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22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锻炼手臂力量且安全可靠的安全式曲臂臂力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工作之余经常会选用各种运动器械进行身体锻炼,常见的健身器材有俯卧撑架、卧推架、深蹲架、开降架等。其中用俯卧撑架练习,对发达胸大肌群效果显著。卧推架是练胸大肌的专用器械。它有平卧、坐式斜卧和立式斜卧三种。它们都是由钢管焊接的支架和板面组成的。平卧推举架是发达胸大肌两侧肌群用的,坐式和立式卧推架是发达胸大肌上、下部肌群用的。深蹲架有铁制和木制两种。木制深蹲架由腿架和架面组成,形状象四条腿的高凳。高度一般为I米,其中腿架高90厘米,架面厚10厘米,并成凹型,便于放稳杠铃。架面一般长440厘米,宽30厘米。铁制深蹲架由铁座和可调节高度的钢管组成,铁座为圆形,直径35厘米,整个深蹲架高度为1. 6米,中间可钻几个调节高度的圆孔,一般间距为10厘米。深蹲架是肩负杠铃做蹲起发达腿部肌肉群的专用器械。开降架是用直径为4. 8厘米的铁管焊接成。架高度为2. 5米,左右架柱相距为I米。从架柱离底部60厘米处开始,每隔5厘米左右钻一个圆孔,以便于调节高度。可用来练习半蹲、负重提踵和颈后推举等动作。这些健身器械各自功能各不相同,针对性较强,相反,综合功能较弱。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综合训练机,又称作多功能训练器,专为健美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设计。它的优点是可进行10至50多种动作的全身性力量练习。负荷器采用的是高强力橡胶块,克服了调重块垛的噪音,且负荷可变具有等动力量练习之优点,练习动作简单易掌握,受伤的机会较少。器械根据人体结构设计阻力,从而保证了动作全程阻力均匀,加减重量简便,训练效果俱佳。它的缺点是只能按设计的路线动作,局限性大,无法进行爆发力练习。而健身器材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要属一些体积小、便于存放的小型健身器,用于锻炼手臂力量的臂力器就是人们家中常见的锻炼器材。臂力器大多采用直杆式和拉伸式两种结构,然而此两种臂力器都存在缺陷,直杆式臂力器需要双手分握然后向上方压动进行运动,一旦手部松动,很容易被臂力器打伤,拉伸式臂力器也存在这种问题;不能达到安全健身的目的。公开号为CN 201969278,
公开日为2011年9月1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曲臂臂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力器由前臂、转动轴以及后臂三部分组成;在前臂、后臂表面分别安装绑带;转动轴处安装卷形弹簧,弹簧两端分别限制前臂和后臂;在前臂前端安装把手。该专利文献使用时,使用者握住把手或直接弯曲手臂,利用手臂前臂带动臂力器前臂转动,由于转动轴安装有卷形弹簧,因此在前臂弯曲时,会压缩弹簧变形,弹性会给手臂一种弹力,阻止手臂弯曲,进行锻炼,但是,由于把手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用过程中,手极易从把手上滑落,从而弯曲的前臂在转动轴的卷形弹簧作用下容易反弹手臂,使手臂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把手结构,使手能够舒适稳固的握住把手进行锻炼,具有安全可靠、锻炼舒适、使用方便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包括前臂、安装在前臂上的把手、后臂、转动轴、安装在转动轴内的卷形弹簧、卷形弹簧一端与前臂连接,另一端与后臂连接、设置在前臂和后臂上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封闭式环状结构,把手内壁固定连接有波形缓冲垫,把手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护腕带。所述波形缓冲垫与把手内壁为粘接或螺纹连接。所述波形缓冲垫波峰处至少设置有一根拉簧,拉簧一端固定在把手内壁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波形缓冲垫波峰表面上。所述拉簧为两根,平行设置在波形缓冲垫波峰表面上。使用时,使用者首先从后臂向前臂方向插入手臂,并利用绑带分别把手臂绑定在后臂和前臂上,须保证肘部位置对应于转动轴;然后使用者将固定在把手外壁的弹性护腕带套在手腕部,手指握住把手内壁上的波形缓冲垫,利用手臂带动前臂转动,由于转动轴安装有卷形弹簧,因此在手臂弯曲时,会压缩卷形弹簧变形,卷形弹簧会给手臂一种弹力,阻止手臂弯曲,使用者在克服这种弹力过程中,便可实现锻炼目的。由于把手为封闭式环状结构,使用者的手不容易从把手内滑落,加之有弹性护腕带套住手腕,能够保证使用者手不会被前臂弹伤,有效保证了安全,达到安全锻炼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本实用新型中,相较于公开号为CN 201969278,
公开日为2011年9月1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而言,通过将把手设置为封闭式环状结构,在把手内壁固定连接有波形缓冲垫,使用者的手指能够更好的与把手内壁贴合,牢牢的将把手抓住,不从把手上滑落,在把手外壁固定连接弹性护腕带,当手不慎从把手内滑出时,弹性护腕带能够将手腕套住,从而保证使用者手不会被前臂弹伤,有效保证了安全,达到安全锻炼的目的。二、本实用新型中,相较于公开号为CN 201969278,
公开日为2011年9月1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而言,通过在波形缓冲垫波峰处设置一根拉簧,拉簧一端固定在把手内壁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波形缓冲垫波峰表面上,手在拉前臂的过程中,增加了阻力,从而更能锻炼手臂力量。三、本实用新型中,相较于公开号为CN 201969278,
公开日为2011年9月1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而言,通过将拉簧设置为两根,且平行设置在波形缓冲垫波峰表面上,进一步提高了手臂拉伸前臂的阻力,加大了锻炼强度,能够使使用者循序渐进的锻炼,有效提高锻炼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与该专利文件不论是从技术方案,还是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上均存在明显区别。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前臂,2、把手,3、后臂,4、转动轴,5、卷形弹簧,6、绑带,7、波形缓冲
垫,8、弹性护腕带,9、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包括前臂1、安装在前臂I上的把手2、后臂3、转动轴4、安装在转动轴4内的卷形弹簧5、卷形弹簧5 —端与前臂I连接,另一端与后臂3连接、设置在前臂I和后臂3上的绑带6,所述把手2为封闭式环状结构,把手2内壁固定连接有波形缓冲垫7,所述波形缓冲垫7与把手2内壁为粘接;把手2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护腕带8。实施例2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包括前臂1、安装在前臂I上的把手2、后臂3、转动轴4、安装在转动轴4内的卷形弹簧5、卷形弹簧5 —端与前臂I连接,另一端与后臂3连接、设置在前臂I和后臂3上的绑带6,所述把手2为封闭式环状结构,把手2内壁固定连接有波形缓冲垫7,所述波形缓冲垫7与把手2内壁为螺纹连接;把手2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护腕带8。所述波形缓冲垫7波峰处设置有一根拉簧9,拉簧9 一端固定在把手2内壁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波形缓冲垫7波峰表面上。实施例3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包括前臂1、安装在前臂I上的把手2、后臂3、转动轴4、安装在转动轴4内的卷形弹簧5、卷形弹簧5 —端与前臂I连接,另一端与后臂3连接、设置在前臂I和后臂3上的绑带6,所述把手2为封闭式环状结构,把手2内壁固定连接有波形缓冲垫7,所述波形缓冲垫7与把手2内壁为螺纹连接;把手2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护腕带
8。所述波形缓冲垫7波峰处设置有两根拉簧9,且平行设置在波形缓冲垫7波峰表面上。拉簧9 一端固定在把手2内壁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波形缓冲垫7波峰表面上。使用时,使用者首先从后臂3向前臂I方向插入手臂,并利用绑带6分别把手臂绑定在后臂3和前臂I上,须保证肘部位置对应于转动轴4 ;然后使用者将固定在把手2外壁的弹性护腕带8套在手腕部,手指握住把手2内壁上的波形缓冲垫7,利用手臂带动前臂I转动,由于转动轴4安装有卷形弹簧5,因此在手臂弯曲时,会压缩卷形弹簧5变形,卷形弹簧5会给手臂一种弹力,阻止手臂弯曲,使用者在克服这种弹力过程中,便可实现锻炼目的。由于把手2为封闭式环状结构,使用者的手不容易从把手2内滑落,加之有弹性护腕带8套住手腕,能够保证使用者手不会被前臂I弹伤,有效保证了安全,达到安全锻炼的目的。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变形,但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包括前臂(I)、安装在前臂(I)上的把手(2)、后臂(3)、转动轴(4)、安装在转动轴(4)内的卷形弹簧(5)、卷形弹簧(5)—端与前臂(I)连接,另一端与后臂(3)连接、设置在前臂(I)和后臂(3)上的绑带(6),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为封闭式环状结构,把手(2)内壁固定连接有波形缓冲垫(7),把手(2)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护腕带(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缓冲垫(7)与把手(2)内壁为粘接或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缓冲垫(7)波峰处至少设置有一根拉簧(9),拉簧(9)一端固定在把手(2)内壁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波形缓冲垫(7)波峰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9)为两根,平行设置在波形缓冲垫(7)波峰表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式曲臂臂力器,包括前臂、安装在前臂上的把手、后臂、转动轴、安装在转动轴内的卷形弹簧、卷形弹簧一端与前臂连接,另一端与后臂连接、设置在前臂和后臂上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封闭式环状结构,把手内壁固定连接有波形缓冲垫,把手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护腕带。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把手结构,使手能够舒适稳固的握住把手进行锻炼,具有安全可靠、锻炼舒适、使用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A63B21/02GK202892809SQ20122055069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朱江 申请人:成都动能健身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