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直升机的旋翼头和遥控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064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遥控直升机的旋翼头和遥控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基于有线的远程控制(Remote Control)或者基于无线 的远程控制(Radio Control)下飞行的遥控直升机(以下,统称为R/C直 升机)的旋翼头,并且涉及适用于单旋翼式的R/C直升机的旋翼头的机 构,所述单旋翼式的R/C直升机构成为通过贝尔(Bell)方式、希拉(Hill) 方式或者贝尔希拉(Bell Hill)方式使主旋翼的旋转面倾斜。
背景技术
R/C直升机通过使带有迎角的主旋翼桨叶(main rotor blade)旋转而 产生升力,并且通过从安装于主轴(mainmast)的根部的倾斜盘(swash plate)经由连杆机构使主旋翼桨叶的迎角变化,进而利用升力的变化使 旋翼的旋转面倾斜,由此产生朝向倾斜方向的推力,从而进行飞行。
作为对这样的主旋翼桨叶的桨距角(pitch angle)进行控制的方式, 存在以下的方式贝尔方式,从倾斜盘经由连杆机构直接使桨叶倾斜动 作;以及希拉方式,从倾斜盘经由连杆机构使稳定翼桨叶(stabilizer blade) 倾斜动作,并将由于稳定翼桨叶倾斜动作而产生的升力平衡的变化传递 至主旋翼桨叶,从而使桨距角变化。在R/C直升机中,由于通过组合上 述两种方式而成的贝尔希拉方式控制能够得到良好的操舵的响应性,所 以一般广泛使用贝尔希拉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2)。
之所以以主旋翼的旋转面通过倾斜盘的倾斜动作向与倾斜盘相同的 方向倾斜的方式进行控制,是因为作用有陀螺进动现象(gyro — precession)、即当对旋转的物体施加力时该力的效果出现在旋转提前90 度的方向上。为了通过该陀螺进动效应使主旋翼和稳定翼发挥功能以对 施加给机体的外部应力进行控制,使飞行动作稳定,在贝尔希拉方式的 R7C直升机中,设置成以下配置使输出相对于操作输入的相位差为90度,使稳定翼和主旋翼彼此正交。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6—77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 l03066号公报
近来,作为用于在室内的客厅等中享受R/C直升机的飞行操纵的乐 趣的用途,机体重量在400g以下的室内用直升机的需要正在增大。
市售的贝尔希拉控制方式的R7C直升机有从机体全长大致为1 m、重 量大约为3kg的产品到全长超过2m的大型产品等各种类型,但是所有类 型都是为了在室外享受飞行操纵的乐趣的用途而做出的产品,希望开发 出室内用直升机的需求也很大。
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只要将以往的贝尔希拉方式的R/C直升机按 比例縮小(scale down),使机体小型化且轻量化,就能够构成可在室内 进行飞行动作的直升机。
但是,在作为室内用直升机而使机体小型化且轻量化的情况下,存 在飞行动作不稳定、极难操作的问题。即使是从起飞到悬停(hovering) 的简单的操作,也需要比操作室外用大型机更高超的操作技术,并且, 当对发射机(遥控发射器(7°口求))的操作杆进行操作以使机体前后或 侧进飞行时,会出现飞行姿态走样或者机体摇晃的情况,当对舵进行操 作以使机体稳定时,机体会表现出在操作方向大幅度摆动的动作,无法 使机体顺畅地向预期的方向飞行。
对于机体的这样的动作,虽然能够通过改变主旋翼的桨叶或稳定翼 的桨叶的形状、或者精密地调整旋翼头的贝尔希拉比率来改善机体的独 立稳定性,但即使进行了这样的调整,在进行使机体向预期方向移动的 操作的情况下,即,在进行使倾斜盘倾斜动作从而使主旋翼的旋转面发 生变化的操作的情况下,也无法使机体正确且稳定地向预期的方向飞行, 必然会产生飞行姿态走样的状况,从而无法获得像以往的室外用R/C直 升机那样的操作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使R/C直升机构成为小型的情况下,使其飞行动作稳定从而提高操作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旋翼头是一种单旋翼式R/C直升机的
旋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头具有以下结构作为输出的主旋翼相
对于来自倾斜盘的操作输入的相位角为锐角,与此对应,主旋翼和稳定
翼以保持锐角的相位差而旋转的方式安装。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用于将旋翼头支承于主轴的中心毂被分
割成上侧中心毂和下侧中心毂,并且构成为能够适当地自由设定各个中
心毂绕主轴的轴线的固定角度、即相对于主轴的固定位置,主旋翼和稳
定翼分别安装在上下的中心毂上。
此外,本发明的R/C直升机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上述结构的旋翼头。
构成为能够在室内飞行的室内用R/C直升机不限于贝尔希拉式R/C
直升机,公知其操纵是极难的,作为操纵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列
举出以下原因由于室内用直升机重量轻,所以哪怕是室内极弱的风也 会对飞行动作造成影响。
因此,以往,室内用直升机的飞行动作不稳定都是因为机体重量轻而 引起的,既然是为了在室内使用而不能增大机体的重量,就不能防止上述 情况,而实际情况是认为除了下述方法外并无其他方法为了使飞行动作 稳定,只有精密地调整机体的贝尔希拉比率等其它调整部位和从发射机输 出的控制信号的特性等,并且提高操作发射机的操作者的操作技能。
本发明人对用于使作为室内用而构成为小型的R7C直升机的飞行动 作稳定的方法反复进行了精心研究,结果发现在使用重量轻的材料来 成形主旋翼桨叶等从而使主旋翼轻量化的情况下,陀螺进动效应出现在 与通常不同的位置,最终发明出上述结构的R/C直升机。
艮口,在像室外用R/C直升机那样主旋翼桨叶为木制或FRP (Fiber ReinforcedPlastics,纤维增强复合塑料)制从而刚性高且重量大的情况下, 陀螺进动现象相对于输入推迟90度出现,利用这点在相对于主旋翼的行 进方向提前90度的地方对舵进行输入,目卩、在提前90度的位置使倾斜 盘倾斜动作从而使主旋翼的桨距角发生变化。
与此相对,在为了室内用而小型化的R/C直升机上安装有以发泡苯
5乙烯等塑料为材料的重量轻的主旋翼桨叶的情况下,反复进行尝试从而 确认了该陀螺进动现象出现的位置,结果判明陀螺进动现象出现在相 对于输入小于90度的范围。
基于所述见解,将上述作为室内用而构成为小型的贝尔希拉式R/C
直升机的旋翼头构成为将作为输出的主旋翼相对于操作输入的相位角
调整成小于90度的锐角,即,相对于主轴将主旋翼的安装位置配置成绕
主轴提前适当角度,从而使主旋翼和稳定翼保持锐角的相位差而旋转。
另外,使具备该旋翼头的R/C直升机进行飞行,其结果是,机体不
会摇晃而是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即使改变飞行方向,飞行姿态也不会 走样,并且机体的动作也很稳定,从而能够使其顺畅地向预期的方向飞 行,能够确认操作性显著地提高。
这被认为是因为以下原因虽然贝尔希拉控制方式的R/C直升机通
过周期变距操纵(cyclic pitch control)使旋翼的旋转面发生变化,并且, 也通过在主轴的上部进行跷跷板运动的稳定翼来使旋翼的旋转面发生变 化,但是通过使主旋翼的位置提前适当的角度而配置成主旋翼与稳定翼 的相位差为锐角,从而通过这些旋翼的旋转面的变化,实际上陀螺进动 现象作用于机体的力的方向与应控制机体的方向一致,上述主旋翼的配 置合理。
根据本发明,将构成为小型且重量轻的R7C直升机的旋翼头形成为
以下结构将主旋翼相对于来自倾斜盘的操作输入的相位角调整成锐角
的范围而不是90度,与此对应,将主旋翼和稳定翼的旋转的相位角也设 定成锐角,由此能够使R/C直升机的飞行动作稳定,并且能够使操作性 显著地提高。
因此,解决了室内用直升机的操纵困难这一现有问题,即使不精密 地调整机体或发射机的各设定部位,或者即使是操作技能不熟练的人, 也能够在室内轻易地享受R/C直升机的操纵。
另外,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可以确认,.主旋翼和稳定翼的旋转的 相位差的范围根据主旋翼桨叶的重量和尺寸、机体的总重量等R/C直升 机的结构而不同。因此,最适于使飞行稳定的相位差(角度)需要根据R/C直升机的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来设定。不论如何,在主旋翼桨叶重量轻的情况下,陀螺进动现象相对于输入推迟比90度小的角度出现,为了使飞行动作稳定,需要构成为使主旋翼和稳定翼的旋转的相位差保持为锐角。


图1是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7C直升机的旋翼头和倾斜联
动装置(swashlinkage)的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机构的构成部件的展开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倾斜盘周围的构成部件的展开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主旋翼周围的构成部件的展开放大图。
图5的(A)和(B)分别是主旋翼与主轴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的放
大纵剖视图和放大横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的稳定翼周围的构成部件的展开放大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机构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主轴;2:倾斜盘;21:固定倾斜件;22:旋转倾斜件;3:旋翼头;4:主旋翼;41:轭;42:桨叶保持器;43:主旋翼桨叶;5:稳定
翼;51:稳定杆;52:稳定翼桨叶;6:稳定翼控制组件(wash out block);7:中心毂;71:上侧中心毂;72:下侧中心毂;9:升降舵控制杆(elevatorlever); 10:稳定翼控制摆臂;12:跷跷板;13:稳定翼控制杆(stabilizercontrol rod); 14:控制摇臂(mixing arm); 15:控制摇臂杆;ES:升降舵伺服系统(elevator servo); AS:副翼伺服系统(Aileron servo)。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构成本发明的RC直升机的旋翼头和倾斜联动装置的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机构的构成部件的展开立体图,图3是倾斜盘周围的构成部件的展开放大图,图4是主旋翼周围的构成部件的展开放大图,图5是主旋翼与主轴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稳定翼周围的构成部件的展开放大图,图7是图1所示的机构的俯视图。
在各图中,标号l表示主轴,标号2表示倾斜盘,标号3表示由主旋翼4和稳定翼5构成的旋翼头,标号ES表示升降舵伺服系统,标号AS表示副翼伺服系统。
图示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R/C直升机的方式,所述R/C直升机构成为通过贝尔希拉控制方式对主旋翼桨叶的桨距角进行控制,并且作为室内用直升机而将机体构成为轻量且小型。
另外,虽然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记载,但是R/C直升机的主框架、尾旋翼、驱动前后旋翼的电动机、操舵信号的接收装置等构成R/C直升机的其它部件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部件。
关于主轴1,其上部向未图示的机体框架的上方突出,下部经山齿轮与装备在机体内部的电动机的驱动轴连结,从而主轴1安装成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而旋转。在主轴1的上部外周装配有圆筒形的稳定翼控制组件6,并且,在上端装配有支承旋翼头3的中心毂7,它们分别以能够与主轴1一体地旋转的方式紧固。
如图2所示,中心毂7形成为被分割成上侧中心毂71和下侧中心毂72的结构,所述上侧中心毂71固定在主轴1的上端,所述下侧中心毂72固定在主轴1的比上侧中心毂71更靠下侧的外周面上,在上侧中心毂71上安装有后述的跷跷板12和稳定翼5,在下侧中心毂72上安装有主旋翼4。
另外,关于上下的中心毂71、 72,能够适当地自由设定它们绕主轴l的轴线的固定角度、即相对于主轴l的固定位置,由此能够将主旋翼4和稳定翼5的绕主轴1的轴线的交叉角度、即两个部件的旋转的相位差设定成适当的角度。另外,如下所述,在本方式中将上述相位差设定成大约45度。
如图3所示,倾斜盘2构成为在使支枢(pivot) 21a、 21b向外周三个方向突出而成的固定倾斜件21的上侧,经由轴支承件(未图示)旋转自如地支承使支枢22a、22b向外周四个方向突出而成的旋转倾斜件22。
8倾斜盘2使主轴1穿过形成在该倾斜盘2的中央的开口,并且该倾斜盘2安装成能够以该主轴为中心绕与主轴正交的方向的轴线自由地倾斜动作。
艮口,在倾斜盘2的下侧配置有横长框状的升降舵控制杆9,该升降舵控制杆9经由杆8a与升降舵伺服系统ES的伺服摆臂(servo horn)连结,该升降舵控制杆9的可自由倾斜动作的两端部9a、 9a分别与处于固定倾斜件21的外周对置位置的支枢21a、 21a连接。升降舵控制杆9的中央部9b、 9b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未图示的主框架上。并且,与固定倾斜件21的处于上述对置位置的两个支枢21a错开90度的位置的另一个支枢21b经由杆8b与副翼伺服系统AS的伺服摆臂连接。另外,在倾斜盘2的紧挨着的上方紧固于主轴1的稳定翼控制组件6的两侧配置有稳定翼控制摆臂(wash control arm) 10、 10,两个摆臂的中央部10a、 10a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稳定翼控制组件6的外周部61,并且两个摆臂的旋转自如的摆臂端部10b、 10b分别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于旋转倾斜件22的处于对置位置的支枢22a、 22a。
进而,当驱动升降舵伺服系统ES从而使与伺服摆臂连结的杆8a升降动作时,以升降舵控制杆9的中央部9b、 9b为中心,升降舵控制杆9的两端中的一方上升,而另一方下降,由此,固定倾斜件21和旋转倾斜件22与升降舵控制杆9平行地绕主轴1倾斜动作。
此外,当驱动副翼伺服系统AS从而使与伺服摆臂连结的杆8b升降动作时,固定倾斜件21的与连杆8b连接的支枢21b侧的端部和与该端部对置一侧的端部彼此以连结固定倾斜件21的支枢21a、 21a的线段为轴上升或下降,从而固定倾斜件21和旋转倾斜件22绕主轴1倾斜动作。
由主旋翼4和稳定翼5构成的旋翼头3在比倾斜盘2更靠上方的位置,通过固定于主轴1的中心毂7安装成能够与主轴1 一体地旋转,该旋翼头3经由后述的稳定翼控制摆臂10和控制摇臂杆15等联动装置与倾斜盘2连接,并且该旋翼头3安装成主旋翼4和稳定翼5的桨距角伴随倾斜盘2的倾斜动作而变化。
主旋翼4使用由发泡聚苯乙烯制作的主旋翼桨叶43等,从而形成为整体的重量轻,如图2和图4所示,该主旋翼4由以下部分构成轭41,其是使支枢41a、 41a向前后突出而形成的;上下一对桨叶保持器42、 42,它们固定在轭41的两侧;以及主旋翼桨叶43、 43,它们利用桨叶保持器42、 42从上下两面夹持基端部并使螺栓贯穿,从而以预定的桨距角一体地安装在轭41的两侧。
关于主旋翼4,将轭41安装在紧固于主轴1的下侧中心毂72的上半部外周,从而主旋翼4与主轴1一体地旋转,同时,通过使轭41绕与主轴1正交的轴方向倾斜动作而使主旋翼4整体适当倾斜,从而将主旋翼4安装成能够使主旋翼桨叶43、 43的桨距角发生变化。
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在轭41装配于下侧中心毂72的外周的状态下,使销ll、 11从轭41的对置内周面突出,从而将轭4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下侧中心毂72的外周面,并且,后述的桨距杆(pitch rod)16、 16的一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轭41的支枢41a、 41a连结。进而,如图5的(B)所示,当通过桨距杆16、 16对支枢41a、 41a进行操作从而使其上下变位时,主旋翼4整体以销11、 11为支点绕下侧中心毂72向箭头Ra方向倾斜动作,从而主旋翼桨叶43、 43相对于主轴1的桨距角发生变化。
如图2和图6所示,稳定翼5是在中央形成有框状开口部51a的稳定杆51的两侧一体地安装稳定翼桨叶52、 52而构成的。
稳定翼5安装成,使紧固于主轴1的上端的上侧中心毂71经由跷跷板12支承上述开口部51a,并以与上述主旋翼4保持大致45度的相位差的方式与主轴1一体地旋转。
详细地说,在主轴1的上端紧固有上部弯曲成U字形的上侧中心毂71,跷跷板12的中央部12a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枢轴固定在该上侧中心毂71的设置于U字形弯曲部内的轴部71a、 71a上。该上侧中心毂71与下侧中心毂72绕主轴1的轴线错开角度固定,当将连结轴部71a、 71a的轴线投影到连结两个销11、 11 (这两个销ll、 11将主旋翼4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枢轴固定在下侧中心毂72上)的轴线上时,两条轴线以大致45度的角度交叉,从而安装在上下的中心毂71、 72上的主旋翼4和稳定翼5被设置成以大致45度的相位差旋转。
关于稳定翼5,利用未图示的销将设置于稳定杆51的开口部51a内的轴支承件51b、51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跷跷板12的两端12b、 12b,该跷跷板1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上侧中心毂71,如图6所示,稳定翼5安装成稳定翼5整体能够与跷跷板12 —体地以上侧中心毂71的轴部71a、 71a为支点沿箭头Sa方向进行跷跷板动作,并且能够使稳定翼桨叶52、 52以连结轴支承部51b、 51b的线为轴线沿箭头Sb方向倾斜动作。
并且,稳定翼控制杆13、 13的一端分别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在稳定杆51的开口部51a的两侧内表面中央,稳定翼控制杆13、 13的另一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设置于上述稳定翼控制摆臂10、 10的另…端部的支枢10c、 10c连结。
另夕卜,在跷跷板12的两侧面,在分别距离中央部12a相等间隔的对称位置设置有轴支承部12c、 12c,控制摇臂14、 14通过销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枢轴固定于两个轴支承部12c、 12c。
关于两个控制摇臂14、 14,使从由轴支承部12c枢轴固定的轴部到两端部的长度不同,控制摇臂杆15的一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分别设置于长轴侧端部的支枢14a连结,且桨距杆16的一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设置于短轴侧端部的支枢14b连结。另外,控制摇臂杆15、 15的另一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旋转倾斜件22的支枢22b、 22b连结,桨距杆16、16的另一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主旋翼4的轭41的支枢41a、 41a连结,通过这些臂和连杆构成倾斜联动装置。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方式的R/C直升机的旋翼头3,当驱动升降舵伺服系统ES或副翼伺服系统AS而使两个伺服摆臂动作时,与各个摆臂连结的杆8a、 8b的端部上下变位,从而倾斜盘2绕主轴1适当地倾斜动作,与此相应,与旋转倾斜件22的周侧面的各支枢连结的控制摇臂杆15、 15和稳定翼控制摆臂10、 IO变位,从而使主旋翼桨叶43、 43和稳定翼52、 52的桨距角变化。
艮口,伴随着倾斜盘2的倾斜动作的控制摇臂杆15、 15的变位经由控制摇臂14、 14和桨距杆16、 16传递至主旋翼4,从而使主旋翼桨叶43、 43在图5中的箭头Ra方向上倾斜,进而使桨距角变化。此外,稳定翼控 制摆臂10、 10的变位使得稳定翼控制杆13、 13动作,从而使稳定翼5 整体在图6中的箭头Sb方向上倾斜,使稳定翼桨叶52、 52的桨距角变 化。
并且,当稳定翼桨叶52、 52受到风压时,稳定翼5与跷跷板12 --体地以上侧中心毂71的轴部71a、 71a为支点在图6中的箭头Sa方向上 进行跷跷板动作,通过该跷跷板动作,控制摇臂14、 14绕跷跷板12旋 转,该控制摇臂14、 14的变位经由桨距杆16、 16传递至主旋翼4,从而 使主旋翼4倾斜动作,进而使主旋翼桨叶43、 43的桨距角变化。
伴随着主旋翼4的倾斜动作以及主旋翼桨叶43、43的桨距角的变化, 在主旋翼4上会作用陀螺进动现象,但是由于主旋翼桨叶43、 43由重量 轻的材料形成等,从而使得主旋翼4构成为重量轻,所以该情况下的陀 螺进动现象相对于主旋翼4的旋转方向推迟大约45度出现。
在本方式中,如图7所示,当将轴线BL (通过主轴1的轴线、并连 接主旋翼桨叶43、 43的前端部之间)和轴线SL (同样通过主轴1的轴 线、并连接稳定翼桨叶52、 52的前端部之间)投影到与主轴1正交的面 上时,两条轴线的交叉角度a大致为45度,主旋翼桨叶43、 43和稳定 翼桨叶52、 52构成为以保持大致45度的相位差的方式--体地旋转。因 此,伴随着主旋翼桨叶43、 43的桨距角的变化而作用于机体上的陀螺进 动力的方向与应控制机体的方向一致,能够使R/C直升机的飞行动作稳 定。
在室内用直升机的机体上装备本方式的旋翼头3,从而构成R/C直 升机。包括电动机、接收装置、电池等电气部件在内,机体的总重量为 150g。主旋翼桨叶43使用由发泡苯乙烯制作的、从基端部到前端部的全 长(L)为153mm且重量为2g的桨叶。对上下的中心毂71、 72的固定 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将主旋翼4和稳定翼5的相位差(交叉角度a)设定 成大致45度。
12[比较例]
构成为下述R/C直升机使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机体、旋翼头3 以及主旋翼桨叶43,并对上下的中心毂71、 72的固定位置进行调整,从 而将主旋翼4和稳定翼5的相位差(交叉角度cO设定成大致90度。
通过远程操作使比较例的R/C直升机飞行,其结果是当对发射机 的操作杆进行操作时,飞行姿态走样,机体摇晃,难以对机体的飞行方 向顺畅地进行控制,操作困难。
与此相对,关于实施例的R/C直升机,当对发射机的操作杆进行操 作时,机体不摇晃且顺畅地沿操作方向飞行,能够稳定地控制飞行方向 而不会使飞行姿态走样,能够确认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的机体的操 作性提高。
此外,在实施例的R/C直升机中,适当地设定主旋翼4和稳定翼5 的相位差(交叉角度a),从而确认了飞行稳定性和操作性。其结果是, 只要相位差在30度 60度的范围,就能够确认飞行稳定。其中,在为 40度 50度的范围时,飞行最为稳定,也能够不使飞行姿态走样地进行 飞行方向的控制,并且操作性也是最好的。
另外,图示方式是一个示例,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适宜方式的 R/C直升机。在图示方式中,使主旋翼桨叶形成为固定桨距而构成主旋翼, 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搭载桨距伺服系统,通过统一变浆距控制(collective pitch control)对桨距角进行控制。连接旋翼头和倾斜盘的倾斜联动装置 也可以构成为适当的结构,也可以是贝尔方式或希拉方式的结构。此外, 也可以将稳定杆配置在主旋翼的下侧而构成旋翼头。另外,虽然将中心 毂形成为被分割成上侧中心毂和下恻中心毂的结构,但是,根据R/C直 升机的机体的重量或结构,如果已知主旋翼和稳定翼之间的最合适的旋 转的相位差的话,也可以将上下中心毂形成为一体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遥控直升机的旋翼头,所述遥控直升机是单旋翼式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头具有以下结构作为输出的主旋翼相对于来自倾斜盘的操作输入的相位角为锐角,与此对应,主旋翼和稳定翼以保持锐角的相位差而旋转的方式安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遥控直升机的旋翼头,其中, 所述旋翼头具有以下结构用于将旋翼头支承于主轴的中心毂被分割成上侧中心毂和下侧中心毂,并且构成为能够适当地自由设定各个中 心毂绕主轴的轴线的固定角度,主旋翼和稳定翼分别安装在上下的中心 毂上。
3. —种遥控直升机,其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翼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遥控直升机的旋翼头和遥控直升机。在为了用于室内而使单旋翼式R/C直升机构成为小型且重量轻的情况下,能够使其飞行动作稳定从而提高操作性。用于将旋翼头支承于主轴的中心毂被分割成上侧中心毂和下侧中心毂,并且构成为能够适当地自由设定各个中心毂绕主轴轴线的固定角度。作为输出的主旋翼相对于来自倾斜盘的操作输入的相位角为锐角,主旋翼和稳定翼以保持锐角的相位差而旋转的方式安装。
文档编号A63H27/00GK101687546SQ200780053560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日
发明者中村公勇, 止堀高和 申请人:飞龙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