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杆攀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92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杆攀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杆攀爬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杆攀爬装置。
背景技术
高架杆是一种用于对高架线缆进行支撑的部件。例如在生活中常见的电线杆。由于高架杆的作用是将线缆高高架起,因此在高架线缆搭接的作业时,操作人员往往需要攀爬至高架杆的顶端进行线缆搭接。以生活中的电线杆为例,尤其是农村地区较为常见,标准电线杆一般高约9-12米,有时受限于地形,例如农村狭窄的小路上高空作业车无法展开施工作业,或者由于施工设备的原因,例如缺少高空作业车时,就需要操作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掉落的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高空作业,如此会大大增加操作人员高空作业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简便易用并且能够为高空作业者提供防掉落安全措施的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高杆攀爬装置,该高杆攀爬装置能够固定于高杆上,当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时,该高杆攀爬装置通过绳索能够避免施工人员不慎掉落至地面的情况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杆攀爬装置,用于高杆的攀爬及固定,包括独立设置的,并不少于两个的攀爬部,所述攀爬部上设置有攀爬用的行走轮;连接并收紧全部所述攀爬部的抱紧连接部,所述抱紧连接部与所述攀爬部相连接;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设置于一个所述攀爬部上,设置有所述驱动系统的所述攀爬部为驱动攀爬部。优选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链轮、第一手链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安装于所述驱动攀爬部的行走轮的轮轴上,所述第一手链与所述第一链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链轮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优选地,所述攀爬部包括定车架和动车架,所述动车架套设于所述定车架的外侧,所述动车架可做相对于所述定车架的移动,所述动车架相对于所述定车架移动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攀爬部的底盘平面垂直,所述定车架上设置有所述行走轮。优选地,所述抱紧连接部包括限位钢缆和施压部;全部的所述攀爬部于平面的圆形结构上等间隔均匀分布设置,所述限位钢缆围绕于所述攀爬部的外侧;所述施压部设置于所述攀爬部的动车架上并对所述定车架施加垂直于所述攀爬部的底盘平面的压力。优选地,所述施压部包括施压齿轮组,所述施压齿轮组具有可进行伸缩运动的顶杆,所述施压齿轮组设置于所述动车架上,所述施压齿轮组的顶杆与所述定车架相抵接。[0014]优选地,所述施压部还包括第二链轮和第二手链,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施压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二手链配合连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传动链,各个所述攀爬部上均设置有施压齿轮组,所述传动链与各个所述施压齿轮组连接,并驱动各个所述施压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运动。优选地,所述攀爬部为四个,四个所述攀爬部具有一个所述驱动攀爬部,并四个所述攀爬部等间隔设置并围绕于高杆的外侧面上,与所述驱动攀爬部相对的攀爬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二手链。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与所述攀爬部的行走轮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行走轮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工作面为与高杆外侧弧形表面相吻合的切平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杆攀爬装置用于高杆的攀爬及固定,包括攀爬部、抱紧连接部和驱动系统。攀爬部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并且能够独立设置,该结构设计能够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携带。攀爬部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爬升至高杆的顶端,攀爬部上设置有攀爬用的行走轮,行走轮与高杆接触通过转动实现上升。本实用新型攀升至高杆的高处时(顶端)需要实现固定,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抱紧连接部,抱紧连接部用于连接并收紧全部的攀爬部,通过抱紧连接部的收紧作用,增加了各个攀爬部对高杆施加的压力,当攀爬部对高杆施加的压力增大时,攀爬部与高杆之间的摩擦力将会加大。作为物理常识可知,当操作人员掉落,如果攀爬部与与高杆表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大于操作人员的重力,操作人员将在攀爬部的作用下停止下落,从而避免直接掉落于地面上的情况发生,提高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为了实现攀爬部的上升移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驱动行走轮转动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设置于一个攀爬部上,设置有驱动系统的攀爬部为驱动攀爬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攀爬部能够攀升高杆的顶端,然后通过抱紧连接部的收紧作用实现固定,如果高空作业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通过绳索与本实用新型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证。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攀爬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攀爬装置安装于高杆上的结构示意图;图I至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攀爬部I;行走轮11;限位钢缆2 ;传动链3 ;传动轴4 ;万向节5;高杆 a。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高杆攀爬装置,该高杆攀爬装置能够固定于高杆a上,当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时,该高杆攀爬装置通过绳索能够避免施工人员不慎掉落至地面的情况发生。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I、图2和图3,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攀爬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攀爬装置安装于高杆上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杆攀爬装置用于高杆a的攀爬及固定,包括攀爬部I、抱紧连接部和驱动系统。攀爬部I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并且能够独立设置,该结构设计能够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携带。攀爬部I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爬升至高杆a的顶端,攀爬部I上设置有攀爬用的行走轮11,行走轮11与高杆a接触通过转动实现上升。本实用新型攀升至高杆a的高处时(顶端)需要实现固定,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抱紧连接部,抱紧连接部用于连接并收紧全部的攀爬部1,通过抱紧连接部的收紧作用,增加了各个攀爬部I对高杆a施加的压力,当攀爬部I对高杆a施加的压力增大时,攀爬部I与高杆a之间的摩擦力将会加大。作为物理常识可知,当操作人员掉落,如果攀爬部I与高杆a表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大于操作人员的重力,操作人员将在攀爬部I的作用下停止下落,从而避免直接掉落于地面上的情况发生,提高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为了实现攀爬部I的上升移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驱动行走轮11转动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设置于一个攀爬部I上,设置有驱动系统的攀爬部I为驱动攀爬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攀爬部I能够攀升高杆a的顶端,然后通过抱紧连接部的收紧作用实现固定,如果高空作业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通过绳索与本实用新型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驱动系统采用链轮结构,通过人工为装置提供攀爬动力,其具体结构为包括链轮、第一手链和驱动轮。第一手链与第一链轮配合连接,该链轮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链轮结构设计。链轮是一种带嵌齿式扣链齿的轮子,用以与节链环或缆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手链)上节距准确的块体相啮合用以实现链轮的转动,多用于机械传动。驱动轮安装于驱动攀爬部I的行走轮11的轮轴上,第一链轮与驱动轮相连接并驱动驱动轮转动。当然,驱动系统还可以采用其形式的动力系统,如采用电机传动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攀爬部I包括定车架和动车架,动车架套设于定车架的外侧,动车架可做相对于定车架的移动,动车架相对于定车架移动的移动方向与攀爬部I的底盘平面垂直,定车架上设置有行走轮11。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攀爬部I中,定车架安装行走轮11,行走轮11与高杆a的外侧面相接处,在攀爬部I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定车架相对高杆a仅具有沿高杆a表面滑动的运动。动车架能够做相对于攀爬部I的底盘平面垂直的运动,攀爬部I的底盘平面即为定车架的底架平面,有上述定车架结构可知定车架的底架平面与高杆a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定车架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与高杆a外侧表面之间距离变大或者变小的运动。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将抱紧连接部设计为包括限位钢缆2和施压部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杆a固定时,为了充分发挥各个攀爬部I的攀升以及固定能力,会采用将全部的攀爬部I均匀分布设置于圆形的高杆a的外围。限位钢缆2则缠绕于全部的攀爬部I的外侧,并对这些攀爬部I施加朝向于高杆a圆心的压力。施压部设置于攀爬部I的动车架上并对定车架施加垂直于攀爬部I的底盘平面的压力,施压部施加于定车架上的力是一种朝向于高杆a圆心的压力。在现有技术中,高杆a均米用一种下部较粗上部(顶部)交细的类似于锥形的结构,为了能够实现攀爬部I紧抱于高杆a的杆体上,在攀爬部I上升的同时(此时高杆a的截面直径逐渐变小)施压部对定车架施加压力,使得定车架能够时刻紧贴于高杆a的外侧面上。由于施压部对定车架施加压力,同样定车架会对施压部具有背向高杆a圆心的反作用力,该力表现为通过施压部对动车架具有背向高杆a圆心的推力。动车架能够相对于定车架移动,同时动车架的外侧围绕有限位钢缆2,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得定车架在攀爬部I上升的过程中,仍能够紧贴于高杆a的表面并且对高杆a表面施加有较大的压力。行走轮11与高杆a表面之间具有较大压力,因此使得攀爬部I与高杆a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限位钢缆2分为三圈分别按照水平位置在攀爬部I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围绕起来。并且这三圈中的每一圈由四根8毫米钢缆缠绕制成。在上述实施例中,施压部是一种能够对定车架施加压力的部件,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施压部包括施压齿轮组,施压齿轮组具有顶杆,顶杆能够做相对于定车架的伸缩运动。当施压齿轮组设置于动车架上时,施压齿轮组的顶杆与定车架相抵接,通过对施压齿轮组做做功,能够使得顶杆伸出或者回缩,从而实现定车架与动车架之间的相对移动。在采用施压齿轮组作为对定车架的施压部件时,具体地可以采用伞形齿轮变速组件。当通过驱动伞形齿轮转动时,能够通过伞形齿轮的减速将高转速低扭矩的运动形式转化为低转速高扭矩的运动形式,并通过齿轮组中的输出齿轮将低转速高扭矩的运动输出。此时,可以在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上安装上与输出齿轮相配合的齿条作为可移动的顶柱,顶柱在齿轮组的作用下实现对定车架施加压力。此外,除了采用施压齿轮组作为对定车架的施压部件之外,还可以采用能够输出较大能量的装置,例如液压缸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压部还包括第二链轮和第二手链,第二链轮与施压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相连接,第二链轮与第二手链配合连接。通过人工拉动第二链轮实现对施压齿轮组的驱动,从而使得施压齿轮组的顶杆伸出或者回缩。为了能够使得环绕于高杆a上的全部的攀爬部I同时对高杆a施加压力使得全部的定车架均能够紧贴于高杆a的外侧面上,本实用新型在各个攀爬部I上按照上述结构形式安装有施压齿轮组,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用于连接全部的施压齿轮组的传动链3,传动链3驱动各个施压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运动。在上述结构设计中,当拉动第二链轮驱动其中的一个施压齿轮组的输入端运动时,其它的施压齿轮组将在传动链3的作用下同时运动,从而实现全部的施压齿轮组的顶杆同时伸出或者同时回缩。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攀爬部I为四个,四个攀爬部I具有一个驱动攀爬部,并四个攀爬部I等间隔设置并围绕于高杆a的外侧面上,与驱动攀爬部I相对的攀爬部I上设置有第二链轮和第二手链。同样地,为了使得全部的攀爬部I能够同时上升或者下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传动轴4,传动轴4的两端设置有万向节5,万向节5与攀爬部I的行走轮11配合连接。当其中一个攀爬部I (驱动攀爬部I)的行走轮11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轴4以及万向节5的连接带动其它的攀爬部I的行走轮11的转动,从而使得全部的攀爬部I同时上升或者同时下降。 本实用新型在高杆a的杆体上的固定是通过攀爬部I与杆体之间的静摩擦作用实现的,为了增加行走轮11与高杆a杆体之间的摩擦系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安装于行走轮11的表面上的橡胶板,并且橡胶板的工作面为与高杆a外侧弧形表面相吻合的切平面。橡胶板的工作面为与高杆a表面相接处的面,因为橡胶板与高杆a表面相接处,并与高杆a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因此橡胶板高杆a表面相接处的面即为工作面。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杆攀爬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杆攀爬装置,用于高杆(a)的攀爬及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 独立设置的,并不少于两个的攀爬部(1),所述攀爬部(I)上设置有攀爬用的行走轮(11); 连接并收紧全部所述攀爬部(I)的抱紧连接部,所述抱紧连接部与所述攀爬部(I)相连接; 驱动所述行走轮(11)转动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设置于一个所述攀爬部上,设置有所述驱动系统的所述攀爬部(I)为驱动攀爬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高杆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链轮、第一手链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安装于所述驱动攀爬部(I)的行走轮(11)的轮轴上,所述第一手链与所述第一链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链轮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杆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部(I)包括定车架和动车 架,所述动车架套设于所述定车架的外侧,所述动车架可做相对于所述定车架的移动,所述动车架相对于所述定车架移动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攀爬部(I)的底盘平面垂直,所述定车架上设置有所述行走轮(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杆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连接部包括限位钢缆(2)和施压部;全部的所述攀爬部(I)于平面的圆形结构上等间隔均匀分布设置,所述限位钢缆(2)围绕于所述攀爬部(I)的外侧;所述施压部设置于所述攀爬部(I)的动车架上并对所述定车架施加垂直于所述攀爬部(I)的底盘平面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杆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部包括施压齿轮组,所述施压齿轮组具有可进行伸缩运动的顶杆,所述施压齿轮组设置于所述动车架上,所述施压齿轮组的顶杆与所述定车架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杆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部还包括第二链轮和第二手链,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施压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二手链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高杆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链(3),各个所述攀爬部(I)上均设置有施压齿轮组,所述传动链(3)与各个所述施压齿轮组连接,并驱动各个所述施压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高杆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部(I)为四个,四个所述攀爬部(I)具有一个所述驱动攀爬部(I),并四个所述攀爬部(I)等间隔设置并围绕于高杆(a)的外侧面上,与所述驱动攀爬部(I)相对的攀爬部(I)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二手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高杆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轴(4),所述传动轴(4)的两端设置有万向节(5),所述万向节(5)与所述攀爬部(I)的行走轮(11)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9任一项所述高杆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11)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工作面为与高杆(a)外侧弧形表面相吻合的切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杆攀爬装置,包括攀爬部、抱紧连接部和驱动系统。攀爬部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并且能够独立设置,该结构设计能够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携带。攀爬部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爬升至高杆的顶端,攀爬部上设置有攀爬用的行走轮,驱动系统用于驱动行走轮转动。抱紧连接部用于连接并收紧全部的攀爬部,通过抱紧连接部的收紧作用,增加了各个攀爬部对高杆施加的压力,当攀爬部对高杆施加的压力增大时,攀爬部与高杆之间的摩擦力将会加大。本实用新型通过攀爬部能够攀升高杆的顶端,然后通过抱紧连接部的收紧作用实现固定,如果高空作业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通过绳索与本实用新型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证。
文档编号A63B27/02GK202538268SQ20122001852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孟祥山, 孟邈 申请人:孟祥山, 孟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