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97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涉及一种配重设计能弹性调整的高尔夫球杆头。
背景技术
就高尔夫球杆头的选用原则而言,所呈现的吸震能力(与击球惯性值有关)、反弹能力(与反弹系数(COR)有关),与误差容忍度(Tolerance)等为主要的功能特性考量。也就是说,除了依靠良好击球技术以将球准确地挥击至目标外,还必须依据个人的击球习惯、体能与偏好状态,选择于击球瞬间能产生的良好吸震力与反弹力,且配重设计佳的高尔夫球杆头,以于顺畅、良好的打击感觉下,达到稳定击球与控球的目的。
其中,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设计,主要大为影响击球时的球杆头移动平衡感与侧旋效应,以及球受击后的飞行状态。重心配置偏高的,所击出球的飞行弹道低且后旋量大,相当难以击出高飞球,所以较适用于打击力强的使用者;相反地,重心配置偏低偏后的,便利于让球以高飞行弹道且低后旋量的条件飞击出,相对较适于打击力弱的使用者或初学者。另外,若重心配置过于接近打击面,会造成击球时高尔夫球杆头产生严重侧旋与偏移扭转,无法平衡摆动。
目前,有关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设计方式,常见的是于球头体的后侧面或底面处开凿凹槽,再将配重物件嵌置或锁设入凹槽中。虽然能用以改变球杆头整体的重心,但整体加工成型与组装程序上却显繁琐而徒增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低重心配重设计,而能有效提升击球稳定性、配重调整弹性度与加工组装简易度的高尔夫球杆头。
本实用新型的高尔夫球杆头,包含一球头体、一环条单元,以及一配重单元。该球头体具有一打击面,以及一相反于该打击面的后侧弧面。
该环条单元凸设于该球头体的后侧弧面下半部处;该配重单元设置于该环条单元上,且其所呈现配重效果可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该配重单元设置于位在该球头体的后侧弧面下半部处的环条单元上,且所呈现配重效果能因应个人打击需求以予调整变化,用以使整体重心后移并压低,提升整体移动平衡感,并增进球于击出后的飞行弹道与飞行距离。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一第二优选实施例,其一配重单元为一C型块体;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一第三优选实施例,其一配重单元的多个C型块体是可供选用的;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一第四优选实施例,其一环条单元与一配重单元设置于一球头体后侧弧面下半部处的一弧状凹陷区处;图5是一后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一第五优选实施例,其一配重单元的多个块体为圆筒状;图6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一第六优选实施例,其一环条单元的二间隔并列的环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为一木杆头(wood head)。该高尔夫球杆头2包含一球头体21、一环条单元22,以及一配重单元23。
该球头体21具有一朝前的打击面211,以及一相反于该打击面211的后侧弧面212。
该环条单元22为单一环条体,且一体成型于后侧弧面212下半部处。本实施例中,该环条单元22可以是如铝金属、碳纤维材质、镁铝合金与不锈钢(SUS)等材质制成。
该配重单元23为单一个圆筒状的块体,可受力滑移地环套定位于该环条单元22的周面上,主要通过其本身所含重量及位置调整,以使该球头体21整体的重心趋低并后移。
该高尔夫球杆头2于制造与实际使用上,确实能发挥下列优点1.低重心配重设计,提升球击后的起飞条件使用者能视个人挥杆击球习惯而调整其配重设计,施力调整该配重单元23于该环条单元22的定位位置,让该球头体21与该配重单元23间配合形成适当的配重比例,并促使该高尔夫球杆头2整体重心能往后偏移并往下压低,有利于让球以高飞行弹道且低后旋量的条件飞击出,而有效提升球击出后的飞行弹道与飞行距离。
2.配重调整弹性度与使用便利性都相当优异需要根据个人打击需求而调整整体的配重设计与重心位置时,使用者只需稍加施力便可推使该配重单元23于该环条单元22上产生滑移,并定位于该环条单元22的任意位置处,整体于配重调整弹性度与使用便利性上都相当优异。
3.加工成型简易特别是,该环条单元22外凸设置于该球头体21的后侧弧面212表面,完全不需改变该球头体21的原有结构,所以整体于加工与组装成型上相当简易便利,有效改善现有高尔夫球杆头需于球头体上额外成型凹槽,以将配重物件嵌置/锁入其中,以致加工组装困难繁琐的问题。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2的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配重单元23为一C型块体,而可拆移地扣夹定位于该环条单元22上。
在调整配重时,使用者只需将该配重单元23拆下,再夹扣于该环条单元22的适当位置处,便可达到调整配重以使重心后移的目的。所以本实施例同样能如该第一优选实施例具有低重心、配重调整弹性度与使用便利性具佳,以及加工成型简易等效用。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2的一第三优选实施例,与该第二优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配重单元23具有多个可供选用的C型块体231,被选取的块体231可拆移地夹扣定位于该环条单元22上。当然,该多个块体231的重量可以是完全相同,或是互有差异的。
由于,所夹扣定位的块体231的重量与位置等,都会改变球头体21与配重单元23间的配重比例关系,让高尔夫球杆头2整体重心相对改变。因此,使用者能由该多个块体231中进行选取、拆装更换与移位等调整,以让适当重量的块体23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夹扣于该环条单元22的适当位置处,以达到调整配重设计目的。所以本实施例同样能如该第二优选实施例具有低重心、配重调整弹性度与使用便利性具佳,以及加工成型简易等效用。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2的一第四优选实施例,与该第三优选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球头体21的后侧弧面212具有一位于其下半部处的弧状凹陷区213,以及一非凹陷区214;该环条单元22与该配重单元23(具有多个可供自由选用的C型块体231,可选用一个或多个),位于该弧状凹陷区213处。
利用该配重单元23与该环条单元22位于该后侧弧面212底端部处的弧状凹陷区213中,能达到更为优异的配重调整弹性度与便利性。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2的一第五优选实施例,与该第四优选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配重单元23具有多个可滑移地环套定位于该环条单元22上的圆筒状块体231,通过调整该多个块体231的位置,便同样能达到极佳的配重调整弹性度与便利性。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2的一第六优选实施例,与该第四优选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环条单元22具有二相互间隔地设置于该弧状凹陷区213处的环条体221。该配重单元23的多个可供自由选用的C型块体231,其中任一被选取优选可拆移地夹扣定位于其中一环条体221上。当然,该配重单元23的多个块体23 1也可以是圆筒状,每一块体231可滑移地环套定位于所相对应的环条体221上。
而利用该二环条体221的设计,能增加该配重单元23的多个块体231的配置弹性,所以本实施例整体于配重调整弹性度上能更加增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高尔夫球杆头2,利用该配重单元23设置于位在该球头体21的后侧弧面212下半部处的环条单元22上,且所呈现配重效果能根据个人打击需求予以调整变化,促使整体重心后移并压低,以提升击球移动平衡感,并增进球于击出后的飞行弹道与飞行距离,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包含一球头体、一环条单元,以及一配重单元;该球头体具有一打击面,以及一相反于该打击面的后侧弧面;其特征在于该环条单元凸设于该球头体的后侧弧面下半部处;该配重单元配重效果可调整地设置于该环条单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球头体的后侧弧面具有一位于其下半部处的弧状凹陷区,以及一非凹陷区,该环条单元与该配重单元位于该弧状凹陷区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环条单元是一环条体,该配重单元是一块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环条单元是一环条体,该配重单元具有多个块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环条单元具有二相互间隔的环条体,该配重单元具有多个块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单元可滑移地环套设置于该环条单元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配重单元可拆移地夹扣设置于该环条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块体可滑移地环套设置于该环条单元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块体是可供选用的,被选用的块体可拆移地夹扣设置于该环条单元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块体分布设置于该二环条体上,每一块体可滑移地环套设置于所相对应的环条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块体是可供选用的,被选用的块体可拆移地夹扣设置于其中一环条体上。
专利摘要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包含一球头体、一环条单元,及一配重单元。该球头体具有一打击面,以及一相反于该打击面的后侧弧面。该环条单元凸设于该球头体的后侧弧面下半部处。该配重单元设置于该环条单元上,且其所呈现配重效果能依个人打击需求以予调整,用以使整体重心后移并压低,提升整体移动平衡感,并增进球于击出后的飞行弹道与飞行距离。
文档编号A63B53/04GK2922962SQ200620120429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0日
发明者林忠谦, 胡顺富, 许燕吉 申请人:大田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