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检测篮球入网的新型阻尼篮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2702发布日期:2018-11-20 18:1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检测篮球入网的新型阻尼篮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篮球类产品领域,具体涉及能为用户智能篮球提供一种智能检测篮球入网的新型阻尼篮网。



背景技术:

现代球类运动随着电子产品的升级,为了增加训练的定性分析,不少篮球运动系统都充分的利用传感器获取篮球的运动参数,一般利用所获得的参数分析运动效果,对运动方案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其中篮球投篮命中率是重要指标,但现有对篮球入网的判定还没有成熟的普及化的智能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能为用户智能篮球提供一种智能检测篮球入网的新型阻尼篮网,迟滞型球网;比普通球网对篮球的阻尼要大且阻尼时间要长,要求,无论球以何种形式入网,要求其在球网上阻尼通过时间要达到预设的门限值以上。通过智能篮球内各型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篮球过网时产生的阻尼即受力的改变,计算出篮球入网的运动特点(或称放大穿网的运动特点);利用这种特性化的运动特点判断出是否有球入网。然后使用智能篮球球内嵌入的无线篮牙模块将入网状态发送给上端控制机(手机、电脑等),从而智能的统计投篮命中率;

网的材质不限,但必须对球体增加阻尼有利;篮球网的形状要求,网的上部与普通篮网一样是锥形,只是与下部接口收缩的更小,利于阻尼;

网的下部与普通篮网相比是紧缩的加长的圆柱型或特型(S型、螺旋型等),核心目的是比普通网加长篮球受阻尼通过网的时间。特别指出球无论以何种形式入网,都必须受到阻尼;

篮球通过阻尼球网时的物理学模型:篮球入网四阶段,a入网前的自由飞行端(F1段),b撞击篮板、篮圈、高速撞击篮网到稳定入网前的短暂撞击段(Z段),c摩擦穿越篮网阶段(C段),d出网后的自由飞行端(F2段);随后球会撞击到地、人手等。摩擦穿越篮网阶段(C段)时长门限值是关键,而目前的篮网观赏性强,阻尼性弱或阻尼很小,根本做不到每球均阻尼均延迟,加之篮球入网初速度几近全是非零的,这样,球穿越现有篮网速度很快,时长值离散且小,不利于测量和评判。而本发明要求每个任何形式的入网篮球必须被阻尼且穿网时间必须大于预设门限值,门限值的设定与传感器的采样速率、篮网的阻尼大小等综合因素有关,设定值必须经过科学实践,门限值的设定必须保证球内传感器稳定的采集到足够的特征数据,从而评判入篮状态;

投篮后出现出现F1→Z→C→F2特性,且“C”段时间必须大于门限值,即认定为入网状态,投篮命中。无此状态即认定无入网状态,投篮不中。这是本发明的核心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篮网结构,增加阻尼特性,方便测量篮球的入网运动特性,从而判定入网状态。增强球类运动的娱乐趣味性和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新型阻尼篮网示意图;图中1网的上部、2网的下部、3紧缩加长区、4 特型紧缩加长区;

图2 为本发明篮球入网四阶段示意图;1球、2篮板、3篮圈、4篮网; a入网前的自由飞行端(F1段),b撞击篮板、篮圈、高速撞击篮网到稳定入网前的短暂撞击段(Z段),c摩擦穿越篮网阶段(C段),d出网后的自由飞行端(F2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