹性变形空间,其确具进步性。
又本实用新型将组合孔(14)设置在轨道单元(10)的各端部扣孔(12)边缘可被扣块(20)盖合的位置底面处,一方面该组装孔(14)在轨道组装完成后不会外露,而能够保持轨道整体的完美外观造型,另一方面将组装孔(14)设置在该位置时,即令在射出成型时会在该位置造成些许的材料收缩现象,仍可在组装完成时由扣块(20)加以覆盖,绝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完美造型。
另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合装置于各轨道单元(10)的各末端位置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扣孔(12),故而其可依使用者需求而选择组装的方向,亦即依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由不同方向的组装来改变弯弧形轨道单元(10)的弯弧方向,而无需如同公知结构必须在轨道单元两面分别设置轨槽,以便以翻面的方式进行弯弧方向的变换,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以极佳的结构配置,提供使用者一种更佳的选择。
权利要求1.一种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包括有轨道单元与扣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轨道单元的各端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扣孔,扣块侧面轮廓略呈字形,该扣块可扣入两端部相贴靠的轨道单元的两相邻扣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扣孔靠轨道单元端部边缘形成一连接壁,该连接壁的顶面低于轨道单元的顶面,该扣块扣合结合至轨道单元上时,该扣块的顶面与轨道单元的顶面齐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轨道单元的各端部扣孔边缘可被扣块盖合的位置底面处设置有组装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轨道单元的各端部扣孔边缘可被扣块盖合的位置底面处设置有组装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组装孔设置在连接壁的中段底面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组装孔为螺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孔设置在轨道单元两端的两轨槽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扣块侧边设置有可扣合在扣孔边缘的扣锥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块上的扣锥片设置在扣块的两相对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锥片两侧与扣块端壁间形成有间隔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模型车轨道结合装置,于轨道单元的各端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扣孔,其可配合侧面轮廓略呈ㄇ字形的扣块进行扣合,由此可在两轨道单元安置定位后,将扣块由上方压入两轨道单元相接的端部两相邻扣孔中,提供方便组装的功效,又在扣块侧边可以设置扣合在扣孔边缘的扣锥片,进而提供稳固扣合的功效,另在轨道单元的各端部扣孔边缘可被扣块盖合的位置底面处,可设置组装孔,而可利于在轨道底面结合支撑装置以进行架高。
文档编号A63H19/30GK2636934SQ0327582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0日
发明者林铭雄 申请人:铁支路模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