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玩具陀螺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163阅读:1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玩具陀螺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玩具陀螺发射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玩具陀螺一般由陀螺本体和陀螺发射器组成,其中陀螺本体是由陀螺发射器提供初始速度和旋转方向。儿童通过陀螺发射器使陀螺本体旋转,以陀螺本体旋转时间最长为取胜条件,或者以将对手的陀螺本体碰撞出一定区域之外为取胜条件,从而在玩耍中获得相应的乐趣。
例如中国专利CN2582697Y公告的“一种玩具陀螺及其陀螺发射器”,包括陀螺本体和陀螺发射器,其中,陀螺发射器包括壳体及装置在壳体内的驱动机构和可驱动上述陀螺本体的旋转轮,旋转轮内壁环设有至少三个可卡紧陀螺本体的活动卡块。上述活动卡块由滑块和弹簧组成,上述旋转轮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可容置滑块和弹簧的槽腔,其中各滑块可滑动地装置在各槽腔内,且其前部从所述槽腔的槽口中伸出而突出于旋转轮内壁,弹簧装置在槽腔内,其一端顶紧滑块尾部,另一端顶紧槽腔尾壁。虽然这种陀螺发射器能使陀螺本体在脱离陀螺发射器时能平稳地直线落下,陀螺本体不会产生严重甩向一边甚至飞出的现象,产品安全性能高,但是,这种陀螺发射器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成本也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安全性能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玩具陀螺发射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玩具陀螺发射器,包括壳体、驱动机构和旋转盘,上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盘安装在驱动机构转轴的下端,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卡紧块和至少一个限位块,上述卡紧块内侧壁上设有可卡紧陀螺本体卡环的小突块,上述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相匹配。
由于旋转盘下部外圆周表面上的卡紧块内侧壁上设有可卡紧陀螺本体卡环的小突块,旋转盘下部外圆周表面上的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相匹配,所以,陀螺发射器的旋转盘与陀螺本体之间为活动式卡接。当旋转盘下部的卡紧块其小突块卡紧在陀螺本体的卡环上时,旋转盘与陀螺本体形成动配合的连接,即当陀螺本体及其发射器两者都处于静态时,陀螺本体通过其卡环与带小突块的卡紧块两者的配合而卡紧在旋转盘上,旋转盘可带动陀螺本体旋转,而当陀螺本体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当驱动机构停止给旋转盘提供动力时,旋转盘便趋向停止转动的状态,而高速旋转的陀螺本体,由于惯性作用仍然要继续高速旋转,这时旋转盘便会阻碍陀螺本体的运动,因此,陀螺本体上的卡环便会脱离旋转盘上的卡紧块,从而使陀螺本体脱离旋转盘而独立转动。而限位块的作用是当旋转盘带动陀螺本体旋转时,通过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横向配合限位,防止卡紧块与卡环之间的打滑,进一步提高旋转盘带动陀螺本体旋转的能力,从而给陀螺本体提供一个较大的初始速度,保证陀螺本体在脱离旋转盘后还能因惯性而持续旋转较长的时间;当陀螺本体脱离旋转盘时,通过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纵向配合限位,可以使陀螺本体能平稳地直线落下,不会产生严重甩向一边甚至飞出的现象,提高产品安全性能。
所述卡紧块、限位块分别固定地设在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其中卡紧块均匀分布。
上述卡紧块、限位块和旋转盘最好采用如下结构连接所述卡紧块、限位块的个数均为两个,两卡紧块通过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两卡紧块的前部分别从旋转盘上两对称通孔中伸出而突出于旋转盘下部端面,两限位块对称地固定设在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上述对称分布的两卡紧块和两限位块均匀分布于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采用上述结构后,只有两卡紧块与卡环形成动配合的连接,而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限位块位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内,两者的配合只起限位作用,这样,旋转盘不会将陀螺本体卡得太紧,既能让旋转盘带动陀螺本体转动,又方便于陀螺本体在高速时与旋转盘分离。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与转轴一体成型的驱动齿轮、带有拉手的齿条,驱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驱动齿轮一侧或两侧的壳体上各设有一齿条槽,上述齿条可位于齿条槽内并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为了使高速旋转的陀螺本体更容易脱离旋转盘而独立转动,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止转机构,该止转机构包括止转轮、止转块和复位弹簧,止转轮与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止转轮的外侧壁上向外突出有突块,止转块位于壳体上且与止转轮突块配合而使转轴停止转动,复位弹簧套装在转轴上,其一端张紧在止转轮上,其另一端张紧在壳体的内侧壁上;壳体上的齿条槽为阶梯状,齿条的形状与齿条槽的形状相匹配。当齿条插入壳体上的齿条槽内并与驱动齿轮相啮合时,止转机构的止转轮在齿条的作用下向上提升,止转轮的旋转脱离止转块的限制,齿条带动驱动齿轮旋转;当齿条从壳体上的齿条槽内抽出后,止转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止转轮的旋转受到止转块的限制而停止转动。上述止转机构通过齿条与驱动齿轮的配合,保证在齿条插入时转轴能自由转动,而在齿条抽出后转轴能自动停止旋转而处于静止状态,这样,高速旋转的陀螺本体,在转轴及其上的旋转盘突然停止的状态时,由于惯性作用陀螺本体仍然要继续高速旋转,而旋转盘的突然停止便会阻碍陀螺本体的运动,因此,陀螺本体可立即脱离旋转盘而独立转动。
为了平衡旋转盘与驱动齿轮转轴之间的连接,增强驱动齿轮通过转轴带动旋转盘转动的能力,使旋转盘的转动更加平稳,所述旋转盘与驱动齿轮之间设有一平衡转动轮,该平衡转动轮固定安装于驱动齿轮转轴上,即可以在平衡转动轮中间设有可卡紧转轴方形部分的方形孔,也可以在平衡转动轮中间设有可卡紧转轴三角形部分的三角形孔,平衡转动轮也可以用其它方式固定安装于驱动齿轮转轴上,平衡转动轮外侧壁上设有与旋转盘内侧壁上的竖向条形槽相配合的竖向突条。由于平衡转动轮外侧壁上的竖向突条位于旋转盘内侧壁上的竖向条形槽的槽内,增强了旋转盘与驱动齿轮转轴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以,转轴与旋转盘同步转动,从而使旋转盘平稳地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玩具陀螺发射器,由于旋转盘安装在驱动机构转轴的下端,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卡紧块和至少一个限位块,上述卡紧块内侧壁上设有可卡紧陀螺本体卡环的小突块,上述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相匹配,陀螺发射器的旋转盘与陀螺本体之间为活动式卡接。当旋转盘下部的卡紧块其小突块卡紧在陀螺本体的卡环上时,旋转盘与陀螺本体形成动配合的连接;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横向配合限位,防止了旋转盘带动陀螺本体旋转时卡紧块与卡环之间打滑的发生,提高旋转盘带动陀螺本体旋转的能力,从而给陀螺本体提供一个较大的初始速度,保证陀螺本体在脱离旋转盘后还能因惯性而持续旋转较长的时间;当陀螺本体脱离旋转盘时,通过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纵向配合限位,可以使陀螺本体能平稳地直线落下,不会产生严重甩向一边甚至飞出的现象,提高产品安全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玩具陀螺发射器也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陀螺发射器和陀螺本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陀螺发射器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陀螺发射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玩具陀螺发射器,包括壳体1、驱动机构和旋转盘2,上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1内,上述旋转盘2安装在驱动机构转轴3的下端,旋转盘2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对称地设有两个限位块4,上述限位块4与陀螺本体5的卡环6上的槽口7相匹配,两卡紧块8通过一连接件9固定连接,两卡紧块8的前部分别从旋转盘2上两对称通孔10中伸出而突出于旋转盘2下部端面,上述卡紧块8内侧壁上设有可卡紧陀螺本体5上卡环6的小突块11,上述对称分布的两卡紧块8和两限位块4均匀分布于旋转盘2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采用上述结构后,只有两卡紧块8与卡环6形成动配合的连接,而旋转盘2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限位块4位于陀螺本体5的卡环6上的槽口7内,两者的配合只起限位作用,这样,陀螺发射器的旋转盘2与陀螺本体5之间为活动式卡接。当旋转盘2下部的卡紧块8其小突块11卡紧在陀螺本体5的卡环6上时,旋转盘2与陀螺本体5形成动配合的连接,即当陀螺本体5及其发射器两者都处于静态时,陀螺本体5通过其卡环6与带小突块11的卡紧块8两者的配合而卡紧在旋转盘2上,旋转盘2可带动陀螺本体5旋转,而当陀螺本体5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当驱动机构停止给旋转盘2提供动力时,旋转盘2便趋向停止转动的状态,而高速旋转的陀螺本体5,由于惯性作用仍然要继续高速旋转,这时旋转盘2便会阻碍陀螺本体5的运动,因此,陀螺本体5上的卡环6便会脱离旋转盘2上的卡紧块8,从而使陀螺本体5脱离旋转盘2而独立转动。当旋转盘2带动陀螺本体5旋转时,通过限位块4与陀螺本体5的卡环6上的槽口7横向配合限位,防止卡紧块8与卡环6之间的打滑,进一步提高旋转盘2带动陀螺本体5旋转的能力,从而给陀螺本体5提供一个较大的初始速度,保证陀螺本体5在脱离旋转盘2后还能因惯性而持续旋转较长的时间;当陀螺本体5脱离旋转盘2时,通过限位块4与陀螺本体5的卡环6上的槽口7纵向配合限位,可以使陀螺本体5能平稳地直线落下,不会产生严重甩向一边甚至飞出的现象,提高产品安全性能。同时,旋转盘2不会将陀螺本体5卡得太紧,既能让旋转盘2带动陀螺本体5转动,又方便于陀螺本体5在高速时与旋转盘2分离。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3、与转轴3一体成型的驱动齿轮12、带有拉手13的齿条14,驱动齿轮12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驱动齿轮12的两侧的壳体1上各设有一直线型齿条槽15,上述齿条14可位于齿条槽15内并与驱动齿轮12相啮合,齿条槽15可以相对于陀螺发射器手柄16纵向或横向设置,本实施例采用后一方式。
为了使高速旋转的陀螺本体5更容易脱离旋转盘2而独立转动,上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止转机构,该止转机构包括止转轮17、止转块18和复位弹簧19,止转轮17与驱动齿轮12同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止转轮17与驱动齿轮12及转轴3一体成型,止转轮17的外侧壁上向外突出有突块20,止转块18位于壳体1上且与止转轮17上的突块20配合而使转轴3停止转动,复位弹簧19套装在转轴3上,其一端张紧在止转轮17上,其另一端张紧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壳体1上的齿条槽15为阶梯状,齿条14的形状与齿条槽15的形状相匹配。
为了平衡旋转盘2与驱动齿轮12的转轴3之间的连接,增强驱动齿轮12通过转轴3带动旋转盘2转动的能力,使旋转盘2的转动更加平稳,上述旋转盘2与驱动齿轮12之间设有一平衡转动轮21,该平衡转动轮21中间设有可卡紧转轴3方形部分22的方形孔23,从而使平衡转动轮21固定安装于驱动齿轮12的转轴3上,平衡转动轮21外侧壁上设有与旋转盘2内侧壁上的竖向条形槽24相配合的竖向突条25。由于平衡转动轮21外侧壁上的竖向突条25位于旋转盘2内侧壁上的竖向条形槽24的槽内,增强了旋转盘2与驱动齿轮12的转轴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以,转轴3与旋转盘2同步转动,从而使旋转盘2平稳地转动。
当齿条14插入壳体1上的齿条槽15内并与驱动齿轮12相啮合时,止转机构的止转轮17在齿条14的作用下向上提升,止转轮17的旋转脱离止转块18的限制,齿条14带动驱动齿轮12旋转;当齿条14从壳体1上的齿条槽15内抽出后,止转轮17在复位弹簧19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止转轮17旋转受到止转块18的限制而停止转动。上述止转机构通过齿条14与驱动齿轮12的配合,保证在齿条14插入时转轴3能自由转动,而在齿条14抽出后转轴3能自动停止旋转而处于静止状态,这样,高速旋转的陀螺本体5,在转轴3及其上的旋转盘2突然停止的状态时,由于惯性作用陀螺本体5仍然要继续高速旋转,而旋转盘2的突然停止便会阻碍陀螺本体5的运动,因此,陀螺本体5可立即脱离旋转盘2而独立转动。
实施例2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两者不同之外在于实施例2省去了实施例1中的连接件9,而将两卡紧块8和两限位块4直接设在旋转盘2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即两卡紧块8和两限位块4与旋转盘2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还可以采用微电机,同时,止转机构采用手动插片插入驱动齿轮的形式,使驱动齿轮在微电机停电时停止转动。只要玩具陀螺发射器包括壳体、驱动机构和旋转盘,上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内,上述旋转盘安装在驱动机构转轴的下端,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卡紧块和至少一个限位块,上述卡紧块内侧壁上设有可卡紧陀螺本体卡环的小突块,上述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相匹配,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玩具陀螺发射器,包括壳体、驱动机构和旋转盘,上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盘安装在驱动机构转轴的下端,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卡紧块和至少一个限位块,上述卡紧块内侧壁上设有可卡紧陀螺本体卡环的小突块,上述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块、限位块分别固定地设在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其中卡紧块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块、限位块的个数均为两个,两卡紧块通过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两卡紧块的前部分别从旋转盘上两对称通孔中伸出而突出于旋转盘下部端面,两限位块对称地固定设在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上述对称分布的两卡紧块和两限位块均匀分布于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玩具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与转轴一体成型的驱动齿轮、带有拉手的齿条,驱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驱动齿轮一侧或两侧的壳体上各设有一齿条槽,上述齿条可位于齿条槽内并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止转机构,该止转机构包括止转轮、止转块和复位弹簧,止转轮与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止转轮的外侧壁上向外突出有突块,止转块位于壳体上且与止转轮突块配合而使转轴停止转动,复位弹簧套装在转轴上,其一端张紧在止转轮上,其另一端张紧在壳体的内侧壁上;壳体上的齿条槽为阶梯状,齿条的形状与齿条槽的形状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玩具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与驱动齿轮之间设有一平衡转动轮,该平衡转动轮固定安装于驱动齿轮转轴上,平衡转动轮外侧壁上设有与旋转盘内侧壁上的竖向条形槽相配合的竖向突条。
专利摘要一种玩具陀螺发射器,包括壳体、驱动机构和旋转盘,上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内,上述旋转盘安装在驱动机构转轴的下端,旋转盘下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卡紧块和至少一个限位块,上述卡紧块内侧壁上设有可卡紧陀螺本体卡环的小突块,上述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相匹配。当卡紧块卡紧在卡环上时,旋转盘与陀螺本体形成动配合的连接;限位块与陀螺本体卡环上的槽口横向配合限位,提高旋转盘带动陀螺本体旋转的能力并给其提供一个较大的初始速度;当陀螺本体脱离旋转盘时,限位块与槽口纵向配合限位,可使陀螺本体平稳地直线落下,不会产生严重甩向一边甚至飞出的现象,提高产品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也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A63H33/18GK2845874SQ200520120598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友生 申请人:王友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