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办公健身坐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041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办公健身坐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办公健身坐椅,属于运动健身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居民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工作,缺乏锻炼,也无时间锻炼,由于坐着工作,长久下去,容易出现腰酸背痛、下肢麻木等亚健康症状,既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使体质下降,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员尤为严重,有时想运动一下,身边却无健身器械,现有的健身器械大多体积大,或者结构复杂,适合于健身房或室外健身场所,而难以在办公室或家庭配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空间、简便的办公健身坐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办公健身坐椅,包括椅子本体,所述椅子本体中部设有坐板,所述坐板下侧固定有箱子,所述箱子内设有健身轮,所述健身轮与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椅子本体下部活动连接,所述健身轮通过转轴与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码表,所述码表通过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在转轴上并且与转轴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底部与椅子本体下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连接杆,所述椅子本体下部设有固定环,所述连接杆与固定环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一端设有水平通孔,所述椅子本体下部设有固定环,所述通孔与固定环通过横杆贯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计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健身轮与坐椅相连,使用时将健身轮推出,不用时缩回并置于坐板下的箱子内,通过健身轮可方便地活动腿部及腰部,码表用于反映运动量,其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便于办公人员充分利用零星时间进行运动、锻炼,能缓解久坐工作的不适,利于提高办公效率,益于身体健康,且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健身轮与坐椅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健身轮与坐椅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椅子本体;2、坐板;3、箱子;4、健身轮;5、支撑架;6、转轴;7、踏板;8、码表;9、驱动齿轮;10、连接杆;11、固定环;12、通孔;13、横杆;14、计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办公健身坐椅,包括椅子本体1,所述椅子本体1中部设有坐板2,所述坐板2下侧固定有箱子3,所述箱子3内设有健身轮4,所述健身轮4与支撑架5连接,所述支撑架5与椅子本体1下部活动连接,所述健身轮4通过转轴6与踏板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5上固定有码表8,所述码表8通过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9啮合,所述驱动齿轮9固定在转轴6上并且与转轴6同轴。

所述支撑架5与椅子本体1下部的连接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一、所述支撑架5底部与椅子本体1下部铰接;二、所述支撑架5底部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呈倒L形,所述椅子本体1下部设有固定环11,所述连接杆10向下插入固定环11中与固定环11配合;三、所述支撑架5一端设有水平通孔12,所述椅子本体1下部设有固定环11,所述通孔12与固定环11通过横杆13贯穿连接,横杆13使用时穿入通孔12与固定环11,不用时则取出。所述支撑架5上设有计时器14,方便了解与控制活动时间。

当办公人员感觉疲惫或者需要稍微活动放松时,将椅子本体1置于室内适宜的位置,再将健身轮4推出,使其伸展开来,运动者坐于椅子本体1上,脚放在踏板7上,双脚活动时通过码表8可随时查看里程,掌握活动量,另外也可以选择计时的方式,通过计时器14掌控活动时间,运动结束后,将健身轮4缩回并置于坐板2下的箱子3内,从而不会额外占据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健身轮4可方便地活动腿部及腰部,码表8用于反映运动量,其节省空间,便于办公人员充分利用零星时间进行运动、锻炼,能缓解久坐工作的不适,利于提高办公效率,益于身体健康,另外也适用于老人、康复期病人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前面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变型、等同替换和未付出创造性劳动所作的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