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的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86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包的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肩背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调整双肩背包与背部距离的支撑架,而能够让使用者背背包时,使用者的背部能够与背包不接触。
背景技术
利用双肩背负的背包因为容量大,且利用双肩承担背包的重量相较于单肩或手提较为省力,而广受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参照美国专利第D554853号CombinedBackpack And Solar Panel,其揭示了一种具有太阳能板的背包,其能够利用双肩背负背包,凭借两边的肩膀分担背包的荷重,进一步让使用者能够承受背包的重量。而这种双肩背包存在有一个缺失,当背包使用时,背包的背部会与使用者的背部直接接触,当背背包的时间较久时,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的背部会因为直接接触而让使用者的背部产生闷热不透气的感受,而当使用的时间越长时,使用者背部的汗水更可能会浸湿背包的背部。这种背包的设计因为会让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的背部直接接触,而让使用者背负时有闷热的不舒服的感受,且会有浸湿背包的可能,而有待加以改良。因此,本发明想排除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失,提供一种背包的支撑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骨架,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的骨架的两端分别结合于背包的两端;一带体,其包括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的带体的第一结合部结合于所述的骨架第一端,所述的带体的第二结合部结合于所述的骨架第二端,且所述的带体位于所述的骨架相反于背包的一侧,所述的带体能够调整长度而调整所述的骨架的弯曲度, 进一步调整所述的带体与背包之间的距离,能够让背包背负时,人体的背部与背包的背部不接触。其中所述的骨架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与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的骨架第一端,所述的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的骨架第二端,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的连接件两端分别结合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的骨架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一连接件与一枢接件,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的骨架第一端,所述的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的枢接件位于所述的骨架第二端,所述的枢接件枢设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的连接件两端分别结合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纵向形成一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的内壁面设有数个突肋,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中间部位纵向形成一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的内壁面设有数个突肋,所述的连接件第一端插设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容纳槽,且所述的连接件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之间铆接结合,所述的连接件第二端插设在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容纳槽,且所述的连接件第二端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之间铆接结合。其中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穿带部能够供所述的带体的第一结合部穿设,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穿带部能够供所述的带体的第二结合部穿设。其中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穿带部能够供所述的带体的第一结合部穿设,所述的枢接件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所述的带体第二结合部穿设于所述的枢接件的穿带部。其中所述的带体的两结合部设为黏扣带。其中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位,所述的枢接件包括两枢部,所述的枢接部位包括一容槽与两枢孔,所述的两枢孔位于所述的容槽的两端,所述的两枢部分别位于所述的枢接件横向两端的顶部,所述的枢部包括一轴体与两凸部,所述的轴体位于所述的枢接件的顶部,所述的两凸部分别突设在所述的轴体的两端,所述的枢部枢接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枢接部位,所述的轴体设在所述的容槽中,所述的两凸部分别设在所述的两枢孔中。其中所述的第一固定件包括两个第一穿部、两个第二穿部、两个第一固定部位与两个第二固定部位,所述的第一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二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顶端且邻近所述的第一穿部,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一穿部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之间,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之间,所述的第一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腰部带穿设结合, 所述的第二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肩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一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袋体结合,所述的第二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靠腰垫结合;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更包括两个第三穿部与两个第三结合部位,所述的两个第三穿部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两个第三结合部位也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三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顶端,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底端,所述的第三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肩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袋体结合。其中第一固定件包括两个第一穿部、两个第二穿部、两个第一固定部位与两个第二固定部位,所述的第一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二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顶端且邻近所述的第一穿部,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一穿部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之间,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之间,所述的第一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腰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二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肩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一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袋体结合,所述的第二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靠腰垫结合;所述的第二固定件包括两个第三穿部与两个第四结合部位,所述的两个第三穿部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横向两端的顶端,所述的两个第四结合部位也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四结合部位邻近所述的第三穿部,所述的第三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肩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四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袋体结合;所述的枢接件包括两第三结合部位,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位于所述的枢接件横向两端,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靠肩垫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凭借所述的带体调整所述的骨架的弯曲度,所述的骨架结合于背包的袋体,所述的带体位于袋体与人体的背部之间,进一步能够让使用者的背部与连接件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的空间能够让背包的背部与使用者的背部不会直接接触,当背背包的时间较久时,所述的空间能够达到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的背部之间保持空气流通的功效,让使用者使用背包时,能够具有舒服清爽的感受,不会让使用者的背部产生闷热的感受,而能够解决长期使用背包而汗流浃背的现象。


图1是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发明由图1的4-4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调整带体长度而调整骨架弯曲度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架结合背包的袋体且供人体使用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二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发明由图7的10-10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图11是本发明由图10所取的细部放大图;图12是本发明调整带体长度而调整骨架弯曲度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支撑架结合背包的袋体且供人体使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0骨架;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1第一固定件;111容纳槽;112突肋;113穿带部;114第一穿部;115第二穿部;116第一固定部位;117第二固定部位;12第二固定件;121容纳槽;122突肋;123穿带部;IM第三穿部;125第三结合部位;13连接件;131第一端;132第二端;14第二固定件;141容纳槽;142突肋;140枢接部位;143容槽;144枢孔;145第三穿部;146第四结合部位;15枢接件;151穿带部;152枢部;1521轴体;1522凸部;153第三结合部位;20带体;21第一结合部;22第二结合部;23 中段处;2背包;201第一端;202第二端;203腰部带;204肩部带;205袋体;206靠腰垫; 207靠肩垫;Ll带体第一长度;L2固定长度;L3带体第二长度;L4固定长度;Dl第一距离; D2第二距离;0虚拟轴线;A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为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架1包含有一骨架10与一带体20。所述的骨架10包括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2,所述的骨架10的两端101、102分别结合于背包2的两端201、202(请见图6)。
所述的带体20包括一第一结合部21与一第二结合部22,所述的带体20的第一结合部21结合于所述的骨架10第一端101,所述的带体20的第二结合部22结合于所述的骨架10第二端102,且所述的带体20位于所述的骨架10相反于背包2 (请见图6)的一侧,所述的带体20能够调整长度而调整所述的骨架10的弯曲度,进一步调整所述的带体20与背包2之间的距离,能够让背包2背负时,人体的背部与背包2之间保有空间A(请见图6)。同时参照图2、图3与图4,为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与剖视图。所述的骨架10包括一第一固定件11、一第二固定件12与一连接件13。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位于所述的骨架10第一端101,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呈横向的长条状,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的中间部位纵向形成一容纳槽111,所述的容纳槽111的内壁面设有数个突肋 112,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113,所述的穿带部113与所述的容纳槽111呈垂直,所述的穿带部113能够供所述的带体20的第一结合部21穿设。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呈弯弧状而令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能够提供吻合的对应于人体的腰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更包括两个第一穿部114、两个第二穿部115、两个第一固定部位116与两个第二固定部位117。所述的第一穿部114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 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二穿部115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的顶端且邻近所述的第一穿部 114,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116位于所述的第一穿部114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的中间部位之间,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位117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116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的中间部位之间。所述的第一穿部114能够供背包2的腰部带203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二穿部115能够供背包2的肩部带204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一结合部位116能够与背包2的袋体205结合,所述的第二结合部位117能够与背包2的靠腰垫206结合(请见图6)。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位于所述的骨架10第二端102,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的中间部位纵向形成一容纳槽121,所述的容纳槽121的内壁面设有数个突肋122。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123,所述的穿带部123与所述的容纳槽121呈垂直,所述的穿带部123能够供所述的带体20的第二结合部22穿设。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更包括两个第三穿部IM与两个第三结合部位125。所述的两个第三穿部1 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横向的两端,所述的两个第三结合部位 125也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三穿部IM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的顶端,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125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的底端。所述的第三穿部124能够供背包2的肩部带204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125能够与背包2的袋体205结合。所述的连接件13为长条状的弹片,所述的连接件13包括第一端131与第二端 132,所述的连接件13两端131、132分别结合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 12,所述的连接件13第一端131插设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的容纳槽111,且所述的连接件13第一端131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之间利用铆接结合,所述的容纳槽111内的突肋 112能够压抵所述的连接件13第一端131。所述的连接件13第二端132插设在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的容纳槽121,且所述的连接件13第二端132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之间利用铆接结合,所述的容纳槽121内的突肋122能够压抵所述的连接件13。扳动所述的连接件13的两端131、132能够令所述的连接件13形成弯曲状,且释放扳动的力量时,所述的连接件13能够回复原状。
所述的带体20的两结合部21、22设为黏扣带,所述的带体20第一结合部21穿设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的穿带部113,所述的带体20第二结合部22穿设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2的穿带部123,所述的带体20的两结合部21、22分别能够调整结合的位置,进一步达到快速调整带体20长度的目的。所述的带体20的两结合部21、22分别结合于所述的骨架10两端101、102的第一固定件11与第二固定件12,调整所述的带体20的长度而能够调整所述的骨架10的弯曲度,所述的带体20的两结合部21、22结合后,所述的带体20两端之间的长度为一带体第一长度Li,所述的骨架10的两穿带部113、123之间的长度为一固定长度L2,所述的带体第一长度Ll能够经由调整而改变其长短,所述的固定长度L2无法改变,当所述的带体第一长度 Ll等于所述的固定长度L2时,所述的带体20与所述的骨架10的连接件13形成平行,所述的带体20与所述的骨架10的连接件13之间形成一第一距离D1,所述的第一距离Dl为所述的带体20与所述的骨架10的连接件13之间的最短距离。同时参照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调整带体长度而调整骨架弯曲度的示意图。使用者分别调整所述的带体20的两结合部21、22而能够调整所述的带体第一长度Ll,令所述的带体第一长度Ll小于所述的固定长度L2,此时所述的带体20与所述的骨架10的连接件 13圈围形成一弯月形状。所述的连接件13弯折成所述的连接件13所能承受的最小曲率时(即所述的连接件13弯折为最小曲率且不会断裂),穿设于所述的骨架10的两穿带部113、123的带体20 两端之间的长度为带体第二长度L3,所述的带体20允许调整的长度介于所述的带体第一长度Ll与所述的带体第二长度L3之间。所述的带体20的带体第二长度L3的两端之间设有一中段处23,所述的中段处23 延伸一垂直于所述的带体20的虚拟轴线0,所述的虚拟轴线0连接所述的带体20与所述的连接件13之间的距离为一第二距离D2,所述的第二距离D2为所述的带体20与所述的连接件13之间的最长距离。所述的带体20两端之间的距离调整为带体第一长度Ll时,所述的连接件13形成的曲率半径为无限大;所述的带体20两端之间的距离调整为带体第二长度L3时,所述的连接件13形成的曲率半径最小。使用者能够凭借调整所述的带体20的长度而自行调整需求的连接件13的曲率半径,所述的连接件13的曲率半径关系着所述的连接件13的弯曲度。参照图6,为本发明的支撑架结合背包的袋体且供使用者使用的示意图。当使用者使用设有所述的支撑架1的背包2时,背包2两端201、202凭借肩部带204与腰部带203 与使用者的身体结合,让背包2不会自动脱离使用者的身体,且背包2的靠腰垫206提供腰部的舒适效果。此时,设有所述的支撑架1的背包2仅有两端201、202会与使用者的身体接触,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2的袋体205之间设有所述的带体20,所述的支撑架1能够依不同的身形进行调整,令使用者能够自行确认需求的带体20与连接件13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调整所述的带体20的长度,让使用者的背部与所述的连接件13之间形成一空间A,所述的空间A 能够解决背包2与使用者背部接触的问题,且所述的空间A能够让使用者使用背包2时,背包2的背部会与使用者的背部不会直接接触,当背背包2的时间较久时,所述的空间A能够达到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2的背部之间保持空气流通的功效,让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2的背部不会接触,而让使用者使用背包2时,能够具有舒服清爽的感受,不会让使用者的背部产生闷热的感受,而能够解决长期使用背包2而汗流浃背的现象。参照图7,为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第二实施例的支撑架 1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所述的骨架10的第二固定件14,以及所述的支撑架1更包括一枢接件15。参照图8、图9与图10,为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与剖视图。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位于所述的骨架10第二端102,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的中间部位纵向形成一容纳槽141,所述的容纳槽141的内壁面设有数个突肋142。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位140,所述的枢接部位140包括一容槽143与两枢孔 144,所述的两枢孔144位于所述的容槽143的两端。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更包括两个第三穿部145与两个第四结合部位146,所述的两个第三穿部145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横向两端的顶端,所述的两个第四结合部位146也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四结合部位146邻近所述的第三穿部145,所述的第三穿部145能够供背包2的肩部带204穿设结合,所述的第四结合部位146能够与背包2的袋体205结合(请见图13)。所述的连接件13第二端132插设在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的容纳槽141中,且所述的连接件13第二端132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之间利用铆接结合,所述的容纳槽141 内的突肋142能够压抵所述的连接件13。同时参照图11,所述的枢接件15枢设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令所述的枢接件15 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同时位于所述的骨架10的第二端102。所述的枢接件15包括一穿带部151、两枢部152与两第三结合部位153。所述的枢接件15的中间部位设有所述的穿带部151,所述的带体20第二结合部22穿设于所述的枢接件15的穿带部151。所述的两枢部152分别位于所述的枢接件15横向两端的顶部,所述的枢部152包括一轴体1521与两凸部1522,所述的轴体1521位于所述的枢接件15的顶部,所述的两凸部1522分别突设在所述的轴体1521的两端。所述的枢部152枢接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的枢接部位140,所述的轴体1521设在所述的容槽143中,所述的两凸部1522分别设在所述的两枢孔144中, 令所述的枢接件15能够相对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摆动。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153位于所述的枢接件15横向两端,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 153与所述的枢部152之间呈弯弧状,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153能够与背包2的靠肩垫207
纟口口。所述的带体20的两结合部21、22分别结合于所述的骨架10两端101、102的第一固定件11与枢接件15。调整所述的带体20的长度而能够调整所述的骨架10的弯曲度,所述的带体20的两结合部21、22结合后,所述的带体20两端之间的长度为一带体第一长度 Li,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的穿带部113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14的枢接部位140之间的长度为一固定长度L4,所述的带体第一长度Ll能够经由调整而改变其长短,所述的固定长度 L4无法改变。同时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调整带体长度而调整骨架弯曲度的示意图。 使用者分别调整所述的带体20的两结合部21、22而能够调整所述的带体第一长度Ll,令所述的带体20与所述的骨架10的连接件13、第二固定件14与枢接件15圈围形成一弯月形状。所述的带体20两端之间的距离调整为带体第一长度Ll时,所述的连接件13形成的曲率半径为无限大;所述的带体20两端之间的距离调整为带体第二长度L3时(如图5 所示),所述的连接件13形成的曲率半径最小。使用者能够凭借调整所述的带体20的长度而自行调整需求的连接件13的曲率半径,所述的连接件13的曲率半径关系着所述的连接件13的弯曲度。参照图13,为本发明的支撑架结合背包的袋体且供使用者使用的示意图。当使用者使用设有所述的支撑架1的背包2时,背包2两端201、202凭借肩部带204与腰部带203 与使用者的身体结合,让背包2不会自动脱离使用者的身体,且背包2的靠肩垫207提供肩膀部位的舒适效果,背包2靠腰垫206提供腰部的舒适效果。此时,设有所述的支撑架1的背包2仅有两端201、202会与使用者的身体接触,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2的袋体205之间设有所述的带体20,所述的支撑架1能够依不同的身形进行调整,令使用者能够自行确认需求的带体20与连接件13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调整所述的带体20的长度,让使用者的背部与所述的连接件13之间形成一空间A,所述的空间A 能够解决背包2与使用者背部接触的问题,且所述的空间A能够让使用者使用背包2时,背包2的背部会与使用者的背部不会直接接触,当背背包2的时间较久时,所述的空间A能够达到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2的背部之间保持空气流通的功效,让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2的背部不会接触,而让使用者使用背包2时,能够具有舒服清爽的感受,不会让使用者的背部产生闷热的感受,而能够解决长期使用背包2而汗流浃背的现象。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凭借所述的带体调整所述的骨架的弯曲度,所述的骨架结合于背包的袋体,所述的带体位于袋体与人体的背部之间,进一步能够让使用者的背部与连接件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的空间能够让背包的背部会与使用者的背部不会直接接触,当背背包的时间较久时,所述的空间能够达到使用者的背部与背包的背部之间保持空气流通的功效,让使用者使用背包时,能够具有舒服请爽的感受,不会让使用者的背部产生闷热的感受,而能够解决长期使用背包而汗流浃背的现象。2.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使用者能够凭借调整所述的带体的长度而自行调整需求的骨架的曲率半径。3.本发明背包的支撑架,所述的第一结合部能够容易的结合于所述的第二结合部,进一步达到快速调整带体长度的目的。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骨架,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的骨架的两端分别结合于背包的两端;一带体,其包括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的带体的第一结合部结合于所述的骨架第一端,所述的带体的第二结合部结合于所述的骨架第二端,且所述的带体位于所述的骨架相反于背包的一侧,所述的带体能够调整长度而调整所述的骨架的弯曲度,进一步调整所述的带体与背包之间的距离,能够让背包背负时,人体的背部与背包的背部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包括一第一固定件、 一第二固定件与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的骨架第一端,所述的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的骨架第二端,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的连接件两端分别结合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包括一第一固定件、 一第二固定件、一连接件与一枢接件,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的骨架第一端,所述的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的枢接件位于所述的骨架第二端,所述的枢接件枢设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的连接件两端分别结合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纵向形成一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的内壁面设有数个突肋,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中间部位纵向形成一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的内壁面设有数个突肋,所述的连接件第一端插设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容纳槽,且所述的连接件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之间铆接结合,所述的连接件第二端插设在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容纳槽,且所述的连接件第二端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之间铆接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穿带部能够供所述的带体的第一结合部穿设,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穿带部能够供所述的带体的第二结合部穿设。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穿带部能够供所述的带体的第一结合部穿设,所述的枢接件的中间部位设有一穿带部,所述的带体第二结合部穿设于所述的枢接件的穿带部。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体的两结合部设为黏扣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位,所述的枢接件包括两枢部,所述的枢接部位包括一容槽与两枢孔,所述的两枢孔位于所述的容槽的两端,所述的两枢部分别位于所述的枢接件横向两端的顶部,所述的枢部包括一轴体与两凸部,所述的轴体位于所述的枢接件的顶部,所述的两凸部分别突设在所述的轴体的两端,所述的枢部枢接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枢接部位,所述的轴体设在所述的容槽中,所述的两凸部分别设在所述的两枢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包括两个第一穿部、两个第二穿部、两个第一固定部位与两个第二固定部位,所述的第一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二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顶端且邻近所述的第一穿部,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一穿部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之间, 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之间,所述的第一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腰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二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肩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一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袋体结合,所述的第二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靠腰垫结合;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更包括两个第三穿部与两个第三结合部位,所述的两个第三穿部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两个第三结合部位也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三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顶端,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的底端,所述的第三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肩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袋体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包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件包括两个第一穿部、两个第二穿部、两个第一固定部位与两个第二固定部位,所述的第一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二穿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顶端且邻近所述的第一穿部,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一穿部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之间,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位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的中间部位之间,所述的第一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腰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二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肩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一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袋体结合,所述的第二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靠腰垫结合;所述的第二固定件包括两个第三穿部与两个第四结合部位,所述的两个第三穿部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横向两端的顶端,所述的两个第四结合部位也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二固定件横向的两端,所述的第四结合部位邻近所述的第三穿部,所述的第三穿部能够供背包的肩部带穿设结合,所述的第四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袋体结合;所述的枢接件包括两第三结合部位,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位于所述的枢接件横向两端,所述的第三结合部位能够与背包的靠肩垫结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背包的支撑架,其包含有一骨架,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的骨架的两端分别结合于背包的两端;一带体,其包括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的带体的第一结合部结合于所述的骨架第一端,所述的带体的第二结合部结合于所述的骨架第二端,且所述的带体位于所述的骨架相反于背包的一侧,所述的带体能够调整长度而调整所述的骨架的弯曲度,进一步调整所述的带体与背包之间的距离,能够让背包背负时,人体的背部与背包的背部不接触。
文档编号A45F3/10GK102240102SQ2010101749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4日
发明者陈昌富 申请人:吉克斯托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