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球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89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球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运动器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折叠球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球门,大多采用固定式设计,固定式的球门存在诸多缺陷,例如;体积庞大不便于人们收纳存放,在不使用的时候占用空间大,若置于室外又会因风吹雨打等导致球门生锈损坏,影响了球门的使用寿命。鉴于上述固定式球门的一些缺陷,后来有人设计出可收折、展开的球门,这样,人们在需要使用时将球门带到合适的场合展开使用,而使用完毕后,又可以将球门收折带回存放起来,确实,这些可收折的球门给人们提供了便利,使得人们能够携带球门到多个场合展开运动,其实用性得到大大提高;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现,目前的可收折球门,其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收折、组装困难等问题;例如,有人将球门设计为形成上、下横梁及两侧的三角架,该三角架包括前立柱、后立柱及连接于前、后立柱底端的底杆,其后立柱、底杆及下横梁收折于上横梁与两前立柱所形成的门框内,其收折时,先需将后立柱及底杆随前立柱转动,再将下横梁弯折位于门框内;显然,在收折过程中,所需的操作繁锁且所耗费时间较长。藉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球门收折及展开麻烦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球门,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收折与展开,便于人们收纳、携带与使用,且其结构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 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球门,包括有两支撑架及至少一第一横梁,该两支撑架并排设置且支撑式连接于第一横梁两端,该支撑架包括有前立柱、后立柱及连接于前、后立柱底端的底杆,该两前立柱与第一横梁形成门框,该两后立柱与第一横梁形成后框,该前立柱及底杆位于后框前方两侧,该后立柱与第一横梁之间连接有用于收折支撑架的第一枢转连接机构,收折状态下,该前立柱及底杆通过第一枢转连接机构收折于后框内,且前立柱及底杆与后框位于同一平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枢转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接头、活动接头、弹簧及锁固螺丝;该固定接头包括有用于与第一横梁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与后立柱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彼此连接且弯折形成一夹角;该第二连接部外壁上下间距式设置有上、下限位结构;该活动接头连接于前述支撑架,该活动接头至少具有一中空套体,该中空套体可滑动式套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上,该中空套体位于前述上、下限位结构之间,该中空套体的上端可滑动分离式抵于上限位结构,且该中空套体内壁与第二连接部外壁之间形成有环状容置槽,该中空套体内壁凸设有限位挡部;以及,该活动接头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活动接头相对弟~■连接部转动的限转结构;该弹簧套接于第二连接部外且位于前述环状容置槽内,弹簧的上端抵于限位挡部上,弹簧的下端抵于下限位结构;前述后立柱具有第一中空连接套筒,该第一中空连接套筒套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下端,且中空连接套筒的上端位于前述下限位结构下方;该第一中空连接套筒上开设有与前述锁固螺丝匹配的螺孔,第二连接部对应螺孔位置开设有供锁固螺丝沿第二连接部周向滑移的第一滑槽,前述锁固螺丝螺合于螺孔内并伸入第一滑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限位结构为一内接套,该内接套套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上,前述第一中空连接套筒套接于内接套外侧,该内接套外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凸环;该第一限位凸环下端面抵于前述第一中空连接套筒上端面,前述弹簧下端抵于内接套上端面,前述活接头的中空套体下端套于内接套外,且该中空套体的下端可滑动分离式抵于第一限位凸环上;以及,该内接套上开设有与前述第一滑槽一致的第二滑槽,前述锁固螺丝伸入该第二滑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接套内壁上凸设有卡块,前述第二连接部上相应开设有卡槽,该卡块嵌于卡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限位结构为凸设于第二连接部外壁的第二限位凸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接头的中空套体外壁一体连接有一连接端,该连接端连接于前立柱上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立柱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该后立柱与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供后立柱相对第二横梁自转的第二枢转连接机构,当前立柱及底杆随后立柱的自转收折后,前立柱及底杆位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两后立柱围合形成的框体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第二枢转连接机构包括有连接套及锁固扣钮,该连接套包括有用于与后立柱下端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的第四连接部,该第四连接部外壁沿周向凹设有第一环形槽,该第二横梁具有第二中空连接套筒,该第二中空连接套筒套接于第四连接部外侧,该第二中空连接套筒上开设有与前述锁固扣钮匹配的扣孔,前述锁固扣钮穿过扣孔并伸入第一环形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固扣钮包括有钮帽部和自钮帽部端面一体延伸形成的嵌入部,该嵌入部外侧面径向凸设有限位凸缘,前述第四连接部外壁凹设有与限位凸缘匹配的第二环形槽,该第二环形槽与前述第一环形槽相通,该嵌入部伸入第一环形槽内,该限位凸缘伸入第二环形槽内,该钮帽部压于第二中空连接套筒外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转结构包括有设置于第二连接部上的限转槽和设置于活动接头上的限转凸块,该限转槽和限转凸块均沿前述活动接头滑动方向延伸设置,该限转凸块向上嵌入限转槽内。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于支撑架与第一横梁之间连接有第一枢转连接机构,通过该第一枢转连接机构来实现对球门的收折与展开;该第一枢转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接头、活动接头、弹簧及锁固螺丝;需展开使用时,滑动活动接头并将支撑架绕固接头旋转至合适位置后,利用前述限转结构锁定活动接头限制其转动即可;而使用完毕需收折时,滑动活动接头解除限转结构对活动接头的锁定,并将支撑架绕固接头反向旋转至所需收折状态即可,例如,可以将支撑架收折至与第一横梁位于同一平面内等;藉此,本实用新型之产品结构简单,人们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进行收折与展开,缩短了收折与展开时间,便于人们收纳、携带与使用。二、支撑架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该支撑架与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用于收折支撑架的第二枢转连接机构,该第二枢转连接机构亦极为简单,利用连接套上的第一环形槽与锁固扣钮的配合,实现支撑架相对第二横梁的旋转,在利用前述第一枢转连接机构进行收折与展开操作时,不需额外对第二枢转连接机构进行操作,该支撑架就能够绕第一、二横梁一同旋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折叠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部位的进一步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A处的局部截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1是图7所示部位的局部截面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支撑架11、底杆12、前立柱13、后立柱131、第一中空连接套筒 1311、螺孔21、第一横梁22、第二横梁221、第二中空连接套筒 2211、扣孔31、固定接头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二连接部3121、限转槽3122、凸部3123、第一滑槽3124、第二限位凸环3125、卡槽32、活动接头321、限转凸块322、中空套体323、连接端324、限位挡部33、弹簧34、锁固螺丝35、内接套351、第一限位 凸环352、第二滑槽[0052]353、卡块40、环状容置槽51、连接套511、第三连接部512、第四连接部5121、第一环形槽5122、第二环形槽513、限位部52、锁固扣钮521、钮帽部522、嵌入部523、限位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两支撑架10、第一横梁21及第二横梁22 ;该支撑架10为三角形架体,其包括有用于接触地面的底杆11和连接于底杆11两端的前立柱12、后立柱13 ;该两支撑架10并排设置且支撑式连接于第一横梁21两端,该两后立柱13下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横梁22的两端,该两前立柱12与第一横梁21形成门框,该两后立柱13、第一横梁21及第二横梁22围绕合形成后框,该前立柱12及底杆11位于后框前方两侧,并门框及后框均呈矩形结构(如图3所示),使用状态时,前述第二横梁22与两底杆11均接触于地面上。前述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前立柱12、后立柱13及底杆11均可以由多节管材连接形成所需长度,管材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弹性扣点卡接,亦或其它常规连接方式,管材也可以有平直型管材和弯折型管材等,其可组装形成不同结构的球门结构。请参见图5、图8、图9及图10所示,该支撑架10与第一横梁21之间连接有用于收折支撑架的第一枢转连接机构,该第一枢转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接头31、活动接头32、弹簧33及锁固螺丝34。该固定接头3 1包括有用于与第一横梁21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1和用于与支撑架1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2,该第二连接部312与第一连接311部彼此连接且弯折形成一夹角;该第二连接部312外壁上下间距式设置有上、下限位结构;于本实施例中,上限位结构为凸设于第二连接部312外壁的第二限位凸环3124 ;而下限位结构为一内接套35,该内接套35套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312上,且该内接套35内壁上凸设有卡块353,前述第二连接部312上相应开设有卡槽3125,该卡块353嵌于卡槽3125内,通过卡块353与卡槽3125的配合实现内接套35与第二连接部312的相对固定;当然,也可把内接套35的结构一体式设置于第二连接部312上。该内接套35外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凸环351,该内接套35上开设有与下述第一滑槽3123对应且一致的第二滑槽352。该活动接头32连接于前述支撑架10,该活动接头32具有一中空套体322,并该中空套体322外壁一体连接有用于与前立柱12连接的连接端323,该前立柱12上端组装于该连接端323上,此处,连接端323与前立柱12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这样,前立柱12能够随活动接头同步旋转,即支撑10均能随其同侧的活动接头32同步旋转;该中空套体322可滑动式套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312上,该中空套体322滑动式位于前述第二限位凸环3124与与第一限位凸环351之间,该中空套体322的上端可滑动分离式抵于第二限位凸环3124上,且该中空套体322内壁与第二连接部312外壁之间形成有环状容置槽40,该中空套体322内壁凸设有限位挡部324 ;中空套体322下端套于内接套35外,且该中空套体322的下端可滑动分离式抵于第一限位凸环351上;以及,该活动接头32与第二连接部312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活动接头32相对第二连接部312转动的限转结构;于本实施例中,该限转结构包括有设置于第二连接部312上的限转槽3121和设置于活动接头32上的限转凸块321,该限转槽3121和限转凸块321均沿前述活动接头32滑动方向延伸设置,该限转凸块321向上嵌入限转槽3121内,从图8和图9可以看出,前述限转槽3121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设于第二连接部312外壁的凸部3122,即两凸部3122的设置使得该两凸部3122之间自然形成一限转槽3121,这样,不需额外于第二连接部312外壁向内凹设槽体,同时,限转凸块321滑出限转槽3121后,前述凸部3122也起到了防止出现限转凸块321反向旋转滑入限转槽3121的现象。该弹簧33套接于第二连接部312外且位于前述环状容置槽40内,弹簧33的上端抵于限位挡部324上,弹簧33的下端抵于内接套35上端面。该后立柱13上端具有第一中空连接套筒131,该第一中空连接套筒131套接于内接套35外侧,该第一限位凸环351下端面抵于前述第一中空连接套筒上35端面,该第一中空连接套筒35上开设有与前述锁固螺丝34匹配的螺孔1311,第二连接部312对应螺孔1311位置开设有供锁固螺丝34沿第二连接部312周向滑移的第一滑槽3123,锁固螺丝34穿过前述第二滑槽352并伸入第一滑槽3123中;从图9可以看出,第一滑槽3123及第二滑槽352沿周向宽于螺孔1311及锁固螺丝34,当前述活动接头32带动支撑架10旋转时,后立柱13的第一中空连接套筒131及锁固螺丝34 —同旋转,锁固螺丝34在旋转过程中于第一滑槽3123及第二滑槽352内滑动,也可通过第一滑槽3123及第二滑槽352的大小来限制前立柱及底杆随后立柱的自转而转动的角度范围。请参见图7及图11所示,该后立柱13下端与第二横梁22之间连接有用于收折支撑架10的第二枢转连接机构;该第二枢转连接机构包括有连接套51及锁固扣钮52 ;该连接套51包括有用于与后立柱13下端连接的第三连接部511和用于与第二横梁22连接的第四连接部512,该第三连接部511与第四连接部512之间设置有限位部513,组装后,前述后立柱13下端面抵于限位部513上端面,下述第二中空连接套筒221上端面抵于限位部513下端面;该第四连接部512外壁沿周`向凹设有第一环形槽5121,并第四连接部512外壁凹设有与下述限位凸缘523匹配的第二环形槽5122,该第二环形槽5122与前述第一环形槽5121相通;该锁固扣钮52包括有钮帽部521和自钮帽部521端面一体延伸形成的嵌入部522,该嵌入部522外侧面径向凸设有限位凸缘523 ;该第二横梁22具有第二中空连接套筒221,该第二中空连接套筒221套接于第四连接部512外侧,该第二中空连接套筒221上开设有与前述锁固扣钮52匹配的扣孔2211,前述嵌入部522经由扣孔2211伸入第一环形槽5121内,前述限位凸缘523伸入第二环形槽5122内,该钮帽部521压于第二中空连接套筒221外壁上;制作锁固扣钮52时可采用塑胶、橡胶等,该锁固扣钮52的限位凸缘523自扣孔2211挤入,组装完成后,其限位凸缘523抵于第二中空连接套筒221的内壁上,防止锁固扣钮52脱出;该第一环形槽5121与锁固扣钮52的配合,实现后立柱13相对第二横梁22的自转,在利用前述第一枢转连接机构进行收折与展开操作时,不需额外对第二枢转连接机构进行操作,该后立柱13就能够绕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同旋转。接下来,简单介绍本实施之产品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之球门的使用状态,当使用完毕需收折时,只需用手向下滑动前述活动接头32的限转凸块321 (图5所示),使得限转凸块321脱离限转槽3121,然后向内旋转(如图1和图5所示),至前立柱12及底杆11完全位于后框所在平面内即可,同理收折另一侧的前立柱12及底杆11,其收折后的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对比球门展开与收折的状态,很明显,收折后的球门整体呈扁平状,其体积大大减小,便于携带与存放。需展开使用时,用手向下滑动限转凸块321,直至中空套体322的下端抵于第一限位凸环351上,然后向外旋转至限转槽3121位置,松开手释放限转凸块321,限转凸块321有弹簧33的复位作用下向上扣入限转槽3121内,此时,完成了对球门的展开操作,球门的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系通过于支撑架与第一横梁之间连接有第一枢转连接机构,通过该第一枢转连接机构来实现对球门的收折与展开;该第一枢转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接头、活动接头、弹簧及锁固螺丝;需展开使用时,滑动活动接头并将支撑架绕固接头旋转至合适位置后,利用前述限转结构锁定活动接头限制其转动即可;而使用完毕需收折时,滑动活动接头解除限转结构对活动接头的锁定,并将支撑架绕固接头反向旋转至所需收折状态即可,例如,可以将支撑架收折至与第一横梁位于同一平面内等;藉此,本实用新型之产品结构简单,人们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进行收折与展开,缩短了收折与展开时间,便于人们收纳、携带与使用;其次是,前述支撑架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该支撑架与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用于收折支撑架的第二枢转连接机构,该第二枢转连接机构亦极为简单,利用连接套上的第一环形槽与锁固扣钮的配合,实现支撑架相对第二横梁的旋转,在利用前述第一枢转连接机构进行收折与展开操作时,不需额外对第二枢转连接机构进行操作,该支撑架就能够
绕第一、二横梁一同旋转。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支撑架及至少一第一横梁,该两支撑架并排设置且支撑式连接于第一横梁两端,该支撑架包括有前立柱、后立柱及连接于前、后立柱底端的底杆,该两前立柱与第一横梁形成门框,该两后立柱与第一横梁形成后框,该前立柱及底杆位于后框前方两侧,该后立柱与第一横梁之间连接有用于收折支撑架的第一枢转连接机构,收折状态下,该前立柱及底杆通过第一枢转连接机构收折于后框内,且前立柱及底杆与后框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接头、活动接头、弹黃及锁固螺丝; 该固定接头包括有用于与第一横梁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与后立柱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彼此连接且弯折形成一夹角;该第二连接部外壁上下间距式设置有上、下限位结构; 该活动接头连接于前述支撑架,该活动接头至少具有一中空套体,该中空套体可滑动式套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上,该中空套体位于前述上、下限位结构之间,该中空套体的上端可滑动分离式抵于上限位结构,且该中空套体内壁与第二连接部外壁之间形成有环状容置槽,该中空套体内壁凸设有限位挡部;以及,该活动接头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活动接头相对第二连接部转动的限转结构; 该弹簧套接于第二连接部外且位于前述环状容置槽内,弹簧的上端抵于限位挡部上,弹簧的下端抵于下限位结构; 前述后立柱 具有第一中空连接套筒,该第一中空连接套筒套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下端,且中空连接套筒的上端位于前述下限位结构下方;该第一中空连接套筒上开设有与前述锁固螺丝匹配的螺孔,第二连接部对应螺孔位置开设有供锁固螺丝沿第二连接部周向滑移的第一滑槽,前述锁固螺丝螺合于螺孔内并伸入第一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结构为一内接套,该内接套套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上,前述第一中空连接套筒套接于内接套外侧,该内接套外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凸环;该第一限位凸环下端面抵于前述第一中空连接套筒上端面,前述弹簧下端抵于内接套上端面,前述活接头的中空套体下端套于内接套外,且该中空套体的下端可滑动分离式抵于第一限位凸环上;以及,该内接套上开设有与前述第一滑槽一致的第二滑槽,前述锁固螺丝伸入该第二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套内壁上凸设有卡块,前述第二连接部上相应开设有卡槽,该卡块嵌于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结构为凸设于第二连接部外壁的第二限位凸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接头的中空套体外壁一体连接有一连接端,该连接端连接于前立柱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柱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该后立柱与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供后立柱相对第二横梁自转的第二枢转连接机构,当前立柱及底杆随后立柱的自转收折后,前立柱及底杆位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两后立柱围合形成的框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转连接机构包括有连接套及锁固扣钮,该连接套包括有用于与后立柱下端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用于与第二横梁连接的第四连接部,该第四连接部外壁沿周向凹设有第一环形槽,该第二横梁具有第二中空连接套筒,该第二中空连接套筒套接于第四连接部外侧,该第二中空连接套筒上开设有与前述锁固扣钮匹配的扣孔,前述锁固扣钮穿过扣孔并伸入第一环形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扣钮包括有钮帽部和自钮帽部端面一体延伸形成的嵌入部,该嵌入部外侧面径向凸设有限位凸缘,前述第四连接部外壁凹设有与限位凸缘匹配的第二环形槽,该第二环形槽与前述第一环形槽相通,该嵌入部伸入第一环形槽内,该限位凸缘伸入第二环形槽内,该钮帽部压于第二中空连接套筒外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转结构包括有设置于第二连接部上的限转槽和设置于活动接头上的限转凸块,该限转槽和限转凸块均沿前述活动接头滑动方向延伸设 置,该限转凸块向上嵌入限转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折叠球门,包括有两支撑架及至少一第一横梁,该两支撑架并排设置且支撑式连接于第一横梁两端,该支撑架包括有前立柱、后立柱及连接于前、后立柱底端的底杆,该两前立柱与第一横梁形成门框,该两后立柱与第一横梁形成后框,该前立柱及底杆位于后框前方两侧,该后立柱与第一横梁之间连接有用于收折支撑架的第一枢转连接机构,收折状态下,该前立柱及底杆通过第一枢转连接机构收折于后框内,且前立柱及底杆与后框位于同一平面;藉此,本实用新型之产品结构简单,人们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进行收折与展开,缩短了收折与展开时间,便于人们收纳、携带与使用。
文档编号A63B63/04GK203090388SQ20132007037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罗春芳 申请人:罗春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