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击球角度的匹克球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830阅读:1306来源:国知局
可变击球角度的匹克球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拍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变击球角度的匹克球拍(PICKLE BALL)。



背景技术:

匹克球(PICKLE BALL) 是用球拍击球的一种运动,是从美国西雅图的本不里奇岛兴起的。说它是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混合运动,那是最妥当不过。 匹克球的场地和羽毛球的场地完全相同。使用的球大小如网球,为硬塑料制成的薄壳中空球,有26个直径约1厘米的孔。横握的球拍形如较大的乒乓球拍,最初是木制的,目前有较轻的玻璃纤维、混合材料和碳纤维板的。

匹克球的规则和网球的规则类似,但是只是发球方可得分(和羽毛球类似〕。此外,发球必须是在下手(腰下)击球;双方都必须在球于自己场地内落地一次之后方才可以凌空拦击对方来球。匹克球的设计是使所有在场的人都能积极活动。匹克球是球落点的竞技,是耐心的竞技;它不是气力和蛮力的竞技。击球规则中,禁止在网前7英尺区域内凌空截击对方来球,有助于减轻在网前过强的扣杀。

匹克球在美国已经成为中学体育课经常的运动项目,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中已经逐渐普遍。只是在纽约州,就有500多所学校将匹克球设为课程。美国每年在许多地方有匹克球的市、州和全国的比赛。美国有匹克球全国联谊会。

目前市面上的匹克球拍的主要结构包括有球拍主体以及与球拍主体连接的拍柄,球拍主体一般由拍框和设于拍框内沿的面板构成,现有球拍面板正反面是平行的平面,从而击球时,利用反射原理,入球的角度等于击出的角度。但有一部份运动员,由于击球力度和姿势问题,击出的球总是过不了中界网或者总是超出界外,使人非常沮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击球角度的匹克球拍,有利于使匹克球通过中界网并落到界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击球角度的匹克球拍,包括有球拍主体以及与球拍主体连接的拍柄,该球拍主体远离拍柄的一端为第一端,靠近拍柄的一端为第二端,第一端的厚度与第二端的厚度差大于1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的厚度为10-12mm,第二端的厚度为8-9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的厚度为12mm,第二端的厚度为9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的厚度为8-9mm,第二端的厚度为10-12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的厚度为9mm,第二端的厚度为12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拍主体包括有拍框以及分别上下设置于拍框内侧缘的面板和底板,由面板、底板和拍框围构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填充有发泡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拍框为金属或纤维材质,该面板和底板均为纤维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拍主体和拍柄均为纤维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纤维材质为玻璃纤维或碳纤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由于球拍主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具有厚度差,并且厚度差大于1mm,这样,使球拍板面由传统的平面变为倾斜面,从而可以改变击球角度。例如,当第一端的厚度小于第二端的厚度,使得球拍面板由第二端向第一端由薄逐渐变厚倾斜,这样,会使击出角度大于进入角度,适合击球时总是过不了中界网的运动员。相反,当第一端的厚度小于第二端的厚度,使得球拍面板由第二端向第一端由厚变薄逐渐倾斜,这样,会使击出角度小于进入角度,适合击球时总是打出界外的运动员。正是如此,运动员不需要改变自身的打球习惯,便可轻易地使球落到界内,增加打球乐趣。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外形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效果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效果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球拍主体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13、拍框

14、面板 15、底板

16、发泡材料 20、拍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可变击球角度的匹克球拍,包括有球拍主体10以及与球拍主体10连接的拍柄20,该球拍主体10远离拍柄20的一端为第一端11,靠近拍柄20的一端为第二端12,第一端11的厚度与第二端12的厚度差大于1mm。这样,能使球拍板面倾斜,从而可以改变击球方向,使匹克球更大概率落入界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11的厚度为10-12mm,第二端12的厚度为8-9mm。球拍板面由第二端12向第一端11逐渐增厚,以形成从底部向顶部由内向外倾斜,因此,可以减小回击时球飞出的角度,使击球易于落到界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11的厚度H1为12mm,第二端12的厚度H2为9mm,例如,见图2和图3,击球时,当匹克球进入角度为45°时,由于球拍的板面是倾斜的,使得击出角度为41°,也即是,击出角度小于进入角度,适合击球时总是打出界外的运动员。这种球拍可以将出球角度减小,这样,原本可能飞出界外的匹克球能顺利落到界内,即如图3中的虚线轨迹变为实线轨迹。

如图4和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端11的厚度为8-9mm,第二端12的厚度为10-12mm,也即是,第一端11的厚度小于第二端12的厚度,使得球拍板面由第二端12向第一端11逐渐变薄,以形成从底部向顶部由外向内倾斜。因此,可以增大回击时球飞出的角度,使击球易于通过中界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11的厚度H1为9mm,第二端12的厚度H2为12mm,例如,击球时,当匹克球进入角度为45°时,由于球拍的板面是倾斜的,使得击出角度为49°,也即是,击出角度大于进入角度,适合击球时总是过不了中界网的运动员。这种球拍可以将出球角度增大,这样,原本过不了中界网的匹克球能顺利通过中界网上方,即如图3中的虚线轨迹变为实线轨迹。

如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球拍主体10包括有拍框13以及分别上下设置于拍框13内侧缘的面板14和底板15,由面板14、底板15和拍框13围构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填充有发泡材料16,发泡材料16是采用单一发泡粉热膨胀形成的发泡块,其质量轻,从而减轻球拍的总重量,能更好地发挥击球效果,另外,发泡材料16还具有减震功能,减少震动对运动员手臂造成的负担。

所述拍框13为金属或纤维材质,该面板14和底板15均为纤维材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球拍主体10和拍柄20均为纤维材质,具体是指玻璃纤维或碳纤维。采用纤维材质进行制作,不但质硬,并且质量轻,耐用,不易磨损,挥拍时减轻力度也能达到很好的击球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由于球拍主体10的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具有厚度差,并且厚度差大于1mm,这样,使球拍板面由传统的平面变为倾斜面,从而可以改变击球角度。例如,当第一端11的厚度小于第二端12的厚度,使得球拍板面由第二端12向第一端11由薄逐渐变厚倾斜,这样,会使击出角度大于进入角度,适合击球时总是过不了中界网的运动员。相反,当第一端11的厚度小于第二端12的厚度,使得球拍板面由第二端12向第一端11由厚变薄逐渐倾斜,这样,会使击出角度小于进入角度,适合击球时总是打出界外的运动员。正是如此,运动员不需要改变自身的打球习惯,便可轻易地使球落到界内,增加打球乐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