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模式的航模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08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转换模式的航模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特别是一种供使用者可以快速方便实现在左手油门模式与右手油门模式之间转换的航模遥控器。
背景技术
航空模型遥控技术发展至今主要有两种操纵手法,国际上称为模式1和模式2。两种操纵模式的区别在于,在推拉航模遥控器的左、右手操纵手柄时,所控制的航空模型的飞行动作不同。模式1为右手推拉操纵手柄是控制航空模型的油门大小,左手推拉操纵手柄则是控制航空模型的升降舵(对于直升机模型而言则是控制它的前进或后退)。而模式2的左、右手推拉操纵手柄的控制对象正好和模式1的控制对象作左右交换,即右手推拉操纵手柄是控制航空模型的升降舵,而左手推拉操纵手柄则是控制航空模型的油门大小。根据航模的操纵特点,要求控制航空模型油门的操纵手柄与升降舵的操纵手柄的机械特性有所不同,即油门的操纵机构要有阻尼,手柄拨动到什么位置,它就停留在这个位置,不会自动回到中间;升降舵手柄会自动回中,手柄不受外力操纵时能够精确回到中间位置;左手操纵手柄的左、右方向的操纵机构(在模式1状态下是控制航空模型的左、右方向的飞行,在模式2状态下是控制航空模型的副翼操纵)也会使左手操纵手柄自动回中,手柄不受外力操纵时能够精确回到中间位置。另外,右手操纵手柄的左、右方向的操纵机构(在模式2状态下是控制航空模型的左、右方向的飞行,在模式1状态下是控制航空模型的副翼操纵)也会使右手操纵手柄自动回中,手柄不受外力操纵时能够精确回到中间位置。从使用者出发, 不仅要求航模遥控器具有右手操纵模式(即模式1,也叫亚洲模式)和左手操纵模式(即模式2,也叫美国模式),并要求能在左、右手操纵模式之间方便快捷转换,传统的航空模型遥控器产品不能或者很难变更已经装配完成的操纵模式,这样对于生产商、经销商以及最终客户都会带来很多不便。为此,可以方便、快速改变操纵模式,是新一代航模遥控器的十分重要的功能。中国专利CN201361453Y涉及一种可改变操纵模式的遥控器为整体调向式遥控器,这种遥控器通过将遥控器整体调转使用位置180度并改变天线指向来实现左右操纵模式的转换,考虑到调头使用,改变了人机相对位置关系,操纵手柄正好在遥控器的上下对称线上,当双手握在遥控器对称线上时,大拇指必须由原来指向斜上方的自然状态转变为接近水平方向,使得操作手感舒适度变差,还影响操作的效果。再有一种可改变操纵模式的遥控器方案,它采用按钮或按键来切换右手操纵模式或左手操纵模式,但由于它的左手操作手柄和右手操作手柄必须分别都具有回中机构和阻尼机构,所以结构比较复杂,制造难度较大。航模爱好者对遥控器能在左手模式与右手模式之间快速转换的需求已久,随着航空模型遥控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航模遥控器是供人手把玩的器具,对于人机原理的符合度要求很高,特别是左、右手操作手柄相对于遥控器的位置不能因转换操纵模式而变化不定,这对转换操纵模式的设计增加了难度,技术要求高,还要使用者易实现,所以至今尚未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供使用者可快速、方便转换操纵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它采用一个与遥控器机座可插拔式连接的机芯,通过将其整体转动180度的安装方式来实现模式1与模式2之间的转换,不仅插拔操作方便快捷、可靠性好、易于操作,而且插拔安装后不会改变左、右手操作手柄相对于遥控器的位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包括带有机座1的遥控器主体、信号采集装置6、电源装置7、信号处理装置8和无线发射装置9,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6包括带有回中操作机构4、阻尼操作机构5的反馈元件,所述的回中操作机构4包括一个回中操纵手柄 41,回中操纵手柄41的推拉和左右操纵均具有自动回中功能,所述的阻尼操作机构5包括一个阻尼操纵手柄51,阻尼操纵手柄51的推拉操纵具有阻尼功能,其左右操纵具有自动回中功能;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将信号采集装置6输入的电信号处理后输出给无线发射装置9,无线发射装置9将来自信号处理装置8的信号数据处理为航空模型飞行器能接收的无线电信号并发射给航空模型飞行器。一个插槽11形成在所述遥控器主体的机座1上,该插槽11的内凹的空腔用于容纳一个独立的机芯3,在该机芯3上至少安装有信号采集装置 6,所述的机芯3以相差180度的第一角度状态和第二角度状态这两个可互换的角度状态可拆卸地安装在机座1上的所述空腔内。用于为机芯3与遥控器主体提供电源及为信号处理装置8提供反馈处于第一角度状态和第二角度状态位置电气信号的连接装置10,使遥控器实现右手油门操纵模式与左手操油门纵模式之间的转换。所述的连接装置10包括分别安装在机芯3和遥控器主体上的接插件装置,用于提供电源连接及通过接插件中与位置有关的至少一个触点的电信号变化来反馈处于第一角度状态和第二角度状态操纵位置,或者所述的连接装置10为包括一组直接将机芯3与遥控器主体电气连接的导线和一个位于机芯 3与遥控器主体之间用于反馈处于第一角度状态和第二角度状态操纵位置的位置开关。所述的连接装置10采用导线与位置开关的方式时,电连接容易受到外力破坏,存在电连接可靠性差的问题。所述的连接装置10的接插件包括设置在机座1的插槽11空腔内的机座组件101 和设置在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且所述机座组件101形成在与所述模块组件301对应的位置上,使机芯3为可插拔式模块,机芯3从插槽11拔出的操作带动模块组件301与机座组件101分断脱离,机芯3向插槽11插入的操作带动模块组件301与机座组件101连接耦合,通过所述接插件装置的分断脱离与连接耦合之间的变换,实现机芯3上的各电子元器件与机座1上的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转换。所述的机座组件101包括多触点插座,所述的模块组件301包括与机座组件101 的多触点插座相配套的多触点插头,多触点插座的数量A至少为1个,而与多触点插座相配套的多触点插头的数量B’ = AX 2 ;或者所述的模块组件301包括多触点插头,所述的机座组件101包括与模块组件301的多触点插头相配套的多触点插座,多触点插头的数量B至少为1个,而与多触点插头相配套的多触点插座的数量A’ =BX2。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包括执行子模块选择任务或各种微调任务的处理单元81、 通过操纵操作键向处理单元81输入命令信号的子模块选择单元82和微调单元83、根据处理单元81输入的命令信号显示遥控器所处状态的状态显示单元84。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 分别按前端组合方式、或后端组合方式、或混合组合方式、或末端组合方式安装在机芯3或机座1上。在所述的前端组合方式下,信号采集装置6安装在机芯3上,信号处理装置8、无线发射装置9、电源装置7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并且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信号采集装置6 与信号处理装置8之间的电连接。在所述的后端组合方式下,信号采集装置6以及信号处理装置8分别安装在机芯 3上,无线发射装置9、电源装置7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并且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无线发射装置9与信号处理装置8之间的电连接。在所述的混合组合方式下,信号采集装置6安装在机芯3上,无线发射装置9和电源装置7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中微调单元83安装在机芯3上,处理单元81和子模块选择单元82和状态显示单元84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并且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机芯3上的微调单元83与机座1上的处理单元81之间的电连接;或者处理单元 81、子模块选择单元和82微调单元83安装在机芯3上,状态显示单元84安装在机座1上, 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机芯3上的处理单元81分别与机座1上的状态显示单元84、无线发射装置9之间的电连接;或者子模块选择单元82、微调单元83安装在机芯3上,处理单元 81、状态显示单元84安装在机座1上,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机芯3上的信号采集装置6、子模块选择单元82、微调单元83分别与机座1上的处理单元81之间的电连接。在所述的末端组合方式下,信号采集装置6以及信号处理装置8、无线发射装置9 分别安装在机芯3上,电源装置7安装在机座1上,并且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电源装置7 与信号采集装置6、无线发射装置9、信号处理装置8之间的电连接。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包括与它的两个切换状态信号输入端连接的微动开关K1、 K3、K5或K7,微动开关为按钮开关或光控开关中的一种。在所述的机座1与机芯3上分别设有对应的连接结构12和32,通过该连接结构12和32,使机芯3插入安装到机座1上的插槽11内后能够被固定并不能自由脱出。本实用新型将遥控器的两个操纵手柄和相关的涉及模式转换的零部件、电子元件组合成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相对独立外形的结构——机芯3,该模块不是单一的操纵手柄组合,而是分立于遥控器的一个完整的结构。当航模爱好者需要改变操纵模式的时候,只需将机芯3在遥控器的原安装位置旋转180度即可,这样就能够保证操纵手柄与握持位置都处于理想位置。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既能方便变换操纵模式,又能够保持符合人体工学使手感舒适自然灵活要求的操纵手柄布置,其标准模块式设计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造生产,还可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一机配置多个操纵手柄模块或一个操纵手柄模块配置多个遥控器的新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实施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芯部件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可转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的机座部件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机芯部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20]图5是图2所示的机芯部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在前端组合方式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在后端组合方式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在混合组合方式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在混合组合方式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不限于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和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包括带有机座1的遥控器主体、电源装置7、包括带有回中操作机构4、阻尼操作机构5的反馈元件的信号采集装置6、信号处理装置8和无线发射装置9。遥控器的机座1为盒体形状,其中具有一个插槽11,它的内凹大空腔用于容纳一个机芯3。由图1至2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实现模式切换的主要构件是一个独立的机芯3,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6、信号处理装置8、无线发射装置9和电源装置7分别按前端组合方式(参见图6)、或后端组合方式(参见图7)、或混合组合方式(参见图8或9)、或末端组合方式安装在机芯3或机座1 上。但不管是前端组合方式、后端组合方式、混合组合方式或末端组合方式,信号采集装置 6及其带有的回中操作机构4、阻尼操作机构5和反馈元件总是安装在机芯3上,而电源装置7总是安装在机座1上,无线发射装置9可以安装在机芯3上,也可以安装在机座1上。 机芯3以两个可互换的相差180度的角度状态可拆卸地放入在机座1上的插槽11的空腔内,将机芯3从第一角度状态取出经转动180度后放入该空腔内转换到第二角度状态,使回中操纵手柄41与阻尼操纵手柄51相对于机座1完成位置互换。这里所谓两个角度状态是指将机芯3放入安装在机座1的插槽11的空腔内后,该机芯3相对于机座1所处的角度位置状态,由于机芯3相对于机座1有两个可互换的安装状态,所以其中一个安装状态称为第一角度状态,而另一个安装状态为第二角度状态。两个可互换的角度相差180度,是指第一角度状态与第二角度状态之间相差180度,或者说模式1安装状态和模式2安装状态之间相差180度。如图2或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芯3至少包含操纵手柄和反馈元件,除了操纵手柄和反馈元件以外,还可以包含遥控器主要的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以及微调机构,机芯3的组成成分可以根据不同遥控器进行选择、组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装置10,用于为机芯 3与遥控器主体之间提供电源、反馈操纵位置的电气信号。该连接装置10可以采用分别安装在机芯3和遥控器主体上的接插件(例如插头与插座式接插件)方式,在机芯3安装到位的同时,其上的接插件和遥控器主体里的对应接插件正好互相插妥,以保证机芯3和遥控器主体之间的电气连接。机芯3和遥控器主体之间的连接装置10也可以采用一组导线或扁平电缆直接连接方式。也就是说,机芯3和遥控器主体实现电气连接的形式和所用的材料可以多种多样。
以下结合附图对连接装置10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均指的是可插拔的接插件式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机芯3可以是插拔式接插件方式,例如结合图3和5所示,机座1上的插槽11内具有与模块3的接插件对应的插座,机芯3以两个可互换的相差180度的角度状态可拆卸地嵌入并安装在所述的插槽11的空腔内。机座1与模块3上的可插拔式接插件并不一定要上、下两组,也可以用一组接插件,上下对称布置。将机芯3插入安装在机座 1的插槽11内后,由于插槽11自然限定了机芯3插入安装的插入方向,即机芯3相对于机座1的插入安装的插入方向不变,所以机芯3从第一角度状态拔出经转动180度后插入插槽U内的转换到第二角度状态的操作,必然使回中操纵手柄41与阻尼操纵手柄51相对于机座1发生位置互换,即如果在第一角度状态下回中操纵手柄41处在左边位置并阻尼操纵手柄51处在右边位置(即模式1状态),则在第二角度状态下回中操纵手柄41处在右边位置并阻尼操纵手柄51处在左边位置(即模式2状态),而所述的转动180度,必然是指机芯3从第一角度状态拔出后在垂直于拔出方向(也是垂直于插入方向)面内转动,或者说是绕平行于拔出方向的假想轴线的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机芯3也可以不用插拔式接插件方式,而是直接通过电线或电缆与遥控器主体连接好,在这种情况下,遥控器的模式自动判断就要依靠一个设置在机芯3与遥控器主体之间的位置开关而不是通过接插件的触点的连接变化来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在一种模式下的安装完成以后,这个位置开关被压动,而在另外一种模式下的装配完成以后,这个位置开关被释放。通过位置开关的压动或者释放之间的转换,使遥控器实现自动判断操纵模式状态的功能。这个位置开关可以安装在模块3上,也可以安装在遥控器机座 1上。如前所述,机芯3是一个功能独立、外形完整的遥控器主要部件,将它‘整体旋转 180度’就可以实现模式转换。因此,机芯3与遥控器主体之间除了通过连接装置10提供电源、反馈操纵位置的电气信号以外,最好由机芯3向遥控器的单片机传递油门操纵手柄的位置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的互换信号,这样遥控器内部的计算机就可以判断出当前处于哪一种操作模式,据此来处理操纵信号和调整显示。连接装置10采用接插件连接的时候, 可以利用接插件中与位置有关的一个或者几个触点的电信号变化来反映油门操纵手柄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连接装置10也可以不采用可插拔的接插件式,在用导线或电缆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安装在机芯3或者遥控器主体上的位置开关,通过机芯3与遥控器主体之间开关压动状态的变化来反映所选用的操纵模式。下面结合如图6-9说明图1所示的遥控器各构件的操纵关系和工作原理。回中操作机构4包括一个供人手操作用的回中操纵手柄41,回中操纵手柄41可作纵向的推拉操纵动作和横向的左右操纵动作,由于回中操纵手柄41的推拉操纵和左右操纵都具有自动回中功能,所以当它处在遥控器的左边时,遥控器为右手操纵模式(模式1),反之则为左手操纵模式(模式幻。回中操纵手柄41的推拉操纵通常在模式1状态被标定为2通道,用于控制飞行器的俯仰,而回中操纵手柄41的左右操纵通常在模式2状态被标定为4通道,用于控制飞行器的方向。所述的阻尼操作机构5包括一个供人手操作用的阻尼操纵手柄51, 它可作纵向的推拉操纵动作和横向的左右操纵动作,由于阻尼操纵手柄51的推拉操纵具有自动阻尼功能,而左右操纵具有自动回中功能,所以当它处在遥控器的右边时,遥控器为
8右手操纵模式(模式1),反之则为左手操纵模式(模式2~)。阻尼操纵手柄51的推拉操纵通常在模式1状态被标定为3通道,用于控制飞行器的油门,而阻尼操纵手柄51的左右操纵通常在模式2状态被标定为1通道,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副翼。参见图6-9,信号采集装置 6包括一组能将机械动作转换成电信号的反馈元件,反馈元件组可以采用常用的电位器、角位移或线位移脉冲发生器、光栅装置、多触点开关等实现。该反馈元件本身可以带有回中操作机构4或者阻尼操作机构5,也可以用一些组件装配成具有回中机构或者阻尼机构的转动角度反馈装置。所述的反馈元件包括第一反馈元件61、第二反馈元件62、第三反馈元件 63和第四反馈元件64,第一反馈元件61用于将回中操纵手柄41的左右操纵的机械动作转换成电信号,第二反馈元件62用于将阻尼操纵手柄51的推拉操纵的机械动作转换成电信号,第三反馈元件63用于将回中操纵手柄41的推拉操纵的机械动作转换成电信号,第四反馈元件64用于将阻尼操纵手柄51的左右操纵的机械动作转换成电信号,这些电信号分别输出给信号处理装置8。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用于将信号采集装置6输入的电信号处理为信号数据后分别输出给无线发射装置9。信号处理装置8是一个由单片机等多种电子元器件构成的电路装置,根据遥控器的功能要求可分不同种类。图6-9所示的信号处理装置 8包括处理单元81、子模块选择单元82、微调单元83和状态显示单元84。其中,处理单元 81包括微处理器单片机等电子元器件,用于处理由信号采集装置6、子模块选择单元82输入的命令信号、微调单元83输入的电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数据分别输出给无线发射装置9、状态显示单元84等后序装置或单元。所述的子模块选择单元82包括一组与处理单元 81连接的操作键,通过操纵操作键向处理单元81输入命令信号,处理单元81根据该命令信号执行子模块选择任务。微调单元83包括一组与处理单元81连接的操作钮,通过操纵操作钮向处理单元81输入命令信号,处理单元81根据该命令信号执行各种微调任务。状态显示单元84与处理单元81连接,并根据处理单元81输入的命令信号执行遥控器所处状态的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可适配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装置8,最简单的信号处理装置8可只包括处理单元81,可满足型号多样化的需求。所述的无线发射装置9是一个具有无线发送功能的电路装置,用于将信号处理装置8输入的信号数据处理为航空模型飞行器能接收的无线电信号,并将该无线电信号发射给航空模型飞行器。通常情况下,无线发射装置9的发射需对应航空模型飞行器的四个通道,这四个通道关于航空模型飞行器的四个飞行动作的标定如例一 1通道标定为副翼、2通道标定为俯仰、3通道标定为油门、4通道标定为方向,或者如例二 1通道标定为副翼、2通道标定为油门、3通道标定为俯仰、4通道标定为方向。这里副翼是指航空模型飞行器左右侧翻或倾斜的动作;俯仰是指航空模型飞行器俯冲或仰冲的动作;油门也叫主动力功率,方向是指航空模型飞行器左右转弯的动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在模式1与模式2之间转换或子模式之间转换时,不需要改变无线发射装置9的四个通道关于航空模型飞行器的四个飞行动作的标定,所以使得遥控器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操纵非常便捷稳定,模式转换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可靠性、互换性好。图6-9所示的电源装置7用于向遥控器提供电源, 信号采集装置6、信号处理装置8、无线发射装置9的电源都由电源装置7提供,而提供的方式可以是间接、也可以是直接的。间接方式提供电源的优点在于各装置的电源可以就近接入,各输入电压相等的装置可以并联连接接入,以尽可能减少电压适配电路。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在前端组合方式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框图。参见图6,所述的前端组合方式是指包含带有回中操作机构4、阻尼操作机构5的反馈元件的信号采集装置6安装在机芯3上,而信号处理装置8、无线发射装置 9、电源装置7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信号采集装置6与信号处理装置 8之间的电连接,即包括电源连接和电信号连接。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在后端组合方式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框图。参见图7,所述的后端组合方式是指包含带有回中操作机构4、阻尼操作机构5的反馈元件的信号采集装置6、信号处理装置8分别安装在机芯3上,而无线发射装置9、电源装置7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通过可插拔的接插件式连接装置10实现无线发射装置9与信号处理装置8之间的电连接。图8和9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在混合组合方式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原理框图。参见图8、9,所述的混合组合方式是指包含带有回中操作机构4、阻尼操作机构5的反馈元件的信号采集装置6安装在机芯3上,无线发射装置9、电源装置7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而信号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子模块选择单元82、微调单元83、状态显示单元84中的一部分单元分别安装在机芯3上,另一部分单元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机芯3与机座1之间的电连接。从图8可见, 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混合组合方式是指包含带有回中操作机构4、阻尼操作机构5的反馈元件的信号采集装置6安装在机芯3上,无线发射装置9、电源装置7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 而信号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子模块选择单元82、状态显示单元84安装在机座1上, 信号处理装置8的微调单元83安装在机芯3上,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机芯3上的微调单元83与机座1上的处理单元81之间的电连接。参见图9,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混合组合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信号处理装置8中仅状态显示单元84安装在机座1上,而信号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子模块选择单元82、微调单元83安装在机芯3上,通过可插拔的接插件式或者导线连接装置10实现机芯3上的处理单元81分别与机座1上的状态显示单元84、无线发射装置9之间的电连接。在信号处理单元8中,处理单元81是必要的基本元件,而子模块选择单元82、状态显示单元84是可选的配置。考虑到本实用新型可以存在多种多样的组合选择方式,在各种方式下的电连接不仅复杂,而且还要求可靠,因而需要对可插拔的接插件式连接装置10的优化没计。如图3 和5至9所示,可插拔的接插件式连接装置10包括设置在机座1上的机座组件101和设置在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机芯3从机座1的插槽11的空腔内拔出的操作,带动模块组件301与遥控器主体的机座组件101分离,机芯3向插槽11的空腔内插入的操作,带动模块组件301与机座组件101连接,包括机械连接和电连接。于是通过接插件特定触点分离与连接之间的变换,实现机芯3上的各电子元器件与遥控器主体的机座1上的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转换。也就是说,在第一角度状态下的电连接状态与第二角度状态下的电连接状态是不同的,两种不同的电连接状态分别对应模式1和模式2。下面结合图 6至9所示的实施例,举例说明在前端组合方式、后端组合方式和混合组合方式下的连接装置10的12种接线方式。现结合附图6举例描述在前端组合方式下的连接装置10可采用的第1接线方式。 在这种接线方式下,可插拔的接插件式连接装置10的安装在机座1上的机座组件101包括一个多触点插座AO (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包括两个多触点插头Bl和B2 (图中未示出)。这种第1接线方式的特点是1个多触点插座AO配2个多触点插头Bl和B2。所述的多触点插座AO包括8个触点A01、A02、A03、A04、A05、A06、A07、A08,该多触点插座AO的各触点A01-A08分别与机座1上的信号处理装置8连接,其连接方式为 多触点插座AO的触点AOl接处理装置8的通道1输入端、触点A02接处理装置8的通道2 输入端、触点A03接处理装置8的通道3输入端、触点A04接处理装置8的通道4输入端、 触点A05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电源正极、触点A06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电源负极、触点A07 与触点A08分别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两个切换状态信号输入端。所述的模块组件301的多触点插头Bl包括8个触点B11、B12、B13、B14、B15、B16、B17、B18,在机芯3插入插槽11并处在第一角度状态下,多触点插头Bl插入多触点插座A0,并且触点Bll与触点AOl接触、触点B12与触点A02接触、触点B13与触点A03接触、触点B14与触点A04接触、触点B15与触点A05接触、触点B16与触点A06接触、触点B17与触点A07接触、触点B18与触点A08 接触。所述的模块组件301的多触点插头B2包括8个触点B21、B22、B23、B24、B25、B26、 B27、B28,在机芯3插入插槽11并处在第二角度状态下,多触点插头B2插入多触点插座A0, 并且触点B21与触点AOl接触、触点B22与触点A02接触、触点B23与触点A03接触、触点 B24与触点A04接触、触点B25与触点A05接触、触点B^与触点A06接触、触点B27与触点A07接触、触点B^与触点A08接触。所述的多触点插头Bl的各触点B11-B18分别与机芯3上的信号采集装置6连接,较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是将触点Bll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第四反馈元件64、触点B12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第三反馈元件63、触点B13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第二反馈元件62、触点B14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第一反馈元件61、触点B15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电源正极、触点B16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电源负极、触点B17与触点B18之间开路。所述的多触点插头B2的各触点分别与机芯3上的信号采集装置6连接,与上述多触点插头Bl与信号采集装置6的连接方式不同,B2的各触点与信号采集装置6相应的连接方式是将触点B21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第一反馈元件61、触点B22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第二反馈元件62、触点B23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第三反馈元件63、触点BM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第四反馈元件64、触点B25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电源正极、触点B^接信号采集装置6的电源负极、触点B27与触点B^之间短路。由于触点B17与触点B18之间开路, 所以在第一角度状态下,触点A07与触点A08之间分断,也就是信号处理装置8的两个切换状态信号输入端之间分断。而由于触点B27与触点B^之间短路,所以在第二角度状态下触点A07与触点A08之间接通,也就是信号处理装置8的两个切换状态信号输入端之间接通;通过触点A07与触点A08之间分断/接通的变换,使信号处理装置8识别遥控器处在模式1/模式2状态。 在前端组合方式下,所述的可插拔的接插件式连接装置10还可以采用其它接线方式,例如第2接线方式可以由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上的1个多触点插头BO配机座组件101上的2个多触点插座Al和A2。又如第3接线方式,它与上面所述的第1接线方式的不同之处是用一个微动开关替代了两个触点,由机座组件101上的1个多触点插座A3加1 个微动开关Kl配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上的2个多触点插头B4和B5加一个压动部K2, 并且压动部K2与微动开关Kl配合工作。再如第4接线方式,它与上面所述的第2接线方式的不同之处是用一个微动开关替代了两个触点,由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上的1个多触点插头B3、一个压动部K4配机座组件101上的2个多触点插座A4和A5加1个微动开关
1K3。这些接线方式的连接装置10的具体实施接线可以参照前面关于在前端组合方式下第 1接线方式的说明理解,依此类推,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下,还可以有更多种接线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7所示举例描述在后端组合方式下连接装置10可采用的四种接线方式。在后端组合方式下的第5接线方式,连接装置10的安装在机座1上的机座组件101 包括一个多触点插座A6 (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包括两个多触点插头B7和B8 (图中未示出)。该接线方式的特点是1个多触点插座A6配2个多触点插头B7 和B8。机座组件101上的多触点插座A6包括8个触点A61、A62、A63、A64、A65、A66、A67、 A68,多触点插座A6的各触点A61-A68分别与机座1上的无线发射装置9连接,其连接方式为将触点插座A6的触点A61接无线发射装置9的通道01输入端、触点A62接无线发射装置9的通道02输入端、触点A63接无线发射装置9的通道03输入端、触点A64接无线发射装置9的通道04输入端、触点A65接无线发射装置9的电源正极、触点A66接无线发射装置9的电源负极、触点A67与触点A68连接(即短路)。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上的多触点插头B7包括8个触点B71、B72、B73、B74、B75、B76、B77、B78,在机芯3插入插槽11并处在第一角度状态下,多触点插头B7插入多触点插座A6,并且触点B71与触点A61接触、触点 B72与触点A62接触、触点B73与触点A63接触、触点B74与触点A64接触、触点B75与触点 A65接触、触点B76与触点A66接触、触点B77与触点A67接触、触点B78与触点A68接触。 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上的多触点插头B8包括8个触点B81、B82、B83、B84、B85、B86、 B87、B88,在机芯3插入插槽11并处在第二角度状态下,多触点插头B8插入多触点插座A6, 并且触点B81与触点A61接触、触点B82与触点A62接触、触点B83与触点A63接触、触点 B84与触点A64接触、触点B85与触点A65接触、触点B86与触点A66接触、触点B87与触点 A67接触、触点B88与触点A68接触。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上的多触点插头B7的各触点B71-B78分别与机芯3上的信号处理装置8连接,常用连接方式是将触点B71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通道4输出端、触点72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通道3输出端、触点B73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通道2输出端、触点B74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通道1输出端、触点B75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电源正极、触点B76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电源负极、触点B77和触点B78分别接空(不与任何节点连按)。所述的多触点插头B8的各触点B81-B88分别与机芯3上的信号处理装置8连接,与上述多触点插头B7与信号处理装置8的连接方式不同,B8的各触点与信号处理装置8相应的连接方式是将触点B81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通道1输出端、触点B82 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通道2输出端、触点B83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通道3输出端、触点B84 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通道4输出端4、触点B85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电源正极、触点B86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电源负极、触点B87和触点B88分别与信号处理装置8的两个切换状态信号输入端连接。由于触点B77与触点B78接空,所以在第一角度状态下,信号处理装置8 的两个切换状态信号输入端之间分断;而由于触点A67与触点A68之间短路,所以在第二角度状态下,触点B87与触点B88之间接通,也就是信号处理装置8的两个切换状态信号输入端之间接通;通过触点B87与触点B88之间分断/接通变换,使信号处理装置8识别遥控器处在模式1/模式2状态。在后端组合方式下,所述的连接装置10还可以采用其它接线方式,例如第6接线方式可以由机芯3的模块组件301上的1个多触点插头B6配机座组件101上的2个多触点插座A7和A8。第7接线方式是由机座组件101上的1个多触点插座A9和一个压动部K6配机芯3的模块组件301上的2个多触点插头BlO和Bll加1个微动开关K5,微动开关K5 与信号处理装置8的两个切换状态信号输入端连接,并且压动部K6与微动开关K5配合工作。第8接线方式是由机芯3的模块组件301上的1个多触点插头B9加1个微动开关K7 配机座1的机座组件101上的2个多触点插座AlO和All和一个压动部K8,微动开关K7与信号处理装置8的两个切换状态信号输入端连接,压动部K8与微动开关K7配合工作。这些接线方式的连接装置10的具体实施接线可以参照前面关于在后端组合方式下第5接线方式的说明理解,依此类推,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下,还可以有更多种接线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8、9所示分别举例说明在混合组合方式下的连接装置10可采用的四种接线方案。如图3、5、8所示,在混合组合方式下的连接装置10的第9接线方式,它的安装在机座1上的机座组件101包括2个多触点插座A12,安装在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包括2 个多触点插头B13和2个多触点插头B14。这种接线方式实施例的特点是2个多触点插座 A12配2个多触点插头B13加2个多触点插头B14,即2个多触点插座配4个多触点插头, 而处理单元81需配置至少具有8个通道输入接口的微处理器。机座组件101上的2个多触点插座A12中包括8个用于通道控制的触点A121、A122、A123、A124、A125、A126、A127、 A128(图中未示出),2个多触点插座A12的各触点A121-A128分别与机座1上的信号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连接,该连接方案可以有多种,其中一种为将触点A121接处理装置8 的处理单元81的通道1输入端的1+接口、触点A122接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的处理单元81的通道1输入端的1-接口、触点A123接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的通道2输入端的2+接口、触点AlM接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的通道2输入端的2-接口、触点A125 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的通道3输入端的3+接口、触点AU6接信号处理装置8 的处理单元81的通道3输入端的3-接口、触点A127接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的通道4 输入端的4+接口、触点AU8分别接信号处理装置8的处理单元81的通道4输入端的4-接口。机芯3的模块组件301上的2个多触点插头B13包括8个触点B131、B132、B133、B134、 B135、B136、B137、B138(图中未示出),在机芯3插入插槽11并处在第一角度状态下,2个多触点插头B13分别插入2个多触点插座A12,并且触点B131与触点A121接触、触点B132 与触点A122接触、触点B133与触点A123接触、触点B134与触点AlM接触、触点B135与触点A125接触、触点B136与触点AU6接触、触点B137与触点A127接触、触点B138与触点AU8接触。机芯3的模块组件301上的2个多触点插头B14包括8个触点B141、B151、 B143、B144、B145、B146、B147、B148(图中未示出),在机芯3插入插槽11并处在第二角度状态下,2个多触点插头B14分别插入2个多触点插座A12,并且触点B141与触点A121接触、触点B151与触点A122接触、触点B143与触点A123接触、触点B144与触点A124接触、 触点B145与触点A125接触、触点B146与触点A126接触、触点B147与触点A127接触、触点B148与触点AU8接触。所述的2个多触点插头B13的各触点B131-B138分别与机芯3 上的微调单元83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是将触点B131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1输出端的1+ 接口、触点B132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1输出端的1-接口、触点B133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2输出端的2+接口、触点B134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2输出端的2-接口、触点B135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3输出端的3+接口、触点B136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3输出端的3_、触点 B137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4输出端的4+接口、触点B138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4输出端的4-接口。所述的2个多触点插头B14的各触点B141-B148分别与机芯3上的微调单元 83连接,与上述多触点插头B13与微调单元83的连接方案不同,B14的各触点与微调单元 83相应的连接方式是将触点B141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4输出端的4-接口、触点B151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4输出端的4+接口、触点B143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3输出端的3-接口、触点B144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3输出端的3+接口、触点B145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 2输出端的2-接口、触点B146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2输出端的2+、触点B147接微调单元 83的通道1输出端的1-接口、触点B148接微调单元83的通道1输出端的1+接口。在上述的接线方案中,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触点和用于识别模式1/模式2的连接触点,而这些触点的连接方案可参照上述方案的具体接线情况实现。在如图8所示的混合组合方式下,连接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10接线方式,它的安装在机座1上的机座组件101包括2个多触点插座A13(图中未示出)、2个多触点插座A14(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包括2个多触点插头B12(图中未示出),这种接线方式的特点是2个多触点插头 B12配2个多触点插座A13加2个多触点插座A14,即2个多触点插头配4个多触点插座。 上面所述的两种接线方式的处理单元81需配置至少具有8个通道输入接口的微处理器,采用了并联接线方式。在少于8个通道输入接口的情况下,可采用串联接线方式替代,但是运行速度慢。 如图9所示,在混合组合方式下,连接装置10的第11接线方案,它的安装在机座1 上的机座组件101包括多触点插座A15 (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包括多触点插头B16(图中未示出)、多触点插头B17(图中未示出)。本接线方案的特点是1 个多触点插座A15配2个多触点插头B16和B17。机座组件101上的多触点插座A15中包括 6 个触点 A151、A152、A153、A154、A155、A156,多触点插头 B16 包括 6 个触点(B16UB162, B163、B164、B165、B166),机芯3的模块组件301上的多触点插头B17包括6个触点B171、 B172、B173、B174、B175、B176 ;在机芯3插入插槽11并处在第一角度状态下,多触点插头 B16插入多触点插座A15,并且触点B161与触点A151接触、触点B162与触点A152接触、触点B163与触点A153接触、触点B164与触点AlM接触、触点B165与触点A155接触、触点 B166与触点A156接触。在机芯3插入插槽11并处在第二角度状态下,多触点插头B17插入多触点插座A15,并且触点B171与触点A151接触、触点B172与触点A152接触、触点B173 与触点A153接触、触点B174与触点AlM接触、触点B175与触点A155接触、触点B176与触点A156接触。所述多触点插座A15的前4个触点A151-A1M分别与机座1上的无线发射装置9的各通道输入端连接,该连接的连接方式与图7所示的后端组合方式下的第5接线方案的多触点插座A6的前4个触点A61-A64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多触点插座A15的后2个触点A155、A156分别与机座1上的状态显示单元84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多触点插头B16的前4个触点B161-B164分别与信号处理装置8的各通道输出端连接,该连接的连接方式与图7所示的后端组合方式下的第5接线方案的多触点插头B7的前4个触点B71-B74的连接方式相同。多触点插头B16的后2个触点B165、B166与信号处理装置8 的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多触点插头B17的前4个触点B171-B174分别与信号处理装置8的各通道输出端连接,该连接的连接方式与图7所示的后端组合方式下的第5接线方案的多触点插头B8的前4个触点B81-B84的连接方式相同。多触点插头B17的后2个触点B175、B176与信号处理装置8的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在如图9所示的混合组合方式下,连接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12接线方式,它的安装在机座1上的机座组件101包括多触点插座A16 (图中未示出)、多触点插座A17 (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机芯3上的模块组件301 包括多触点插头B15(图中未示出),这种接线方式的特点是1个多触点插头B15配2个多触点插座A16和A17,该连接的连接方式与图7所示的后端组合方式下的第6接线方案(即 1个多触点插头B6配2个多触点插座A7和A8)的多触点插头B6的前4个触点B61-B64的连接方式相同。如前所述的前端组合方式包括第1-第4四种接线方式,所述的后端组合方式包括第5-第8四种接线方式,所述的混合组合方式包括第9-第12四种接线方式。类似的,末端组合方式也包括1-4种接线方式。所述的末端组合方式是指包括回中操作机构4、阻尼操作机构5的反馈元件的信号采集装置6、信号处理装置8、无线发射装置9均分别安装在机芯3上,而电源装置7安装在机座1上,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电源装置7与机芯3上的信号采集装置6、信号处理装置8、无线发射装置9之间所需的电连接,其具体接线方式可按照如前所述的3种组合方式下的接线方式的原则类推,在此不再赘述。从以上例举的12种接线方式的连接方案可见,在每一种接线方式下,连接装置10 都包括了两种电连接状态,其中一种电连接状态对应模式1,而另一种电连接状态对应模式 2。例如,在第1、3、5、7、9、11接线方式例举的连接装置10的任一种接线方式中,机座1的机座组件101包括多触点插座,模块组件301包括与机座组件101的多触点插座相配的多触点插头,多触点插座的数量A至少为1个(如结合图8例举的接线方案为2个,第1个例举的接线方式为1个),而与多触点插座相配的多触点插头的数量B’ =AX2个(如结合图8例举的接线方式为4个,第1个例举的接线方式为2个)。在第2、4、6、8、10、12接线方式例举的连接装置10的任一种接线方式中,所述的模块组件301包括多触点插头,机座组件101包括与模块组件301的多触点插头相配的多触点插座,多触点插头的数量B至少为 1个,而与多触点插头相配的多触点插座的数量A’ = BX 2个。参见图2和3,机芯3上设有四个连接孔32,在机座1上设有四个螺纹孔12,连接孔32、螺纹孔12和螺钉(图中未示出)形成连接结构,通过该连接结构(12和32)的连接, 使机芯3插入机座1上的插槽11的空腔内之后不能自由脱出,当然,所述的连接结构不限于螺纹连接结构,还可采用卡接等连接结构。图6-9中的微动开关K1、K3、K5或K7可以是按钮开关,也可以是光控开关等其它类型的微动开关。以常闭的按钮开关为例,所述的微动开关包括一个按钮和一个压动部Κ2、 Κ4、Κ6或Κ8(图中未示出),按钮用于操作微动开关的接通或分断;压动部为形成在机芯3 或机座1上的一个对着微动开关的安装位置的工作面(图中未示出)。在机芯3插入遥控器主体上的插槽11的空腔内并处在第一角度状态下,所述的工作面与按钮开关的按钮分离,使常闭的按钮开关保持接通。在机芯3插入所述插槽11并处在第二角度状态下,所述的工作面与按钮开关的按钮接触,使常闭的按钮开关分断。当然,常闭的按钮开关可以用常开的按钮开关替代。
1权利要求1.一种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包括带有机座(1)的遥控器主体、信号采集装置(6)、电源装置(7)、信号处理装置(8)和无线发射装置(9),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6)包括带有回中操作机构G)、阻尼操作机构(5)的反馈元件,所述的回中操作机构(4)包括一个回中操纵手柄(41),回中操纵手柄Gl)的推拉和左右操纵均具有自动回中功能,所述的阻尼操作机构(5)包括一个阻尼操纵手柄(51),阻尼操纵手柄(51)的推拉操纵具有阻尼功能,其左右操纵具有自动回中功能;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将信号采集装置(6)输入的电信号处理后输出给无线发射装置(9),无线发射装置(9)将来自信号处理装置(8)的信号数据处理为航空模型飞行器能接收的无线电信号并发射给航空模型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插槽(11)形成在所述遥控器主体的机座(1)上,该插槽(11)的内凹的空腔用于容纳一个独立的机芯(3),在该机芯(3)上至少安装有信号采集装置(6),所述的机芯(3) 以相差180度的第一角度状态和第二角度状态这两个可互换的角度状态可拆卸地安装在机座(1)上的插槽(11)的所述空腔内;用于为机芯(3)与遥控器主体提供电源及为信号处理装置(8)提供反馈处于第一角度状态和第二角度状态位置电气信号的连接装置(10),使遥控器自动实现右手操纵模式与左手操纵模式之间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机座(1)与机芯(3)上,分别设有使机芯(3)插入安装到机座(1)上的插槽(11)内后能够被固定的连接结构(12,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10)包括分别安装在机芯C3)和遥控器主体上的接插件装置,用于提供电源连接及通过接插件中与位置有关的至少一个触点的电信号变化来反馈处于第一角度状态和第二角度状态操纵位置,所述的接插件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座(1)的插槽(11)空腔内的机座组件 (101)和设置在机芯C3)上的模块组件(301),且所述机座组件(101)形成在与所述模块组件(301)对应的位置上,使机芯(3)为可插拔式模块,机芯(3)从插槽(11)拔出的操作带动模块组件(301)与机座组件(101)分断脱离,机芯(3)向插槽(11)插入的操作带动模块组件(301)与机座组件(101)连接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10)包括一组直接将机芯(3)与遥控器主体电气连接的导线和一个位于机芯(3) 与遥控器主体之间用于反馈处于第一角度状态和第二角度状态操纵位置的位置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组件(101)包括多触点插座,所述的模块组件(301)包括与机座组件(101) 的多触点插座相配套的多触点插头,多触点插座的数量A至少为1个,而与多触点插座相配套的多触点插头的数量B’ =AX 2;或者所述的模块组件(301)包括多触点插头,所述的机座组件(101)包括与模块组件(301) 的多触点插头相配套的多触点插座,多触点插头的数量B至少为1个,而与多触点插头相配套的多触点插座的数量A’ =BX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包括执行子模块选择任务或各种微调任务的处理单元(81)、 通过操作操作键向处理单元(81)输入命令信号的子模块选择单元(8 和微调单元(83)、根据处理单元(81)输入的命令信号显示遥控器所处状态的状态显示单元(84);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分别按前端组合方式、或后端组合方式、或混合组合方式、或末端组合方式安装在机芯(3)或机座(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端组合方式下,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6)安装在机芯C3)上,信号处理装置(8)、无线发射装置 (9)、电源装置(7)分别安装在机座⑴上,并且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信号采集装置(6) 与信号处理装置(8)之间的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端组合方式下,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6)以及信号处理装置(8)分别安装在机芯C3)上,无线发射装置(9)、电源装置(7)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并且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无线发射装置(9)与信号处理装置(8)之间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混合组合方式下,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6)安装在机芯(3)上,无线发射装置(9)和电源装置 (7)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在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8)中微调单元(83)安装在机芯(3)上,处理单元(81)和子模块选择单元(82)和状态显示单元(84)分别安装在机座(1)上,并且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机芯(3)上的微调单元 (83)与机座(1)上的处理单元(81)之间的电连接;或者处理单元(81)、子模块选择单元(8 和微调单元(8 安装在机芯C3)上,状态显示单元(84)安装在机座(1)上,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机芯(3)上的处理单元(81)分别与机座(1)上的状态显示单元(84)、无线发射装置(9)之间的电连接;或者子模块选择单元(82)、微调单元(8 安装在机芯(3)上,处理单元(81)、状态显示单元(84)安装在机座⑴上,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机芯(3)上的信号采集装置(6)、子模块选择单元(82)、微调单元(8 分别与机座(1)上的处理单元(81)之间的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末端组合方式下,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6)、信号处理装置(8)以及无线发射装置(9)分别安装在机芯(3)上,电源装置(7)安装在机座(1)上,并且通过连接装置(10)实现电源装置(7) 与信号采集装置(6)、无线发射装置(9)、信号处理装置(8)之间的电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可转换模式的航空模型遥控器,包括形成在所述遥控器主体的机座上的插槽,其内凹的空腔用于容纳一个独立的带有回中、阻尼操纵和反馈元件的机芯,机芯3以相差180度的两个可互换的角度状态可拆卸地安装在机座上的空腔内。用于为机芯与遥控器主体之间提供电源及反馈处于第一角度状态和第二角度状态位置电气信号的连接装置,使遥控器自动实现右手操纵模式与左手操纵模式之间的转换。连接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机芯和遥控器主体上的接插件装置,或者包括一组直接将模块与遥控器主体电气连接的导线和一个位于它们之间的反馈操纵位置的位置开关。
文档编号A63H30/04GK202237273SQ2011203405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黄国川 申请人:上海九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