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助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15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力助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力助跳器,属于体育锻练器械。
目前,国内外用于跑步增速、辅助跳跃类的娱乐健身器械的共同缺点是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行进过程中能量损耗大,所以实用性较差,至今未见到有成熟的产品投放市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动中能量损失小、安全性强、且重量轻的弹力助跳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靠腿板、弹簧板、预应力引线、接地件、软带组件、减震垫、保护垫,其特征是靠腿板的正面与弹簧板的上端以绞链方式连接,弹簧板的下端与接地件以绞链方式连接,预应力引线的上端与靠腿板连接,下端与接地件连接,减震垫设在接地件的下面,软带组件的上端与靠腿板连接,前端与接地件连接,后下端与保护垫连接,减震垫的两侧与软带组件亦有连接,在靠腿板的左右两侧设有系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明显提高人的奔跑速度和弹跳高度,使人大大增加对跑、跳的兴趣,且使用安全方便,适合城乡各年龄段的人群的娱乐、健身需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接地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靠腿板(1)、弹簧板(2)、预应力引线(3)、接地件(4)、软带组件(6)、减震垫(7)、保护垫(8),靠腿板(1)为适合人体腿部结构特性的弧形靠板,其正面中央与弹簧板(2)的上端以绞链方式连接,弹簧板(2)的下端与接地件(4)以绞链方式连接,在弹簧板(2)的靠近下端的位置上设有辅助护垫(5),预应力引线(3)的上端与靠腿板(1)连接,下端与接地件(4)连接,接地件(4)的结构是在一个弯折板(11)的内弯处固定有两段相同的圆管(10),两圆管(10)保持同轴,并相隔一段距离,两圆管(10)之间可安装与弹簧板(2)下端绞接的轴,减震垫(7)设在接地件(4)的下面。软带组件(6)包括有(a)、(b)、(c)三组软带,软带(a)和软带(c)分别与软带(b)搭接构成软带组件(6),软带组件(6)中的软带(a)与减震垫(7)连接,软带(b)与接地件(4)连接,软带(c)与靠腿板(1)连接,软带(c)的脚下部分与保护垫(8)连接,保护垫(8)与减震垫(7)可以制成一体,在靠腿板(1)的左右两侧装有系带(9)。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用靠腿板(1)的系带(9)将腿固定好,用软带组件(6)将脚固定好后,即可进行跑、跳、行走等运动。
权利要求1.一种弹力助跳器,包括有靠腿板、弹簧板、预应力引线、接地件、软带组件、减震垫、保护垫,其特征是靠腿板的正面与弹簧板的上端以绞链方式连接,弹簧板的下端与接地件以绞链方式连接,预应力引线的上端与靠腿板连接,下端与接地件连接,减震垫设在接地件的下面,软带组件的上端与靠腿板连接,前端与接地件连接,后下端与保护垫连接,减震垫的两侧与软带组件亦有连接,在靠腿板的左右两侧设有系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跳器,其特征是在弹簧板的靠近下端的位置上设有辅助护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跳器,其特征是软带组件包括有(a)、(b)、(c)三组软带,软带(a)和软带(c)分别与软带(b)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跳器,其特征是保护垫与减震垫可以制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力助跳器,属于体育锻炼器械,包括有靠腿板、弹簧板、预应力引线、接地件、软带组件、减震垫、保护垫,靠腿板的正面与弹簧板的上端绞接,弹簧板的下端与接地件绞接,预应力引线的上端与靠腿板连接,下端与接地件连接,减震垫设在接地件的下面,软带组件的上端与靠腿板连接,前端与接地件连接,后下端与保护垫连接,减震垫的两侧与软带组件亦有连接,在靠腿板的左右两侧设有系带。其优点是可明显提高人的奔跑速度和弹跳高度,使人大大增加对跑跳的兴趣,且使用安全方便,适合各类人群的娱乐、健身需求。
文档编号A63B5/00GK2432955SQ00247168
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8日
发明者南燕军 申请人:南燕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