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划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16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划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进行模拟划船运动的划船器。
背景技术
有鉴于练习用划船训练器具有不易折收、收藏体积过大的缺点,申请人创造了台湾第92203741号《可折收之划船训练器》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如附图1、2、3所示,该划船训练器10具有由一主杆111、一前脚杆112与一后座113所组成的一主架单元11,一滑设于该主杆111的滑座12,一固定于该滑座12的座垫13,一固定设置于该主杆111底侧的固定座14,分别呈可转动地套设于该固定座14并位于该主杆111两侧的T形管15,分别呈可转动地枢设于该T形管15的二臂杆16与二枢座17,分别呈可转动地枢设于二臂杆16的二扶手18,及分别装设在该二枢座17与该后座113之间并可施于该二T形管15一转动阻力的二阻力件19。
上述的划船训练器,可转动该二扶手18与二臂杆16带动二T形管15以达单手划船运动的使用功效,此外,可使二臂杆16与二扶手18贴靠于该主杆111,进而具有可以方便折收及可缩小收藏体积的作用。
该划船训练器10虽然具有上述的作用,但是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进行单手、双手划船运动的划船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进行腹部运动的划船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折收并固定连杆单元的划船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划船器,包括一设置有一主杆的主架单元、一滑设于主架单元的座椅单元、一对设置于主架单元底侧的枢接单元、一对设置于枢接单元上的把手装置及一安装于枢接单元与主架单元之间的阻力单元,所述的枢接单元包括一固定设置于主杆底侧的第一枢架及设置于第一枢架上的第二枢架,第二枢架与第一枢架间为转动的活动连接,其转动的中心横向平行于主杆;所述的把手装置设置于主架单元两侧,每侧包括一与第二枢架连接的连杆单元,两连杆单元之间设置有握持单元;所述的座椅单元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套管,两套管上分别活动连接有握杆。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上述的连杆单元包括一一端与第二枢架连接、横向向主杆侧面伸出的第一支杆及通过一枢接组合体连接于第一支杆另一端的第二支杆,通过枢接组合体第二支杆可相对第一支杆转动。所述的握持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二支杆的转接头以及分别连接两个转接头且互相间为活动连接的两根握杆。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的握杆可为如下形式握杆包括第一握杆、第二握杆以及连接二者的组接结合体,第一握杆具有一套管,套管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一插管、靠内侧端外壁径向设置有穿孔;所述的第二握杆具有一握管,握管靠内侧端直径较小形成第二插管,第二插管外壁径向设置有穿孔,在第二握杆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第一插管;所述的组接结合体包括一呈V形的弹片,弹片安放于第二插管内,弹片开口端外侧设置有一穿插于穿孔和穿孔中的定位柱。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握杆可为如下另一种形式握杆包括两根第三握杆和连接两第三握杆的组接结合体,第三握杆包括一套管,套管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插管,内侧端内壁径向设置有一凸柱;该组接组合体为两端具有用于插入套管中的连接管,连接管上开有沿轴向的导槽及沿圆周方向的定位槽,导槽和定位槽连通。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握杆可为如下另一种形式握杆包括两根第四握杆,两第四握杆的外端直径较小形成插管,其中一第四握杆内端直径较小形成组接组合体,组接组合体上设置有螺纹形成螺柱,另一第四握杆内端内壁设置有与螺柱配合的螺孔。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在主杆底侧还设置有第一承架,第一承架中部为直接固定于主杆底侧的第一锁块,两端为用于放置第一支杆呈凹弧形的第一承块;在主杆底侧还设置有第二承架,第二承架中部为直接固定于主杆底侧的第二锁块,两端为用于放置第二支杆呈凹弧形的第二呈块。
同时,上述的方案可更进一步改进为阻力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二枢架与主杆后端部之间的阻力件以及一固定于主杆后端部底侧的第三枢架,上述的阻力件为一油压缸,该油压缸具有一固定在第二枢架上的缸体以及从缸体中伸出连接于第三枢架的活塞杆;所述的主架单元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主杆前端部、后端部的前支架、后支架;所述的座椅单元包括设置于主杆上并可沿主杆移动的滑座以及固定于滑座上的座垫,两套管分别固定于滑座两侧的翼板上。
一种可进行单手、双手划船运动的划船器,其实现方式为一种划船器,包括一主架单元,主架单元包括一主杆以及固定设置于主杆前端部两边的两前支架,主杆上滑设有一座椅单元,在每个前支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支杆,在每个前支架与对应的支杆之间还设置有一阻力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支杆的一端上套设有一转接头,在两个转接头之间设置有与转接头连接、并通过一组接组合体进行活动连接的两握杆。
上述的握杆包括第一握杆以及第二握杆,第一握杆具有一套管,套管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一插管、靠内侧端外壁径向设置有穿孔;所述的第二握杆具有一握管,握管靠内侧端直径较小形成第二插管,第二插管外壁径向设置有穿孔,在第二握杆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第一插管;所述的组接结合体包括一呈V形的弹片,弹片安放于第二插管内,弹片开口端外侧设置有一穿插于穿孔和穿孔中的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握持单元的第一握杆和第二握杆可互相固定与分离,两第三握杆可互相固定与分离和两第四握杆也可互相固定与分离,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双手、单手划船运动的功能以及优点。
2.翼板两侧的套管可分别用来穿插固定第一握杆、第二握杆或者两第三握杆或者第四握杆,使用时把持握杆,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进行健腹运动的功能及优点。
3.由于在主杆下方设置有用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收折后放置的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收折固定的功能及优点。


附图1为台湾第92203741号新型专利的一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所揭示新型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所揭示新型的收折状态立体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5为该较佳实施例中握持单元与座椅单元局部分解状态示意图;附图6为该较佳实施例中握持单元局部组合剖视示意图;附图7为该较佳实施例中枢接单元、连杆单元以及阻力单元局部分解示意图;附图8为该较佳实施例中座椅单元安装于主杆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附图9为该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种握持单元局部分解状态示意图;附图10为该较佳实施例中第三种握持单元局部分解状态示意图;附图11为该较佳实施例进行单手划船动作训练状态的使用示意图;附图12为该较佳实施例进行双手划船动作训练状态的使用示意图;附图13为该较佳实施例进行双手臂力训练状态的使用示意图;附图14为该较佳实施例进行另一种双手臂力训练状态的使用示意图;附图15为该较佳实施例进行腰力运动训练状态的使用示意图;附图16为该较佳实施例中两插管与滑座局部分解状态示意图;附图17为该较佳实施例中两握杆穿插固定于两插管后的立体示意图;附图18为该较佳实施例进行健腹运动状态的使用示意图;附图19为该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承架、第二承架与主杆局部分解状态示意图;附图20为该较佳实施例中将连杆单元收折固定于第一承架、第二承架上的组合示意图;附图21为该较佳实施例第一支杆放置于第一承架上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22为该较佳实施例第二支杆放置于第二承架上的剖视示意图;附图23为该较佳实施例阻力件分解状态示意图;附图24为该较佳实施例阻力件组装后示意图;附图25为握持单元实施于另一种划船器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详细描叙如附图4、5、7所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划船器主要包括一支架单元20、一滑设于主架单元20上的座椅单元30、一对设置于主架单元20底侧的枢接单元40、一对设置于枢接单元40的把手装置50以及安装在枢接单元40与主架单元20之间的阻力单元90。
该主架单元20包括一主杆21,主杆21为长条状型材,两侧设置有滑轨213,其前端部211设置有一前支架22,在主杆21后端部212设置有一后支架23,一对设置于主架21前端部211顶侧的计数器24,计数器24通过一横向设置的固定杆25固定在主杆21上,在计数器24两侧还设置有两个踏板26,踏板26同样通过固定杆25固定。
如附图4、5、8所示,座椅单元30包括一滑设于主杆21上并可沿主杆21滑动的滑座31,滑座31上固定有一座垫32。
该滑座31具有相互间隔分设于主杆21两侧的两翼板311以及连接两翼板311的连接板312。
在该较佳实施例中年,两翼板311内侧设置有可在滑轨213内滚动的滚轮33,使滑座31可带动座垫32在主杆21上往复移动。
上述枢接单元40包括一固定在主杆21底侧的第一枢架41,第一枢架41上活动连接有一第二枢架42。
该第一枢架41具有一与主杆21固定设置的固定块411,固定块411下方固定有一横向设置的第一枢座412。该第二枢架42具有一与第一枢座412配合的枢管421,二者通过一枢杆43穿插连接,使第二枢架42可以以枢杆43为中心转动。枢管421下方固定有一多角管422,多角管422两侧分别设置有其截面呈U形的锁座423,U形开口朝主杆21的前方,在多角管422后方位置设置有第二枢座424,第二枢座424用于连接阻力单元90。
该把手装置50包括两个分别与锁座423活动连接的连杆单元60,两连杆单元60之间连接有一握持单元70。
每一连杆单元60具有一直接与锁座423连接的第一支杆61,第一支杆61端部通过一枢接组合体63可转动地连接有一第二支杆62。该第一支杆61分为第一端部611和第二端部612,第二端部611通过锁件64、65固定于锁座423上。该第二支杆62具有也具有第一端部621和第二端部622。该枢接组合体63具有一固定设置于该第一支杆61的第二端部612的第一套座631和一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杆62的第一端部621的第二套座632,第一套座631和第二套座632通过一竖向穿插的锁杆633连接,锁杆633上下方设置有固定螺帽634以及隐藏螺帽634的饰盖635。
该握持单元70包括套设于各第二支杆62第二端部622的转接头71,在两个转接头71间设置有第一握杆72和第二握杆73,第一握杆72和第二握杆73之间通过一组接组合体74进行可拆卸的连接。
每一转接头71上设置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套头711和第二套头712,第一套头711套设于第二端部622上。
第一握杆72具有一套管721,套管外端部直径较小形成插管722,插管722可插入第二套头712内,套管721另一端设置有一径向的穿孔723。该第二握杆73具有一握管731,握杆731内端部直径较小形成第二插管733,第二插管733外周径向设置有穿孔734,握杆731外端部直径较小形成第一插管732,第一插管732可插入第二套头712内,第二插头733可插入套管721内。
如附图6所示,该组接组合体74具有一呈V形的弹片741,弹片741插入第二插管733内,弹抵于第二插管733内壁上,在弹片741上设置有定位柱742,定位柱742处于穿孔723、734中,用于将第一握杆72和第二握杆73连接为一体,当定位柱742从穿孔723、734中脱离后,则可将第一握杆72和第二握杆73分开。
如附图9所示,第二种握持单元80具有分别套设于两第二支杆62的第二端部622的两转接头81,在转接头81之间设置有两根第三握杆82,两第三握杆82之间通过组接组合体83实现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该转接头81与前述的转接头71相同,具有套设于第二端部622的第一套头811以及与第三握杆82连接的第二套头812。
第三握杆82具有一套管821,套管821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插管822,插管822用于穿插于第二套头812内,在第三握杆82内侧端的内壁设置有径向的凸柱823。
该组接组合体83的两端各设置有可插入套管821内的连接管831,连接管831壁上设置有一轴向的导槽832,导槽832底部设置有一圆周方向的定位槽833,导槽832和定位槽833连通。在组接组合体83的中部直径较大形成一挡环834。
组装时,先将第三握杆82的套管821沿组接组合体83的轴向套设于该连接管831外,同时令该凸柱823进入导槽832内,当该套管821碰到挡环834而无法前进时,随即转动该第三握杆82使凸柱823进入定位槽833中,则完成第三握杆82与组接组合体83的互相固定,同样可将另一第三握杆82固定于组接组合体83的另一端。当需要拆卸时则反之。
如附图10所示,第三种握持单元84包括与第二支杆62的第二端部622套接的转接头86、位于两转接头86之间的两第四握杆85以及连接两第四握杆85的螺接组合体87。
该转接头86与转接头71、81相同,具有套设于该第二端部622的第一套头851以及与用于穿插第四握杆85的第二套头852。
每第四握杆85具有一套管851,套管851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插管852,该两螺接组合体87具有分别设置于第四握杆85内侧端地螺柱871和螺孔872。
同时,该阻力单元90包括至少一阻力件91以及第三枢架92。
该阻力件91在该较佳实施例中是一油压缸,具有一缸体911以及可在缸体911中伸缩的活塞杆912,缸体911通过一枢件93枢设于该第二枢座424之上。
该第三枢架92具有一固定设置于主杆21后端部212底侧的固定块921,固定块921底侧固定有一第三枢座922,第三枢座922与活塞杆912通过一横向设置的第二枢件94活动连接。
该阻力件91可提供第二枢架42在把手装置50作用下的转动最,进而可提高肌肉训练效果。
如附图4和附图11所示,使用者可将第一握杆72与第二握杆73拆下或使该二握杆72、73分离,即可单独滑动一侧第二支杆62,进行单手划船运动。
如附图12、13、14、15所示,当将第一握杆72和第二握杆73通过组接组合体74连接固定后,则可进行双手划船运动或者双手臂力运动训练或者腰力运动训练。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是以第一握杆72与第二握杆73的组合进行说明的,实际上第三握杆82与第四握杆86也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
如附图16、17、18所示,该较佳实施例更包含分别设置于两翼板311外侧的两套管100,第一握杆72的插管722和第二握杆73的插管732可穿插于两套管100中。当使用者朝向主杆21的后端部212,同时双手握住两套管100上的第一握杆72和第二握杆73,就可推动座椅单元30沿主杆21移动,进而使本划船器具有健腹运动使用功能。
如附图19和附图20所示,该较佳实施例更包含横向设置于主杆21底侧的第一承架110和第二承架120,第一承架110和第二承架120位于枢接单元40和前支架22之间。
该第一承架110具有一固定于主杆21的第一锁块111,第一锁块111两端朝底侧呈凹弧形弯曲形成两第一承块112。该第二承架120具有一固定于主杆21的第二锁块121,第二锁块121两端沿伸呈凹弧形从而形成两第二承块122,第二承块122略高于第一承块112。
配合附图21、22所示,将连杆单元收折后,可将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分别放置于第一承块112和第二承块122的凹弧形中,进而达到收折固定连杆单元的目的。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图例虽然仅绘出一阻力件91进行说明,但是如附图23、24所示,实际上也可在第一枢架41两侧设置两第二枢架42,进而形成两阻力件。
同时,可在前支架22出设置一置放盒(图中未给出),可供放置握杆72、73、82以及组接组合体74、83,有防止上述组件丢掉的作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握持单元可70、80可应用于其他形态的划船器,以使该划船器具有单手或双手划船运动的功能。如图25所示,是将握持单元70应用于划船器130的示意图,该划船器130具有一主架单元140,一滑设于主架单元140的主杆141上的座椅单元150,两可转动地设置于前支架142上的两二支杆160,在支杆160与前支架142之间设置有阻力件170。
因为该握持单元70的第一握杆72和第二握杆73通过组接组合体74活动的连接,即可相互固定又可拆分,使划船器130也具有单手和双手划船运动的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划船器,包括一设置有一主杆(21)的主架单元(20)、一滑设于主架单元(20)的座椅单元(30)、一对设置于主架单元(20)底侧的枢接单元(40)、一对设置于枢接单元(40)上的把手装置(50)及一安装于枢接单元(40)与主架单元(20)之间的阻力单元(9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枢接单元包括一固定设置于主杆(21)底侧的第一枢架(41)及设置于第一枢架(41)上的第二枢架(42),第二枢架(42)与第一枢架(41)间为转动的活动连接,其转动的中心横向平行于主杆(21);所述的把手装置(50)设置于主架单元(20)两侧,每侧包括一与第二枢架(42)连接的连杆单元(60),两连杆单元(60)之间设置有握持单元;所述的座椅单元(30)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套管(100),两套管(100)上分别活动连接有握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单元(60)包括一一端与第二枢架(42)连接、横向向主杆(21)侧面伸出的第一支杆(61)及通过一枢接组合体(63)连接于第一支杆(61)另一端的第二支杆(62),通过枢接组合体(63)第二支杆(62)可相对第一支杆(6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持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二支杆(62)的转接头(71)以及分别连接两个转接头(71)且互相间为活动连接的两根握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杆包括第一握杆(72)、第二握杆(73)以及连接二者的组接结合体(74),第一握杆(72)具有一套管(721),套管(721)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一插管(722)、靠内侧端外壁径向设置有穿孔(723);所述的第二握杆(73)具有一握管(731),握管(731)靠内侧端直径较小形成第二插管(733),第二插管(733)外壁径向设置有穿孔(734),在第二握杆(73)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第一插管(732);所述的组接结合体(74)包括一呈V形的弹片(741),弹片(741)安放于第二插管(733)内,弹片(741)开口端外侧设置有一穿插于穿孔(723)和穿孔(734)中的定位柱(74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杆包括两根第三握杆(82)和连接两第三握杆(82)的组接结合体(83),第三握杆(82)包括一套管(821),套管(821)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插管(822),内侧端内壁径向设置有一凸柱(823);该组接组合体(83)为两端具有用于插入套管(821)中的连接管(831),连接管(831)上开有沿轴向的导槽(832)及沿圆周方向的定位槽(833),导槽(832)和定位槽(83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杆包括两根第四握杆(85),两第四握杆(85)的外端直径较小形成插管(852),其中一第四握杆(85)内端直径较小形成组接组合体(87),组接组合体(87)上设置有螺纹形成螺柱(871),另一第四握杆(85)内端内壁设置有与螺柱(871)配合的螺孔(872)。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在主杆(21)底侧还设置有第一承架(110),第一承架(110)中部为直接固定于主杆(21)底侧的第一锁块(111),两端为用于放置第一支杆(61)呈凹弧形的第一承块(112);在主杆(21)底侧还设置有第二承架(120),第二承架(120)中部为直接固定于主杆(21)底侧的第二锁块(121),两端为用于放置第二支杆(62)呈凹弧形的第二呈块(1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力单元(90)包括设置在第二枢架与主杆(21)后端部之间的阻力件(91)以及一固定于主杆(21)后端部底侧的第三枢架(92),上述的阻力件(91)为一油压缸,该油压缸具有一固定在第二枢架(92)上的缸体(911)以及从缸体(911)中伸出连接于第三枢架(92)的活塞杆(912);所述的主架单元(20)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主杆(21)前端部、后端部的前支架(22)、后支架(23);所述的座椅单元(30)包括设置于主杆(21)上并可沿主杆(21)移动的滑座(31)以及固定于滑座(31)上的座垫(32),两套管(100)分别固定于滑座(31)两侧的翼板(311)上。
9.一种划船器,包括一主架单元(140),主架单元(140)包括一主杆(141)以及固定设置于主杆(141)前端部两边的两前支架(142),主杆(141)上滑设有一座椅单元(150),在每个前支架(142)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支杆(160),在每个前支架(142)与对应的支杆(141)之间还设置有一阻力件(170),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支杆(160)的一端上套设有一转接头(71),在两个转接头(71)之间设置有与转接头(71)连接、并通过一组接组合体(74)进行活动连接的两握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杆包括第一握杆(72)以及第二握杆(73),第一握杆(72)具有一套管(721),套管(721)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一插管(722)、靠内侧端外壁径向设置有穿孔(723);所述的第二握杆(73)具有一握管(731),握管(731)靠内侧端直径较小形成第二插管(733),第二插管(733)外壁径向设置有穿孔(734),在第二握杆(73)外侧端直径较小形成第一插管(732);所述的组接结合体(74)包括一呈V形的弹片(741),弹片(741)安放于第二插管(733)内,弹片(741)开口端外侧设置有一穿插于穿孔(723)和穿孔(734)中的定位柱(74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进行划船运动的划船器。主要包括一设置有一主杆的主架单元、一滑设于主架单元的座椅单元、一对设置于主架单元底侧的枢接单元、一对设置于枢接单元上的把手装置及一安装于枢接单元与主架单元之间的阻力单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具有双手、单手划船运动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进行健腹运动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收折固定的功能。
文档编号A63B69/06GK2868354SQ20052012077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6日
发明者曾俊明 申请人:刘虎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