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69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形玩具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玩具种类繁多。电动玩具因其具有行动、动作变换、发声等功能而受欢迎。然而,现有的电动玩具以动物类玩具较多,如机器猫、机器狗、圣诞老人等,或是模型汽车、飞机等,而常见的球类玩具需人为投、踢,才能在地面上滚动,否则静止不动,比较乏味,可以自行行动球类玩具比较少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球形玩具自动滚动或转动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球形玩具驱动机构,所述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包括球形壳体、驱动装置及遥控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右驱动单元、左驱动单元、驱动电路及电源,所述右驱动单元、左驱动单元、驱动电路及电源固定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右驱动单元包括依次动力连接的马达1、右减速器及右驱动轮,所述左驱动单元包括依次动力连接的马达I1、左减速器及左驱动轮,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电源,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遥控器无线通信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马达I和马达II,所述右驱动轮与所述左驱动轮左右相对设置,且右驱动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左驱动轮的旋转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右驱动轮、所述左驱动轮与所述球形壳体的内表面接触以使得所述驱动装置放置于所述球形壳体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前支撑轮和后支撑轮,所述前支撑轮和所述后支撑轮前后相对设置,用以支撑驱动装置的前部和后部,以使其不与球形壳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产生滑动摩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撑轮和所述后支撑轮上均设有防滑纹,所述右驱动轮和所述左驱动轮上均设有防滑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撑轮的旋转轴线、所述后支撑轮的旋转轴线、所述右驱动轮的旋转轴线以及所述左驱动轮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驱动轮和所述左驱动轮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前支撑轮和所述后支撑轮结构相同且前后对称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驱动轮、所述左驱动轮、所述前支撑轮和所述后支撑轮均与所述球形壳体的内表面同时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形壳体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和所述下半部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驱动轮的外表面和所述左驱动轮的外表面呈锥面或弧面以更贴紧球形壳体的内表面。[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驱动轮的外表面和所述左驱动轮的外表面为部分球面,且所述右驱动轮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和所述左驱动轮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球形壳体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相等以使得所述右驱动轮和所述左驱动轮与所述球形壳体的内表面充分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驱动单元与所述左驱动单元结构相同,所述右减速器包括右减速齿轮、左减速齿轮、第三减速齿轮、第四减速齿轮、第五减速齿轮、右转动轴、左转动轴及第三转动轴,所述右减速齿轮与所述马达I的输出齿轮啮合,所述右减速齿轮和所述左减速齿轮均固定在所述右转动轴上,所述第三减速齿轮与所述左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减速齿轮和所述第四减速齿轮均固定在所述左转动轴上,所述第五减速齿轮与所述第四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五减速齿轮和所述右驱动轮均固定在所述第三转动轴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使用者可以通过遥控器和驱动电路,启动马达I和马达II,并控制右驱动轮与左驱动轮的转动方向,当右驱动轮与左驱动轮朝同一方向转动时,整个结构开始滚动,而当右驱动轮与左驱动轮朝不同方向转动时,整个结构开始旋转,提高了玩具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1中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内部示意图,其显示了下半部与驱动装置的结构。图3是图1中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另一内部示意图,其进一步显示了两个减速器结构。图4是图1中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驱动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驱动装置的另一放大示意图,其移除了两个减速器的罩体以便清楚显示减速器的构造。图6是图1中球形玩具驱动机构遥控器、驱动电路、电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是图1中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右驱动单元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1中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右驱动单元的另一放大示意图,其移除了右减速器的罩体以便清楚显示该减速器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介绍。如图1至图4、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总体上包括球形壳体100、驱动装置200及遥控器700。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驱动装置200包括本体300、右驱动单元400、左驱动单元500、支撑单元600、驱动电路800及电源900。所述右驱动单元400、所述左驱动单元500、所述支撑单元600及均固定在所述本体300上,所述驱动电路800及电源900固定于所述本体300内部。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球形壳体100包括上半部102和下半部104。所述上半部102和所述下半部104固定连接。而且,上半部102与下半部104之间的连接为可拆连接,以便于使用中维护。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所述球形壳体100也可以设置一可开闭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取放驱动装置200。如图4所示,所述右驱动单元400包括依次动力连接的马达I 402、右减速器404及右驱动轮406。所述左驱动单元500与所述右驱动单元400结构相同,其包括依次动力连接的马达II 502、左减速器504及左驱动轮506。所述驱动电路800与电源900连接,电源900用于给驱动电路800、马达I 402和马达II 502等供电。而且,所述电源900可为内置电池。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电路800与所述遥控器700无线通信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马达I 402和所述马达II 502的开启、关闭、及其转动方向,进而控制所述右驱动轮406与所述左驱动轮506的启停和转动方向。所述驱动电路800与所述遥控器700的控制原理可采用现有通用遥控技术。所述右驱动轮406与所述左驱动轮506左右相对设置。而且所述右驱动轮406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左驱动轮506的旋转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单元600包括前支撑轮602和后支撑轮604。所述前支撑轮602和所述后支撑轮604前后相对设置。且所述右驱动轮406、所述左驱动轮506、所述前支撑轮602和所述后支撑轮604均与所述球形壳体100的内表面1042同时接触以使得所述驱动装置200放置在所述球形壳体100内。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所述支撑单元600可以仅包括一个支撑轮,只要支撑单元600能够与右驱动轮406和左驱动轮506构成支撑驱动装置200并使驱动装置200悬置的平面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右驱动轮406和所述左驱动轮506结构相同且关于整个驱动装置200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前支撑轮602和所述后支撑轮604结构相同且关于整个驱动装置200前后对称设置。所述前支撑轮602的旋转轴线、所述后支撑轮604的旋转轴线、所述右驱动轮406的旋转轴线以及所述左驱动轮506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如图5所示,所述前支撑轮602上设有防滑纹6022 ;所述后支撑轮604上设有防滑纹6042。防滑纹6022与球形壳体100的内表面1042摩擦接触,防滑纹6042与球形壳体100的内表面1042摩擦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右驱动轮406的外表面和左驱动轮506的外表面优选为部分锥面、弧面或部分球面。部分锥面意指截去锥面头部剩余的大体上如圆台表面的曲面;而部分球面意指一部分的球面。如图5示意所示,右驱动轮406的外表面和左驱动轮506的外表面为部分球面。而且,右驱动轮406的外表面和左驱动轮506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球形壳体100的内表面1042的曲率半径相等,以使得所述右驱动轮406和所述左驱动轮506均与所述球形壳体100的内表面1042充分接触。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所述右驱动轮406、所述左驱动轮506、所述前支撑轮602和所述后支撑轮604也可以均与所述球形壳体100的内表面1042线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右驱动单元400与所述左驱动单元500结构相同。因此,下面仅对右驱动单元400进行介绍,而省略对所述左驱动单元500的描述。如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右减速器404包括第一减速齿轮4044、第二减速齿轮4046、第三减速齿轮4048、第四减速齿轮4050、第五减速齿轮4052、第一转动轴4043、第二转动轴4045及第三转动轴4047。其中,所述第一减速齿轮4044和所述第二减速齿轮4046均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轴4043上。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048和所述第四减速齿轮4050均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轴4045上。所述第五减速齿轮4052和所述右驱动轮406均固定在所述第三转动轴4047上。所述第一减速齿轮4044与所述马达I 402的输出齿轮4042啮合。所述第三减速齿轮4048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4046啮合。所述第五减速齿轮4052与所述第四减速齿轮4050啮合。由此,将所述马达I 402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右驱动轮406。下面参照图2至图5介绍本实施例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的基本动作原理。一方面,当使用者通过遥控器700和驱动电路800启动马达I 402和马达II 502,且右驱动轮406和左驱动轮506均沿A方向同向旋转时,如图2所示,右驱动轮406和左驱动轮506均与球形壳体100的内表面1042之间产生摩擦力。同时右驱动轮406驱动球形壳体100产生相对反向转动,左驱动轮506也驱动球形壳体100相对反向运动。由此,驱动装置200与球形壳体10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其外在表现为球形壳体100向前滚动,在球形壳体100向前滚动的同时,驱动装置200 —方面相对于球形壳体100重心上移,因此在驱动装置200的重力的作用下,球形壳体100也被下压进一步驱使其向前滚动,这样也使得驱动装置200重心下降,趋向于回复到原始低位,恢复原始状态。如此周而复始,整个结构朝前不停滚动。此为向前滚动的原理,向后滚动原理相同,方向相反。另一方面,当使用者通过遥控器700和驱动电路800启动马达I 402和马达II 502,且右驱动轮406沿A方向旋转,左驱动轮506沿B方向(与A方向相反)反向旋转时,如图3所示,右驱动轮406和左驱动轮506均与球形壳体100的内表面1042之间产生摩擦力。右驱动轮406驱使球形壳体100向后运动;而左驱动轮506驱使球形壳体100向前运动,形成两个同向的“拨动”力矩。由此,使得整个结构开始原地旋转。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包括球形壳体、驱动装置及遥控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右驱动单元、左驱动单元、驱动电路及电源,所述右驱动单元、左驱动单元、驱动电路及电源固定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右驱动单元包括依次动力连接的马达1、右减速器及右驱动轮,所述左驱动单元包括依次动力连接的马达I1、左减速器及左驱动轮,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电源,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遥控器无线通信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马达I和马达II,所述右驱动轮与所述左驱动轮左右相对设置,且右驱动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左驱动轮的旋转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右驱动轮、所述左驱动轮与所述球形壳体的内表面接触以使得所述驱动装置放置于所述球形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前支撑轮和后支撑轮,所述前支撑轮和所述后支撑轮前后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轮和所述后支撑轮上均设有防滑纹,所述右驱动轮和所述左驱动轮上均设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轮的旋转轴线、所述后支撑轮的旋转轴线、所述右驱动轮的旋转轴线以及所述左驱动轮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驱动轮和所述左驱动轮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前支撑轮和所述后支撑轮结构相同且前后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驱动轮、所述左驱动轮、所述前支撑轮和所述后支撑轮均与所述球形壳体的内表面同时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壳体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和所述下半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驱动轮的外表面和所述左驱动轮的外表面呈锥面或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驱动轮的外表面和所述左驱动轮的外表面为部分球面,且所述右驱动轮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和所述左驱动轮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球形壳体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相等以使得所述右驱动轮和所述左驱动轮与所述球形壳体的内表面充分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驱动单元与所述左驱动单元结构相同,所述右减速器包括右减速齿轮、左减速齿轮、第三减速齿轮、第四减速齿轮、第五减速齿轮、右转动轴、左转动轴及第三转动轴,所述右减速齿轮与所述马达I的输出齿轮啮合,所述右减速齿轮和所述左减速齿轮均固定在所述右转动轴上,所述第三减速齿轮与所述左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减速齿轮和所述第四减速齿轮均固定在所述左转动轴上,所述第五减速齿轮与所述第四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五减速齿轮和所述右驱动轮均固定在所述第三转动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形玩具驱动机构,所述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包括球形壳体、驱动装置及遥控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右驱动单元、左驱动单元、驱动电路及电源。所述右驱动单元、左驱动单元、驱动电路及电源固定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右驱动单元包括依次动力连接的马达Ⅰ、右减速器及右驱动轮,所述左驱动单元包括依次动力连接的马达Ⅱ、左减速器及左驱动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形玩具驱动机构,使用者可以通过遥控器和驱动电路,控制右驱动轮与左驱动轮的转动方向,当右驱动轮与左驱动轮朝同一方向转动时,球形玩具驱动机构开始滚动,而当右驱动轮与左驱动轮朝不同方向转动时,整个结构开始旋转,提高了玩具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文档编号A63H31/08GK203043556SQ20132005002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林日壮 申请人:林日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