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速度的跑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811阅读:19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跑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速度的跑步机。



背景技术:

跑步机是家庭及健身房常备的健身器材,而且是当今家庭健身器材中最简单的一种,是家庭健身器的最佳选择,1965年北欧芬兰唐特力诞生了全球第一台家用的跑步机,[1] 设计师根据传速带的原理改变而成。这台跑步机诞生代表了现代意义上真正的家用跑步机,欧美国家的人开始接受家里的跑步。不过开始的跑步机,也只能在上面快走,跑步有点不舒服。1969年诞生可全球第一台心率训练跑步机,[2] 把心率监测安装在跑步机是全世界一大创举,为全世界以后发展健身器材指明了方向.运动时心率是人体状态最好的显示器,在欧美,监控心率合理的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与科学健身已经是十分普及的概念,心率健身也成为了很重要的健身指标。在中国截止到2015年只有少数运动者意识到去监控自己的运动强度。将自己的运动心率控制在合理目标值范围,可以轻松达到减肥效果同时避免了运动过渡带来的伤害。而且更重要的是,运动可以锻炼人的心肺功能,运动适量长期坚持,可以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

然而现有的跑步机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自动性能,使得跑步机在使用过程不能狗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便利,同时在使用时不能够保证速度,都需要手动操作,这给使用者带来很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自动调节速度的跑步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调节速度的跑步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扶手,所述扶手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底座通过支撑柱与辊轴连接,所述辊轴的数量为两个,且滚轴两两之间包裹安装有传送带,所述辊轴的一侧安装有立柱,所述辊轴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辊轴的内部安装有调速装置,所述调速装置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调速装置通过控制杆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一侧通过连接电线安装有检测片,所述检测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立柱的一侧设有收纳腔。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内腔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扶手的一侧安装有把手,且把手延伸至传送带的上端,所述把手的四周设有防滑凸点。

优选地,所述扶手的一侧安装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通过安装调速装置,可以做到更好的速度控制性能,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给使用者带来便利,通过安装控制器,可以增加跑步机的自动性能,可以自动调整速度,通过安装检测片,可以方便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检测,通过对肌肉的检测,从而能够做到更好的调整速度,符合使用者现有的状态,同时给使用者带来更简单舒适的训练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自动调节速度的跑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扶手、2控制按钮、3立柱、4连接电线、5检测片、6控制器、7控制杆、8调速装置、9辊轴、10支撑柱、11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可自动调节速度的跑步机,包括底座11,底座11的一侧安装有扶手1,扶手1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按钮2,底座11通过支撑柱10与辊轴9连接,辊轴9的数量为两个,且滚轴9两两之间包裹安装有传送带,辊轴9的一侧安装有立柱3,辊轴9的一侧安装有电机,辊轴9的内部安装有调速装置8,可以做到更好的速度控制性能,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给使用者带来便利,调速装置8与电机电性连接,调速装置8通过控制杆7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控制器6的一侧通过连接电线4安装有检测片5,可以方便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检测,通过对肌肉的检测,从而能够做到更好的调整速度,符合使用者现有的状态,同时给使用者带来更简单舒适的训练环境,检测片5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控制按钮2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可以增加跑步机的自动性能,可以自动调整速度,立柱3的一侧设有收纳腔,底座11的下端设有防滑纹,底座11的内腔安装有蓄电池,底座11的一侧安装有充电装置,充电装置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扶手1的一侧安装有把手,且把手延伸至传送带的上端,把手的四周设有防滑凸点,扶手1的一侧安装有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本发明使用简单便捷,能够有效的对人的腿部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对跑步机的速度进行自动调整,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也保证了训练的安全,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训练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