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同步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同心协力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是借助相关器材,创设特定情境,通过自主体验,优化军人认知模式和行为应对方式,培养军人的基础心理品质的一种训练形式。目前已有8大系列课程,65个训练科目。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以其情境性、趣味性、互动性、深刻性为基层官兵普遍接受。但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部分科目的训练器材过于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行为训练效果。
“同心协力”训练为65个训练科目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训练,使受训人员充分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协同合作、克服困难的意识和能力。主要训练器材是一根长2米直径1cm左右的直塑料管(或竹竿),这里称之为平衡杆,并把平衡杆从离地120cm高度降至离地30cm处,整个过程中,任何人的食指不能离开平衡杆,一旦有人离开就要回到起始位置,重新开始。
手是否离开平衡杆是判别受训人员作业成败的关键。而这一关键环节,目前只能由教练员目测来评估,手与杆间的细小距离不易被发现,常有蒙混过关的现象,直接影响列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心协力训练装置,增强了本科目训练的严谨性,提高了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同心协力训练装置,包括平衡杆,沿着平衡杆的长度方向设置一导电带,电源通过导电带连接一指示灯构成闭合回路;在导电带上设有多个缺口,多个缺口将闭合回路断开;每个缺口对应一与之相配合的导电装置,导电装置将断开的闭合电路闭合,每个导电装置设置在一个训练人员的手指上。
优选的,所述的导电带采用2mm宽的扁铜条。
优选的,从平衡杆的杆端10cm处起,在导电带上每隔20cm设置一缺口,缺口数量为10-20个。
优选的,所述的导电装置为导电圆环,套在受训人员的食指上。
优选的,所述的指示灯采用3V小电珠,所述的电源采用2节5号电池。
优选的,所述的平衡杆采用直径为1-3cm的直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有人手指离开平衡杆时,指示灯就会熄灭,教练员和受训人员都会及时发现,从而避免了蒙混过关的现象,增强了本科目训练的严谨性,提高了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电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衡杆,2、导电带,3、缺口,4、电源,5、指示灯,6、导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同心协力训练装置有一平衡杆1,沿着平衡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一导电带2,电源4通过导电带2连接一指示灯5构成闭合回路;在导电带上设有多个缺口3,多个缺口将闭合回路断开;每个缺口对应一与之相配合的导电装置6,导电装置6将断开的闭合电路闭合,每个导电装置佩戴在一个训练人员的手指上。
本实施例中,导电带2采用2mm宽的扁铜条,从平衡杆的杆端10cm处起,在扁铜条上每隔20cm设置一缺口3,缺口3数量为10-20个,方便受训人员数量的安排。
如图2所示,导电装置6为导电圆环,套在受训人员的食指上。导电圆环有不同的内径,受训人员根据自己的手指情况进行选择。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指示灯5采用3V小电珠,电源4采用2节5号电池。平衡杆采用直径为1-3cm的直塑料管,轻巧方便。
工作过程:当所有手受训人员就位时,每个受训人员手指上的导电环对应的放置在缺口中,此时闭合回路导通,小电珠亮;受训人员将平衡杆从离地120cm高度降至离地30cm处,在此过程中,任一受训人员脱离缺口,小电珠熄灭,教练员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准确判断训练是否达标,从而避免了蒙混过关的现象。