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初学者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31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用于初学者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初学者体育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包括两个栏架底座、两个分别与栏架底座上端固定连接的伸缩栏架支撑杆、以及一个置于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之间的栏杆,所述栏杆为圆柱状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外表面设有一开口垂直向下的可开合的气囊嘴;所述伸缩栏架支撑杆由内伸缩杆和外伸缩杆组成,内伸缩杆置于外伸缩杆内,内伸缩杆上等间距设有不同高度的刻度线,内伸缩杆上顶面与充气气囊粘接且内伸缩杆上顶面设有与圆柱状充气气囊相对应的弧形截面;所述栏架底座由三支脚相互连接组成,三支脚以相同倾斜角度在顶端与伸缩栏架支撑杆底端汇聚于一点。本实用新型不会误伤学员,安全性好且便于携带和收藏。
【专利说明】用于初学者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适用于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学校或体育馆内的体育活动跨栏项目所用跨栏架的栏杆多为金属或木质结构,未经专业训练的初学者在学习跨栏时,常会因其动作不熟练或动作错误而绊倒跨栏架,因为跨栏架的栏杆材质较硬而常使初学者受伤,特别是一些女性初学者面对较硬材质栏杆的跨栏架会产生畏惧的负面心里因素,甚至因此放弃学习跨栏。一般传统跨栏架多为固定不可拆解连接,不使用时,跨栏架的整体在收藏占地面积大,扩大收藏使用空间,不利于其他体育器材收藏,且不便携带和搬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误伤学员,安全性好且便于携带和收藏的适用于初学者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包括两个栏架底座、两个分别与栏架底座上端固定连接的伸缩栏架支撑杆、以及一个置于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之间的栏杆,所述栏杆为圆柱状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外表面设有一开口垂直向下的可开合的气囊嘴;所述伸缩栏架支撑杆由内伸缩杆和外伸缩杆组成,内伸缩杆置于外伸缩杆内,内伸缩杆上等间距设有不同高度的刻度线,内伸缩杆上顶面与充气气囊粘接且内伸缩杆上顶面设有与圆柱状充气气囊相对应的弧形截面;所述栏架底座由三支脚相互连接组成,三支脚以相同倾斜角度在顶端与伸缩栏架支撑杆底端汇聚于一点。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的外伸缩杆内侧相对应设有两个等高的凹槽,凹槽的深度小于外伸缩杆侧壁的厚度,两个等高凹槽之间设置有一平衡支撑杆,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之间平衡支撑杆的长度等于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之间充气气囊的长度。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平衡支撑杆中间部位设有一气泡平衡仪。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充气气囊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长条状荧光条。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外伸缩杆上固定有压力检测反应装置。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压力检测反应装置包括多个压力感应器、处理器和蜂鸣器,多个压力感应器与处理器输入端连接,蜂鸣器与处理器输出端连接;多个压力感应器置于充气气囊内侧多个不同位置处,处理器和蜂鸣器安装在外伸缩杆处下端。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方案中的跨栏架栏杆采用充气气囊装置,即使因为初学者跨栏动作不熟练或动作错误而绊倒跨栏架,也不会因此而误伤学员,安全性好;再者,不需要使用跨栏架时,通过气囊嘴可将充气气囊内气体放出,便可将跨栏架整体收缩,减少收藏跨栏架时的收藏空间,同时便于携带和搬运跨栏架,需要使用跨栏架时,对充气气囊内充气至充气气囊呈笔直状态便可将充气气囊用作栏杆,用于跨栏练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伸缩栏架支撑杆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压力检测反应装置工作原理的逻辑框图。
[0015]图中标号:1_栏架底座,11-支脚,2-伸缩栏架支撑杆,21-内伸缩杆,22-外伸缩杆,3-充气气囊,31-气囊嘴,4-凹槽,5-平衡支撑杆,6-气泡平衡仪,7-荧光条,8-压力检测反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8]由图1,并参照图2可知,适用于初学者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包括两个栏架底座1、两个分别与栏架底座I上端固定连接的伸缩栏架支撑杆2、以及一个置于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2之间的栏杆,栏杆为圆柱状充气气囊3,充气气囊3外表面设有一开口垂直向下的可开合的气囊嘴31 ;伸缩栏架支撑杆2由内伸缩杆21和外伸缩杆22组成,内伸缩杆21置于外伸缩杆22内,内伸缩杆21上等间距设有不同闻度的刻度线,内伸缩杆21上顶面与充气气囊3粘接且内伸缩杆21上顶面设有与圆柱状充气气囊3相对应的弧形截面;栏架底座I由三支脚11相互连接组成,三支脚11以相同倾斜角度在顶端与伸缩栏架支撑杆2底端汇聚于一点。
[0019]跨栏架栏杆采用充气气囊3,即使因为初学者跨栏动作不熟练或动作错误而绊倒跨栏架,也不会因此而误伤学员,安全性好;再者,不需要使用跨栏架时,通过气囊嘴31可将充气气囊3内气体放出,便可将跨栏架整体收缩,减少收藏跨栏架时的收藏空间,同时便于携带和搬运跨栏架,需要使用跨栏架时,对充气气囊3内充气至充气气囊3呈笔直状态便可将充气气囊3用作栏杆,用于跨栏练习。
[0020]所述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2的外伸缩杆22内侧相对应设有两个等高的凹槽4,凹槽4的深度小于外伸缩杆22侧壁的厚度,两个等高凹槽4之间设置有一平衡支撑杆5,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2之间平衡支撑杆5的长度等于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2之间充气气囊3的长度。平衡支撑杆5用于辅助性地将充气气囊3撑直,提高充气气囊3作为栏杆的笔直性和充气气囊3的稳定性。
[0021]所述平衡支撑杆5中间部位设有一气泡平衡仪6。在跨栏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跨栏架摆放不水平问题,对学生体育训练产生错误指导甚至对学生存在安全隐患。在平衡支撑杆5中部设气泡平衡仪6,可以用于检测跨栏架摆放是否水平,有助于提高跨栏教学的科学性也有助于杜绝此类问题产生的安全隐患。
[0022]所述充气气囊3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长条状荧光条7,便于学员夜间训练。
[0023]由图1,并进一步参考图3可知,所述伸缩栏架支撑杆2上固定有压力检测反应装置8。压力检测反应装置8包括多个压力感应器、处理器和蜂鸣器,多个压力感应器与处理器输入端连接,蜂鸣器与处理器输出端连接;多个压力感应器置于充气气囊3内多个不同位置处,处理器和蜂鸣器安装在外伸缩杆22处下端。压力传感器采集充气气囊3内压力变化参数,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处理压力变化参数进而控制蜂鸣器开关。即使学员在跨栏训练时没有将栏杆绊倒,学员和教导员也能够判断其跨栏动作是否规范。只要学员跨栏动作不规范触碰到栏杆即充气气囊3,便会给充气气囊3 —定压力,压力传感器采集此压力变化参数,进而处理器控制蜂鸣器报警提醒学员和教导员,提高教导员教学的科学性,有助于学员快速提高跨栏训练的规范性。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适用于初学者体育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包括两个栏架底座、两个分别与栏架底座上端固定连接的伸缩栏架支撑杆、以及一个置于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之间的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为圆柱状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外表面设有一开口垂直向下的可开合的气囊嘴;所述伸缩栏架支撑杆由内伸缩杆和外伸缩杆组成,内伸缩杆置于外伸缩杆内,内伸缩杆上等间距设有不同高度的刻度线,内伸缩杆上顶面与充气气囊粘接且内伸缩杆上顶面设有与圆柱状充气气囊相对应的弧形截面;所述栏架底座由三支脚相互连接组成,三支脚以相同倾斜角度在顶端与伸缩栏架支撑杆底端汇聚于一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初学者体育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的外伸缩杆内侧相对应设有两个等高的凹槽,凹槽的深度小于外伸缩杆侧壁的厚度,两个等高凹槽之间设置有一平衡支撑杆,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之间平衡支撑杆的长度等于两个伸缩栏架支撑杆之间充气气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初学者体育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支撑杆中间部位设有一气泡平衡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初学者体育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气囊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长条状荧光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初学者体育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栏架支撑杆的外伸缩杆上固定有压力检测反应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初学者体育跨栏教学便携式安全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反应装置包括多个压力感应器、处理器和蜂鸣器,多个压力感应器与处理器输入端连接,蜂鸣器与处理器输出端连接;多个压力感应器置于充气气囊内侧多个不同位置处,处理器和蜂鸣器安装在伸缩栏架支撑杆的外伸缩杆处下端。
【文档编号】A63K3/04GK203694619SQ20142008218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张凯 申请人:张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