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68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雪板的制作方法
滑雪板技术领域
图2是

图1滑雪板的侧视图。 [24图3是图1滑雪板的底视图。[25]图4是图1滑雪板的局部侧视图。[26图5表示符合本发明的滑雪板的翘起部型廓内接在其中的空间。 [27图6表示产生符合本发明的滑雪板的翘起部侧型廓曲线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28符合本发明的滑雪板1是从前尖端5延伸到后端6的长形结构。 叫做底部的下表面8大体是平的,并用于在雪上滑行。上表面7也大体是 平的,但可以具有一些起伏。29在滑雪板的中心区形成一条叫做鞋子中间线的线条MC。该线相 当于当鞋子4在固定在鞋子的中间线MC 二侧的保持部件之间时鞋子中间 的控制位置。[30保持部件由一位于中间线MC前面的阻挡2和一位于中间线MC 后面的跟块3构成。它们用于保持鞋子4。[31图2表示滑雪板1处于平坦表面9上的侧视图。滑雪板l的两个 部分与平坦表面9接触, 一个在前, 一个在后。这些接触区实际上是二条 线,分别叫做前接触线LS和后接触线LT。滑雪板在这二条接触线之间具 有一个叫做弓形的凹形曲线。另一方面,保持鞋子的零件就固定在这二条 接触线之间。[32在前接触线LS以外,包括在前接触线LS与前尖端S之间的滑 雪板部分叫做翘起部。翘起部的长度DS等于前接触线LS与前尖端S之 间的距离。根据本发明,该长度大于500mm。在所述的例子中,滑雪板的 总长度L等于1920mm,长度DS等于730mm。[33由于该大长度的翘起部,降低了在粉末状雪上滑雪时塞滞 (enfournement)的危险。但是,滑雪者甚至在滑道外的粉末状雪中滑雪 时,可以使他的身体处于前倾位置,并保持与在压实滑道上滑雪时采取的 位置相似的位置。[34前接触线LS的位置为,距离鞋子中线MC的距离DM大于 300mm。[35滑雪板位于后接触线LT与后端T之间的部分形成滑雪板的叫做 跟部的部分。在符合本发明的滑雪板中,跟部的尺寸比翘起部小得多。后接触线LT位于距滑雪板后端T的距离DT小于300mm之处。在所述的 例子中,该距离等于100mm。[36图3表示图l和2描述的滑雪板的俯视图。可以从中看到前接触 线LS和后接触线LT以及鞋子中线MC的位置。图中还可看到与翘起部 区和后跟区中滑雪板最大宽度相对应的线,以及处于滑雪板中心区的滑雪 板最小宽度线。[37滑雪板的最小宽度线LWP位于鞋子中线附近,比该中线后退。 滑雪板在该线处的宽度通常叫做滑板宽度。滑板宽度在100-150mm之间。 在所述的例子中,滑板宽度为127mm。[38滑雪板在跟部处的最大宽度线LWT位于后接触线LT附近,在 滑雪板的后接触线LT与后端T之间。需要指出的是,该线LWT也可恰 好位于后接触线LT处。在该线上测量的滑雪板宽度通常叫做后跟宽度。 后跟宽度在110到160mm之间,在所述的例子中,后跟宽度为137mm。[39滑雪板在翘起部处的最大宽度LWS位于滑雪板的前端 (extr6mi" avant)与前接触线LS之间,距前接触线LS的距离为DWS。 距离DWS在440mm到640mm之间。在所述的例子中,该距离为540mm。 滑雪板在该线上的宽度通常叫做翘起部宽度。翘起部宽度在125mm到 170mm之间。在所示的例子中,该宽度为147mm。[40当滑雪板在雪上处于平坦位置时,与雪接触的下棱角被限制在位 于后接触线LT和前接触线LS之间的棱角上。当滑雪板在雪上不再处于 平坦位置并且滑雪者采取角度时,接触长度增加到翘起部处的最大宽度线 LWS与后跟处的最大宽度线LWT之间的距离确定的最大距离。[41在符合本发明的滑雪板中,最大宽度线之间的距离比前、后接触 线之间的距离大得多。由于这一点,从滑雪者采取变化并且处于棱角时起, 棱角与滑道的接触长度更大。[42图4表示滑雪板翘起部的侧视图。该翘起部从前接触线LS到前 端由三部分构成。翘起部的第一部分IO与滑雪板的中心部分相邻并相切。 它的侧型廓有小的隆起度。由于这个非常小的隆起度,滑雪板的侧型廓曲 线在滑雪板的中心部分和翘起部之间的连接处具有更好的连续性。[43例如,可以使该部分具有圆弧形侧型廓,其半径Rl在4m到9m之间。例如在所述例子中半径Rl等于6m。[441 由于选择一圆弧型廓,从而保证从中心部分到滑雪板端部比如果 翘起部的型廓由一些直线部分构成有更好的连续性。另外,中心部分和翘 起部的型廓在前接触线LS处严格相切。[451 选择圆弧型廓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不是限定性的。也可选择其它型 廓,条件是这些其它型廓内接在点LS通过的两个圆弧之间的空间中,并 且在该点处与滑雪板中心部分的型廓相切。两个涉及的圆弧一方面是一半 径为9m的圓弧,另一方面是一半径为5m的圆弧。另外,要指出的是, 这里谈及点LS,而上面把LS表示为前接触线。在涉及滑雪板的侧型廓时, 这是不矛盾的,线LS成为一个点。[46翘起部的第一部分10的型廓从点LS延伸到中间点Jl。[47翘起部的第二部分11与翘起部的第一部分相邻并相切。它的侧 型廓具有更大的凸起度。例如,可以使该部分具有一圓弧形侧型廓,其半 径R2在lm到9m之间,并最好在lm到3m之间。在所述的例子中,半 径R2等于1.5m。[48对翘起部的第二部分11 ,选择圆弧型廓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不是 限定性的。也可选择其它型廓,条件是它们内接在点Jl通过的两个圆弧之 间的空间中,并且这两个圓弧在该点处与翘起部第一部分10相切。涉及的 两个圆弧一方面是一半径为9米的圆弧,另一方面为一半径为l米的圆弧。 [49翘起部第二部分ll的型廓从中间点Jl延伸到中间点J2。501 由于翘起部第一部分10的凸起度非常小,该凸起度几乎看不出 来,除非把滑雪板放在一平坦表面上,并观察它的型廓。翘起部的第二部 分可以具有更大的凸起度,可以更容易看出,并提高滑雪者对翘起部的视 觉感觉。[511 可以对翘起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选择相同的凸起度。例如型 廓只有一个曲率半径R1的翘起部。[521 在图中的所有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改善滑雪者对翘起部的视觉感 觉,可以按照一更大的曲线形成翘起部的第三部分12。翘起部的第三部分 12是翘起部的端部的部分。它与第二部分11相邻并相切,并且其长度E 在80mm到130mm之间。在所述的例子中,翘起部第三部分从滑雪板的端部S测量的长度E为120mm。[53翘起部第三部分的型廓形状可以是半径为R3的圆弧,并且 R3SR2^R1。[54图5表示符合本发明的滑雪板的翘起部型廓内接的空间。图5中, 横坐标相当于平坦表面9,而纵坐标相当于滑雪板底部离开平坦表面9的 高度。下曲线15相当于一翘起部的型廓,该型廓从点LS到点J2的凸起 度为半径等于9米的圆弧。而上曲线146相当于一翘起部的型廓,该型廓 从点LS到点Jl的凸起度为半径等于5米的圆弧,然后从点Jl到J2的凸 起度为半径为l米的圆弧。[55第 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即位于点LS和J2之间的部分内接在这两个 曲线15, 16限定的空间中并且没有"平坦区"的翘起部的整个型廓相当于 符合本发明的翘起部的型廓。滑雪板在翘起部处的展开试验证明没有"平 坦区,,。将滑雪板放在一平坦表面上,在跟部即后部抬起滑雪板,然后证 实滑雪板底部与接触表面之间的接触从接触线LS移动到点S,并且移动 时所述接触只由一条单一的线构成。该接触在任何时刻都不会成为多条线, 甚至一个面。[56在形成翘起部侧型廓的曲线上也证实了没有"平坦区,,。取所述 曲线的两个点Pl和P2——所述两个点Pl和P2位于点LS与S之间并且 彼此按一弦距为150mm的方式相隔开,如果Pl和P2的曲线永远不会远 离所述连接Pl和P2的弦一大于0.5mm数值的距离,那么可认为所i^ 起部存在一 "平坦区"。[57相反,无论成对点Pl和P2如何——所述成对点Pl和P2按一 彼此的弦距为150mm的方式布置在形成所述翘起部侧型廓的曲线上,总 是存在所述曲线的至少一个点,其与连接Pl和P2的弦相距在0.5mm以 上,如果是这样,则认为滑雪板的翘起部不存在"平坦区"。当然,这里 谈及的曲线到弦的距离,它是指最短距离,即在所述弦的平分线 (bissectrice )上测得的至所考虑的点的距离。[58] 图6表示形成符合本发明的滑雪,起部侧型廓的曲线13的细 节。在该曲线13上,两个点Pl和P2的弦距为150mm,即连接点Pl和 点P2的弦14的长度为150mm。由于根据本发明,翘起部不存在任何"平坦区",因此存在至少一个位于P1和P2之间并且此处曲线13与弦14之 间的距离d大于0.5mm的点。[59通常,通过在一距前尖端300mm远的点处确定滑雪板相对于它 所放置的平坦表面的高度H,度量滑雪板翘起部的高度。符合本发明的滑 雪板具有高的翘起部,因为H在5mm到25mm之间。[60本发明不局限于这里作为单纯描述性例子描述的实施例,而是覆 盖任何等效实施例。专业术语l一滑雪板2— 阻挡3— 跟部 4一鞋子5— 前尖端6— 后端7— 上表面8— 底部 9一平坦表面10— 翘起部第一部分11— 翘起部第二部分12— 翘起部第三部分13— 形成翘起部型廓的曲线 14一弦15— 下曲线16— 上曲线
权利要求
1.滑雪板(1),其用于接受使用者的鞋子(4),并且具有一前尖端S、一后端T和一位于所述前尖端(5)和所述后端(6)之间的中心区,并且,当该中心区位于一平坦表面(9)上时,该中心区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平坦表面接触的接触线,这些接触线一方面为位于所述前尖端(5)附近的前接触线LS,另一方面为位于所述后端(6)附近的后接触线LT,该滑雪板的特征在于,分开所述前接触线LS与所述滑雪板的前尖端S的距离DS大于500mm,即DS>500mm。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雪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前尖端S与 所述前接触线LS之间的、叫做翘起部的部区由一凸起区域构成,该凸起 区域包括--翘起部第一部分(10),其侧型廓包括在一半径为9m的圆弧与一半径为5m的圆弧之间;--翘起部第二部分(11),其与所述翘起部第一部分(10)相邻,该翘起部第二部分的型廓包括在一半径为9m的圆弧与一半径为lm的圆 弧之间;—一翘起部第三部分(12),其与所述翘起部第二部分(11)相邻并 且延伸到所述滑雪板的前尖端S。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起部的第一部分 (10)和第二部分(11)的型廓不包括任何"平坦区,,。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起部的第一部分 (10 )和第二部分(11)的型廓为无论成对点Pl和P2如何——所述成对点Pl和P2按一彼此的弦距为150mm的方式布置在形成所述翘起部侧 型廓的曲线上,总是存在所述曲线的介于pl与p2之间的至少一个点,其 与连接Pl和P2的弦相距在0.5mm以上。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起 部第一部分(10 )具有半径Rl在5m到9m之间的圓弧型廓,并且所il^ 起部第二部分(11)具有半径在3m到lm之间的圓弧型廓。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滑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起 部第三部分(12)的长度E包括在80mm到130mm之间。
7.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雪板,其特征在于,高度H 一一其相当于在一距所述滑雪板的前尖端300mm远的点处测量的、分开 所述平坦表面与所述滑雪板的距离——为5mm到25mm之间,即 5mm<H<25mm 。
8.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滑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接 触线LT与所述后端T之间的3巨离DT小于300mm,即DT<30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滑雪板(1),其用于接受使用者的鞋子(4),并且具有一前尖端S、一后端T和一位于所述前尖端(5)和所述后端(6)之间的中心区,并且,当该中心区位于一平坦表面(9)上时,该中心区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平坦表面接触的接触线,这些接触线一方面为位于所述前尖端(5)附近的前接触线LS,另一方面为位于所述后端(6)附近的后接触线LT,该滑雪板的特征在于,分开所述前接触线LS与所述滑雪板的前尖端S的距离DS大于500mm,即DS>500mm。
文档编号A63C5/00GK101219274SQ20071016934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2日
发明者A·布尔吉耶, L·法夫雷, P·梅特拉尔, 让-菲利普·盖 申请人:萨洛蒙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