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7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包括转轴、主架定位轴、滑轮、钢丝绳、凸轮定位轴、凸轮、摆动臂、拉销和运动臂;转轴穿插在凸轮的轮心上;运动臂具有动作杆和传动杆,传动杆上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拉销安装在传动杆上;凸轮的轮面上对应拉销形成至少二个定位孔,通过拉销插入定位孔中使健身器处于相应的功能状态;摆动臂的一端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导轮;凸轮定位轴安装在凸轮上位于摆动臂上方;主架定位轴安装在主架上位于摆动臂上方;滑轮安装在主架上位于主架定位轴上方;钢丝绳绕在凸轮、导轮和滑轮上,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凸轮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主架的负载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转换操作容易。
【专利说明】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特别与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有关。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很多健身器都有双功能或更多功能训练,比如:腿部外伸、内屈双功能训练,腿部外展、内收双功能训练,双功能臂力机,腹肌、背肌双功能训练机等等。各功能之间的转换需要通过专门的转换机构来实现。通常这些健身器的训练功能转换机构结构都很复杂,转换操作麻烦。因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健身器的转换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其结构简单,转换操作容易。
[000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包括转轴、主架定位轴、滑轮、钢丝绳、凸轮定位轴、凸轮、摆动臂、拉销和运动臂;转轴穿插在凸轮的轮心上;运动臂具有动作杆和传动杆,传动杆上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拉销安装在传动杆上;凸轮的轮面上对应拉销形成至少二个定位孔,通过拉销插入定位孔中使健身器处于相应的功能状态;摆动臂的一端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导轮;凸轮定位轴安装在凸轮上位于摆动臂上方;主架定位轴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上位于摆动臂上方;滑轮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上位于主架定位轴上方;钢丝绳绕在凸轮、导轮和滑轮上,且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凸轮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主架的负载上。
[0006]所述凸轮的轮缘向轮心凹陷形成凹槽,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凸轮的凹槽上。
[0007]所述传动杆向健身器的主架方向延伸,并在端部安装罩体,罩体罩在凸轮的凹槽处。
[0008]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选择拉销与不同的定位孔配合,即可使健身器呈现不同的功能训练状态,转换操作十分容易,转换后,使钢丝绳的不同节段起到阻力作用,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训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一初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一初始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0013]图5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一中点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6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一中点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0015]图7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一止点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8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一止点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0017]图9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二初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10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二初始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二中点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12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二中点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13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二止点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14是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二止点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15是屈腿或伸腿运动阻力距趋势图。
[0024]标号说明
[0025]转轴1,主架定位轴2,滑轮3,钢丝绳4,凸轮定位轴5,凸轮6,定位孔61,凹槽62,摆动臂7,轴套71,导轮72,拉销8,运动臂9,动作杆91,传动杆92,轴套93,罩体94,主架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双功能或更多功能训练的健身器,比如:腿部外伸、内屈双功能训练健身器,腿部外展、内收双功能训练健身器,双功能臂力健身器,腹肌、背肌双功能训练健身器等等。
[0027]本文是以本实用新型运用在腿部外伸、内屈双功能训练健身器为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8]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包括转轴1、主架定位轴2、滑轮3、钢丝绳4、凸轮定位轴5、凸轮6、摆动臂7、拉销8和运动臂9。
[0029]转轴I穿插在凸轮6的轮心上。
[0030]运动臂9具有动作杆91和传动杆92。传动杆92上形成轴套93,轴套93穿套在转轴I上。
[0031 ] 拉销8安装在传动杆92上。
[0032]凸轮6的轮面上对应拉销8形成至少二个定位孔61,通过拉销8插入定位孔61中,使健身器处于相应的功能状态。
[0033]摆动臂7的一端形成轴套71,轴套71穿套在转轴I上,摆动臂7的另一端安装导轮72。
[0034]凸轮定位轴5安装在凸轮6上,凸轮定位轴5位于摆动臂7上方。
[0035]主架定位轴2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10上,主架定位轴2位于摆动臂7上方。
[0036]滑轮3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10上,滑轮3位于主架定位轴2上方。
[0037]钢丝绳4绕在凸轮6、导轮72和滑轮3上,且钢丝绳4的一端固定在凸轮6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主架10的负载上。
[0038]为了方便组装固定,凸轮6的轮缘向轮心凹陷形成凹槽62,钢丝绳4的一端固定在凸轮6的凹槽62上。
[0039]为了使钢丝绳4布设和运动顺畅而避免缠绕,传动杆92向健身器的主架10方向延伸,并在传动杆92的端部安装罩体94,罩体94罩在凸轮6的凹槽62处。
[004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欲进行屈腿训练,如图3至图8所示,将拉销8插入上方的定位孔61中。图3和图4是屈腿运动的初始状态,将腿放在运动臂9的动作杆91上方,向下屈腿,如图5和图6是屈腿运动的中点状态,带动凸轮6逆时针转动,摆动臂7受主架定位轴2阻碍定位,而不能随凸轮6逆时针转动,直到图7和图8所示屈腿运动的止点状态,完成一次屈腿动作。
[0041]如欲进行伸腿训练,如图9至图14所示,将拉销8插入下方的定位孔61中。图9和图10所示是伸腿运动的初始状态,将腿放在运动臂9的动作杆91下方,向上伸腿,图11和图12所示是伸腿运动的中点状态,带动凸轮6顺时针转动,摆动臂7受凸轮定位轴5抵靠定位,而随着凸轮6顺时针转动,直到如图13至图14所示伸腿运动的止点状态,完成一次伸腿动作。
[0042]本实用新型采用凸轮6与摆动臂7相结合,凸轮6的中心与摆动臂7的中心重合,凸轮6上有一个凸轮定位轴5,有两个或三个定位孔61,再加上主架10上有一主架定位轴2,通过调节拉销8的位置,实现双功能训练机的两功能之间的切换,能实现主动肌与对抗肌相对肌群组合在一起锻炼时,不用改变阻力重块数,满足同一个训练者正向运动主动肌负荷大,反向运动对抗肌负荷小的特点,同时实现一个动作循环变力过程。
[0043]其中,调节过程中,凸轮6的轮廓半径由小一大一小变化,根据:阻力矩=阻力X力臂,从而实现阻力矩变化由传统的被动变化改变为主动引导变化,保证运动安全和效率,配合图15所示。
[0044]凸轮6上设计有两三个有一定跨度的定位孔61,实现档位调节的拉销8可选择定位到定位孔61,实现运动转臂相对于凸轮不同位置的选择,实现运动臂两个方向的运动的目的。
[0045]凸轮定位轴5和主架定位轴2,确定了凸轮6与摆动臂7间的相对位置;整根钢丝绳4 一端连接负载、一端连接凸轮6,张力调节好之后,不存在任何间隙;并且无论是做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钢丝绳4的受力点都是与凸轮6的外轮廓相切,除了运转角度很小的情况下,钢丝绳4的柔韧性抵消其运动行程,其它任何一个运动角度,都是直接作用于重块负载,即从而不存在以往地空行程的问题。
[0046]拉销8调至凸轮6下定位孔61时,做伸腿运动,凸轮定位轴5驱动摆动臂7,同时做顺时针转动,依靠主架定位轴2来定位;拉销9调至凸轮6上定位孔61时,做屈腿运动,此时凸轮6做逆时针转动,摆动臂7处于静止状态,依靠凸轮定位轴5来定位。前者通过凸轮-摆杆机构转换实现,后者通过凸轮半径改变实现。
[0047]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主架定位轴、滑轮、钢丝绳、凸轮定位轴、凸轮、摆动臂、拉销和运动臂;转轴穿插在凸轮的轮心上;运动臂具有动作杆和传动杆,传动杆上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拉销安装在传动杆上;凸轮的轮面上对应拉销形成至少二个定位孔,通过拉销插入定位孔中使健身器处于相应的功能状态;摆动臂的一端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导轮;凸轮定位轴安装在凸轮上位于摆动臂上方;主架定位轴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上位于摆动臂上方;滑轮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上位于主架定位轴上方;钢丝绳绕在凸轮、导轮和滑轮上,且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凸轮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主架的负载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轮缘向轮心凹陷形成凹槽,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凸轮的凹槽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向健身器的主架方向延伸,并在端部安装罩体,罩体罩在凸轮的凹槽处。
【文档编号】A63B23/00GK204106949SQ201420458120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米切尔·卡门·布鲁 申请人:朗美(厦门)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