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隐藏道具墙的舞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678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隐藏道具墙的舞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娱乐表演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隐藏道具墙的舞台。



背景技术:

随着舞台剧在游乐场、主题公园等场所的不断普及,各种新剧情的舞台剧也在逐步呈现在观众的眼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舞台剧上所使用的道具也在更新换代。

现有的舞台上使用的道具均是通过幕后人员手推上去,有的道具较大,通常要耗费更多的人力来实现搬运,比如较为常用的道具墙,经常是在道具墙的下端安装轮子来方便移动,但是这种方式耗费人力,也易出现穿帮,影响到舞台剧的正常表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隐藏道具墙的舞台。

一种自动隐藏道具墙的舞台,包括舞台板、固定在舞台板下端面的翻转式道具墙,所述舞台板上开设有道具通孔,所述道具通孔的正下方设有安装有在舞台板下端的封堵装置。

所述翻转式道具墙包括固定在舞台板下端面的翻转电机、与舞台板铰接连接的道具墙、将翻转电机与道具墙进行连接以传递动力的链轮机构、固定在舞台板上用以支撑道具墙的支撑板。

所述封堵装置包括设置在舞台板下端面的水平导轨、与水平导轨滑动配合的承载板、固定在承载板上的升降缸、安装在升降缸上且与道具通孔形状相吻合的封堵板,所述承载板的下端设有齿条,所述封堵装置还包括固定在舞台板下端面的侧移电机、固定在侧移电机上且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道具墙的自动伸出与隐藏,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搬运道具墙的方式,节省了人力,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人工搬运方式易穿帮的问题,保证了舞台剧情表演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动隐藏道具墙的舞台,包括舞台板3、固定在舞台板3下端面的翻转式道具墙,所述舞台板3上开设有道具通孔3a,所述道具通孔3a的正下方设有安装有在舞台板3下端的封堵装置。本发明通过封堵装置将道具通孔3a封堵住,这样观众所观察到的舞台板3的上端面为一个整面,当根据剧情需要道具墙时,启动封堵装置,并借助于灯光配合,使道具通孔3a裸露出来,接着利用翻转式道具墙将道具墙从道具通孔3a中推出,以呈现在舞台上,从而使舞台表演更加逼真。

所述翻转式道具墙包括固定在舞台板3下端面的翻转电机2、与舞台板3铰接连接的道具墙8、将翻转电机2与道具墙8进行连接以传递动力的链轮机构1、固定在舞台板3上用以支撑道具墙8的支撑板9。通过翻转电机2为道具墙8的翻转提供动力,并借助于链轮机构1传递动力,从而使道具墙8绕着与舞台板3的铰接处翻转,并从道具通孔3a中伸出,以作为舞台表演的道具使用。

所述封堵装置包括设置在舞台板3下端面的水平导轨10、与水平导轨10滑动配合的承载板6、固定在承载板6上的升降缸7、安装在升降缸7上且与道具通孔3a形状相吻合的封堵板5,所述承载板6的下端设有齿条,所述封堵装置还包括固定在舞台板3下端面的侧移电机12、固定在侧移电机12上且与齿条啮合的齿轮11。本发明的封堵装置可以实现对道具通孔3a封堵,当需要使用道具墙8时,则利用侧移电机12提供动力,借助于齿轮11、齿条的配合输出动力,最终带动承载板6收入到舞台板3的正下方。本发明的升降缸7可以使封堵板5运动至上极限位置后,封堵板5的上端面与舞台板3的上端面齐平,以起到良好封堵效果。

正常情况下,封堵板5的上端面与舞台板3的上端面齐平;当需要使用道具墙8时,先借助于舞台上的灯光配合,极度黑暗的情况下,升降缸7带动封堵板5下移,随后,启动侧移电机12,驱使齿轮11转动,从而利用齿轮11、齿条的啮合传递动力,使得承载板6在水平导轨10的导向作用下收入到舞台板3的正下方,此时道具通孔3a完全裸露出来,接着启动翻转电机2,利用链轮机构1传递动力驱使道具墙8绕着与舞台板3的铰接处翻转,当道具墙8从道具通孔3a伸出时观众即可观察到,从而可以作为舞台上的表演道具进行使用。

在使用完毕后,翻转电机2逆向转动,驱使道具墙8绕着与舞台板3的铰接处翻转,道具墙8逐渐从道具通孔3a向下翻转,以消失在舞台上,直至道具墙8触碰到支撑板9上,然后启动侧移电机12带动齿轮11反向转动,使得承载板6朝着道具通孔3a所在的方向运动,直至封堵板5运动至道具通孔3a的正下方,启动升降缸7,推动封堵板5上移,直至封堵板5的上端面与舞台板3的上端面齐平,以等待下一次使用道具墙。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